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互聯網的下一站----產業互聯網

互聯網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標誌,它對工業的影響,必定是持續且長久的,雖然至今它已經普及到了近乎人人都能感觸到,應用到,但實際上,這只是它進入人類社會的初級階段而已,騰訊、阿里和百度是它初試牛刀製造的第一批小巨人,他們絕不是終結者,天外永遠有天,未來的不可想像如同三十年前對今天的不可預見一樣,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未來遠遠超越想像。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互聯網,應該是第一代互聯網,它的特徵就是一個「軟」字,俗稱虛擬世界,虛擬經濟,在一些傳統者的眼裡,它甚至就是個玩物,至於虛擬經濟,就更有點不堪了,比如宗慶後說馬雲又不從事實體經濟,他製造什麼東西啊?對此格力董大姐還很激動的表示贊同,這就是一個認識問題了,看來一些人總是要被時代慢慢遺忘在某個角落裡,雖然他們曾經就是時代的弄潮兒。

實體是製造出來的,虛擬也是,而且虛擬只是初級形態,它是潤物細無聲,早晚會長的到處都是,再無虛實之分!就像電的出現,不能說看不見它就否認它的力量,不信坐上電椅試一試,看看藐視它的結果是個啥?

互聯網的第二代,就是進入傳統製造業,過去說的隔行如隔山,在互聯網深化的時代,要被打破了,宗慶後的飲料和董小姐的空調,在互聯網深度進入實體產業之後,可能會有很多新造物了,變革的核心就是向個性化和多元化發展,需要的新元素就是大數據,雲計算,工業機器人,物聯網,車聯網等等,這些新元素,運作和發揮作用的基礎,就是互聯網,今天的互聯網還在「虛擬」著,那是傳統思維的認識,未來是一定會被奪命的,如果宗慶後和董小姐未能儘快學習,革新自己的思想見地,那多年之後,他們的企業一定會被收編的,被收的前提還是他們做得好,同業內沒出現顛覆者,如果也出一個新概念武裝下的革命人,那就連被收編收購的機會都沒有了。

如果讀者看客認為我上述言論是駭人聽聞,胡扯淡,那您一定是落伍了,需要趕緊補課,我只能說,我說的還是太淺薄了些,大概率下,很可能事實還會超越我的想像!

馬雲看未來還是清楚的,他說大數據是未來製造業最大的能源,這話有點標題黨,可以吸睛,但傳播新理念還不夠有力,要說透的話,必須結合雲計算,最後推導出人工智慧,整個發展的路徑,就是走向未來的趨勢線索。對此,估計宗慶後和董小姐還不能理解認同,或者認為那些是與他們關聯度不夠高的科技,這個就是明顯的落伍了!以我的認知體系來判斷,現時現在正站在有史以來最嘆為觀止的工業革命的起點上,我們這些傳統產業里的優秀企業家對未來的無感,真是讓人扼腕和感到遺憾!

從前年開始,我就一直堅持一個觀點,美國股市未來十年會走出歷史上最壯觀和綿長的一個牛市,它所反映的現實,就是互聯網要開始真正的和實體產業結合了,這是一個巨大而浩瀚的、人類史以來最廣泛、最深入合作的一次工業革命,幾乎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好了,臨門一腳已經開啟,會有無數個令人激動地機會不斷湧現出來,未來十到二十年,將是創業者的黃金年代,機會就在「隔行如隔山」的山上,誰有能力削平一座山,誰就會獲得一個新認知的定位,誰有能力削平多座山,誰就成為未來製造業的集大成者,具有更大的多行業話語權和定價權,今天我們津津樂道的互聯網小霸王BAT,未來在大產業互聯網形態里只是一個基礎應用,一個標配,如果他們不能很好地契合產業互聯網發展的進程,找到現實中進入實體產業的最佳路徑並且發揮再創業精神,闖出一條前無古人的荊棘之路,那麼未來構建的大產業互聯網體系里,他們的話語權和定價權是不能和今天他們的地位相比的,因為隨著互聯網發展的深入,今天BAT提供的服務都是最基本的底層服務,會和19世紀的鐵路,20世紀的電力和原油一樣,逐漸沉降到基礎公用服務的層面里,產值和服務功能將會維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範疇里,事實上今天他們就在扮演這樣一個角色,目前互聯網的主流應用里,靠主業直接賺錢的幾乎沒有,新模式叫羊毛出在豬身上,支撐持續增長的是互聯網在全人類全世界的不斷蔓延和深入,使得羊毛和豬看上去一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樣子,但凡事都有臨界點,這個紅利不是無底洞,它的增長是有極限的,到了一定時候,它將無法支撐目前的互聯網應用維持這種我們已經習慣了的高增長,漸漸地會從成長型企業蛻變成為成熟的企業,成為現金奶牛。

