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麒說歷史——鋼琴王子李斯特

親愛的觀眾朋友們,Morning~!又到周一啦!我是樂麒,一個用音樂說故事的鋼琴者;一個用歷史寫旋律的作曲者。

聽聊爸說我的上一篇文章,鋼琴詩人肖邦賺了好多眼淚……額,這個鍋好像已經寫上了我的名字了……沒關係,那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鋼琴界里第一位演繹明星——弗朗茨 . 李斯特

對於李斯特同學的定義,各大音樂派系,媒體,學院在一個詞上達成了難得的統一,那就是

The Show Man

作秀的明星

華麗的舞台;閃亮的服裝;誇張的動作;陽光的形象;豐富的情緒……別小看明星們,這裡水可深了呢!有些人能紅一兩年,有些人能紅三五年,如果能紅十年那幾乎算是非常有才華有道行的了,而能紅二十年以上的,那是劉德華,周潤發。

能紅一個世紀,名聲美貌,德才兼備的,也有,她就是奧黛麗.赫本。

李斯特,紅了多久呢?2011年歐洲各國舉辦了一系列紀念李斯特200歲生日的活動。

那麼你們一定會問樂麒了,這樣的人,為什麼你還把他定義成明星?

天地良心,樂麒才疏學淺,年少德薄,這麼重大的評論絕對不會一個人私了的,正如我上面所說,李斯特是被他之後的歷代德高望重的音樂家們定義為「明星」的。

這是為啥呢

19世紀,為李斯特尖叫吶喊、神魂顛倒的女性

1811年,李斯特生於奧匈帝國匈牙利的小鎮所布隆。雖然他的生日和肖邦很近(就比肖邦小一歲),但是很遺憾,他小時候沒有能爬上鋼琴彈音階,沒有絕對音準金耳朵,更沒有七八九歲就能譜曲的傳奇。

說白了,李斯特並不是一個天生的神童,天才倒是真的。如果我們結合一下他日後擁有的變態般超人類手指技巧這一點的話,我們甚至可以斷定,李斯特的天賦,就是他與生俱來的完美身體協調能力和強大的體魄。

我大膽判斷一下,要是他改行去參加奧運會,游泳網球拿一波金牌應該也沒問題。

所以,李斯特不像肖邦,他並非生來就是一位音樂家。也正因為此,李斯特的成長代表了一個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而李斯特本人也很榮幸的成為了第一位因材施教出來的鋼琴家。

他的老師叫車爾尼

讀到這裡,有些爸爸媽媽肯定很激動,車爾尼啊!我知道,還有他那一大堆數字,比如299,599,849,740等等等等,等;也會有爸爸媽媽一邊舉著早飯,一邊搜著百度,並問旁邊激動的爸媽,「哎,你知道車爾尼?他是誰,有名嗎?」

這是一個神奇的鋼琴家,他在鋼琴界非常有名,其名氣之盛甚至大過了李斯特+德彪西(印象派開宗大師,不好意思他還沒出場,先客串下)的和乘以二。

那絕對不是「貝多芬門下最得意弟子」這十個字能代表的。因為要用另外十個字「鋼琴史上第一位教育家」。

還不懂的爸爸媽媽們別急,舉個簡單的栗(例)子,說起電學,你很可能只知道愛迪生而不知道特斯拉;說起水利;你可能只知道三峽而不知道潘季馴。

同樣說起鋼琴,你極有可能知道命運交響樂而不知道車爾尼與那他那一堆數字是個啥。

那一堆數字是一個偉大的發明,一個偉大的理想,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里程碑!

