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訂閱??《心理分析》和《沙盤遊戲》2016年·第二期出版

2016年·第二期

《心理分析》&《沙盤遊戲》

期刊

~ ~出版啦~ ~

購買方式

1. 微店購買

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官方微店;

2. 淘寶店購買

《心理分析》購買網址:

【2016年·第2期】《心理分析》-淘寶網

《沙盤遊戲》購買網址:

【2016年·第2期】《沙盤遊戲》-淘寶網

本月可開始預訂2017年全年期刊。

《心理分析》

目 錄

· 主題論文

受虐狂——

男人如何將女人囚禁在他的阿尼瑪中 魏維安?蒂鮑迪

共時性:東方與西方的橋樑 安吉拉·康納利

夢,積極想像與角色扮演:

榮格的心理分析 約翰·黑爾

中國文化的整體生命哲學與心理學 吳怡

· 研究論文

死亡夢的心理分析 尹芳

· 個案分析

畫中仙子引路來 許浚

· 對話訪談

榮格分析心理學在中國

——與默瑞·斯丹的訪談 羅伯特·漢德森

· 文心雕龍

向內的觀看:學畫瑣記 趙燕平

· 文心吉慶

有關歐文·亞龍的二三事 高嵐

· 文心札記

愈之心意 申荷永

· 洗心島

榮格,衛禮賢和愛諾斯的歷史 保羅·庫勒

· 動態

治癒的力量——創傷與轉化

——記2016國際心理分析專題講座

轉變中的宇宙靈魂:文化、臨床與職業挑戰

——記第20屆國際分析心理學大會

本期重點推薦

主題論文:

受虐狂——男人如何將女人囚禁在他的阿尼瑪中

作者簡介:魏維安·蒂鮑迪(Vivianne Thibaudier),法國分析心理學學會(SFPA)前任主席,《百分百榮格》作者。

通過俄狄浦斯和安提戈涅的神話,我們看到有一些父親對他們自己的內心世界是盲目的,也不願意看到,因此,他們很早就把孩子的心理能量捕獲,用來滋養自己的心理能量運作。

因此,他們的孩子就處在一個倒錯的位置上,也處在一種精神病化的情境中。也就是說,他們讓孩子處在法外的狀態,父親認為唯一的法則就是自己的法則;他們也讓孩子處在代際的關係之外,孩子不得不承擔父母的無意識,比如女性的部分、母親的部分、孩子的部分;與此同時,這些孩子也被置於時間之外,這些父親阻止孩子長大,阻止孩子在一個線性的時間去登陸,只在父親的無意識時間中循環。這些父親就把他們的孩子關在自己的內部時間中,而他們自身也被關閉在這種內部時間中。這種孩子沒有得到長大的權力,而他們的父親通過孩子來保存他們自己幻覺性的形象,這個形象是陽性的、強大的、全能的,認同於古老原型的形象。在現實中,這個父親不過是保持在小孩的狀態,拒絕去發展榮格所稱之為阿尼瑪的部分。

主題論文:

共時性:東方與西方的橋樑

作者簡介:安吉拉·康納利(Angela Connolly),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榮譽秘書長, IAAP副主席,曾任《分析心理學》期刊歐洲副主編。

曼斯菲爾德(Mansfield)(1995)從另一個方面建議,共時性事件是有意義的,因為它們是對意識的補償,更進一步是自性化過程。從這一觀點,他提出必須在共時性與超常(paranormal)之間進行純粹的區分。與之相聯繫的問題是,共時性是加快自性化進程的正常的、有用的方式,還是一些潛在的精神機能障礙的標誌?在這個方面,許多榮格分析師傾向於與精神分析師一樣,將共時性視為潛在的精神變態的標誌。喬?坎布雷指出,對於這些分析師來說,「共時性的發生被認為是病人尚未解決的情結,也是分析師那個時期的情結。其隱含的目標是分析這些材料直到這種事件停止發生。」

主題論文:

夢,積極想像與角色扮演:榮格的心理分析

作者簡介:約翰·黑爾(John Hill),榮格分析師、訓練分析師,蘇黎世分析心理學國際學校教員。主要著作《在世界的家裡:歸屬感的聲音和對稱性》。

我們都知道,意象體現的力量能夠直接引發情感和感知,帶來靈感,也能夠調動轉化過程。一個理性的概念很少擁有相同的力量。在實踐中,我發現,角色扮演可以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過程,能夠把遊戲本能體現出來,也體現出夢中心靈的象徵能力。這個嬉戲的同時也是人格化的夢中形象緊緊地抓住了我們全部的注意力。這一象徵變得鮮活實在,把我們與個體化和文化的模式相連,從而激發出一種從未預想過的對夢的詮釋。

