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丨吳國盛:我們都在誤解科學!
吳國盛教授、 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哲學系前副主任、北大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主任、《科學的歷程》一書作者
本文為吳國盛教授在「2016復旦哲學大會」(2016年9月17-18日 復旦大學)所做《科學精神的起源》主題演講精華拾萃
各位上午好!很高興來到復旦哲學大會,這個大會很有氣派。我們知道哲學是來自於西方的東西,它是所謂的科學性思維方式的一個突出代表,所以從西方歷史上講哲學始終是科學的中流砥柱,如果今天科學不夠科學的話,我們要求助於哲學。講哲學和科學某種意義上是一回事。
一、我們都在誤解科學
中國人對科學誤解有幾個表現:
第一,經常是科學和技術不分,現代漢語一講科學,一般人很容易講成科技,當一般人講科技的時候,其實腦子裡面想的是技術。所以一不小心科學就沒有了,只剩下技術。為什麼?原因是中國自古就沒有科學,我們只有技術。因此我們習慣技術而不習慣科學,這是第一個特點。把科學等同於技術,比如說國務院組織部門沒有科學部,只有科技部,科技部乾的活就是技術經濟,其實對科學沒有特別關注,這是一個。
第二,對科學誤解往往把科學看成了一種生產力,我們經常說科學和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究竟是科學是生產力,還是技術是生產力,我們沒有明確,總是一起說。這個講法也有道理,但是細想也有問題。只有那些轉化為技術,轉化為產業的科學才能稱為生產力,我們過分強調科學應用的方面,這個原因和中國自古以來固有的知識態度有關係。我們始終強調知識要有用,俗話說學以致用,我們中國文化有一個苗頭就是反對理論脫離實際,一定要理論聯繫實際,一定要有用,學什麼都得有用,學一個學問,要為國效勞;你為什麼念書?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如果說為了養家糊口那也是不錯的,但如果說就是喜歡念書,那腦子就有毛病了。我們中國講知識的時候,講科學的時候都過分強調實用,這個實用理性過分強大。
第三,這裡還有一個誤解,我們經常說學理科比學文科要聰明,不是我學理科才這麼說的,文科也這麼說。所以理科生很驕傲,說文科生是文傻,當然文科生也不服,叫做理科生是理呆。但是只要是個人就有智商,只要智商高一點就產生科學,中國古代也不錯,我們也要生活,衣食住行都有,但中國古代也有科學嗎?我想所謂的誤解,統統導向謬誤 ,有些問題是假問題,如為什麼中國古代科學很發展,而近代為什麼落後?為什麼既然中國科學很發達,而近代科學卻沒有出現在中國?按照我的看法,中國古代就沒有科學思維方式,所以就沒有哲學。今天我的問題就是為什麼科學沒有出現在古代中國,而是出現在西方,這個是我今天要講的話題:科學精神的起源。我們首先討論的是理論話題,澄清一個普遍的誤解。它實際上緊扣著現實含義。
二、「熟人禮法」與「生人契約」
人進化過程有兩個趨勢,一個是直立行走,我們祖先是爬著走的,這是一個趨勢,越來越直。還有一個特點是腦袋越來越大,你們要知道這兩個趨勢是有矛盾的,矛盾在什麼地方?一個直立行走的人,它的骨盆不能太寬,太寬就沒有辦法直立行走,但如果骨盆不足夠寬的話,我們的腦袋就生不出來,動物界好像只有人類婦女才會有難產的問題,難產很普遍,現在科技發達了,難產的問題好解決。但是傳統社會裡面,婦女難產很高,就來源於腦袋太大和直立行走所造成的。腦袋越來越大,我們成年大概1600毫升,類人猿只有800毫升,甚至更小一點是600毫升。所以腦量越來越大,使得在嬰兒孕育期有一個線性的關係,腦袋越大在娘胎裡面孕育越長。像人類這麼大的腦袋,在娘胎裡面孕育21個月比較合適,但是現在不是。現在進化有一個辦法,就是讓人類全體早產,在座所有人都是早產,人類的嬰兒生下來什麼都不能幹,眼睛也看不清楚,手也不能抓東西,也不能直立行走。
我們先講中國文化,我們是中國人,所以中國文化比較熟悉。當然我們時間很有限,我講中國文化是高度概括抽象,可能是難免偏頗的。我認為中國文化主流是一個以儒家文化為代表,他著眼於中國社會早期農耕特徵,中國文化一開始就是典型的、成熟的、甚至是排他的農耕文化。農耕文化跟我們地理也有關係,糧食生產和定居兩種特點就是農耕文化的特點。一個是種糧食,所以種糧食和定居是有關係的。所以,遷徙就是很不幸的人生,有一個詞兒叫做背井離鄉,基本上家破人亡才要背井離鄉。中國不搬家的後果是什麼?中國人生活在熟人之中,我們是一個熟人社會,10公里之內的人要麼直接認識,要麼就是間接認識,論起來八竿子都可以打著的,基本上都是熟人。中國社會是一個熟人文化。
