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說話04——孩子在思維上存在哪些不足?

  【聊爸-詹晶明】

  教孩子說話,是希望孩子能通過更多的語言刺激掌握生活中的很多技能,也可以與父母、成年人進行非常完整、準確的交流,甚至協助。這些都是可以表明我的孩子在快速地成長,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訓練。

  但是,我在不斷促進大家多與孩子進行語言與思維訓練的同時,必須同時給我們親愛的爸爸媽媽們提個醒——學齡前的孩子思維是有局限的,也就是說有他自身的「不足」存在,在這些「不足」的地方,我們不能去超越發展,而是要尊重、順應。

  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先生提出【前運算思維(preoperational thought)】——從兒童牙牙學語開始,持續到大約5歲至6歲,在這個階段,兒童通過語言、模仿、想像、符號遊戲和符號繪畫來發展符號化的表徵圖式。

  兒童主要運用這些符號(包括語言符號和象徵符號)的象徵功能和替代作用,在頭腦中將事物和動作內化。這是一個偉大的思維進步,但他們的知識能力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的知覺。

  那這個時期的孩子在思維上有哪些不足,是我們需要尊重、順應,而不可拔苗助長般去訓練的呢?

1 知覺內化思維

  我昨天遇見一位熟悉的媽媽,她的孩子大約兩歲半。我們自然很有興趣地要聊起她可愛,又機靈的寶貝了,她跟我說,這段時間,孩子能說很多很多話了,而且主見也越來越多,理由也越來越多,自然也是越來越難管理了。

  她舉例說前幾天下午,午休後起來,孩子想一個人在房間的地上玩玩具,估計心裡是想多玩一點時間,不想媽媽帶他出門去走。於是,每當媽媽走到他的身邊時,他都會很快地跟媽媽說:「寶寶一個人玩,不打攪媽媽的工作,媽媽你去忙吧!你去吧!」

  然後,就一直要把媽媽趕走,不停地說:「媽媽你去吧,你去忙吧!」直到媽媽離開。

  孩子真的長大了!孩子都能說這麼多話,能夠表達這麼多的意思了,而且開始有了自己非常明確的目的表達意願和能力。

  但我們也能很清楚地發現,孩子不是故意要拐彎抹角地去表達讓媽媽走開的,而是他在將媽媽,或者爸爸平時要他自己玩的理由,做了一次模仿性的內化,將其中一部分核心的意思——不打攪媽媽和自己一個人玩——簡單地聯繫了起來。於是就有了「我想一個人玩」的理由是「不打攪媽媽」的表述。

  類似的語言表述還有:

  • 我不要弟弟,弟弟會搶我的肉肉吃!

      ——(你再不吃,我就把肉肉餵給那個弟弟吃了哦)

  • 媽媽你做魔法師,把我變成漂亮的公主吧。

  • ——(寶寶不哭了,媽媽是魔法師,你閉上眼睛,我變個冰激凌給寶寶,好不好?你不哭,閉上眼睛,媽媽就能變魔術了!)

  提示:我們在與孩子進行交流的時候,不必去糾正孩子這類知覺內化的語言,即使很荒誕,也要儘可能去接受,順應孩子的這種思維,給孩子一些新的可內化的知覺就好了。

  比如當孩子說:「我不要弟弟,弟弟會搶我肉肉吃的!」,我們不必馬上回應孩子,說「有弟弟多好啊,可以跟弟弟一起去玩,你還可以指揮弟弟做事的,多好呀!媽媽多做一些肉肉,不就可以了嗎?」這會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全感,因為,這段內容對於孩子來說,太複雜了,很難內化理解,他只好簡單地理解為——媽媽很快會給我生個弟弟的,或者弟弟很快就會來給我搶肉肉的——所以,往往我們的孩子就會在此時大哭大鬧起來。

  這是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思維不足導致的,而不是他真的不想要弟弟,所以,我們最好的回應是:「哦,我們家寶貝想多吃一點肉肉,長得高高的,做個好神氣的大帥哥,對嗎?」

  孩子對這樣的回應,會更容易理解、內化,並獲得安全感的滿足。

2 形象符號思維

  大約孩子過了兩歲,我們都會教孩子數字,算術之類的數理邏輯了,這是促進發展孩子大腦能力的重要訓練。但是,我們要非常清楚地知道,在對學齡前孩子進行此類訓練的時候,依然要考慮到孩子的【前運算思維】的不足,也就是局限——孩子幾乎只能進行最基本的形象符號思維。

