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丟三落四,原因出在哪?

  【聊爸-詹晶明】

  有位特別焦慮的媽媽驅車十幾公里來找我,就是為了諮詢她女兒總是【丟三落四】改不了,是不是有心理問題。她說,她實在接受不了了,女兒十歲了,從上幼兒園就開始丟東西,什麼衣服,鉛筆,玩具,公交卡,飯卡,零用錢,那可真是「除了腦袋沒有丟,其餘什麼都丟過。」

  她繼續說:「詹老師,其實吧,我也是對她教育很嚴格的,每次丟東西,我都很認真地教育她,一直發展到嚴厲的懲罰。打過,罵過,像掉了飯卡,公交卡,還讓她自己沒飯吃幾天,走路幾天……,都做過,可是她卻依然沒有進步。現在都10歲了,怎樣也該好些了吧?可是相反更嚴重了。前天,她竟然把上課的數學課本都給丟了!真是氣死人!都不知道她在讀什麼書?連讀書的課本都能丟?!……」

  我打斷了她那完全跌進負面情緒中的【絮絮叨叨】:「這次,你對孩子是如何教育的?找到課本書買給她了嗎?」

  ——是呀,沒有課本書怎麼上課呢?我只好當天找關係去趕緊買呀,唉,真是氣人呀!她總能【丟三落四】給你添各種亂……,不過我那天晚上,責令她寫【檢討書】,必須深刻反省!否則不準睡覺。

  「檢討書?」我突然特別感興趣,因為現在很少在教育中用這個方法了哦。「你女兒怎麼寫的?」

  她看看我,也突然笑了,說:「我讓她從三個方面寫:一,書是怎麼弄丟的?二,分析丟書的原因在哪裡?三,以後怎麼辦?」

  「啊?那她怎麼寫的?」我知道我不該這麼八卦追問的,當時,實在是忍不住,覺得太可愛了,這樣教育方法,好經典哦!顯然說到此處時,這位媽媽也心情好了一些,也覺得自己和女兒這樣的經歷挺好玩的,說:

  「她第一段寫:今天早早起來讀書,刷牙,吃了媽媽做的美美早餐,按照媽媽的要求,把書包整理得乾乾淨淨,並把書和作業本分開裝好,我今天還特意用了一個黃色的塑料袋,把所有的課本整齊地裝了進去……

  」我上課認真聽講,數學課上我還回答了問題,老師說我很認真,我也很開心,下課沒有去玩,就在座位上寫作業。當上課鈴響了的時候,我將數學課本和作業都收進了書包,繼續上語文課……可是當我下午回家,聽媽媽的話,沒有東張西望,沒有看電視玩遊戲,而是打開書包,準備寫作業,突然發現數學課本書不見了,我好著急呀!

  "第二段分析丟書原因:我死勁想,到底把數學課本丟哪裡了呢?我左思右想,前思後想,上思下想,就是想不起來,我就按照媽媽說的方法,從頭想起!我知道了,我丟書的原因是【不該早上用黃色塑料袋裝課本】,我好後悔呀!「

  我再次沒有忍住,插嘴說:「第三段今後該怎麼辦,就全部都是你教育她講過的那些話?……你家女兒實在是太聰明了,太可愛,太有才了!……那你覺得孩子這份【檢討書】會讓孩子以後不丟書嗎?「

  我想大家都會得出幾乎一致的答案:不會!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孩子並沒有在【丟書、丟東西這事上產生愧疚,或者感到內心的痛苦難受】,而是在娛樂中,【心不在焉】的態度里。

心理學向我們揭示過:當人們的內心沒有產生羞愧或痛苦感的時候,他的行為難以產生自律性。

  孩子丟東西,我想基本上都發生過,一般情況下,家境比較差的孩子丟東西的幾率相對少些,因為這樣的孩子常常能感受到父母為他購買這些東西時的艱難,或者在沒有得到這些東西之前的痛苦感。家境很好的孩子,往往是沒有這樣的內心經歷和感觸的。

  可能也有朋友會說,家境好的家庭,也不是什麼都會滿足孩子要求的,甚至還會故意讓孩子受些苦。我要特別提醒這樣的家長:在您孩子眼裡,一定知道家裡有沒有錢可以滿足他要求,家裡的基本生活水準在什麼地方,如果您故意不滿足他的要求,給孩子帶去的不是【需求痛苦感】而是【我爸媽不愛我】的【被忽略感】,這樣的內心感受,產生的行為不是【自律】,而是【憤懣】哦,所以【弟子規】中有【上循分,下稱家】(對外要遵循身份的需求,對內要符合家境的條件,任何做作都是無益於孩子生命的成長的)的教導。

讓孩子產生【痛苦感】,絕不是向孩子傳達【被忽略感】,更不是錯誤地向孩子傳到【被責任感】或者【被厭倦感】。這樣吧,我分享一個故事……

  兒子讀二年級的時候,有天我下班回家,稍晚了點,剛進家門,就聽見孩子媽媽跟兒子大聲追問:「你到底把英語書放哪裡了呀?想想呀,真不知道你課本書怎麼也可以搞丟掉?!你想想呀!……哭,哭有什麼用?!……」

