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白居易一樁公案的考據
少時好文,最喜賣弄,你說喜歡白居易,我立馬做八卦狀:白居易有什麼好的!直男癌!就是他逼死了關盼盼!
這要從一段公案說起:
關盼盼與白居易,這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白居易名聲顯赫大家耳熟能詳,是唐朝著名的大詩人。關盼盼是何許人也?也許沒有幾個人知道。他是白居易好朋友張封建的侍妾,出生於書香門第,精通詩文。
這兩個人有什麼關係呢?
白居易和徐州守帥張封建的關係很好,多次見過張得侍妾盼盼。曾寫詩讚揚過盼盼。「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後來張去世了,姬妾四散,關盼盼在徐州山麓的燕子樓獨居十載。可謂情深誼長。
白居易閑著無聊寫詩勸盼盼殉情:黃金不惜買娥眉,撿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他的意思是你為什麼還不去死?後來盼盼寫了和詩:「自守空樓斂恨眉,形同春後牡丹枝。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台不相隨。」於是,絕食而亡。關盼盼的詩中有自白、有幽怨、更有憤怒。詩中所言的「形同春後牡丹枝」,是承襲當年歡宴時白居易誇讚她「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之句而來,那時花開正艷,如今卻如同春殘花將謝;「舍人不會人深意」是痛惜白居易不能了解她真正的心態,在她花開時捧贊她,當她即將凋落時,竟還雪上加霜。事到如今,她本早已了無生趣,既然有人逼她一死全節,她也別無選擇了。十天之後,這位如花似玉、能歌善舞的一代麗人,終於香消玉殞於燕子樓上。彌留之際,她勉強支撐著虛弱的身體,提筆寫下:兒童不識衝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以上。
回首此事,恨不能給自己一巴掌:學而致知,誰叫你顯擺?致知則格物,這麼明顯的破綻你看不粗來?後來發現年少如我,可算無知,網上卻有大把人,以無知則無畏,道聽途說皆真理的態度有鼻子有眼描繪白居易,唉,就這麼一個背書難度低的詩人,他很萌的,歲月請你放過他……啊,好像說遠了。
先學一回柯南道爾,回到破綻上來, 。
此事破綻我看有三,第一是白居易其人。晚年 白居易送走了樊素小蠻,都是他曾經喜愛的歌姬,他對自己家歌姬尚且如此寬容,沒道理對外人突然高標準嚴要求起來,於是乎好事者又增添想像說白因為關之死,愧疚於心云云,所以晚年才有此頓悟。 或者乾脆拿白居易本人寫給盼盼 的詩詞來對照一下,白居易曾經見過盼盼一面,當時還贈詩云:「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他聽說張死後,盼盼獨居燕子樓十餘年不嫁,十分感動,因此和了以下三首詩:
接下來是破綻之二,有唐一代,風氣開放,婦女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自由的。我們看白居易這三首詩,純為感慨盼盼的遭遇而寫,對盼盼念舊愛而不嫁的深情是充滿憐憫和感傷的,從中看不出有絲毫逼盼盼死之意。其實對於唐朝那個時代來說,盼盼為故主張守身不嫁,已經是相當難得了。唐代時,即便是正妻,對於貞節觀的要求遠不如後世嚴格,夫死後一嫁再嫁的也大有其人。比如張籍寫過一首《節婦吟》: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詩中「節婦」的行為,在唐代是非常受讚揚的,但後世的腐儒們看來看去,總覺得很彆扭。明末的唐汝詢就說:「系珠於襦,心許之矣。以良人貴顯而不可背,是以卻之。然還珠之際,涕泣流連,悔恨無及,彼婦之節,不幾岌岌乎?」意思說,這個女人既然要了野男人的珍珠,也是動了心的,因為自己的老公顯貴(妾家高樓連苑起)才沒有背叛,如果要是窮老公呢?還珠時,還哭了一場,這種女人的貞節,不是岌岌可危嗎?另一腐儒(瞿佑)索性將詩改為:「妾身未嫁父母憐,妾身既嫁家室全。十載之前父為主,十載之後夫為天。平生未省窺門戶,明珠何由到妾邊。還君明珠恨君意,閉門自咎涕漣漣。」(《續還珠吟》)其同鄉楊復初讀了他這詩,還吹捧說:「心正詞工,使張籍見之,亦當心服。」胡說八道,張籍見了他們這些迂腐之儒,肯定笑倒。到了明代,意思就是,有男人示愛贈珠,就當如受了侮辱一般,「感君纏綿意」?那不成了小淫婦?就算身體沒有出軌,思想出軌也不成,要「恨君意」才是。更有人主張應「怒形於色,擲珠痛罵」,當場把野男人送的禮物扔出去。
