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同情他人的苦楚,就是善良
【聊爸-詹晶明】
很多現實的結果在證明給我們看:一個孩子如果只是會「享受」別人給予的滿足,而沒有更多的經歷是通過自己的勞動或者精神追求而取得快樂的話,那麼他的心腸就會變得很冷漠、無情,自私,對一切無關自己的事都會無動於衷。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越來越好,日子也越過越富足了,孩子的很多願望,我們父母都能給予及時的滿足,可是,我們是否想過,這是在培養孩子珍惜美好的生活嗎?或者因為富足而無需更多的珍愛,就好像我們中的一些人對待水資源,電資源,甚至飯粒一樣,雖不是有意,但也常會很隨性就在浪費了嗎?
不可以的呀!珍愛,珍惜的品行,對於我們孩子的教育和培養來說非常重要!這是非常重要的,陶冶孩子們情操的巨大道德力量,我們非常需要教育我們的孩子,使他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他們周圍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和事,需要得到幫助、關懷、愛撫、珍惜相待,甚至同情的。
最主要的是:要使我們孩子的良心,不允許自己對這些人和事熟視無睹;要培養我們的孩子,為他人做好事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和善良,而是出於無私的愛的動機。
孩子們的善良,為別人做好事的意願,來自對那些內心痛苦和不幸的人的同情。人類最大的快樂從關心別人的精神世界,從善於體察他人的不幸中產生,沒有這種感受,就不可能有道德美。
——蘇赫姆林斯基
孩子從兩周歲後,就可以教導他開始體會他人的苦楚了。不要以為孩子能感知他人的苦楚,那他們的童年就不快樂,或者會心事重重,這樣擔心,實在是我們父母,或成年人的多慮了。
比如當孩子看到爺爺的手,在搬動重物的時候,不小心給壓傷,有些出血,正在包紮,那麼,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孩子體會爺爺手指疼痛的機會,也是一個教育孩子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多關心爺爺,提醒爺爺少用受傷手指做事,或者願意積極地替爺爺做點簡單事情的好時機呀!
這個過程,如果我們能給予孩子讚賞,並能表現出來,孩子的幫助和理解,讓爺爺減輕了疼痛,那麼孩子會很開心,並會覺得自己很有力量,也會更自信。當然由此產生出來的責任感,更是會讓我們在未來的歲月里,感到欣慰的。
所以,在教導孩子懂得主動去體會他人的苦楚,不僅不會讓孩子童年失去快樂,心事重重,而且還會讓我們的孩子早早開始建立自信,自我價值的肯定及內心的力量感。孩子會更加地享受到精神的快樂和驕傲。
假如,在孩子體會爺爺手指出血疼痛的過程,還引導孩子懂得,搬動重物的時候要戴上手套,要小心謹慎,還有就是盡量不要一個人來完成,多幾個人幫忙一起來做,就會更好地避免這些痛苦的話,孩子會在未來的生命里學會很多有關做事要注意的安全事項哦!
從此,孩子就會更關注,上心家裡類似的事情發生,並及時地提出一些建議和幫助,我們是否可以感受到,這孩子已經不可能在他的人生路上出現漠不關心的狀態了呢?——這就是在培養孩子的善良。
培養孩子的善良,確實需要從體會他人的苦楚,痛苦,憂傷的情緒開始,這樣孩子就有去幫助他人的衝動,這是人類良知的天性,沒有任何的造作和扭捏。而良知的天性,需要我們給予激發,或提供相關的環境展現。
人和動物不同,人的先天的、遺傳、潛在的基質是需要後天的環境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不同的後天環境,可以造成先天基質的發展速度、指向、程度的大不相同。
因此我們需要給予孩子體會他人苦楚的教育引導和培養
1
體會他人身體受到傷害的痛苦
讓孩子體會家人,朋友在摔倒、磕碰、生病等情形下的痛苦,引導孩子多多關心病痛中的家人,並主動去為他們做自己能所能及的事情,教會孩子們表達內心的關切和祝福,這些教育活動,對於孩子精神世界的開啟,及精神快樂感的獲取非常有意義。
2
體會他人眼中的憂傷和不安
當孩子三歲以上的時候,就可以教會孩子觀察家人及周圍環境中,是不是有人的眼神里,充滿了憂傷和不安。這樣的觀察我們可以從給孩子讀類似的繪本故事,認識憂傷和不安的眼神開始。
教會孩子當遇到家人,或朋友有憂傷和不安的眼神時,要小聲說話,不要去打攪他們,因為他們正在痛苦之中,他們需要安靜,需要喝一杯溫暖的水,需要聽到一聲溫暖的問好,但不希望被打攪,不希望被詢問,也不希望周圍的聲音很大,很多歡笑——因為他們正遇到了痛苦的事情,我們可以給予他們最大幫助就是安靜和問好了。
讓孩子懂得和學習到這一點,我們孩子的內心就會很柔軟,很有利他的精神和體諒他人的能力,尤其是尊重他人的能力——這就是善良!