車爾尼從青年時代起就勵志把貝多芬,莫扎特,巴赫,海頓,斯卡拉蒂等大鋼琴家的手指技術提煉出來,把他們總結歸納成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點,然後利用這些技術點寫成一個又一個既簡單又困難卻不複雜的練習曲。

這些練習曲就好像能裝配一艘艘宇宙飛船的標準件。它們幾乎涵蓋了鋼琴從古至今的所有技術,甚至我們可以說,如果一個人能把車爾尼所有的練習曲全部吃透,那麼鋼琴技術對於他來說就像吃飯喝水一樣簡單,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現在,你們知道他多偉大了吧?車爾尼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鋼琴教育,作為一位鋼琴家,他沒能享受到鮮花與掌聲,沒能多次在舞台上酣暢伶俐的演出。

在這裡,我希望大家在心中為他喝彩,為他鼓掌,為他的舞台打上最美的燈光。

致敬

偉大的鋼琴演奏家

鋼琴教育家

卡爾.車爾尼

這天,正在進行偉大的鋼琴教育事業的車爾尼,遇到了一個偉大的麻煩。他終於還是管不住自己的徒弟李斯特了。這個年輕的孩子,永遠有著無比旺盛的經歷,平生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像亞瑟王的騎士們那樣,把手套輕輕摔在同學面前——決鬥。哦不,是斗琴。比快,比重,比狠(再次強調,民間俗稱打砸搶)。

這樣下去怎麼得了!!!無奈之下的車爾尼只好把李斯特丟到巴黎去。

去吧!我的好學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在那裡你會碰見你命中注定會成就你的那個人。

1831年,這真是個神奇的年份。這一年,代表了歐洲新時代的音樂家們都來到了巴黎,聚到了一起。其中有最偉大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浪漫派與古典派的分界線柏遼茲與他的《幻象交響曲》;和聲大師羅伯特.舒曼;還有年紀尚小的歌劇之神理查德.瓦格納(別急著說不認識他,聽過星球大戰的主題曲不?)。

穿過慶功宴嘈雜的走道,穿過人群的歡呼與喝彩,李斯特的目光落在了一位端坐於正座的一位臉色蒼白,目光炯炯並有著一頭淡金色頭髮的年親人身上。

——你。。。就是那個傳說中的肖邦?

——是的先生,你好,我就是肖邦。

於是這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友誼,就這樣悄然展開了。

後面的事情,上周的肖邦傳裡面說了。李斯特不服肖邦的盛名在外,遂找肖邦單挑卻被肖邦音樂里純潔無暇的靈魂給瞬間征服。他陪伴著肖邦,和他一起創作,一起學習。此時的李斯特開始認識到——

鋼琴不是體育

不是更高更快更強就是更好,他開始思考音樂本質的東西是什麼。於是,李斯特開始停下手頭上寫的正歡的超級練習曲,開始專註的,用心聆聽音樂的聲音。

命運的齒輪在轉動,它固執的按照自己的軌跡向前走去。

1839年,肖邦的翩然離世對李斯特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在這九年里,他是如此活生生的看著自己的知己,如何一步一步的走上音樂藝術的巔峰,卻又在最為燦爛盛放的年華,忽然凋零。

在肖邦的葬禮上,李斯特親自為好友彈奏《葬禮進行曲》並親自指揮樂隊演奏莫扎特的《安魂彌撒》,最後送自己的好朋友一程。

葬禮進行曲 Gernot Oertel - 音樂殿堂 著名進行曲

他彈奏著好友最偉大的作品,卻不是在音樂會場里,而是在葬禮。

同年,李斯特收到了另外一位好友的邀請,尼克拉.帕格尼尼。同樣的偉大,同樣的閃亮,同樣跨時代的音樂家,可等到李斯特匆忙趕到帕格尼尼家時,他卻發現這位偉大的小提琴家已經是奄奄一息(也是肺病)。帕格尼尼,把自己厚厚的一沓樂譜遞給了李斯特。

我的夢想

我想要創造的時代

現在交給你了

1840年春,帕格尼尼逝去

尼科羅·帕格尼尼雕像

好友相繼的離去,讓李斯特的情緒沉悶不已。雖然他已經是一位孩子的父親了,他仍然選擇了長達八年的自我放逐。

相傳,李斯特出發前,曾向一位吉普賽女巫婆算命,巫婆預言,李斯特一生都無法成為一位鋼琴家。這使得李斯特更加沮喪了,他開始花天酒地,開始了真正的放逐自己,迷醉的生活。這讓他的妻子再也受不了他,於1842年離婚。

