戩榖壺言:紫壺花罐新顏色-寫給紫砂新生-

相較於其他各地的陶土而言,宜興特產的紫砂土可塑性算是相當優異的,這周傑出的物理特性支持者宜興陶人,在陶器制形變化上擁有更多樣化的揮灑空間。所以當陶人對自然界的事物有所感動、啟發進而從事創作時,常能跳脫出一般幾盒造型的限制,而採用相當寫實的手法,將生活周遭所見所感,經過提煉、過濾、取捨,再藉由手中的泥土,傳神寫意地將其摹寫出來,成為相當具有特色的器形。這便是我們常說的【自然形】紫砂器,亦即宜興陶人口中的【花貨】,紫砂玩家昵稱的【花罐子】。

徐漢棠,佛手壺,15ml

花貨創作的兩種原則

在紫砂陶藝專業語錄中,對於紫砂花貨有著較完整的定義:花貨——泛指模擬自然形態的造形或是相帶有部分浮雕、半圓雕裝飾的器皿造形的統稱。

宜興陶人在創作花貨器形時,大多採用下述的兩種創作原則:其一是運用提煉取捨的簡化手法,將自然界的形態加以修整精練而成。例如我們常見的竹節壺、松段壺、梅椿壺、荷花壺、佛手壺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形制,具是屬於此種簡化法的作品。近年來,由於紫砂收藏市場的蓬勃發展,紫砂陶器的製作日益追求精工細作,致力於質感與造型的寫實,部分陶手更傾向【超寫實主義】的創作路線,作品往往幾可亂真,能讓人產生錯覺。儘管嚴格的寫實追求,常易疏於茶壺的實用功能考量,但真正夠水準的寫實作品其實早已跳脫出實用層面,而成為一件精彩的雕塑藝術品了。

70年代松竹梅,蓋款祥妹,底款中國宜興,球孔出水

造型充滿無限可能

另一種花貨的表現手法是採用象徵性的藝術創作原則,此法通常以幾何形體作為表演舞台,在其較為寬闊的壺面上,透過雕、鏤、捏、塑等技藝,將自然界飾物的造形特診轉代為紫砂器的部分配件。例如以西瓜為壺體,瓜蒂作鈕,瓜藤為流、把。凡此種種,可說是變化無窮,造形充滿無限的可能。另有一種較為簡潔的手法,通常只在壺嘴、壺把及壺鈕作變化,壺身則大體保持光潔,僅在配件銜接處貼飾以枝葉等作為過渡。例如報春壺、彩蝶壺。

高建芳,西瓜壺

歷史上的花貨名作

翻開紫砂歷史,可發現花貨技藝揚名的陶人不在少數,像壺友熟悉的【供春樹癭壺】便是第一件載諸史冊的紫砂花貨作品。儘管供春原作流落何方至今仍眾說紛紜,但依據史籍的描述,書僮供春當時是以院中的老銀杏樹榦上的樹櫻作為摹寫的對象。所以我們大抵可依此判斷:供春樹癭壺應為史所明載的首件紫砂花貨創作。姑且不論供春樹癭壺到底流落何方,但由供春的作品博得了世人【脫盡人巧殊眾工,神工鬼斧難雷同】的讚歎,可以看出一件完美的紫砂花貨是多麼能獲得人們衷心的共鳴!

徐漢棠,供春壺,15ml

花貨經典項聖思桃杯

談及歷代紫砂花貨名作,必然要提及清初的花貨經典之作【聖思桃杯】,這件現藏於南京博物館的赫赫名作,曾因過於珍貴,而於台北【歷代紫砂瑰寶展】中緣鏗一面,由此可見她的歷史價值與重要性。此器以桃枝、桃葉作為創作主題,在半截桃形的杯體下,繁複地黏貼了十四片造型各異的桃葉,有梳有密,有老有嫩,有陰有陽,更有微細的蟲蛀痕迹點綴在葉片上,其間在以蒼勁斑駁的樹榦貫穿,樹椏尚結有兩顆鮮嫩小桃,另側綻放著一朵桃花。縱觀全器,作者以極為細膩寫實的花貨技藝,將桃樹的枝、葉、花、果的生態面貌,生機盎然地呈現在一件紫砂器中,確是令人嘆為觀止。更耐人尋味的是,遍查格式紫砂文獻,創作出這件經典名作的【聖思】,竟是紫砂史料中的缺席者,只能推斷出他是明末清初的花貨聖手,除此之外,我們只能從這件傳器中,遙想斯人昔日風采了。

