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7:更美好還是更可怕?

又到年底,到了大家開始總結過去和胡說未來的時候,過去已經過去,平鋪直敘,未來誰也看不到,只能胡說。

過去的2016年末,是個股匯債通殺的時段,這一點估計在年初,是絕大多數人不能同時預見到的,對人民幣匯率的表現預期可能不算太意外,股市一向牛短熊長,也就算了,債市也隨同作伴,就有點「哎呀」了,實際上,還有一個明顯收緊的是房市,嗯,股匯債房,四大資金蓄水金剛,全部頹了。

2016年的最後一天,央行發新令,《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對境內人民幣的境外走向進一步加強管制,雖被一些人過度解讀,但至少這不是個寬鬆的表達。

人民幣走貶,美元走強是重要原因,緩解國內出口增長壓力,給還吃不準好壞的川普打點提前量,長期升值後的技術反抽,進入SDR後嘗試逐漸增加波動範疇等等,都是輔助性因素,但是一個準備不足的意外因素,我猜想可能就是咱泱泱國民自覺自愿的換美元行動吧,這個壓力可不小,也不是那麼好控制的,現在是全民理財時代,只要有趨勢明確的利潤,資金立刻浩浩蕩蕩的湧入。

股市,房市,債市,本質上都經歷了一次力度不小的去槓桿運動,這樣是不是就防範了金融風險了呢?匯市再加強管制,是不是更加固若金湯了呢?我不清楚,反正金融不是守長城,和治水一樣,疏通最重要,就算設個閘,也不是成天免戰高懸,一個姿勢不動的,閘的作用是是枯水蓄水,豐水放水,人民幣國際化是個大事,中國經濟地位成了沒成這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所以剛下海有些管控手段輔助一下無可厚非,真正成為一個自由兌換的國際貨幣,路還很長!

本次人民幣貶值因素相對複雜,全部過一遍本文容量不夠,需要專文羅列敘述,這裡只拿一個數據應該比較有說服力的是:2005年人民幣開始對美元升值,當時8.30左右,當年中國的GDP按美元計是2.2萬億,同期美國是12.5萬億,雙方6倍差距;2016年人民幣兌美元達到階段峰值6.10上下,當年中國GDP是11.38萬億美元,美國是17.96萬億,雙方經濟總量的差距已經是1.58倍了,10多年來,中國發展迅速,人民幣對美元一直以升值為主,而且是跨周期表現的,因為自2002年起美元進入貶值周期,到2008年見底,盤橫三年後進入明顯的升值周期,在升值最快的2014年(12.61%)和2015年(9.27%)里,人民幣對美元在大部分時段仍然是保持穩定的,今年一年美元指數升值僅3.77%,遠小於過去兩年,但是人民幣反應就大了很多,解釋這個現象很不容易,什麼貨幣超發,房價大漲,購買力下降等等,都不準確,鑒於歷史原因,美國始終認為人民幣是低估的,這「搶了他的飯碗」,致使製造業長期持續外流,過去10年,中國GDP增長了5倍,美國則不到1.5倍,雙方匯率變動相對不大,對此美國一直是不滿的,覺得中國佔盡便宜,特朗普不是說一上任就要宣布中國是匯率操縱國嗎?如果中國政治經濟沒有出現什麼大的危機的前提下,匯率要貶回一半甚至回到起點,對美國是壓力巨大的,而且說實話也不公平,更不是美股所希望看到的。當然,中國出了什麼極端的危機事件例外,不能說這種可能性絕無僅有,只是目前看,發生的概率並不高。

美國經濟已經從整裝待發,進入到各就各位,積極發展的階段了,這個好時光可以維持個四五年甚至更久,也很可能將催生出歷史上最持久的一波牛市,但是美元指數是否就一路牛下去,甚至像有些人說的要創出歷史新高,我認為一定不會的。美元指數誕生於1967年,是對六個主要國際貨幣的匯率經加權幾何平均數所得,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美元指數登上國際經濟舞台至今,意義重大。和美國利率的逐級向下與波動率收窄相似,美元指數的長期走勢特徵也是趨勢向下的,就是高點低點逐級向下,波動率收窄,1985年曾經的160高位,應該是永遠看不到了,那個時點也不代表美國經濟的強勢,恰恰是一個剛剛發生過滯漲的時代,商業銀行高利率背景下(驚人的15%左右),全球資本的短期逐利推高了美元,雖然1985年美國股市創了歷史新高,但隨後15年里,美元經歷重挫再反彈的過程(160跌到79再返回120),美國股市卻連走了15年大牛市(90年小調整),足以說明美元強勢或弱勢,不是經濟強弱與否的必然相伴,匯率有更複雜的訴求與表現,更準確的說,美元匯率表達的是美國如何與世界經濟整體相適應的狀態,所以人們有美元不論漲跌都有利於美國經濟的說法。

