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面,日本人的鏡子
日本人的鏡子,能面
能,是日本獨有的一種舞台藝術,是佩戴面具演出的一種古典歌舞劇。能面是能中使用的假面,但並不是所有的人物都使用假面,配角、狂言角等不使用。能面中能夠確認其製造年代的極少,而且能面的早期資料非常少,所以現在人們還無法弄清能與假面的結合過程及能面自身的發展過程,只能做大概的推測。能之前的猿樂能中的翁猿樂已經使用翁面、三番叟面。一三四九年春日若宮(註:春日神社(奈良)的下屬神社,位於春日神社前。1135年創建)臨時祭上演的田樂能也已經使用假面,因此人們認為能從它誕生時起就開始使用假面了。
能面種類
能中所使用的面具稱為能面(能面:のうめん、面おもて),種類繁多,分別為翁面、老人面、鬼神面、女面、男面、靈面、特殊面等幾大類型。能雖然是一種假面劇。但並不是所有的人物都使用假面,不使用假面時叫做「直面」。「直面」演出時演員要控制自己的表情,盡量不形於色,這是因為「直面」也具有假面性質的緣故,所以能樂界把直面也歸屬為能假面的一種。因能面種類繁多,只例舉各類面中具有代表性的加以說明。
一、男面
能演員飾演普通男性人物時不戴假面,也不化裝,叫做「直面」。但飾演武將、公卿貴族、少年、盲人等人物時使用假面。
據說此面是按平安時代初期的歌人,六歌仙之一的在原業平的相貌製作的。因在原業平位至右近衛權中將,所以叫「中將」面。雙目細長,鼻樑端正,嘴部輪廓與女面相近,只有上齒(表現人物優美文雅)、眉頭處有兩道豎紋,使俊秀的臉上流露出哀愁。除在以業平為主人公的劇目中使用外,也用於《清經》、《忠度》等劇目中的公卿貴族。
《弱法師》在能劇中屬雜能,講述的是弱法師因被人中傷而被父親趕出家門,過度傷心導致失明,又因腿腳無力故被人稱為弱法師,後和父親遲釋前嫌的故事。
法性寺僧都俊寬,因密謀反叛平家而被流放到鬼界島,在失意與嚴重營養不良的交困下衰朽至極的形象。充滿憤恨和慾望的雙眼兼有消沉之色,因消瘦造成面部骨骼極其突出。
二、女面
女面是能面中最美最具能面特徵的面。表情為中間表情、不大悲亦不大喜,不鮮明地表現喜怒哀樂。男面、老人面雖然也是中間表情,但女面的這一特徵最為突出。各種女面的眉毛都畫得很高,牙齒塗黑色。這是因為日本古代社會有女性拔眉,用眉筆畫高眉,染黑牙齒的風俗。用於老年女性。
若女面的表情和「增」差不多,只是上眼瞼的彎曲形狀及嘴兩端的曲線有些不同。比「增」艷麗一些。
深井面以前也寫做「深」或「深女」。關於此名稱的由來,一般認為是由於此面表現出人物無論年齡還是生活閱歷都已加深的緣故。「深井」面比年輕女面臉頰消瘦、憔悴,鬆弛的兩腮上有淺顯的皺紋、眼窩有些塌陷,雙目俯視下方
關於增面名稱的由來,金剛流秘傳書上記錄了兩種說法,一種認為由於此面是增阿彌所作。另一種認為,因為「增」面比「小面」面、「孫次郎」面增加了一點艷麗的緣故。「增」額頭比「小面」「孫次郎」寬且長,下巴稍短,整個臉部下傾,給人感覺理性強、品位高。
三、怨靈面
能面包括男性靈面、女性靈面。男性靈面表現的靈有戰死沙場的武士之靈,也有生前犯殺生之罪的獵戶、漁夫之靈等。女性靈面表現的多是因嫉妒狂亂而死的怨女之靈。靈面跟鬼神面一樣,一般在眼白部鑲嵌金屬。靈面在後場表現靈的本來面目時使用。般若面名稱的由來有以下三種說法。1、此面是由叫般若坊的人製作。2、怨女之靈聽到般若經之聲,豁然通達。3、般若在梵語中是智慧的意思。此面是藉助佛的智慧創作的。面為肉色,頭上有兩隻角,上眼瞼突出,眼白部鑲滿金屬,巨口獠牙。只有額上的眉墨及凌亂的頭髮表示她是女性。整個表情比「橋姬」面更激憤。但不只是激憤,雙眼的眼神是極度悲酸的。用於《道成寺》《葵上》《黑冢》劇目中的怨女靈