現在,我將展示兩個例子,向大家說明夢是如何明確並創造一個遊戲的、象徵性的過程。一旦轉換成角色扮演,做夢者的夜間意識就會重新被激活。當扮演最終服從於意識的反思,一個最原始的意外的解釋會浮現出來,而失去的那部分自我也會從遺忘中被拯救出來。

主題論文:

中國文化的整體生命哲學與心理學

作者簡介:吳怡,美國加州整體學研究學院(CIIS)亞洲比較研究所教授兼中國哲學組主任,博士生導師。

心理學就「心」著眼,也即以意識的研究為它最大的範圍,他們很少觸及在意識之上的「性」,如佛性、自性、神性等,他們把這些「性」拋給宗教學,甚至性善性惡之論也划到哲學的範圍。他們一觸及的性,往往向下而為物性,或食色之性。我之所謂「心性修養工夫」即希望在理論上,把心向上提升,而通往向上一層的「性」,即佛性、自性、神性。因為「整體生命心理學」必須與宗教、哲學融為一整體。另一面講修養工夫,一位「整體生命心理學」的心理學家,在他們專業的知識技術之外,更要重視本身的修養工夫。因為只有這種修養工夫,才能「精義入神以致用。」(易經繫辭傳),才能把心理學生命化。

文心吉慶:

有關歐文·亞隆的二三事

作者簡介:高嵐,國際榮格心理分析師(IAAP),國際沙盤遊戲治療師(ISST)。華南師範大學、澳門城市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特聘專家,「心靈花園」公益項目主要負責人。

3個多小時的午餐聊天,時間很快划過。

2016年7月2日的聚餐。左起:高嵐、約翰·畢比、瑪麗蓮·亞隆、亞當·弗雷、申荷永、歐文·亞隆、托馬斯·科茨

隨著John和Tom起身去潔賬,瑪麗蓮和申老師也起身走到外面。這時,歐文·亞隆低頭看桌子下面,我隨即蹲下想看看老人家掉了什麼東西,原來是亞隆的拐棍滑在了地上。就在我試圖去撿起來的時候,我似乎感覺他的眼光在阻止我,他謹慎地用手支撐著身體在長凳上慢慢地移到離拐棍最近的位置,低頭試圖去撿起來,可是由於空間太窄還是不能夠到,亞隆微微笑了笑自己,扶住了我撿起來的拐棍:「我的腿上做了個小手術,年輕人一周就好了,我已經1個多月了,醫生告訴我已經可以了,你看好像還是不太可以。……剛才你停下來,讓我自己試了試,我才發現了這一點點的不可以,我還需要多一點的時間來恢復。」如此簡單的話語,竟也直白地表達了這個場景中所顯示出的心理治療的重要原則:不掩飾自己存在的困境——年老者的拐棍;也不炫耀自己——輕而易舉地撿起拐棍,不躲在角色背後,而是以生命真實存在的方式來聯結治療中的關係。

洗心島:

榮格,衛禮賢和愛諾斯的歷史

(1933-1988)

作者簡介:保羅·庫勒 (Paul Kugler),國際分析心理學會名譽秘書長。

1972年,當時還是蘇黎世榮格學院受訓生的我生平第一次參加愛諾斯會議。在會議即將結束時,詹姆斯·希爾曼(James Hillman)邀請我到位於卡薩·蓋布里埃爾(Casa Gabreilla)的博物館,向我展示了收錄著以往會議相片的、用皮面裝訂的相片簿。我們在圖書館裡的一張小桌子旁坐下來,開始一張張翻閱這些相片。我為這些高質量的相片所震驚,每張相片都按照會議舉辦日期和會議次序被小心翼翼地保存在那裡。

在1938年的愛諾斯會議上,弗若比引入一個新的特色——展出有關原型和象徵的照片

這張榮格和馮·弗朗茲(Marie Louise von Franz)坐在愛諾斯演講廳外牆上的照片攝於1938年。馮·弗朗茲是一位出色的分析師和多產作家,特別是在對分析心理學相關的童話和鍊金術的研究方面

