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愛【負面猜測】的習慣,很傷孩子的心
【聊爸-詹晶明】
我在辦公室里,曾面對過這樣的一個孩子,一個女生,她準備去英國讀高中,去之前她的爸爸媽媽希望她對英國的生活有一些了解,所以來到我這裡諮詢去英國劍橋做短期遊學的事情,我也推薦他們參觀英國很著名的伊頓中學,了解一下世界上最能培養領袖人才的中學是怎樣的。
她的爸爸媽媽一邊聽著我的介紹,一邊就跟孩子提要求:
——寶貝呀!你看你有多好的福氣呀,詹老師給你做了一個這麼好的計劃安排,你一定要好好珍惜哦!
此時孩子的表現也是非常謙和,高興並十分禮貌的。
我們繼續討論這次短期遊學的一些細節情況和費用狀態,孩子的爸媽又開始一邊聽,一邊給孩子提要求:
——我希望你這次一定要做到什麼什麼,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什麼什麼……
此時,孩子已經不再用眼睛看我,而是【狠狠地】瞪著自己的爸媽,那眼神里充滿了【煩躁】【無奈】甚至【仇恨】……,辦公室的氣氛立刻被冰冷的情緒凝固了,又好像你很明確地知道,火山就要爆發時的那一刻間的極度緊張,令人窒息。
我想是出於對我的禮貌,爸爸沒有發作,但是可以看得出來爸爸很憤怒,媽媽緊張地將眼神在父親和女兒之間晃動。孩子,偏過頭去,似乎要努力地隱忍住【如大海洶湧般的痛苦】,不讓眼淚流出……
我緩了緩,打圓場般地先說話了。我跟這個女孩的爸爸說:「你可能沒有理解孩子的想法,我看孩子對去英國留學有一股【強烈地新生命】力量,我想這一定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啟程!孩子的眼神告訴我,她完全知道該做什麼,她已經做了很多的準備,……」
女孩那極具殺傷力的眼神,此刻轉為堅定的目光了,爸爸有個台階也就下來了。父母不了解孩子,可依然還是會【自以為是】地去習慣性【負面猜測】,不是猜測孩子不會,就是猜測孩子想不到,或者猜測孩子沒有能力,更有甚者還會猜測孩子【別有用心】……,這是多【傷人心】的習慣呀!
我送他們走後,禁不住也想起了自己的孩子,一次與孩子曾經發生過的一件事:那年兒子15歲,準備出行墨爾本求學。我的好幾個學生帶著孩子來到我家裡,希望我的孩子彈鋼琴給他們聽,兒子也很乖,就將他當時最愛的肖邦作品《革命》【暴風驟雨】般的演奏了起來,還不到一半,兒子突然停了,站起來將鋼琴蓋上,說:「我不想彈了。「然後就離席走了。……
就這一刻,幾乎將所有人都驚呆了!只有孩子他媽反應最快,我太太緊跟著孩子走進了他房間,我再跟上時,就看到我太太的一個耳光就過去了,「你懂不懂禮貌呀?!這樣子還出什麼國?!你還學要什麼琴啊?!先給我好好學做人!……「
孩子摸著臉沒有哭,只是看著他媽媽,我不敢說那個眼神是【仇恨】,但是肯定是【不屈】的……,我趕緊拉開孩子他媽,讓她先出去安撫外面的客人,因為此時客廳里也很鬧,我的學生們也在罵自己的孩子,說:「你們看,你們不認真聽,讓哥哥生氣了吧,……」。
太太非常生氣又非常難過地回去客廳了,我讓孩子和我一起坐下,問孩子疼不疼,他說不疼,我也就沒有特別追問了,雖然看到了他臉上的明顯紅手印。
請大家記住一條原則:【不要亂猜】!孩子說【沒有事】那就是沒有事;他說【沒有事】你說【怎麼可能沒事?】,這就是【沒事找事】。
我家孩子說不疼,那就不疼了,我絕對不會說怎麼紅了還不疼,這就是沒事找事的【負面猜測】。
我接著跟他說:「媽媽剛才說你不給爸爸【面子】,這不重要,爸爸有很多【面子】,爸爸活了四十多歲,積累了特別多的【面子】,【面子、里子】爸爸都很多,一個壞掉了還有很多個,放心好了,這個不著急。
「現在的問題是:爸爸只有你這一個兒子,剛剛爸爸就站在你身邊,卻沒有辦法保護你,讓你受到傷害了,爸爸很難受……我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傷害了我兒子,因為你在彈你最愛的音樂、彈你最喜歡的曲子,居然彈不到一半就突然停了,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異常】,你一定是受到了什麼【傷害】、什麼【刺激】才這樣做的,可我完全不知道。我作為你的父親,就站在你的旁邊都沒有辦法保護你,我覺得很恐慌、很難受,……,寶貝,能不能告訴我是什麼東西傷害了你?「
我知道,孩子是需要我們這樣真實地去理解的,而不是用我們的條規、我們的原則、我們的制度、我們的倫理、我們的道德標準、別人認為應該怎麼樣等這些【玩意】去理解孩子、去評判孩子。
我知道,要理解孩子,就一定要【承認】孩子【行為背後】一定是有可以理解的原因的,我們要去主動找到這個原因,切不可習慣性地【負面猜測】。
當我這麼說時,我孩子的眼淚唰唰地下來了,孩子挨打不會哭,因為他不屈,而被化解了誤會,被理解了,卻常常容易感動而流淚……。我們的孩經常生活在被習慣性【負面猜測】的環境里,那是會多麼渴望被父母理解呀!