綜上,也許是後人覺得盼盼在燕子樓上苦守,還不算節烈得徹底,於是就編出白居易寫詩諷刺,盼盼終於「從容自盡」這樣的故事。在他們看來,守節不算最好,以死明志豈非更加,於是乎敷衍出這麼一段公案來。
接下來則是考據了,破綻之三: 這首詩第三句「舍人不會人深意」里的「舍人」,毫無疑問是指白居易。但是,什麼時候才可以稱白居易為「舍人」呢?白居易是在元和十五年(820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被授予主客郎中、知制誥的,第二年長慶元年(821年)十月十九日轉任中書舍人,因此,要稱白居易為「舍人」,最早不可能早於長慶元年。而長慶元年比虛構故事裡的關盼盼那首「自守空樓斂恨眉.....」詩,在時間上已經晚了五六年。如果關盼盼真的是在元和十年寫了那首詩,她怎麼會知道白居易在五六年後能當中書舍人?世上根本就沒有先知先覺者,因此,關盼盼決不可能在元和十年寫詩責問「舍人」白居易(順帶吐槽下這首回詩寫的真叫一個無力吐槽:「舍人不會人深意」這句話我弟弟都寫的出來……)。這就肯定了關盼盼那首責問白居易的詩「自守空樓斂恨眉……」是蓄意編造的。 也有人說,你說盼盼的回詩是偽造的,也不能證明白居易的詩是假的呀!他仍然有可能給盼盼寫過這麼一首奪命詩啊!回到開頭這首詩來。
《感故張僕射諸妓》 白居易黃金不惜買蛾眉,揀得如花三四枝。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其實本詩根本不是寫給盼盼的,張僕射也不是張,而是其父張建封。味詩中之意,也主要是感嘆世事無常,意思是說,不惜重金買來諸多如花歌妓,但一旦身死,縱有美女如雲,又怎麼能將之帶到地下?縱觀整個唐代,並沒有讓姬妾殉葬的習慣,家妓更是被視作如金銀珠寶、名馬豪宅一樣的物品。在這個人們連正妻是否守節也不在意的時代,怎麼可能會苛求經常被隨意送人的家妓殉節呢?
再說這個標題是諸妓,正文也說是揀得如花三四枝,怎麼,盼盼還有和她一起守節的妹子么?為什麼沒寫?所以可以說其實這詩放這裡本身就是錯位了的。 我們知道,明代文人有種不好的習氣,就是喜歡假託古人作偽,古籍、書畫、古董等等,都造出不少假貨。故事也被明代文人亂編,像什麼卓文君寫的「數字詩」啦,金聖嘆家中的「古本」水滸啦等等,都是這種產物。所以,關盼盼被「逼死」的故事,十有八九是明代人的「傑作」。當然,依明人的思維,就是讓盼盼最後殉節而後快,所以借了白居易的「手」來推動,其意並非是貶白居易,而是「歌頌」關盼盼。豈知到我們今天,白居易一下子成為「罪魁禍首」,實際上卻是為明代的迂腐文人「頂罪」。說了這半天,一方面是想替白老爺子洗刷一下平白無故惹上的惡名,再一個想說,什麼事情最怕半懂不懂還到處宣揚的,朋友圈那些瘋轉的謠言即是,所以看見一些打著你看了才知道以前都錯了的文章,恩……基本上可以斷定作者本人也是這樣的人,真正博學的人,是不會這麼聳人聽聞的。
PS:百度是個好東西,我本來還打算翻書考證下的,發現不少人考證過了,也就是說,如果認真思考並探究的話,這些應當是入門級的謠言了。又 PS;《全唐詩》聽起來像是唐朝的,其實,恩……它是清朝成書的……
推薦閱讀:
※日本人為什麼把楊貴妃當成神?
※我們現在認為李杜是詩歌的高峰,為什麼唐朝認為王維水平更高,日本認為白居易更棒?
※元稹的才華是否辜負了「元白」的並稱?
※元稹白居易在元微之書後有沒有再見過面?
※白居易《答箭鏃》講了一個什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