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Fintech創新的方向與進度(二)

現在「互聯網金融」這詞已經不太提,說得更多的是「金融科技Fintech」,行業也回歸到金融的本質,用科技手段來進行創新。

本系列分為三期,從金融的資金端和資產端兩方面比較中美Fintech創新的一些典型案例,以及分析這幾年來大數據、機器學習、電子貨幣、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本文為第二篇——Fintech在資產端創新的經典案例。

目前,互聯網上資金端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移動互聯網的體驗和高收益率雖然吸引了一批用戶,但受e租寶事件等負面影響以及監管收緊,造成P2P平台資金端的萎縮,資金又流回了相對比較安全的銀行,以及大機構背書的平台,如螞蟻聚寶、陸金所等。

很多先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也在進行業務轉型,由原來的「線上資金+線上資產平台」的模式,轉型成自營線上和線下資產的模式(尤其在消費金融和供應鏈金融領域),業務回歸了金融的本質,即:風險控制和風險定價。

一級市場股權的眾籌及交易

<1>一級市場股權眾籌

一級市場股權眾籌是風險投資(VC)的一種衍生模式,這些年在美國興起了像Angel List等股權眾籌平台,在中國,京東眾籌、36氪眾籌等平台也發展迅速。但是我認為一級市場股權眾籌還是一個小眾的市場,只有少部分專業的合格投資人和機構才適合此類高風險的投資。就像成為VC的LP(有限合伙人)一樣,是屬於一種另類資產和私募產品的配置。

在目的監管環境下融資的金額有限,核心在於其媒體和電商的屬性,比如36氪和京東給企業在市場推廣、產品銷售、融資盡調以及後續的工商註冊、投資者溝通等增值服務上帶來的幫助才是最大的價值所在。

<2>一級市場股權交易

另一個在初創企業股權眾籌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模式,就是一級市場針對相對大型企業(即「獨角獸」)的股權交易。

在過去幾年,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一、二級市場都出現了估值倒掛情況。部分一級市場的獨角獸企業到下一輪融資或登陸二級市場時,無法支撐上一輪的估值,所以這些一級市場獨角獸的股權價值受到了質疑,此類交易平台的發展也受到了制約,行業標杆企業Second Market被納斯達克交易所收購了。

一級市場的股權交易模式在公平和透明的基礎上,在小範圍內是一個創新,但是如果到大範圍,比如把一些獨角獸的股權通過一些渠道銷售給不合格的散戶,還是有很大風險的。

二級市場股權的社會化交易

如果監管開放,社會化的交易模式在中國是被相對看好的。因為中國的股市目前是一個散戶主導的市場,股民有一個學習和被教育的過程;美國股市作為一個機構主導的市場,社會化信息和交易平台的市場容量就會小很多。

無論是虛擬交易還是實盤交易,是個股跟買還是組合配置,社會化炒股是一個新興的獲客方式,但證券業務還是要回歸到它的本質,要有長期盈利還是需要延伸到融資融券、資產管理等核心業務上。海外的社會化平台如eToro、Motif雖然擁有經紀和投顧牌照,但其客戶的留存和資產管理規模的增長一直是個難點。

中美信貸結構比較

對比中美的信貸結構,我來分析一下信貸領域的一些創新機會。

其中美國有一類「學生貸款」佔了信貸規模的9%,中國目前也有幾家平台在做學生信貸,但模式和美國完全不同。中國學生以消費貸款為主,美國學生信貸以助學貸款為主,之前爆出的大學生開「裸條」貸款,催收後跳樓等現象說明了中國目前的學生信貸市場很不成熟。

還有一個明顯的差異是在汽車貸款領域,在美國佔比8%,中國佔比4%。中國整個汽車市場保有量突破了1.5億台,新車銷售的金融滲透率還會進一步上升,二手車2015年的交易量接近1000萬台(去除重複交易估計為400萬台),金融滲透率估計在10%左右,市場才剛剛起步。中國的消費信貸滲透率在不斷上升,目前在20%左右,低於美國和韓國的水平,未來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目前沒有信用卡的藍領人群。