可是命運卻在這時不經意間親吻了這位才子的雙手。《旅行歲月》,這是李斯特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套樂曲創作。

這套作品集只有短短的九首,沒有超越人體極限的難度;沒有華麗飛揚的手法;沒有誇張奢華的宣洩。

有的只有一個彷徨無助的靈魂對生命的渴望;對幸福的嚮往;對命運的敬畏;對自然的讚美了;對生活的描寫……

李斯特終於紅了

他不再是一個給人取樂的戲子,不再是一個炫耀鋼琴技巧的雜技家,不再是一位舞台上的演員,而是一位真正的鋼琴演奏家,音樂家。

幡然醒悟的李斯特,開始借著這股勢頭和靈感繼續創作,直到《但丁奏鳴曲》的完成。

這部恢弘又詭異奏鳴曲,飽含了李斯特幾十年來對人生,對命運,對鬼神的種種疑問。此時此刻,李斯特僅僅只是用剛剛悟道的音樂語彙,來描述《但丁.神曲》里的悲嘆,倨傲,淫亂,憎惡,飢餓的地獄景象。

VII. Après Un Lecture Du Dante (Fantasia Quasi Sonata) Jorge Bolet - Liszt: Piano Works Vol. 4 - Années De Pèlerinage - Italie

別急,偉大的鋼琴家,屬於你的氣數與傳說,才剛剛開始,你會找到答案的,只是要在下一個十年後。

於是李斯特振作精神,又回到了那個吉普賽巫婆那裡。

你錯了

我必將是這個時代

最偉大的鋼琴家

巫婆笑著看著李斯特

點了點頭

從此

他迎來一個屬於他的時代

接下來,李斯特開始瘋狂地開音樂會。他曾一年之內,在歐洲連續開了四十場鋼琴獨奏音樂會,這四十場音樂會為他之後的鋼琴學子們定(挖)下(出)了一個基(大)調(坑)——

他是背譜彈的

終於,從莫扎特的爹開始提出背譜演奏,到莫扎特的言傳身教再到李斯特的親力親為,之後加上工業革命促進著鋼琴教育的迅速崛起。

鋼琴家必須背譜演出,從此成為了一條鐵律並延續至今。

還有,從李斯特開始,鋼琴家的音樂會出現了舞台美術,開始注重自己的著裝,而不僅僅只是一套燕尾服。

李斯特的演出服上面總是鑲滿了亮片,

皮鞋反射著光芒;

他的舞台總是煙霧繚繞,燈火輝煌;

他的演出激情磅礴,動作幅度誇張至極,

他有一個標準動作,就是不停的

——甩頭、甩手、甩頭髮、跺腳,

直到讓自己看上去大汗淋漓。

他的音樂會不再是完全的嚴肅而安靜,

而會在曲終的時候,整個劇場都充斥著歡呼與尖叫。

他開始有了自己的經紀人,開始不斷的在報紙上打廣告,為音樂廳代言,為學校代言,為鋼琴代言。

肖邦走後的第一個十年,在自我放逐,遊歷各地的過程中,李斯特發現,人生可以活得像地獄一樣;李斯特悟道覺醒後的十年,在不停的音樂會與貴族打交道中,他又發現人生可以活的像天堂。

此時此刻,李斯特彷彿抬頭能看見——

那蒼白的臉龐和有神的眼睛

他彷彿聽見了

肖邦在天堂給他耳語

音樂,為什麼而存在?

