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從收拾寫字桌開始實踐斷舍離
我很久以前就讀了山下英子的《斷舍離》一書,後來又重讀了一兩遍,每次都看得熱血沸騰,扔下書熱烈地實踐起來。
這一次,我制定一個小目標,然後選擇了一個舒服的日子,一個老婆在家的日子,一起對這個小目標進行整理,按照斷舍離的方式。
斷舍離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用一種合適的節奏,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一步步進行。如果太激進了,是很容易引起家庭矛盾的,比如我老婆就曾因為我擅自扔掉家裡的東西跟我冷戰了一天。
所以不妨從簡單的、耗時短的開始做起。一個櫥櫃、一張桌子,循序漸進,關鍵是去享受整理的過程,感受一種愉悅放鬆的狀態,而不是逼迫自己不得不一直整理下去的疲憊狀態。
沒有整理前的寫字桌首先我把桌子上的、抽屜里的東西全部搬到地板上鋪開來,把物品從立體的狀態變成平面的狀態。當這些東西全都擺到地面上時,我很吃驚,我的桌子里竟然放進了這麼多的物品,而且其中有很多是積滿了灰塵的,讓我意想不到居然還存在的東西。
把寫字桌的物品搬到地上的狀態擦洗一遍搬空了的寫字桌面對攤在地面的大量物品,我要進行取捨,把已經不用的或者不喜歡的東西,全部搬到樓下垃圾桶里去,把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留下來,放回桌子的抽屜里。
做完這些,我會感覺整個房子能減輕1噸的重量,房間里的空氣都變得清爽起來。
其實說起來,把這些實際上用不到,可還沒壞的東西留在身邊看起來好像是一種節約的行為。但是如果換個角度來想一想,在上海這樣一個均價一個平方米5萬多的地方,我竟然要拿這樣昂貴的空間來儲存這些廉價的、我不喜歡的東西,其中隱含的高昂的成本實際上是一種更大的浪費。
我小的時候,常常沒辦法收拾好自己的房間,原因就在於接受的是物質匱乏時代遺留下來的舊式教育。這種教育可能適合當時物資匱乏的現實情況,但已經不適合現在物品泛濫的時代了。現在我只要稍不留神,物品就能多到失控的程度。在這種情況下,我完全沒辦法收拾好房間,這不是因為我懶散,也不是我性格有問題,實際上是物品太多了,完全超過了我的管理水平。
當我嘗試用《斷舍離》一書的方法,敢於對這種無意間烙在我們身上的舊習慣、舊思維進行捨棄時,我的家漸漸變得整潔、舒適起來。
1、改掉喜歡囤積物品的習慣。
我有個壞習慣,就是喜歡囤積文具用品。我喜歡逛超市裡的文具區,常常因為超市打折促銷或者僅僅一時心癢就買下了很多鉛筆、水性筆、鋼筆、筆記本、整包的A4紙、文件夾、便利貼、固體膠、橡皮擦、尺子等等,想著總有天我會用到它們,但實際上,我買的量已經大到我怎麼用都用不完的地步。
斷、舍、離的第一要務是斷,就是斷掉對物品匱乏的擔憂,斷掉對物品的執念,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改掉喜歡囤積物品的習慣。
2、破除東西沒壞就必須留著的信念。
對於一件物品是不是應該留下來,我們應該從物品對我們是否還有足夠的效用的角度去思考,或者說從物品和我們的關係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從物品本身出發來思考。換句話說,決定這個物品去留的評判標準是,我們需不需要和我們愛不愛用,而不是這個物品有沒有損壞、還能不能湊合著用。
如果我讓不喜歡的物品佔領我的生活,就等於強迫自己過不喜歡的生活,就等於承認自己只配用這些贈品、打折品、廉價品,而不配使用更好的東西,不配過更好的生活。
3、破除必須把收納空間都用足的信念。
收納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經常使用的物品更容易被我們拿到,是為了便利生活的。所以首先,不管是隱藏的空間,還是外露的空間,都要堅持留出足夠大的空白部分。如果把收納空間塞得滿滿的,取出其中要使用的物品就會變得很不方便。
其次,物品不要上下疊放,而應該前後擺放。因為如果上下疊放,我想去拿下面東西時,就要先把上面的東西拿下來,如此,我很可能就要嫌麻煩不願意再碰下面的東西了。另外,把物品縱向擺放,或者豎立著擺放,可以讓我更方便拿取。
如果你覺得空間有多卻不用足,就好像自己吃虧了一樣,你就想一想,前面我說的隱形的管理成本。
綜上,不斷地囤積物品,又捨不得丟棄不用的物品,然後靠買來很多的收納物來收納這些的物品,這一系列的舊思維會讓整個家變得沉重。
這就好像一個盛滿水的透明魚缸。那些我們用不上的物品好比水中的污泥,我們不斷收納的行為就好像讓污泥靜止沉澱。雖然這時候,水看起來還算清澈,但污泥並沒有清理掉,都還存在,整個魚缸經不起一點攪動。如果我們為了追求這種暫時清澈的狀態,就必須讓所有的物品都靜止不動而一旦某天我想要找什麼東西時,勢必就要攪得整個魚缸渾濁不堪。這樣就又回到了我小時候碰到的怎麼也收拾不好房間的情況,惡性循環,最終讓我覺得收拾房間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
By 逆水行舟讀書會
推薦閱讀:
TAG:斷舍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