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過客亦珍貴——La La Land有感

這不是一篇影評。

La La Land是我隔離電影院生活十個月之後第一次回歸看的片子,在國內這部片子214上映,火爆程度不如同檔期的其他片子。但片子一開場我就覺得我選對了,大概是持續亢奮和節奏感很強的歌舞風格,明快的色調和舞步,讓人非常振奮。LA天文台里的星空漫步非常唯美讓人沉浸,而遠觀LA的城市夜景以及公園裡的樹,非常美。而唯一不符合214節奏的就是沒有皆大歡喜的happy ending, 女主孜孜以求的表演事業成功,躋身上流社會,有體面的老公與可愛的小孩。男主開了一家叫Sebs的Jazz酒吧,讓喜歡jazz的人找到空間。當功成名就的女主偶然走進這個小空間,每個小物件都是她曾經熟悉的,而這個實體的店面是她幾年以前跟一窮二白的伴侶討論的,甚至取什麼名字。那時候她是揣著演員夢的nobody, 他是執著於傳統jazz的窮音樂師。所以人總得為了迎合生活而做些改變,我不太願意叫妥協。因為生活沒有辦法向你妥協,所以你總得做些變化,讓自己去接受。

而時間總是叫人物是人非。所以當我看到不少評論說到最後幾分鐘的平行空間讓自己看哭了……就覺得代溝非常明顯。對不起,作為一個有閱歷的成熟人士看來,這樣的結局的確沒什麼好掉淚的,因為一個人生活豐富本身就是由很多過客積累出來的——曾經的soulmate,伴侶,戀人,或者工作拍檔,同事,合作夥伴,林林總總的人和事都在你生活里抹下一小段他們的色彩,寫下自己的筆調。而始終需要面對自己生活,開啟屬於自己空間的,操心水電氣物管費,在意自己賬戶餘額的,始終只有你一個人而已,雖然聽起來很孤獨寂寥,但那的確就是……事實。

所以,成就他人算得上是善舉和美德,對於戀人曾經付出過也算不得遺憾,卞之琳在《斷章》里寫「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你充實了別人的生活,別人助推了你的夢想,大概就是求仁得仁的回報一種吧。十幾年前,面臨人生大考,一位關係不錯的男同學給我鼓勵打氣,通過大考,我們都進入了同一所著名大學。第一個跨年夜,伴著華北初冬的小雪,第一次見識到如此冷如此嗨的學生們亢奮不已,到結冰的未名湖上跳著撒歡,在講堂前玩火車接龍。愛做夢的女生可能都以為,是時候開展一段浪漫的校園故事了。偶然碰一下肢體都會覺得臉紅心悸,回味不已。不過用時間鋪墊的冷酷事實告訴我,這裡並沒有什麼狗屁的浪漫故事,而充斥著如何面對各種各樣的競爭與選擇,比如GPA,排名,托福,GRE,推研保研或者參加什麼項目增加自己CV的砝碼……作為閨蜜級男性友人,一起複習英文考試,準備申請材料(我們還選擇了有交集的學校)。直到萬事俱備只差deadline的時候,一個傍晚,男同學撥打寢室里的鐵通座機告訴我,他選擇了保研。

所以我甚為懷念的,就是年少時候在圖書館裡互相幫忙佔座的那些時刻,在咖啡館裡想辦法幫我撬開口練口語的時候,一遍遍討論材料怎麼開頭以及修改的時候。等到了香港,面朝吐露港的房間里的座機每天固定的時候響起來,是的,除了這位男同學,沒人記得我的座機,也沒有其他人會打國際長途找我。大多數時候,我們聊一些有的沒的的話題。或許,他就是想找個人說說話而已。又過了一陣,我實在是忍不了這樣「有的沒的」的狀態。是的,當人很在意邊界的時候,就有了強烈的非黑即白的自我意識。

回想起來,就是那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經典歌詞,How many roads a man walk down,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用我的理解,你得看上多少頭豬跑啊,才能理解豬肉的味道;你得經歷過多少磨練,才談得上小有生活。所以看完La La Land,腦子裡浮現出非常多的人,不論是男同學也好,還是興趣相投的朋友,還是指導很多的前輩,他們參與/貢獻/充實了我的過去,給了我很多的指點和幫助,在某個難得的安靜時刻,我懷念那些過去的美好而簡單的善意,向他們致敬。

祝你們安好幸福。


推薦閱讀:

都是第一次買建水紫陶,憑什麼別人能挑到性價比高的?
決策力-優秀的人必備這四大能力之三

TAG:選擇 | 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