  比如1,2,3,4,5的數字元號,與一顆櫻桃,兩個櫻桃,三個櫻桃等形象關聯起來記憶,還有一個台階,兩個台階,三個台階等具體形象關聯,否則孩子對數字元號的理解是沒有興趣的,那當然也會導致難以記憶和學習掌握。

  再者,我們想教會孩子1+1=2,那麼就必須要用一個蘋果,再拿一個蘋果,從左邊放到右邊來進行教授,或者一隻杯子,再拿一隻同樣的杯子,或者一輛小汽車,再拿一輛同樣的小汽車來形象地表達。

  此時,我們幾乎不可以用一個蘋果,再拿一隻杯子,或者一輛小汽車來表達1+1=2的運算概念,否則,我們的孩子會完全無法理解這是什麼意思,或者產生混亂的數字認知,或運算認知。

  這個階段的一切抽象辭彙,概念的教育都必須藉助具體的實物來進行,如果遇到不用用實物表達的抽象概念時,比如「負數」,那就暫時不要教孩子了,我們必須學會尊重孩子思維特性,暫時的「不足」現象。否則,我們的孩子是無法理解的,甚至會產生對這些抽象概念的排斥心理和情緒,那麼對孩子未來的學習熱情將產生嚴重的傷害性影響哦!

3 線性單向思維

  有一天,我在高鐵上,見到一位爸爸很有耐心地教自己的小女兒算術,看樣子孩子大約是3-4歲的樣子,但終於在一個問題上遇到了極大障礙,看著那位爸爸都急出汗來了。

  因為,爸爸教孩子學習1+1=2,1+2=3,孩子很快就掌握了,多次重複都基本正確,爸爸也很有驕傲感,可是爸爸接下來很想教會孩子逆向的算術——2-1=1,3-1=2就怎麼也過不去了。

  孩子總是在故意要搗亂一樣的咯咯咯地笑,然後一會摸爸爸的眼鏡,一會靠在爸爸的身上賴著要吃零食,總之,就是不繼續學習了。最終,這位慈愛的爸爸也放棄了,他的眼神里充滿了對孩子的愛,也略有了一些失望,不過我想他是覺得孩子累了,準備下次繼續教的了。

  我當時沒有忍住,就上前與這位爸爸搭訕,說:「你家寶貝女兒好聰明哦!能算數了,這對於這麼大的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哦!」

  ——謝謝,其實孩子還是孩子,教一會,就不願意繼續了。還有更願意重複學習已經知道的,而不願意再延展一點,學多一點新鮮的。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孩子們的天性?

  我說:「不是孩子不願意學習新的東西,而是暫時無法完成逆向的思維,比如你剛才教她1+1=2,你就是教她到9+1=10,她都能學會,但是就是不能反過來,馬上逆轉過來教她2-1=1,減法是逆向的思維訓練,而對於這麼大的孩子來說,逆向運算是艱難的,甚至是暫時的思維不足現象,我們需要接受和理解哦!」

  ——你是說,這麼大的孩子暫時還不適合教減法等一些逆向思維的東西,對嗎?

  「是的!」我很堅定地回答。「教孩子逆向思維,需要在正向思維得到十分充足的情況下,還要有更多理解力和豐富見識的情況下,才能順利教會孩子的,否則,我們看起來即使孩子已經能夠給我們一些正確的逆向運算結果,那也在很大程度上是記憶的原因,而非真正的運算哦。」

  前運算期的思維,是很難通過運算的方式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在這點上,我們父母不能太過急躁地去訓練孩子,否則依然是一個拔苗助長,適得其反的效果哦!

  好了,今天關於教孩子說話的內容就到這裡了,最核心的提示是——要了解、尊重,順應孩子的思維不足,而不是要急著糾正,促進孩子思維的超越性發展,否則將對孩子未來的思維發展構成損傷性的影響。

  請大家繼續關注聊爸的這個話題的最後一篇《思維是怎樣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的?》,近期推出。

  加入《聊爸》家庭教育志願者團隊,可以獲得更多專業的指導和培訓,申請者請加管理員伯約先生微信:13928875330(微信號)


推薦閱讀:

在有兩個以上子女的家庭中,父母如何讓孩子感到公平不偏心?
父母的終點,是孩子的起點
坐飛機時,后座的小孩大吵大叫還踢座椅敲前排座椅,打擾休息怎麼辦?
「打是疼,罵是愛」的教育到底是對是錯?看看郭靖的經歷就知道了
為什麼我們總能和同事甚至陌生人很好地交流,卻很難和自己的孩子深度溝通?

TAG:家庭教育 | 育兒 | 早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