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說話05——思維是怎樣促進孩子語言發展的?

  【聊爸-詹晶明】

  我們辦公室的2歲半孩子,這兩天在吃飯的時候,只要見到我,都想玩一個遊戲,就是要我開瓶給他聞各種辣椒醬的味道。昨天的晚餐依然沒有例外。

  ——師爺爺,我想聞辣椒醬的味道,可以嗎?

  ——可以,不過今天只能聞一瓶,你選哪一瓶呢?

  ——我要黃色的哪瓶?哦,不是,我要……?

  ——1,2,3,4,5,6,7瓶,你要聞哪一瓶呢?

  我那會決定刺激一下這孩子的新的思維,並拓展他學習到新的指代方式——數字指代法。所以我故意強調,將他猶豫不決的狀態,視為我聽不懂的理由,於是干涉性地用我的數字指代法,讓他即刻學習。

  孩子一開始,看見我一邊指著餐台上的那一排辣椒醬罐罐,一邊一瓶一瓶地說著「1,2,3,4,5,6,7,寶貝,你是要聞哪一瓶呢?」還是有些沒有理解,反應過來,不過孩子真非常聰明,在我第三遍重複,強調,用數字指代那些不同的辣椒醬罐罐時,孩子已經聽懂了,也學會了——

我要第二瓶,師爺爺

  孩子還沒有開始學習數字,當我用干涉性的方式,強制他必須用數字指代法做出思維判斷,來表述他想要的那瓶是哪瓶時,他便在我多次重複的數字命名之後,開口說了「第二瓶」,這個「2」的數字語言,就是在孩子學習新思維的促進下,學習到的了。

  思維是無聲的語言,言語是發聲的思維。按照這種觀點,思維就是我們常說的「內心言語」。因此,思維對語言的發展具有極大促進意義,當然,語言也是思維運行的最重要工具。

  記得我曾讀到過這樣一個觀點——漁民、游牧民的語言方式與農耕民族的語言方式有著很大的區別,原因是他們的生存生活方式有著極大的不同,因此,他們之間對世界的看法也會有很大的差別,順其自然他們之間語言方式也迥然不同了。

  漁民和游牧民,在生活生產方式上,都是需要合作的進行的,比如圍捕,圍獵,游牧這些基本的生活方式,都是需要多人一起的集體生活生產方式,而農耕民族更多體現出了「自給自足」的個人生活,生產特性。

  在生活生產中最重要的物品是食物,他們之間的看法也不一樣,捕魚回來,狩獵回來,往往都是先把最好的食物吃了,因為這些食物是不方便儲存的,而且他們的生活狀態相對於農耕生活來說,沒有那麼安定,常常是需要遷移的。

  說到農耕生活,那就相對很安定了,農民以田地為核心,展開生活和生產。他們的主要食物——瓜果穀物,也是非常方便存儲的。因此,往往一年收成之後,農民會把最好的食物儲存起來,慢慢吃,或者作為第二年的種子,珍藏保護好。

  由此可見,我們漢語,以農耕民族為基礎的語言,往往比較含蓄、委婉,常常把最重要的詞,放在一個句子的結尾處。因為,我們的生活不著急,很安定,很閑散。

  比如漢語表達:

  你是……?;

  她在做……什麼

  他是……那個……店子里的……小夥計

  而英語表達:

……是你?

什麼……她在做?

  他是小夥計……在那個店子里的。

  英國最古老的時候,是以漁業和游牧業為主的,他們在集體相互合作生活生產的時候,遇到了情況,肯定是來不及慢慢表達的呀。所以,總是會把最重要的詞,放在最前面說出來,這樣更容易讓對方在最短的時間裡,理解所需要的協助是什麼,以減少猜測,等待等這一系列溝通成本。

  還有人很詼諧地用傳統飲食來做解釋——

  我們中國人喜歡做包子,餃子,餡餅吃,而歐洲人喜歡做匹薩吃,關鍵點就是包子,餃子,餡餅是把好吃東西藏裹起來吃——含蓄,而匹薩是把好吃的東西晒出來吃——直接。

  我覺得這個說法很有意思,也很有一些道理在揭示我們生活中,思維方式對生活品質追求的影響,當然這些對於我們孩子的語言發育,性格養成也同樣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所以,我們也可以很快地推論出,不同家庭的生活方式,會決定這個家庭的思維方式的特徵,從而影響著我們孩子的思維方式及言行的風格形成。

  我們家庭教育里有哪些主要的思維方式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具有明顯的影響呢?

1 簡明直接的結果思維

  這一思維方式的最大特性就是——常問,常思考:

目的是什麼?

  為什麼要這麼做?

  所以,在這樣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其語言發展往往有兩個方向——

  A 「我要!或者我不喜歡!」目標明確堅定的交流模式;

  B 習慣性用「理由」來遮掩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目的、結果性思維,具有凈化我們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功能。會使我們的語言發展得更直接,更準確,更有力。這也是很多孩子內心主見比較強,內心力量比較大的原因。

2 溫和類比的過程思維

  這一思維方式的最大特徵是——常常啟發性詢問,或思考

它像什麼呢?

  我們有過類似的事情嗎?

  因此,在這樣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其語言發展往往也有兩個方向——

  A 「哦,我知道了!」善於延展、歸類,且能自圓其說的言行習慣

  B 充滿自信,好奇,探索性的語言學習能力

  類比或比喻,是思維促進語言擴展性發展的重要工具。

  所以,我們爸爸媽媽要有意識地在孩子面前使用「類比」「比喻」的語言,來促進孩子的思維,然後,我們的孩子就能在掌握了「類比」「比喻」描述的能力下,快速地學習到更多更豐富的語言,從而贏得了孩子們對自我能力的肯定和信心,這實在是太重要了!

3 認真考證的正面思維

  這一思維方式的最大特徵是——常常詢問,或思考

這是什麼?

  它是從哪裡來的?

  你的根據是什麼?

  非常有意思,在這樣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其語言發展的特性是很一致性的

  實事求是,一板一眼,有根有據

  正面思維,是勇敢者的選擇,也是誠實者的選擇。

  說他是勇敢者,那是因為凡事都要正面思維,認真考證,其實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往往都需要一直堅持,存疑不放過,才能最後得到,或者做到的。

  說他是誠實者,那是因為正面思維,不允許想像,延展,類比,而是要比對,考證,核實,在他們的心目中,沒有什麼是可以想像的,事實就是事實,而不是造作出來的。所以,他們並不在意什麼「社交面具」,一生只追求事實真相。

  因此,也常有人說這樣的人,不靈活。不過,他們自己也很接受自己不靈活。

全文總結

  父母教孩子說什麼話,就是在教孩子做什麼人。

  一個人學說什麼話,就在學什麼生活方式。

  一個人常說什麼話,就是在展現著他是誰。

  加入《聊爸》家庭教育志願者團隊,可以獲得更多專業的指導和培訓,申請者請加管理員伯約先生微信:13928875330(微信號)

推薦閱讀:

TAG:家庭教師 | 育兒 | 早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