超過50年的每年八月份,世界上著名的出版商、編輯、學者和榮格分析師都會齊聚一堂,形成很重要的私人和專業關係。這些關係後來讓一些很重要、很優秀的作品得以出版,包括愛諾斯56年的年鑒以及幾百本波林根基金會書籍。

《沙盤遊戲》

目 錄

· 卷首語

· 主題論文

沙盤遊戲如何重建依戀模式 伊娃·帕蒂斯

創傷、羞愧與見證 喬治·拉舍

治癒創傷的象徵性意義 烏蘇拉· 沃茲

· 研究論文

團體沙盤遊戲對

兒童行為問題的干預研究 陳靜

· 個案分析

生死相依 尹芳

· 沙游心聲

感同身受——

沙盤遊戲中的身體意象及其意義 申荷永

· 原型心意

從原型象徵的視角看木蘭傳說 克里斯汀·趙

· 童話心語

《綠野仙蹤》的英雄之旅 劉媛媛

· 心靈花園

在觀察中治癒 趙海鵬

心靈花園紀事:用心陪伴

· 學術動態

原理、方法與實踐

沙游心行: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2016年訪學紀行

書籍推薦:象徵之書

本期重點推薦

主題論文:

沙盤遊戲如何重建依戀模式

作者簡介:伊娃·帕蒂絲·肇嘉(Eva Pttis Zoja),國際表達性沙游工作協會主席,沙盤遊戲治療師,榮格心理分析師。

每當兒童被允許在一個自由和受保護的空間中遊戲時,象徵性意象和整個象徵性過程會自發地呈現:遊戲變成探索,兒童遊戲時就像在做夢一樣。這意味他們能通過那些在遊戲本身中和他們的無意識中呈現的意象獲得驚喜。這不只是創造,也是兒童思考、體會和整合經驗、表達矛盾的方式。

主題論文:

創傷、羞愧與沙盤見證

作者簡介:喬治·拉舍(Joerg Rasche),現任德國沙盤遊戲治療學會主席,曾與多拉·卡爾夫學習沙盤遊戲。

說出曾經發生的事實是具有絕對必要性的。如果沒有正視它,將不會有和解的可能性。見證,尤其是在諮詢室發生的分析見證,必須覺察到雙方的經歷和苦難。注視它吧!

主題論文:

治癒創傷的象徵性意義

作者簡介:烏蘇拉· 沃茲(Ursula Wirtz)榮格心理分析師,哲學博士。

受創者的內在世界因破碎和斷裂而受苦,想像力和幻想在治癒內在分裂和創造個人神話以統整創傷經驗時,便極為重要。受創者被創傷的原型力量緊緊攫住,因意義與價值感被粉碎而內心受到重創,象徵性的架構可以協助他表達出在理性掌控下難以說出口的內容。

沙游心聲:

感同身受——沙盤遊戲中的身體意象及其意義

作者簡介:申 荷 永

,國際榮格心理分析師(IAAP),國際沙盤遊戲治療師(ISST)。華南師範大學、澳門城市大學教授,碩士、博士生導師。IAAP暨ISST中國發展組織負責人。

「感同身受」,可以作為沙盤遊戲之身心療法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從技術層面而言,我們團隊是將沙盤遊戲治療與意象體現和夢的工作結合起來的。意象體現(Embodiment)同樣強調身體的意象和意義。我用「體認-體會-體現-體驗-體悟」作為沙盤遊戲與意象體現之「感同身受」的操作性描述。在這些樸素的漢字中,已包含心理分析與心理治療中身體意象的意義和作用。

原型心意:

從原型象徵的視角看木蘭傳說

女性必須意識到我們不需要討好生活,而是對每一天、每個時刻都保持開放性。通過脫下戰袍穿上「舊時裳」,木蘭讓我們看到,她在容許脆弱的平凡性的同時,還受到強大個人力量的隨時隨地的保護。木蘭的最後幾句話告訴我們,她已經蛻變了。她容納於自身之中,並已經達到了包含男性化和女性化、陰和陽的完整性。在自性化的自我之外,她能夠行其所想。

童話心語:

《綠野仙蹤》中的英雄之旅

一個人首先聆聽到某種召喚,感受到變化的出現。他回應這種召喚,想著要做點什麼,在克服自身的阻抗後真正地步入旅程。他鼓起勇氣面對未知,從此也與從前的自己劃開分界,跨入「秋分」,一步一步移向更幽暗處。他會在奇遇中得到非凡的援助和寶器,體驗著「九九八十一難」。


推薦閱讀:

TAG:心理分析 | 沙盤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