如果說今天互聯網所努力的一切就是抓住人們的各種剛性應用和無數碎片時間的話,那它的想像力仍然是很有限的,每個人每天就24小時,開門七件事吃喝拉撒睡上班娛樂學習交友生老病死,其中8小時睡眠,8小時工作基本是剛性的,還有8小時業餘大家拼個你死我活,蘋果之所以成為世界公司NO.1,就是因為它創造性的通過重新定義智能手機,把人們8小時的許多剛性應用都聚合了;互聯網發展的下一步,就很可能,向那兩個剛性時間伸出「黑手」,甚至維度逼格還要再升一級,不僅要絕對值的延長時間,還要在有限的時間裡無限的延長各種應用並提升它們的效率,如果你是長期關注未來的,那麼這個遠景一點就透,如果你太過著重眼前現實,工作學習吃飯睡覺娛樂,恐怕理解上會有點難度,搞不好還會啐一口,罵一句無聊,但這不肯定不是胡思亂想,這是真的,花點時間去學習吧。

到了我所描述的這個程度,連睡眠這個剛性時間都有「黑手」入侵的時代,那就已經很高級了,應該稱作互聯網架構的3.0時代了,跨過2.0時代來看更遠的未來,有點費勁了,所以還是儘可能先把2.0時代搞搞清楚吧。

產業互聯網時代,就是以互聯網為基礎構造的2.0時代,就是互聯網發展的下一站,曾經一度和物聯網的概念混淆,這個不正確,物聯網還是一個物理性的狀態概念,產業互聯網的維度要高得多,有更大的主導性和更多的創造機會,物聯只是一個必要條件,在產業互聯網時代,跨界的廣度、頻度和深度是今天不可同日而語的,商品的品類和個性化需求會令商品的種類以幾何級數的速率增加,這是一個極為廣袤和浩大的機會,而且相比現在的互聯網產業而言,提供的發展機會要更多元,因為每一個行業都要被互聯網深度改造,其中的溝壑與壁壘還是不同於現在的1.0虛擬時代,要相對複雜的多,因為它需要很多的複合型人才,既懂某個行業,又有互聯網意識和產業的訓練,這在目前,全社會是不可能提供這樣的人才群體的,它的集聚與積累需要時間,需要發展歷練,但另一面,它機會巨大!從這裡看出去,未來複合型人才會非常熱門,所以有著一定關聯軌跡的多次跳槽,也許很有利於未來的發展。

如此巨大的增量屬性的商業機會,必定是極有吸引力的,產業互聯網時代就具備這個特徵,創業者在逐漸看清這個趨勢後,必定會趨之若鶩。只是萬事開頭難,今天對於多數人,未來還在迷霧裡,甚至在互聯網的頂層主導人物的腦子裡,也只是大體有這一發展趨勢的意識和概念,問題在於這個未來是等來的,還是搶跑道拚命創造出來的呢?尤其在初創時期,怎樣進入實業,哪一個入口好?這是放在當前互聯網產業面前的一個重大問題!

就好比獅子要吃體量比他們大得多的河馬,如何咬開河馬厚如城牆的皮是最大的問題,這個破口一出,後面的事就好辦多了,只要這個被食的對象體量足夠大,可供多種動物蠶食,後面的事順理成章,不用大開腦洞去琢磨。

可這個開篇真是一個大問題,即便大如BAT或蘋果,有對未來的認識和意識,但是站在許多的既得利益和維持目前壟斷地位的現實需要面前,權衡利弊之後,選擇穩健是必然的。要再次奮力拚命冒險去做這個頭獅,成為看上去狼狽不堪,渾身血污的第一個撕開未來缺口的首席?是不可能的,也不被允許,這是任何曾經的偉大都有休止符的宿命。