1855年,李斯特走上了屬於他的神壇——《但丁交響曲》完成了。李斯特一上來就用蒼涼而悲壯的和弦配合定音鼓和大鼓宣讀著地獄大門上的文字:

從我這裡走入恐怖之城

從我這裡走入永恆的悲傷

從我這裡走入幽靈居住的地獄

進入此門的人放棄一切希望

這之後就是從地獄到煉獄的絕望;從黑暗世界的起始之地,一個滿是雄辯家的爭論大廳,開始一層一層的走下去,傲慢…懶惰…嫉妒…色慾…饕餮…貪婪…憤怒…最後走到了地獄的最底層,那是關押著背叛者的囚籠。

一聲疑問呼之而出

你願意相信

背叛者的懺悔嗎

我願意,我願意用我的音樂

去救贖世間的地獄;

去救贖滿是虱子的靈魂;

去救贖人類的可憐與卑微;

去救贖人性里的黑暗與憎恨。

我不怕失去我的生命

因為我的音樂就是我的生命!

無形中一束亮光從天而降,驅散開一切悲涼與哀傷,天使們高唱著哈利路亞降臨在此,走過了一切罪惡與背叛,那裡既是天堂之路。

這就是《但丁交響曲》,李斯特用了四十九分鐘來描述地獄的漆黑可怖,而只用了不到一分鐘來描述天堂降臨時的光明與神聖,但這一分鐘的永恆之光,卻直穿天宇,震懾人心。他告訴我們,

僅僅只是需要一個光明的念頭

就足以擊穿看似沉悶厚重

揮之不去的陰霾與悲戚

自由之光-但丁神曲

1875年,李斯特開始著手創立自己的學院——匈牙利李斯特學院。他開始像他的老師那樣,將他一身本領和鋼琴的技術傳承下去。

驚天動地了一輩子的李斯特,在他暮年時,命僕人把一樣東西,準確的說是一本小冊子給了一位少年鋼琴家。

正是這本小冊子,差點把全世界的鋼琴界鬧得天翻地覆,山河倒轉。這位少年鋼琴家叫阿圖爾-施納貝爾。這本小冊子叫《車爾尼手記》。李斯特為什麼在暮年,會把這麼重要的東西,交給這個當時還不是很有名的鋼琴家呢?

因為施納貝爾是車爾尼最後的一位學生!李斯特把《車爾尼手記》給他,就是希望他能完成李斯特已經無法完成的願望——按照師祖貝多芬真正的意願,編一套完整的《貝多芬奏鳴曲集》。

而施納貝爾最終沒有辜負這份偉大而又艱難的期望,他成功了!他不僅完成了編譜,還錄了一套完整的《貝多芬奏鳴曲集》和《貝多芬鋼琴協奏曲集》。他被美國人稱為最接近貝多芬的男人。

但是!由於他的編譜與老牌的歐洲編譜社Henle(中文叫原作版)有巨大的差異,被古老的編譜社不屑一顧,稱為 「施納貝爾版貝多芬」。

那麼到底是誰錯了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只要施納貝爾拿出李斯特給他的《車爾尼手記》就一切真相大白了。

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告訴大家,這本書失傳了……施納貝爾在錄完音編完譜以後,不久就辭世了,並讓這本珍貴無比的資料,也成為了一個不解之謎。

但我依舊從一系列李斯特的傳記,施納貝爾的傳記,貝多芬的傳記,鋼琴的發展史,歐洲史等一系列資料中推測出了一個答案。

算了,這個謎團,讓我先留著,現在讓我們一起見證我們偉大的鋼琴家最後的人生吧!

1886年7月31日的深夜,李斯特就這樣永遠的閉上了眼睛。

很難相信嗎?

是的我也很難相信,他就這麼走了,沒有貝多芬那樣的轟轟烈烈;沒有莫扎特那樣的謎團重重;沒有肖邦那樣的黯然神傷,有的只是短短的一段文字,一句話,這簡直和他脫跳閃亮的人生完全不配啊!

但我相信這是真實的,也是李斯特最完美的結局。他的人生,他的生命早已經在《但丁交響曲》中託付給了神,託付給了天堂,託付給了世界所有的芸芸眾生,託付給了希望。

我不怕失去我的生命,

因為我的音樂就是我的生命。

他從不曾逝去,從不曾被遺忘……


推薦閱讀:

樂麒說歷史 | 莫扎特的一生

TAG:鋼琴 | 世界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