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互聯網的一些思考

我的 iCloud Drive 里有 5 個「身份文件夾」,分別是 Family,Persona,Work,Travel 和 Student。5 個加起來也差不多吃了 1G 的空間。Student 這個文件夾有 500MB,裡面放著學生時期相關的證件,以及課程作業和筆記。其中體積最大的課佔了 300MB,這個分量也神奇的反映了那個學期里我花在這門課上的時間。不過這還不足以展現它在我心中最難課程的地位。

這門課叫做「Values Embodied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簡單說,就是從哲學角度來分析科技的設計對社會的影響,探討像「科技是善還是惡」,「科技使我們失去了人性嗎」,「科技有沒有政治主張」和「科技應該有道德準則嗎」這類的問題。

在這門課之前,我理解的科技不過是工具,對科技產品設計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功能和外觀層面。但經過了那 14 節課的洗禮,我開始對科技有了些新的認識。如海德格爾說的,科技的本質跟科技毫無關係

The essence of technology is by no means anything technological. - Martin Heidegger

當下,與我們生活最緊密的科技也就是互聯網了,更準確的說,是我們手機里的那些應用程序。這些 app 消無聲息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影響我們的思考和行為習慣。

因為互聯網,我們跟全世界連接起來,看到更大的世界,接觸到更多的人。但也因為互聯網,我們的世界變小了。世界變小,不是我們的朋友圈變小;相反,我們 Facebook 或者微信里的好友人數或許早就超過我們的社交能力。世界變小,也不是我們攝取的信息變少;我們手機每天無時無刻不提醒著我們有新的信息。我們的世界變小,是因為它越來越單調了,缺乏了多樣性。

互聯網公司為迎合我們的個人偏好,不斷優化個性化演算法,一個意外的危險結果就是:我們會深陷在「過濾泡沫」中,不能獲取到挑戰或拓展我們世界觀的信息。我們的圈子是基於興趣愛好和共同經歷,意見相左的人或許早已被我們屏蔽。加上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便捷性,真實生活中我們需要溝通的人越來越少;原來必須與人溝通完成的任務,現在手機上幾次操作就能輕鬆解決。就連我們搜索得到的結果都是根據我們的偏好刷選和排序後的。同一個搜索,你的結果可能會跟別人大相庭徑。

網路給我們看的,是它認為我們想要看到的信息。但這些信息未必是我們需要的信息。

此時,比起非洲那些掙扎在死亡線上的人們,你前院奄奄一息的松鼠與你的興趣更加」相關」。 - 馬克 扎克伯格

Neil Postman 在 1998 年的演講「關於科技革新,我們需要知道的 5 件事」里,講的第一件事是:科技是個雙刃劍,我們也總會為科技付出代價;越偉大的科技,代價越大。

網路突破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把我們連接起來,但也帶來了一個封閉的信息世界。這個世界限制了我們看到世界的多樣性,形成具有偏見、相互分裂的群體。而主流媒體所在的群體,可能完全不知道另一個群體在想什麼,甚至他們的存在。今年好幾起事件也都反應了這個現象:英國公投脫歐,美國總統大選。今年稍早關於快手 App 里中國農村群體的文章也是一例。

Postman 的 5 件事里的第二件事是:科技革新里總會有贏家和輸家;而贏家也總會去說服輸家,讓他們相信自己才是贏家。互聯網世界裡有兩種人:創造者和消費者。儘管創造者創造出來的產品五花八門:社區、工具、遊戲、視頻、圖片、文章...,這些東西供我們消費的一直都是資源和內容。Uber 和 Airbnb 提供出行住宿的資源;Facebook 和 Twitter 展示身邊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當互聯網公司無法直接通過他們的產品賺錢,用戶便成了(用來賺錢的)產品。很容易,我們的關心的不再是用戶有多麼喜愛這個產品,用戶使用產品時是否會感覺愉悅、有趣,用戶是否有熱情把這個產品推薦給其他人...。我們關心的只是一些指標:留存率、回訪率、轉換率...。我們利用心理學和行為學,精心設計一些「花招」,使用戶對我們的 app 上癮,操縱甚至「欺騙」用戶做我們想讓他們做的事情,從而(更多地)盈利。這些未必是用戶真正需要的,但我們說服了他們。

Good design is honest. (好的設計是誠實的。) - Dieter Rams

Dieter Rams 在設計十誡里說好的設計是誠實的。但整個互聯網行業似乎形成了共識:使用這些「花招」並不是在做壞事。畢竟,公司必須要賺錢生存,才能「為我們」創造出更多偉大的產品,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這些「花招」在產品設計中也有名字 - Dark Patterns。

也許你會想,為什麼我沒有感覺被 app 操縱或者「欺騙」過;或者你在思考,為什麼我們這麼傻白甜,被操縱被「欺騙」也不知道。原因,也就是 Postman 的五件事中的第五件:我們傾向於把科技神化(mythic),好像它是自然法則,對它深信不疑。對於科技的盲目崇拜使得我們錯誤得判斷它帶來的恩恵,並忽略它帶來的損害。梭羅在「瓦爾登湖」里說,我們的發明常常是漂亮的玩具,把我們的注意力從嚴肅的事物上吸引開來。它們只是對毫無改進的目標提供一些改進過的方法,

對待科技,更好的態度也許是把它當做生活的闖入者,記住它不過是其他人的創造,它的利弊善惡完全取決於我們如何使用它。

也許在設計開發產品的時候,用戶不應該只是表格里的一些指標,更要思考這個設計是否能給用戶帶來價值或樂趣。畢竟,我們都希望自己創作的東西能對別人的生活產生些積極的影響。

--

Peng

Dec 23, 2016

一年多沒寫字了,最近重新撿起來。保持一個月兩三篇的頻率。


推薦閱讀:

面部識別屢遭"照騙",三星Note8還能火多久?
這些科學家沒有時間機器,卻是離未來最近的人
如果《刀劍神域》第一季的危機出現在現實中,人們是否束手無策?
【VR晚報】VR直播公司NextVR將獲得中信國安2000萬美元投資
微軟下調Azure標準支持服務價格 從每月300降至100美元

TAG:互聯網 | 科技 | 用戶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