這件事,只能這麼踉踉蹌蹌,毫無美感的去做,像騰訊這種習慣先安靜的看別人創業,冷靜的看市場反應,然後幽幽的另起爐灶,迅速複製佔領市場的模式,在這種級別的躍遷上就不適用了,這麼說不是揶揄騰訊,應該承認騰訊的創新也是不少的,也是敢為天下先之人,但是越大越謹慎幾乎成為絕對的天性,就像微信新出品的「小程序」,這樣的變革,在存量市場里搶份額,不能說不努力,就是層次高低的問題。

有一天賈躍亭做到他那個時代里BAT的地位的時候,同樣性質的掣肘也會在他身上出現,人終究是有共性的,到了一定程度,你就不完全是你自己了,成功本身就是再成功的屏障,所以,可以敬佩,但是不要膜拜!有些局限性不取決於個人。

今天人們嘲笑的樂視,就是一幫在頭狼帶領下,看清了未來的群體,看得太清楚,未來的美好和超越想像真的令他們感到窒息,所以蒙頭狂奔,為爭搶分分秒秒,鞋也跑掉了,跑的破衣爛衫。沒辦法,如果我也知道芝麻開門的藏金洞,我也會跑的不顧形象。

產業互聯網將異常偉大,但是如何偉大,如何界定與傳統的融合,這需要實踐,需要天才般的前瞻能力,進入什麼行業,不進入什麼行業,進入後如何整合它們,它的複雜性,真的是有很高的難度和風險,現在人們對一個互聯網企業染指七個大行業的做法感到不理解,看不懂,或者可笑,或者氣憤,其實細想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火車剛出現的時候,遇到的反對之強烈,人家反對派可是獻上生命來表明立場的,所以黑一黑這個不知深淺的樂視,實在是小菜一碟了。

玩笑歸玩笑,認真的說,我認為產業互聯網將來成功之後,要跨界的產業會更加多,而且不牽強,是順理成章的,畢竟難度不小,一旦有人跨越,很容易受到投誠者的歸屬;對現在而言,只是缺少一個模板而已。樂視能否成功先不去論,賈躍亭一句話肯定經得起歷史考驗:「樂視可能失敗,樂視追尋的產業發展模式和方向一定是代表未來的。」

其實道理也簡單,因為在這個模式下,將不斷創造增量市場,而且提升效率,這是創新最大的魅力,也是最高段位,論證這個話題需要較大篇幅,本文只是提點未來趨勢,不做細節論證,產業互聯網是在移動互聯網發展成熟之後,協同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必然的走向,今天它正在開端期,所有投資人都不能忽視這個即將雲起的大潮!

2010年,我曾以一己之力,個人獨立研判移動互聯網產業鏈,並在研究幾個月之後寫了一篇長達百頁的心得報告(簡化版的摘要曾經公開發表),其中涉及中美上市公司近百家,遍尋資料去熟悉一些當時還看不太懂的相關公司,當年列舉在冊的許多公司如今都已長成大樹,個人也獲得了很好的回報;把握投資機會,對產業發展浪潮的熟悉與學習是第一位的,抓住這個龍脈,具體企業的研判脈絡就要清晰許多,有助於找出其中的最大受益者;與移動互聯網發展初期不同的是,產業互聯網更難以捉摸和理解,需要更高的宏觀思維,它不像移動互聯網產業鏈那麼清晰直白,誰是基礎,誰是硬體,誰是服務商,誰是綜合應用的大成者,各有側重,形成互動;產業互聯網,現在看顯得鬆散和平面,但實際上各要素都在不約而同的發展,一旦時機成熟,整合者就會出現,因為如果大數據是未來製造業里最重要的能源的判斷是正確的,那麼獲得這個能源的唯一途徑,就是整合相關應用的相關產業,一網打盡,沒有例外,全盤一源掌控,彼此互動,只有這樣,才能獲取最充分詳實,真實度和商業運作價值最高的大數據----未來的製造業能源。


推薦閱讀:

互聯網大腦的雲反射弧路徑選擇問題,兼談ET大腦模糊認知反演理論
關於社群運營的個人理解
「火焰獎」2017中國互聯網年度創新評選活動啟動
有什麼適合互聯網設計師的Coursera課程
英文論文-城市雲腦,基於互聯網雲腦的智慧城市新架構

TAG: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