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孩子的告狀,來教會他善惡?
【聊爸第58期644號】
到了四歲左右的孩子,基本上都或多或少會出現向大人告狀的事情,因為此時的孩子已經從「好奇心」發展到了需要辨別信息真偽的「思辨心」高度。
從表面上來看,孩子是在告別人的狀——
媽媽,那個小朋友拉臭臭沒有去廁所,就在路邊拉耶!
叔叔,為什麼他說話不算數呢?他答應給我玩一下的,可就是不給了。
老師,強強上課吃東西了。
而實際上,孩子一開始告狀的真正目的非常單純,就是想得到確認,他對一些事物的獨立判斷是不是正確的。
能去向成年人告狀類似上面問題的孩子,一定是受過相關家庭教育的——比如不能隨地拉臭臭,這是很醜的事情;比如說話要算數,不可以賴賬沒有誠信,我想起我兒子經常說的一句話:爺爺說的,講話不算數不是中國人!哈哈;比如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能做小動作,課堂上不能吃任何東西等等。
當孩子發現自己曾被一再被教育規範的事情,卻有人在毫無顧忌的違反時,不免心裡會產生疑惑——難道這也是可以的?好像他們這樣做,並沒有得到像爸爸媽媽說的那樣遭人批評,這是為什麼呢?
於是,孩子就會很單純地來詢問我們成年人,尤其是曾經教育孩子要如何做人的我們父母,他需要解除這個疑惑,來確認自己獨立辨別是非的能力。此時,我們的孩子是很認真的,也正是我們引導孩子辨別善惡的最佳教育機會。
我建議所有正在接受孩子告狀的成年人,都要當擔起教育孩子分辨是非善惡的責任,這是對孩子的內心最大的愛護,對孩子未來美好的最大祝福!
1
當孩子發現其他小朋友做了不該做的事情時,比如在路邊拉臭臭,我們內心必須有一個是非善惡的答案——這是錯誤的!在回應孩子時,卻不能這麼直接了當,給出答案,而是要順著孩子思維,引發孩子思辨能力的提高——
寶貝,你有發現,路過看見那個小朋友的拉臭臭的人,像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還有小朋友,你呀,都在做了什麼表情嗎?是不是捂著鼻子,很嫌棄地盡量繞過那孩子,匆匆離開呀?
大家做這樣的表情,是為什麼呢?
這樣的引導,孩子很快就能得出一個肯定的答案:隨地拉臭臭是大家不歡迎的行為,是一個很錯誤的做法,我不能這樣做!
2
當孩子遇到不受信用,或者破壞公共規則的其他小朋友,使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孩子來告狀,此時,孩子內心所期望的,有解除對是非善惡評判疑惑的需要,也有期望得到公正主持,幫助他獲得公正權益的需求。
面對孩子這樣的告狀,我們首先依然是在內心有一個是非善惡的結論——不守信用、規則的行為是嚴重的錯誤!
依然,我們不能這麼直接地告訴告狀的孩子,更不能直接帶著孩子,藉助自己的力量去向他人爭取回孩子的權益。因為,如果我們真的這麼做了,孩子的內心期待是會得到滿足,但也同時滋生出了——對強勢霸道力量的崇拜和依賴,甚至發展為「仗勢欺人」、「狐假虎威」的壞習慣。
由此,我們要很小心、與孩子同理心地回應這樣的告狀:
寶貝,媽媽知道了(把孩子擁抱起來,或者其他親密關愛孩子的動作)。媽媽和你一樣的難過,遇到了這樣不講道理的事情。我們不能做這樣的事情,否則會讓別的小朋友也和我們現在這樣,很難過的,對嗎?