兒子告訴我說:「我不想彈琴給根本就不懂音樂又不尊重音樂的人聽,我那麼用心彈給他們聽,他們卻在碰我的琴鍵,還在嘻嘻哈哈,我為什麼要彈給他聽?……」。
孩子說的也很有道理,但是道理只是道理呀,最後是要彈還是不要彈呢?彈,別人對他不尊重,但是不彈,孩子不禮貌。
我表示理解地跟兒子說:「我現在知道了,你受到的傷害是別人不尊重你的音樂,我很能理解和感受到,那份不被尊重的難過……」一邊說,我一邊摟著兒子的肩膀,希望他得到更多的安撫、支持和理解。
一陣子,兒子的心情更平復了一些後,我接著問他:「兒子呀,你曾經說想作一名音樂家,你現在還要嗎?還想成為鋼琴家嗎?……」
——我當然要了!我就是要成為音樂家的!
我們要學會用【理想目標】替代對孩子的【教育】。我們跟孩子討論未來的目標,克服焦慮和擔心,未來是什麼樣子,這就跳過了當下的困境。我與兒子談未來的音樂家,就是想從一個更長遠的目標,兒子最期待的美好前景,激活他內心強烈的動力還超越目前的困境。
我跟兒子說:「爸爸想告訴你,這個世界上的音樂家有兩種,一種音樂家是宮廷音樂家,什麼是宮廷音樂家呢?就像是莫札特和李斯特,專門為皇親國戚貴族們演奏,宮廷里的人都是【附庸風雅】的,都是要【遵循】音樂【禮儀】的,否則就可能被排斥出去,因此就算有人真的不懂,也會做出理解的樣子的。宮廷音樂家也非常有成就,他們成就了超越的技巧和難以置信的音樂理性……
「還有一種音樂家,稱為【人民音樂家】。什麼是【人民音樂家】呢?他們就是那種,即使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走進一間破舊的房子,遇到一架破爛的鋼琴,也依然會十分的興奮,他們會用身體將琴上的灰塵抹去就開始彈……,琴音也許不準了,當他們也會陶醉、沉浸在音樂里……
「此時的音樂,可以喚醒人們內心的喜悅,讓飽受戰爭苦難的人們,也即刻尋著這麼美妙的音樂聲,抬起頭,露出寧靜的笑臉……
」人民音樂家的音樂,還能讓貧窮的人,辛苦勞作的人,飢腸轆轆的人,在聽到這音樂的一剎那,抬起頭去尋找這音樂的方向,就在那一剎,他們會忘記了自己生活的艱難,忘記了飢餓,忘記了窮困潦倒,在內心深處悄悄升起美好生活願望……
「 人民音樂家,能彈到百鳥朝鳳,岩石點頭……
「寶貝,想成為【人民音樂家】還是【宮廷音樂家】?」
我們的語言,是一種極其強大的教育工具,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做什麼,那就用更多的美好的辭彙和句法來表達描述它。很明顯,我對【宮廷音樂家】和【人民音樂家】的描述不一樣,因此,兒子會很肯定地選擇【人民音樂家】。
之後,我告訴孩子,【人民音樂家】是不會特意要求聽眾懂音樂、尊重音樂的。音樂家以其本人的品質、對音樂的熱愛及運用嫻熟的音樂語彙,彈奏出人們的心聲,產生而引發情感的共鳴,使更多的人堅定【對未來的生活】【更美好】的信心,激發更熱情的追求。
「寶貝,做一位【人民音樂家】,最重要,要做的事情是要彈到人民聽眾的心裡去,現在我們客廳里的孩子,有讀小學的,也有在幼兒園的,他們能聽懂肖邦的《革命》嗎?……,他們聽不懂,對於一位【人民音樂家】來說,會有傷害嗎?哈哈哈……「
——不會的!
「恩,對!作為一名【人民音樂家】是會去彈奏他們愛聽的東西,他們能聽得懂的音樂的,對嗎?寶貝,現在你知道怎麼做了吧?」
——知道了!(孩子已經不哭了,也不那麼難受了)
「那好,你是否再出去客廳彈,還是不出去彈,你自己決定,對爸爸沒有任何的影響,你要成為【人民音樂家】就會懂得要做什麼事情了!寶貝,加油!」
我出去之後,我對來訪的學生們說不能罵自己的孩子,因為孩子天性自然的表達,讓我有機會跟我的孩子講清楚【音樂家】,我還要感謝我們可愛的小朋友們呢!
這時兒子出來了,鞠了一個躬,說:「叔叔阿姨,對不起,我還是想給弟弟妹妹們彈一首曲子。」大家都高興地鼓起掌來……兒子安靜地走到鋼琴旁邊,坐下,手指緩緩跳動,清脆柔美的《菊花台》悠悠地傳了出來……,孩子們,大人們都在歡呼,驚訝地歡呼:「哥哥你會彈《菊花台》?!真了不起!我好喜歡哦!!!……」
我悄悄地在下面豎起了大拇指,兒子笑了,這就是【人民音樂家】。
【感悟分享】
教育孩子,不能只有【希望他好】的願望,更不能【擔心他走彎路】,最最不能的是想通過【激將法】(什麼時候兵法也用在了家庭教育中?!)的習慣性【負面猜測】來進行!
唯有【理解孩子】是新生命探尋世界時最偉大的【愛】和【教育】!
推薦閱讀:
※為什麼孩子讀那麼多書還寫不好作文?原來如此
※如果孩子在路邊拾到錢,應該交給誰?這麼做對嗎
※「棍棒教育」該不該提倡?你是支持還是反對?
※為什麼很多學鋼琴的小孩家裡不買鋼琴?
※重要的是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