人民幣國際化,是不是也領悟到這個思想精髓?不得而知,就算大方向是這樣,第一步首先要做到是一個硬通的國際貨幣,從緊盯美元,到進入一攬子的SDR,到最近降低美元在整體比例上的權重,人民幣正在駕船入海,打造自己的指數體系,從架構走向上看,有一點向美元指數看齊的影子,不過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也是中國經濟能否長遠成功的重要標誌,匯率實現自由兌換和浮動,肯定是終極目標,但首先,整個世界要先接受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波動必然有漲有跌,只是漲和橫都問題不大,跌就比較難把握了,尤其在整體經濟表現不那麼順利的階段。

2016年收官,全球股市絕大多數飄紅上漲,其中美國和英國相對表現最強,多數國家股市都表現不錯,甚至包括許多經濟狀況很糟的國家,而全年跌幅最深的是中國的三大指數,給全世界墊了底,雖說一年的表現不能說明太多問題,但市場長期這樣的表現,肯定是不正常的,畢竟中國經濟增速仍然在大經濟體中保持第一,股市如此獨樹一幟,是不是確實在宣告我們就不是典型的市場經濟,股市就是和經濟發展長期背離或不相干呢?既如此,那麼美歐日對中國經濟模式的再界定(不承認市場經濟地位),還能算歪曲,還覺得冤枉嗎?!

在中國股市我發現一個現象,就是2006年至今,中國主板指數每年都能見到2字頭(2000點上下),中國中小板指數每年都能見到5(5000點上下),10年的中樞線乖離率很窄,而這十年正是中國經濟騰飛的十年,唯一中樞線乖離率較大並且有望保持下去的是創業板,雖然它今年是全球跌幅第一,但相對連續三年巨大的漲幅,這樣的回撤,不算過分,中國股市的不漲,和它體量的猛漲形成互補,總市值的增長和經濟總量是正相關的,指數則完全不能體現,截至目前,這個市場似乎只要還具備融資功能,其他的事就可以放兩旁,現在的新股發行制度,大概可以保證不管市場怎樣,這一塊永遠可以發燒發熱,無憂,我本人寫過不少建議如何向成熟市場邁步並重視資本市場多重功能的文章,現在看來有點自說自話了,感覺管理者並無意讓市場來發揚它優勝劣汰的功能或者光大其發現未來的特質,這些作用的本身是否被看做削弱了管理的力量,不得而知,我非常願意縮小自己,恭下身來,在其中尋找更大的智慧,但是眼拙無能,我找不到!想開啟註冊制是向成熟市場邁進的舉動,但是沒有嚴格退市制度並踐行在先,註冊制一定是災難。中國股市的表現,就是管理思維的圖示,就是對市場經濟的理解、接受程度的直觀圖,股市主要被用做為一個融資工具,牛市都需要政府的喚醒,甚至2015年的牛市黨媒還在像16年前519行情年前那樣發揮同樣的作用,至今我仍然不是很理解2015年主動發起的牛市意欲何為,想解決什麼樣的問題,達成怎樣的目的?然後那麼快抽刀斷水,拉閘斷電走向反面又是腫么了?這些東西,作為一個外部觀察者,人家說你是在操縱的話,又怎麼反駁呢?或者說,根本懶得反駁。

