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圖鑑,人生圖鑑
從劇情方面講,《東》的情節樸實到沒有劇透的必要,無非是女主從大學畢業後搬去東京居住的二十年間的十來個地方,遇到的十來個男人,擁有的十來段生活。製作者顯然是在塑造綾這一角色的時候傾注了太多偏愛,讓她在這二十年體會到了其他人投胎個三四次才會擁有的豐富經歷。這樣平實的沒有起伏的劇情,時不時給人「啊,怎麼會這樣」的驚訝,又總會緊接著讓人嘆一口氣,「哎,本來也就是這樣啊。」
那麼《東京女子圖鑑》到底好在哪呢。
=============警告一:以下內容大量劇透============
=====警告二:以下分析類似於「藍色的窗帘反映了作者憂鬱的心情」=====
你以為它是關於女人,其實它也是關於男生。
男男女女,如同彼此倒影,當綾的形象被濃墨重彩的呈現,畫布背面洇出的痕迹,就是她所愛國的男人。作為一部當之無愧的「大女主」劇,《東京女子圖鑑》說是「圖鑑」了在大城市裡生活奔波女子,不如說也簡潔而精準地刻畫出了不同階段不同出身的大城市男性:有和女主角一樣出身鄉野,試圖通過自我的奮鬥走上人生巔峰卻最終意識到歷史的進程無法阻擋於是決定去城外種樹的投行男,有講得一口流利英語,願意半真半假陪女朋友演浪漫戲碼卻在職業發展面前選擇更為合適的妻子的高富帥,有和老婆各玩各的,對情人百般體貼卻在情人說分手以後迅速脫身尋找下一個獵物的經商者,也有b站彈幕最為挂念的,沒有大的野心抱負只願和愛人一起吃烏冬面看電視相擁入睡的普通人。
女生在看這部劇的時候總能因為綾的某一段戀愛想起自己的前任,而男生在看這部劇的時候總能在綾的某一個前任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縱使我們常常或戲謔或嫌棄地將男女劃分開來打上「直男癌」「直女癌」的標籤,像小孩子拿著兩個塑料制的士兵打架一樣唇槍舌劍,我們也難以否認,一種男人和一種女人總是成對出現,痴情人對浪子,負心人對棄兒。
食花生看笑話的各位觀眾,當心《東京女子圖鑑》里的人間百態結一張大網劈頭蓋臉蓋下來,誰不被蒙一臉蛛絲,誰不被生活來一記真相。
你以為它是關於差異,其實它也是關於相通。
不同階級間的差異,來源於同一個階級之內的相似:三茶的女人穿的內衣褲會起毛球,銀座的夫妻都是逢場作戲,港區出身的男人只會娶港區出身的女人,而無論你住在哪個街區,都嚮往著一個代表著更高階級的愛情和生活,穿著成套內衣褲的惠比壽精緻女生,也想成為能在三十歲之前去Joel Robuchon約會的優質女人,在小公司受氣的經理,會在上班時間偷偷開網頁找世界品牌公司的空缺職位。
人比人,誰人不比人。顫巍巍在社會階梯上爬到「資本主義的盡頭」,卻發現面前雖有名牌加持卻仍然難以下口的港區二代是自己翻不過去的長城。
如果單是這樣,那麼《東京女子圖鑑》不過是又一部單薄的臉譜化的對消費主義的批判。但是在《東》中,卻展現了在這樣涇渭分明商標明顯的不同階級間所流動的那一絲難以察覺的共通。當年搶走綾的高富帥男友的職業女朋友,在自己打理的花店裡看到綾時便知道她是來諮詢離婚事宜,在綾犯傻將港區男當作潛在結婚對象所引起全桌尷尬的時候又幫忙轉移話題。如果說這樣的交流是因為需要一個女二對劇情穿針引線,那麼綾與老師一首一尾的交談便更是一場跨越時間的對話。保管著刊登著自己學生照片的時尚雜誌的老師,在年近六十的時候看到了十七歲的綾口中「被人羨慕的人」這樣一層淺薄的概念如同服飾亮片一樣反射的光芒,而在東京輾轉二十年羨慕別人最後回到秋田休息思考自己到底要什麼的綾,應該也能夠懂得當年老師古板地追問「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背後的深意。
你以為它是關於愛情,其實它也是關於人生。
《東京女子圖鑑》是一部愛情劇嗎?如果你問我的話,我可能會說不是。何謂愛情劇,一見電光火石,二見誤會驟生,三見彼此成全,四見認清心意,五見要麼燭光鬢影洞房夜,要麼橫屍街頭惹眼淚。綾的故事可不是這樣,一份章魚丸子就找到了第一個樸實的男朋友,一次相親便把最受惦記的高富帥帶回家,試一次和服被店老闆收作情人,吃一次早餐就有小狼狗繞著膝蓋轉圈圈。
不是劇作者缺乏想像力,而是他們根本不想在這上面浪費時間。綾每一段故事的展開,都是一個傳統愛情故事結局落幕後的雞毛蒜皮,在《東》中,愛情只不過是一個切入點,讓我們管中窺豹關於人生的種種褶皺。有人看到階級,有人看到孤獨,我看到人生的無可奈何。
綾的無可奈何,我們都盡收眼底,放棄初戀的悵然若失,離開婚姻的痛哭流涕,出身讓她進不了港區,事業讓她在相親會上遇冷。而每個哪怕只出現了一集的男配所遭遇的,也都是無可奈何,也都是一聲嘆息:在投行工作的高富帥,對綾講自己是未婚主義時未免不是真心,只是為了升遷紐約服從社會期許,急匆匆娶一位職業女朋友。包養綾的金主的太太,接到「你老公在搞婚外情」的電話,瀟洒無視前的一停頓,想必也並不是見慣了彩旗飄飄的漫不經心。全劇唯一一個和綾沒有浪漫關係的自我奮鬥男,從初次相遇時西裝革履向女孩子強調自己年薪小一百萬,到再次見面時叼著煙輕描淡寫說自己放棄了先前事業,他所經過的二十年,大概也不是一個單純的營銷號吹捧的「找到自我」的故事。
幸好也許塑造我們的,不光是所謂我們「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更是那些我們本可以讀的書,本可以走的路,本可以愛的人,本可以過的生活。雖然不能互相擁有,但能被這樣影響,也是少了遺憾,多謝照顧。
以上,便是我看到的《東京女子圖鑑》。
我想推薦你去看,然後聽聽你看到了什麼:)
推薦閱讀:
TAG:日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