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的錢少了,只有孩子就一定是孩子偷的嗎?

  【聊爸-詹晶明】

  最近被問及到很棘手的情況:

  家裡孩子偷了媽媽錢,分兩次拿了1000元,孩子不認,但家裡有沒有其他人了。怎麼處理?

  我特別不願意回應此事,但我也非常清楚,遇到此事的父母,內心是多麼的揪心和痛苦,甚至不知所措!

  我不想以安慰的方式開脫這件事情的真實性,雖然,我不能確認那錢肯定是孩子偷的,但我相信孩子的父母,在確認是不是孩子偷拿之前,一定是仔細核對可能發生的每個細節,如果有可能不是發生在孩子身上,那是莫大的安慰,可事實上,他們沒有找到任何可以這樣安慰的線索……

  那問題就回到如何處理此事的節點上了!

兩件事情需要公開表達,很重要:

  1在詢問了孩子和相關可能的家中成員,確認大家表示沒有動過此錢之後,公開表達家裡的錢丟了,在家裡不見了,而且說明是哪個錢包,或在哪個抽屜里不見的,描述儘可能詳細,清楚,真實!

  (這個行為的最大作用是讓偷拿此錢的人,產生內疚,不安和情緒低落的恐慌,越是詳細,具體,真實,效果就越是好,能對偷拿者構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如同被當面揭穿一樣的深深刺痛,而且影響深遠。)

  2 一定要公開表達,此錢本來是用於計劃做什麼事情的,現在因為突然丟失,只好取消該計劃,或者嚴重影響該計劃的順利推進,所以,需要家庭全體成員一起承擔,真的很抱歉,情緒也很沮喪。

  (這個行為是表達家裡的每一分錢都是有專門用途的,如果被丟失,那就讓整個家庭活動計劃都會蒙受相應的損失,而陷入困境,宣揚的是——錢財是有專門價值的,是維繫家庭正常生活的基本保障。此錢非彼錢,專款專用的概念需要滲透到家庭的教育之中,這樣就會防止孩子未來產生【拆東牆補西牆】【隨意挪用】【篡改計划過於隨性】【缺乏對家人親友的基本尊重】……等的責任渙散心理。當然,對於真實偷拿此錢的人來說,這番公開表達行為,如同鞭撻內心良知,內心負疚感會因此急速加重!)

兩件事情需要私底下處理,很關鍵:

  1 加防以後出現類似事件的措施減少引誘是對孩子最大的保護——這是教育的天條!

  我們必須在未來的日常生活中,對於一些貴重的物件,有價的票券,現金等都儘可能減少讓孩子接觸和發現我們的置放位置,還有我們自己也要儘可能整理得清晰而不雜亂,數目明了而不混淆,還需要有意識地避免當著孩子的面討論各類【變現技術】——比如什麼茶最近升值了,什麼蜜蠟可以賣到多少錢,名家畫或壺的高價值收藏與變現等。

  這些交流的話題,在很大的程度上會引誘孩子產生錢財易得的機會主義思想,甚至可能誘發孩子對家中物件的好奇和情急之下【私自變現】的衝動。

  2 謹慎觀察孩子近期的生活習慣與交友狀態的變化,往往孩子在這兩個變化中最容易產生消費能力急速提高的可能,因此而導致對錢財的需求渴望激增。

  留意孩子近期談論的話題,涉及範圍是否正在開始從學校拓展到社會性範圍,從低齡開始拓展到青年,從學習與遊戲拓展到社交與個人形象……等。

  留意孩子是否更注重個人的形象,是否有強烈的【老大】范,或者崇拜他人的言行,在家的私密時間是否正在不斷快速增加……

  總之,孩子偶爾偷拿錢物,不是品德問題,也不是倫理問題,或者說這本身不是問題的核心,問題的核心是——他開始出現【藏私】的需求,他正在迫於環境壓力增長了【非正常】的需求,他開始處於能感受到錢物的價值,卻又分不清物權關係的【混沌】心理狀態中……

  這是一個成長中的煩惱,我們家長需要放下【偷拿】現象與恐慌,深入孩子的內心,營造一個正確錢財觀念的物權意識,及錢財價值觀的教育環境,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錢財,就是尊重家人和日常生活;尊重物權,就是尊重他人和自己的為人品格!


推薦閱讀:

我家孩子太黏人了,怎麼破?

TAG:家庭教育 | 親子教育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