3
體會他人成績背後的艱辛和付出
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我們都要引導孩子體會他人獲得優異成績的背後,曾經付出的艱辛努力,並對這份努力加以讚賞,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教育活動。
這項教育,將引導孩子尊重他人的成績,而不是嫉妒或者不屑。體會他人的努力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激勵自己也可以努力。努力雖然很辛苦,但非常值得,是一件可以贏得大家尊敬和讚揚的行為,更是對自己負責的行為。
努力了,就不後悔!——這也同樣是善良。
4
體會他人貧窮生活的短缺和心靈尊嚴
當我們與孩子一起路過,遇見了貧窮的乞討者時,要有一個顆同情心的引導,雖然我也非常清楚,目前的社會環境中,有很多的乞討者並非善良,或者單純的貧窮,但我們依然還是要教育我們的孩子同情這樣的人,不能歧視,不能嫌棄,更不能當惡人來看待。
兒子讀小學的時候,在放學的路上,遇見一個乞丐,見其在地上寫了好幾天沒有吃東西了,他就把身上所有的錢,有幾十塊錢吧,都給了那個乞丐,並讓乞丐趕快去買點東西吃。
孩子回來告我們,我和他媽媽都很讚賞,但我有一個朋友卻很嚴肅地清醒我們說,如果我們這樣認同孩子的行為,對孩子來說可能是很大的風險。因為,你有這麼錢去布施,那麼就會引來更多的乞丐跟蹤和盯梢呀!
我們似乎也被這朋友的提醒嚇著了,但最終我還是不忍心去提醒自己的兒子,我想我會更多時間接他放學回家,減少意外發生,但無論如何真心不能傷害了孩子的同情心,這份善良,對一個人來說,太重要了!
我堅信,我善良不是因為他人善良,而是因為我感受到了他人的痛苦而產生的無私援助之心;我的善良,不是要求他人善良的理由,更不是以檢測他人是否善良作為前提的有條件行為。
人類,最強大的地方,不是自強,而是人類在危險的時候能相互喚醒,共同面對,並能積極戰勝危險的這種品質。
——達爾文
5
體會他人失敗之後的痛楚和孤獨
我們要在各種情況下,同情並體會一個失敗者的痛楚和孤獨,失敗對於任何人來說是痛苦的,都是難受而孤獨的。我們不能以討論他人失敗,來驕傲地表達自己的成就,表達自己的能力強大和優越感。
同情並能體會失敗者的痛楚和孤獨,並給予失敗者最大尊重和祝福,是一個人的善良,是一種為人謙和積極的態度,更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利他精神。
這份善良會告訴我們的孩子成功不是永遠的,失敗也不是永遠;成功不是唯一的人生快樂,失敗也不是人生痛苦的極致。享受追求理想的過程,為之努力都值得尊敬和讚賞。
教會孩子同情他人的苦楚,這就是善良!活著,就要天天關心人,這是一個平凡的人生,也是一顆偉大的靈魂。
推薦閱讀:
※分離焦慮——孩子不願意媽媽去上班
※老公只喜歡玩手機,卻不願意陪孩子
※把爸爸的皮鞋藏起來,快!(致常年出差的爸爸們)
※請勿用你的「經驗」來表達對孩子的「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