剛出爐的全球百強市值企業排行裡面,中國除了新經濟的騰訊阿里佔了席位,餘下的幾乎清一色是銀行,在中國製造很牛,中國地產更牛的背景下,中國銀行成了市值最高,獲利最大的群體,這是喜是悲還是唉呀媽呀呢?傳統金融這麼強,為什麼還一直強調要把防範金融風險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哩?乃至在股匯債房保五大護法里到處去槓桿,我百度了一下似乎從2013年起,銀行、保險就在強調要去槓桿了,肖剛上任時痛斥的影子銀行,就是典型的槓桿化產品么,股市2015年通過對恒生電子系統的拔管子,也狠狠的去槓桿了,房市生來就是槓桿化發展的,看上去在不斷的加強保險杠,首付越來越高,資質越審越嚴,但投資性需求卻越來越驚人,房市上投資性需求佔比高的本身,就是最恐怖的、面向全社會的槓桿,哪怕它是全資付清的,它仍然是巨大的有毒資產,因為一旦增值保值能力不夠,他們將爆發巨量的變現要求,等同於槓桿的贖回,而且是連續主動性的。債市也在去槓桿,所以才有前段時期的大跌。回頭來看,這幾年好像一路在叫著要去槓桿,不可謂不清醒,但是槓桿卻是去也去不完,這裡面出了啥問題?哪些病是一邊奮力切割一邊又不斷瘋漲的?還治得好不?為什麼作為經濟服務生的金融業,成為支柱產業了?

傳統產業在去產能,不管叫什麼,我們不能指望一個減過肥的人通過再次增肥來重新定義發展的內涵,包括深挖內需(大規模基建)和擴展外延發展(一帶一路),這些只能緩解,是得過且過,治標不治本,是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的,甚至有些東西越積累危險越大,比如房地產。美國為什麼能走出滯漲,經濟開始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川普經濟嗎?絕不是的,美國經濟向好的基礎,來自過去10多年打下的基礎,就是:

1.讓金融回歸服務本位(08經融危機)

2.讓生產資料破解發展困局(頁岩油+多項技術革命)

3.讓第三次工業革命全面落地

它的結果就是多層次全面創新,這有這樣才能提升整體經濟的發展維度,資本市場才會為之興奮奔騰;與中國相比,美國本土各級縣市,需要投資新建重建的項目看起來要多很多,比如破舊的政府大樓,裂縫和不夠平整的路面等,但它是不會輕易把錢化在這上面的,也不認為這是在促進經濟發展,這是常規經濟,不是增量經濟,經濟的核心要義就是破維,創造前所未有,而不是簡單地做加法。

所以我個人以為只有創新才能走出困境,對中國尤其緊迫,房地產模式已經是一個證明,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趨勢,只能升,不敢降,哪有這麼把自己往炸藥桶上推的,搞不好百年一遇的國運就毀在這裡,這不是銀行能否經得起房價劇烈降價的問題,而是是否托得住劇烈的變現需求,這才是所謂的細思極恐。

當然創新不容易,因為很多人還是觀念老舊,馬雲最近演講說的五個新趨勢,被一干老派企業家一通亂罵,說只承認新技術,其他都是胡說八道,這實在令人大跌眼鏡,大喊捉急,這些知識貧農靠工業化翻了身,就不能用賺到的錢補一補腦嗎?

新零售:正在FACEBOOK上遍地開花的移動和體驗式零售不是新零售?

新製造:巨大廠區沒有一個活人的製造不是新製造?

新金融: 區塊鏈技術架構上的金融不是新金融?

新資源: 每一次創新都會帶來新資源,關注度,大數據,以及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智能汽車帶來的巨大的可深度挖掘的商業機會,都是新資源。

抱殘守缺,還認為做實業就是實的,做網路經濟的都是虛的,不創造價值,簡直一幫榆木腦袋,未來十年如不能淘汰這些不思進取者,中國經濟怕是不樂觀。

好在美國完成了該有的調整,正在落實新經濟了,它還是有能力把世界經濟帶上一個新台階,如果中國創新力還跟不上的話,靠複製和及時跟進山寨還是有機會救自己一把的,雖然我很希望看到這一次是中美一起改變世界,但一廂情願是沒用的。

最後本文多數是在胡說,不可當真。


推薦閱讀:

作為一個股票和證券小白,如何選擇券商開戶?並且在開戶後操作時可能會有那些坑?希望能詳細介紹一下
實業(物質流)與金融(貨幣流)之間有什麼關係?

TAG: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