▲ 油畫:萬物寂靜待春時 57x75cm|林海容作品這個熟人文化對理解中國文化非常關鍵,過去講的鄉土中國,中國都是農民出生的,鄉土中國特點就是熟人社會。熟人社會的特點是什麼?中國有一整套與熟人打交道的經驗,但是我們沒有跟生人打交道的經驗,我們沒有辦法,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把它變成熟人,如果不能變成熟人,對不起就不把你當人看,我一說大家都笑了。公共場合有兩個椅子,我得把那個椅子佔了,如果陌生人說有人嗎?我說有人,生人坐不放心,如果有熟人來問,有人嗎?你坐吧。這個熟人文化怎麼建立,我們祖先高明,按照我們的血緣文化作為核心構成我們的核心,即血緣關係是一切關係的核心。中國文化是農耕文化,熟人文化,熟人文化核心是血緣文化,血緣文化的核心是親子文化。中國人的本能把一切人際關係轉化為親屬關係。比如請人吃飯,不光把肚子填飽,也是一種禮儀行為,更是社會關係再創造。
所以中國人經常說做人難,做人難什麼?不是說直立行走,身上無毛很難,而是擺平關係很難,真正作為一個有仁愛精神的人不是那麼容易,因為仁愛不是簡單平等之愛,它是簡單差等之愛,要分清楚親和疏,要親親疏疏才舒服了。要恰到好處,親親疏疏,第一個要搞清楚,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這也是作為中國人的首要問題,如果沒有做好,就是做人很失敗。為了有一顆仁愛之心,你要學習,學什麼東西,當然是文,怎麼文,怎麼文成有仁愛之心的人,我們中國儒家也做了準備,就是禮。中國文化以儒家文化作為代表,本身是一個禮文化。大到國家大事,小到老百姓日常生活,一舉一動都有這種含義在裡面。禮是一種行為規範,也是一種價值系統。中國文化面對的是一股一股流動的東西。這也造成了我們文化當中的詩意和文學意味。
哲學意義上,中國人永遠處在一個微妙平衡之中,他沒有固定僵硬的條條框框,這個禮也不是你買一本書回去,背熟了,看的清楚了。禮要在實踐當中反覆演練,而且要根據具體事情進行及時的調整,所以我們說中國仁禮文化具有這樣一個特點。這個特點就是第一個著眼於人際關係,著眼於血緣關係之上的人際關係。第二個這種人際關係本身是不確定,具有某種不確定性。
下面,我們解釋一下什麼是西方文明,現在講西方文明一般指的是兩希文明,一個是希臘,一個是希伯來。希臘文明提供了科學和理性。希伯來文明提供是宗教和信仰。西方文明是兩根制度,一根是科學,一根是宗教。科學和宗教構成現代西方文明兩大支柱。今天我們講科學不講宗教。
我們知道希臘半島土地比較貧瘠,並不適合種莊稼,他的主要作物是橄欖和葡萄,所以你們去希臘一定要買一點橄欖油回來,買一點葡萄酒回來。那當時,他們沒有糧食怎麼辦?就是跟土耳其地區交換糧食。因此希臘民族就有了發達的商業貿易,就是一個商貿的民族。愛琴海地區是一個天然的航海聖地,所以希臘自古以來是航海的民族。希臘人的祖先來自於北方游牧民族,帶有濃厚游牧氣息,游牧也好,航海也好,商貿也好,他們都把遷徙定為常態,希臘人民遷徙也是非常頻繁的。看史詩看的出來,希伯來史詩不用說,就是舊約聖經,一部舊約聖經就是浪跡天涯,漂泊流浪的過程。他們心中有上帝,所以他們不怕,希臘人的史詩河馬史詩也是遠征。
西方文化基本模式就是一個生人模式。這個生人之間打交道唯一辦法就是兩個字,叫做契約。如果沒有契約,生人之間就沒有辦法順利的產生合理的行動。我們看到,中國混亂的地方都是在公共空間,在公共空間裡面沒有契約的精神,所以很容易混亂,交通秩序混亂,一旦大規模活動,容易踩踏,出現危險,在公共場合凡是涉及契約的地方都是中國人薄弱的地方,因為我們沒有契約的精神。相反家裡的事我們有一套辦法,在江湖上有一套辦法。只要這個情感能夠滲透的地方都有辦法,完全陌生的地方就沒有辦法。俗話說有私德沒有公德,這是我們很大的問題。
這個契約文化它對於人性有什麼要求呢?我們講契約文化要能夠順利實施,對人有要求。什麼人能夠在契約里很舒服,很順利,就像什麼人在血緣文化中很順利,必須有仁愛精神這樣的人在血緣文化中才是合適的。什麼樣的人在契約文化裡面能夠過的很舒服,很順暢呢?這就是我們講的西方人性跟中國人性一個根本的區別,就是什麼呢?就是自由。所以中西文化之間有巨大的差別,所以我們對自由是缺乏個基本的認識,什麼是自由啊?其實自由這個概念在希臘人那裡很簡單,自由就是由著自己,很簡單就是自己。
中國人沒有自由很簡單,因為他沒有自己。在中國文化里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人身依附,通過依附本身獲取自己的安穩。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培養自由人性,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達成自由人性,就像儒家用禮來達成這個仁,我們說不習禮無以成仁,我們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達成這個自由的人性呢?到了今天要講的話題,就是科學。科學才真正是達成自由人性的特殊的人文理想。