<1>消費信貸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中美在消費信貸領域的創新型公司:

美國的Affirm開展的主要是家居和奢侈品消費領域的分期業務,Capital One切了藍領以及sub-prime(次級)和near-prime(近次級)人群的金融服務,通過精準的用戶畫像和大數據分析控制風險,在美國消費金融市場異軍突起。

在中國,依託電商平台,比如螞蟻金服的花唄、京東金融的白條,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在線下消費場景,捷信進入中國也有近十年時間了,通過3C產品的分期在藍領消費金融市場佔據了重要地位。

在個人小額信貸領域,美國和中國有很大的差異。美國有非常完善的個人信用評分體系FICO和三大徵信局的數據模型,基於完善的信用體系Lending Club等網貸平台才得以發展。但中國的個人信用體系覆蓋率低,數據及評分系統還不健全,個人信貸的欺詐率相當高,需要首先利用消費場景獲取客戶數據,培養客戶信貸習慣,再進一步發放信用額度,轉化成長期的消費信貸客戶。

<2>房產信貸

美國在次貸危機之後房產貸款量急劇下降,經歷了一個痛苦地去槓桿過程。在去槓桿化之後美國房地產市場迎來了健康發展期,隨之也帶來了新的房產信貸的市場機會。比如Lending Home 切入的中小開發商過橋信貸業務。

對於中國的房產信貸市場,居民購房貸款率已經超過60%,雖然中國居民的儲蓄率高,並且有家族幾代人聯合購房的習俗,風險短期內還不會爆發,但是房貸資產也在風險加劇的過程中,需要防範二線以下城市的房產抵押貸款和首付貸等模式的風險。

<3>中小企業信貸

中小企業貸款難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在2015年小微企業貸款金額佔比只有38%,但小微企業數量佔比為76% ,創造的GDP佔比超過60%。數據顯示,美國在金融危機期間降低了對中小企業的信貸規模,而目前中國銀行業隨著信貸質量的下降,對於小微企業的信貸金額也在下滑,但這與此同時也給金融科技企業帶來了機會。

我們可以看到在美國、英國大批湧現的金融科技公司,如OnDeck、Funding Circle有效地開展了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業務;在中國,也有金融科技企業在餐飲、零售、酒店等領域通過控制供應鏈和交易流水數據實現了信貸業務的快速發展。

在電商及供應鏈金融領域,通過交易閉環的實現和大數據的運用,供應鏈金融規模得以迅速擴大,如Kabbage、螞蟻小貸、京東-京小貸等。在美國,電商平台更多採取和金融機構合作的模式,在中國,電商平台或產業供應鏈平台+自營金融幾乎成了電商和產業巨頭的標配。

從本質來看,供應鏈和金融的業務模式和利益訴求有其矛盾性:供應鏈追求規模,金融要控制風險;這也是美國的供應鏈金融更多由銀行主導,而非產業內金融公司主導的原因。

在貿易金融領域,美國的貿易合同和應收賬款透明、真實,貿易保險的滲透率高,這幾年也湧現了像Prime Revenue等應收賬款交易所。但中國的情況和美國相差較大,貿易金融很難大規模開展。雖然中國有銀票和商票的體系,但是銀票成了貼現的工具,催生了龐大的銀票貼現市場,票據驗真難,貿易合同做假、關聯交易、刷單的現象難以控制。

通過建立更加完善的企業級徵信體系,應用區塊鏈、物聯網、電子票據、電子稅務等新技術,希望未來能逐漸打破目前國內貿易金融的困局。(待續)

原著作者:衛冰飛

馬上關注專欄→飛蟬智投!!

持續為你帶來智能投顧國內外最新資訊!

推薦閱讀:

從賬戶流水看客戶隱性負債

TAG:智能投顧 | 股權 | 信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