然後,我們就把孩子注意力轉移到他平時特別喜歡的遊戲、遊樂,或者食物上,暫時離開不愉快的境地。
不過,我要特別地提醒一句:
不能就這麼走了,我們教育者,尤其是父母一定要對剛剛發生的事情有個更仔細的觀察,因為我們的孩子畢竟沒有得到權益的滿足,雖然暫時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了,但在孩子的內心仍會留下一些遺憾,或者可以說是創傷。
所以,我們要惦記著幫助孩子尋找機會再次回到這個境地,讓我們的孩子所期待的權益得到滿足——
比如玩公共遊樂設施,我們可以觀察到什麼時候玩的人最少,我們就帶孩子來一起快樂地玩,盡量避免與不講道理的人相遇;
比如我們要在近期,有意識地營造一些友善的情景,帶孩子與喜歡他的善良的,講道理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玩。以此,在我們孩子的內心,樹立起與好人在一起是最快樂的,好人是最受大家尊敬和愛戴的。
這就是將善念
植入到了孩子的心田
3
有時,我們能明顯地發現孩子告狀是撒嬌,是故意想引起他人的注意和重視。比如:媽媽,哥哥欺負我,不跟我玩,我想跟哥哥一起玩。
孩子告狀時的那副委屈的樣子,真的讓人心生憐愛。很多成年人此時會立即站出來,幫助這孩子去呵斥那「討厭」「欺負人」的哥哥,要求哥哥必須帶來告狀的弟弟或妹妹一起玩!
好像這一切都因此安定了下來,其實是不會的,因為哥哥不想帶這孩子一起玩,就是這孩子不好玩,不會玩,還有就是太嬌氣,麻煩。哈哈,所以,我們呵斥之後的結果,看起來這孩子被愛護,關照了,其實呀,到了哥哥那裡,一樣會繼續被「欺負」「嫌棄」,甚至故意要挾他「你去告狀呀,你越是告狀,我就越不帶你玩,你知道不?」
還有一件很樂趣的事情可能發生——就是那哥哥,故意挑逗這孩子去告狀,然後獲得成年人對他的關注,尤其是平時不能得到滿足的期待得到滿足。
比如媽媽說,「你帶弟弟玩呀!」
那哥哥就回應道,「他想玩遊戲,我說不可以的。」
媽媽為了擺脫麻煩就順口說了:「玩吧,你帶弟弟玩遊戲吧,不要讓他這裡吵吵,哪裡吵吵的。」
——哈哈,陰謀得逞!
這樣的回應,我們是沒有教會孩子辨別善惡的,反而無意中引導孩子學會了「算計和陰謀」。
我總是在告訴身邊的父母,還有成年人,遇到這樣的告狀,千萬不要去干預孩子們之間的自由平衡的調節規律,不要利用自己的權威和勢力去打破這個平衡。而是要看透告狀孩子的用心——
如果是撒嬌
那就抱起他好了,不必給他更多滿足,但同理和同情可以多多益善了。哈哈,然後問他:「哥哥在玩什麼呢?」——引導孩子說出哥哥玩的花樣,我們就順著孩子說的,也跟孩子模擬著哥哥玩的玩起來。玩到孩子笑了,就沒事了,他自己又會跑到哥哥那裡去了。
如果是故意陷害哥哥
哇,當然可能了!
比如哥哥只是不想他多手多腳地亂碰他正在搭建的積木,或者拼圖,讓他安靜點看著,可是他偏要搗亂,哥哥就趕他咯,他就來告狀。故意迴避自己的錯誤,卻強調是哥哥不帶自己玩,以引發爸爸媽媽對哥哥的斥責。這就是最簡單的「陷害」了。哈哈哈,是嗎?
一般帶有陷害傾向的告狀,都會引發哥哥強烈的抗議,甚至憤怒的表情,所以我們成年人,要能看懂這一事實,而不要輕易地接受告狀者的言論哦!
我們的應對方式是——哦,哥哥不帶你玩呀?好吧,媽媽陪你玩好嗎?哥哥一定是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在玩,對嗎,哥哥?
這句話是在安撫哥哥的內心,讓哥哥知道媽媽不會輕易地聽信告狀者的,而且如果真的是哥哥錯了,媽媽的這句話,也是能讓哥哥產生內疚情緒,而迅速改善自己行為的。
這句話同時也是在化解告狀者的理由——哥哥不是在玩,是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就不是哥哥不帶你玩了!哈哈,這個文字遊戲,是不是很機智?
好了,從這些案例中,我們是不是已經開始覺得要重視如何應對孩子的告狀了?恩,這對於教會孩子明辨善惡是極其重要的哦!
推薦閱讀:
※別讓「時尚」傷到我們的孩子的身體!
※上學要遲到了,孩子竟然還拖拖拉拉……孩子的拖延症怎麼解決?
※把爸爸的皮鞋藏起來,快!(致常年出差的爸爸們)
※老公只喜歡玩手機,卻不願意陪孩子
※隔壁家姐姐總要欺負我女兒,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