聖思桃杯

鳴遠開啟花貨新頁

大凡在紫砂天地卓然有成的陶手,不論是對花貨或光素器都能具備一定的水準,例如清初的紫藝大師陳鳴遠,他不僅是製作技藝相當高超,而且對紫砂陶器的形制迭有新創,並因此開啟紫砂藝苑的一頁新局。陳鳴遠的光素器向來以古樸溫潤,氣韻儒雅著稱,現藏於上海博物館的【四足方壺】便堪稱其光素器的代表作。當然,陳鳴遠的花貨成就更是不遑多讓,他的寫實功力幾乎已達爐火純青的境界,例如南京博物館的【南瓜壺】、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的【天雞壺】及【象生瓜果】,俱是意向鮮活的花貨歷史名作。

清康熙 陳鳴遠制南瓜壺,高9.8 cm,寬17.8 cm

江山代有才人出

當代另一花貨聖手應推老藝人蔣蓉。蔣蓉成名甚早,年方十一便隨父輩制器維持家計,稍後並至上海追隨伯父蔣彥亭(燕庭)習藝。蔣彥亭是三四十年代上海紫砂仿古風潮中的主力作手之一,當今不少水準極高的【明清砂器】實則出自他的手底。青年蔣蓉雙手靈巧,頗得伯父真傳,年方弱冠便以精湛的捏塑技藝成名,至今數十載,尤其以早年作品最為人稱道,部分力作更是頗有鳴遠遺風。

以上所提的都屬紫砂花貨的一代宗師,而中壯輩的花貨能手亦是頭角崢嶸,力追前賢,例如資深陶人汪寅仙、何道洪、顧道榮、倪順生等,以及中青輩的謝曼倫、江建祥、陳國良、季益順、儲集泉、周定芳、錢祥芬、顧美琴等俱是一時之選。

蔣蓉,荷葉青蛙套組

心領神會用心不用錢

一般來說,紫砂花貨既然大都源自我們周遭事物,那就應當要能傳達出摹寫對象的神韻來,而不只是一味追求外在表象的形似。我們常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紫砂花貨的鑒賞亦是如此,光有紮實的功底未必就能創作出傳神的砂器。一件成功的花貨作品的誕生,作者除了要對主題作深入的觀察與了解,更要通過自身的藝術修養加以反芻、取捨,才能創作出具有神韻的佳作,例如【梅椿壺】不只是要塑出梅花的柔、梅枝的勁,更要追求梅花那種冰肌傲骨的氣節;又如【松段壺】除了描寫松針的細膩、樹皮的粗糙,更要展現出松樹的蒼勁老辣;再如【荷葉青蛙壺】,花要軟、葉要勁、梗要刺、蓮子要動、青蛙要活,這些要求面面俱到,才能算是一件上好佳器。

紫砂羅生門

當代紫砂發展之蓬勃可謂歷代之最,擅於創製花貨的陶手更是百家爭鳴,各擅勝場。當代紫藝大師顧景舟雖以光素器垂名,但他早年所致花貨仍極見功力,諸如報春壺、樹癭壺、蓮蓬等。走筆至此,順帶提一件【紫砂羅生門】:南京博物館藏有一件段泥【竹筍水盂】,該作色澤土黃,酷似真筍,高度寫實的筍殼筋脈細膩,蟲蛀痕迹歷歷在目,根部的筍須更是栩栩如生,邊側鈐有一枚陽文篆字【陳鳴遠】方印。由於此作委實精緻,所以長期以來均被斷為清初陳鳴遠真跡。有趣的是,近幾年來陸續傳聞該做乃是當年上海仿古風潮中,出自顧老之手,由於消息來源包括了資深宜興陶人,而顧老亦絕對具備如此高超的花貨制技,所以此一傳聞未必是空穴來風。不過,古董文物真真假假不易分斷,除非當事人現身說法,否則也只能當作茶餘趣談了。

筍形水盂,高:35毫米,寬:180毫米,根印:陳鳴遠,南京博物院藏品

總而言之,我們在鑒賞紫砂花貨時,應先摒棄【名家皆名作】的刻板印象,用心去感受主題精神的傳達是否達到一定的水準。或許對於初進此道的紫砂新生而言,較高檔的花貨作品是可望不可及的,但不要忘了,金錢並不能提升一個人的鑒賞品位,唯有用眼睛去看,用嘴巴去問,用心去想,透過心領神會,才能真正領略到文物收藏之美。

本文選自台灣黃健亮先生主編的《紫玉金砂Ⅱ-寫給紫砂新生》


推薦閱讀:

戩榖壺言:寫給紫砂新生-如何讓紫砂壺容光煥發
懷有德愛,永遠都是對的
戩榖壺言:珠圓玉潤的紫砂圓器 ? 寫給紫砂新生
戩榖壺言:井然有序的筋紋器-寫給紫砂新生

TAG:紫砂壺 | 傳統文化 | 普洱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