  我急忙進屋,打圓場,把太太勸齣兒子的房間,說我來處理。能感受到,孩子媽真很難受,很著急,我就承諾一定處理好,讓她放心去準備晚餐。

  我再返回兒子房間,坐在孩子身邊,安撫他說:「寶貝,不用想了,肯定想不起來的,不想了,要是能想起來,就不會把書給弄丟了,對吧?」

  「真是好可憐的寶貝,我們不想了,不想了……」

  ——爸爸,我真的想不起來了,不是我不想,我真的想不起來了……

  「是的,是的,爸爸知道,所以,我們不想了……現在天還不算太晚,新華書店的門應該沒有關的,爸爸帶你去買書吧。」(其實我知道教科書新華書店是沒有賣的,但我這樣說,就是清晰地表達,我很愛他,我想很快幫他解決問題呀,這樣的安撫,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

  ——爸爸,我們的英語課本書,新華書店沒有賣的,我們是實驗小學,是專門的課本書,老師開學是就說了,丟了就買不到了……

  「啊?怎麼可能?!總有剩餘的吧,放心吧,寶貝,爸爸一定幫你買到,放心吧!「(給孩子依靠,是父母永生的責任,這就是真實的父母的愛,讓孩子一輩子都能感受到:有父母在,就一切都好,就一直有最強大的支持者!這是做孩子的幸福,所以,不能跟孩子說,你自己丟的,這後果要你自己承擔哦!還有甚者,最近聽到的,說你再丟東西,就把你的耳朵切下來,看你還長不長記性?!好恐怖呀!)

孩子笑了,不哭了,事情在他的心裡就算是過去了。孩子就是這麼簡單,不過對於我們教育者來說,事情還沒有過去,因為,還沒有讓孩子產生【痛苦感】或者【羞愧感】呀,如果我們大人也到這裡就算是把事情做過去了,呵呵,那就是真的在【放棄教育】【溺愛孩子】,孩子以後是很難成才的

  我沒有從孩子身邊起來,而是繼續和孩子說話:「寶貝,爸爸明天去幫你找書,可是你明天上課沒有呀,……,對了,老師肯定能發現的(開始引導痛苦感受產生),可憐的寶貝,老師發現了,會罵你的嗎?」

孩子開始進入對第二天上英語課的想像了,這一定是痛苦的!「老師肯定會罵的,當著全班同學問我怎麼不拿書出來,怎麼?……怎麼的……」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孩子此時的感受……

  於是,我又開始安撫:「可憐的寶貝,爸爸教你一個方法:明天老師批評你的時候,一定不要解釋。你把頭低下去,不出聲,乖乖的,這樣就會讓老師少說你幾句的,只要你一解釋,就完蛋了,知道不,我可憐的寶貝?」我一邊說,一邊撫摸孩子的頭,無比關切和愛護……(這就是機會教育,教育孩子面對困境時如何與人相處,並儘可能的保護自己。我想此時丟了課本書的【痛苦感】正在發酵

教育是要費心機的,不好意思,這是我自己從【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的名言中總結延展出來的,教育不是一件簡單,一蹴而就的工作。所以,我極其有耐心,繼續推進著我的【丟課本痛苦感】建設。

  」寶貝呀,我想想你都可憐,真的好可憐!課本丟了,要挨老師批評,課間休息還不能玩,因為要寫英語作業呀,沒有書,還得趁著在學校,借同學的書來寫,好可憐!(這是告誡,提醒孩子,沒有課本書不是可以不寫作業的理由,因此,必須在學校的時候,就完成,以免回到家再來急忙處理此事,也同時是訓練孩子系統思維的習慣。)好可憐!爸爸,真的很同情你,爸爸一定儘快把書買回來,一定要早點找到!我可憐的寶貝,……,對了,你跟誰同桌呀?關係好嗎?……她會借給你看嗎?……「

  第二天早上,孩子上學前,我還會很有愛意地再次提醒這些建議,也就是再次激活【丟課本的痛苦感】……

  好了,好了,我不想再繼續贅述我的【心理折磨】故事了,我想大家已經開始能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丟了課本書的【痛苦感】了,對嗎?這份【痛苦感】是在爸爸很愛他的情緒里產生的,所以,很單純,只是【丟課本】這件事單純帶來的全部【痛苦感】,目前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重新擁有課本書】和【一定要保管好課本書】的強烈內心力量

  不得不說,我很幸運,那次以後,直到今天,孩子再沒有丟過課本書,甚至在國外還學會了課本書裝訂,課本書交易,……

正確的方法,輕鬆的教育,不會誕生在【七上八下】的情緒里,只會在清澈、寧靜、濃濃的愛河裡流淌……


推薦閱讀:

聊爸 | 孩子的「情緒表達」原來有這麼深的意義?
爸爸媽媽們,你的脾氣來自「太愛」還是「太煩」?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性與情愛啟蒙教育
一個讓人心疼的小姑娘,她是好努力還是好辛苦?
不要輕易批評媽媽的脾氣不好哦!

TAG:親子 | 家庭教育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