橋姬面之所以叫「橋姬」,是因為傳說中有個因嫉妒而變為鬼女的人名叫橋姬。「橋姬」面用於嫉妒女人。面為紅色,眼球周圍的顏色是深紅色。咧嘴瞪眼,猙獰可怕。橋姬的表情是動的,積極的,是一種要復仇雪恨的表情。用於《鐵輪》劇目。
瘦男面用於《善知鳥》、《阿漕》等劇目中因生前犯殺生之罪而附入地獄,反悔罪過的幽靈。面為土黃色,眼窩、兩腮深陷,瘦骨嶙峋,無力地微張著嘴,嘴中只有上齒。只有上齒的能面一般是表現高貴、優雅,但在「瘦男」面中表現的是衰弱無力。
四、鬼神面
鬼神面的最大特徵是誇大瞬間表情,這與男面、女面、老人面不同。以上各面,特別是女面的表情是中間表情。中間表情如果用「溫」形容的話,那麼鬼神面的表情便要用「烈」來描繪了。鬼神面還有一個區別於其他面的特徵是眼球的眼白部分鑲銅片等金屬。鬼神面有叫做「癋見」「飛出」「天神」「惡尉」「顰」「獅子口」等名稱的面,用於龍神、雷神、狐神、天狗、閻魔、鍾馗、鬼等人物。「飛出」面是因面上的眼球好像飛出似的,而得此名。「飛出」面中有「大飛出」「小飛出」「青飛出」等。「大飛出」面整個臉用金泥塗彩,眼球凸出,眼梢上吊,嘴巴大張,舌尖上翹,鼻耳碩大。用於《雷電》中的主人公,該主人公是由於政治鬥爭被迫害致死,死後成為天神的菅原道真丞相,也用於天上的雷神等。「小飛出」無耳,臉上的部件比「大飛出」小,臉呈赭色,顯得很精悍。用於比較活躍的神靈,如狐神、龍神等。
癋見——「癋見」的意思是指上下唇緊閉咧嘴的形狀。因為嘴角向兩側用力,嘴唇閉得緊,雙目自然大睜。「癋見」中有「大癋見」「小癋見」「牙癋見」「黑癋見」「白癋見」等。「大癋見」古時也寫做「閉齒見」,此面在世阿彌時代就作為鬼神面使用,用於第五齣能(鬼能)中的天狗。
有人認為因此面作者是三光坊,所以叫「三光尉」。此面的特徵是臉上的皺紋多且深,骨骼比「小牛尉」粗壯,牙齒是上下齒,鼻下的鬍鬚是鑲嵌鬍鬚。修羅能中的武將幽靈化身為一般的漁夫、船夫、樵夫時多用此面。
能面的地位、性質、演出程式
「能面為能之生命」,「能面之心乃能之心」,能面不僅包含著歷代能樂演員的感情,凝聚著歷代觀眾的視線,而且支配著能的各個方面。能演員戴上能面後,只能從面上的瞳孔部分向外看到一線微弱的亮光。能面當然有兩隻眼睛、兩個瞳孔,但是戴面時只能讓面的瞳孔部分與演員的一隻眼睛重合。這是因為能面要比演員的臉小一點。如果演員的兩隻眼睛與面有人指出,能這一戲劇本身追求的是「無」的境界,在能中越是重要的地方,動作越少,有時竟是靜止狀態。能的音樂表現越在重要的地方,無聲部分越多。這裡的靜止並不是停止。就像陀螺轉到最快時看上去像靜止一樣。能面與能的動作、音樂是一致的。能面能使人回到「無」的狀態之中。「無」的狀態具有無限表現的可能性。所以有人認為中間表情的能面無表情,這是一種誤解。能面不是掛在牆上供人觀賞的靜止的藝術品,所以好的能面為表演留有空白。
節選自《鎮魂詩句》
推薦閱讀:
※【d+侃大山】我們來聊聊當下的時尚和藝術|以及他們與流行文化的關係
※聽不懂地方靠想像來補充。
※關於昨晚「盜版觀影」文章致歉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