▲ 吳國盛教授在復旦哲學課堂上的授課風采|復旦大學
三、自由=理性=科學=真理
希臘人講知識的時候,它指的是一種確定性、系統性的知識。它要求確定性和系統性,為什麼要求確定性,剛才已經做了一個演示,在這個人自我確立過程中,什麼東西可以確立自我:同一性。同一性就是確定性,今日之我和昨日之我怎麼知道是同一個我,因為在我之中存在某些歷經時間而不改變的東西,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希臘人有一個思想苗頭,他通過不變性、確定性來尋求自由。而這種尋求自我的過程,首先被希臘人確定通過科學來進行。我們看到在希臘德爾菲神廟有一個著名的箴言,叫做認識你自己。認識你自己,我們看到自己是通過認識來進行,通過認識來把握的。這就是希臘科學說的以一個特點,「無用的、超功利」。
第二個特點呢,這個時候我們比較了解了,它是一種內在性科學,什麼是內在性科學?就是自己推出自己。他是一種演繹的科學,是證明的科學,是推理的科學。自古以來一門科學總是有用的,中國人都知道一切知識來自於實踐經驗,生產實踐,生活實踐,通過上升到理論高度,再回去指導實踐,這是我們中國人對知識的一般看法。因此知識來源有了,知識目標也有了,知識的本質也有了,所以中國人基本是這麼來的,你問他什麼是知識,什麼是科學,我們基本上按照毛澤東以前寫的實踐論那套來的,中國古代是這樣看法。理論知識來自於實踐,通過實踐上升,歸納,抽象,一般,然後再回去指導實踐。沒有想到希臘人做了一個極其特別的決絕,斬斷這個根源,知識來自於無用,他的目標是無用。那說無用的東西完全就是廢話嘛!這是怎麼回事呢?科學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什麼是現象,現象是混亂的,多樣的,是變化的,什麼是本質?本質是不變的,永恆的,確定的。要把表面複雜現象還原到後面那個不變東西去,這個就是科學。這個是希臘人對人類的巨大貢獻,它發現了一個內在世界,發現了一個自我推演的世界,這個世界他們稱之為理性,這個理性世界裡面是自己為自己立法,自己確定自己,自己證明自己,自己為自己開闢道路,但是這個東西裡面並不都是廢話,最後是有內容的。這些內容怎麼來了,我們不知道。
▲ 油畫:遐思自我的姑娘和狗 60x75cm|劉婷作品
我們總結一下,科學的起源來自哪裡?科學精神是獨屬於希臘人的思維方式,他強調世界背後起支配作用的是理性,而所謂理性不過自己如此,自己展開自己,有一種內在邏輯的東西。憑著內在邏輯,理性得以保證他的堅硬,自足,自立,自主,自覺,一切帶「自」的詞兒都是希臘的關鍵詞兒,要理解科學從這兒開始。科學是自己推崇自己的學問,整個希臘科學一開始活躍自己之中,認識自己開頭,揭示了科學的基本目標,它是服務於培養自由的人性理想的。不懂得自由的人性理想,就沒有辦法理解科學起源。今天中國對科學種種誤解,我們還是沒有抓住它的本原部分,只抓住科學的末端,用的只是一部分。因為近代科學是有用的,所以從用抓起,我們始終沒有抓住根部。我認為這對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有巨大影響的,過去主要目標解決著急的目標在於,列強欺負我們,我們打不過他,我們要著急自強自立,富強,要強大起來,所以那個時候先從實用角度搞科學,搞了一百多年,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單純尋求實用理性精神不一定搞的上去,比如說經常說中國老是不能夠實現諾貝爾獎科學家的突破,當然去年也突破了。
突破了以後,中國人感覺跟沒有突破一樣,感覺不是那麼回事。雖然突破了跟沒有突破一樣,原因是什麼?在於我們跟科學基礎部分,原創部分還不夠,所以我們原創乏力,我們原始創新缺失,我們的可持續發展有問題。現在國家很重視,但是我們仍然有問題,問題是什麼?就是整個民族缺乏這個科學精神,科學界也沒有意識到科學精神真諦是什麼!
今天花了一上午的時間,通過中西文化的比較,通過仁愛精神和自由精神的比較,我們試圖邁出一個新的路徑來揭示科學精神的起源,我就先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本文由公眾號『哲學課堂』(p-class)提供
原文鏈接:重磅丨吳國盛:我們都在誤解科學!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