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誦默寫,不可缺少的硬功夫!| 轉藏
背誦默寫,不可缺少的硬功夫!
何捷
這次半期考,試卷中意外出現大量「課文內容背默」「文本分析」的考察。我執教的班級,軟肋被狠狠地切了一刀!
痛定思痛,我們重新聊聊背默這件讓很多人疑惑的事。
孩子天真地問我:背默很討厭,背不熟,寫很慢,耽誤了時間,很無聊!越是不善於背默的孩子,簡直視這項作業為洪水猛獸。
家長們帶著抵觸的情緒問我:到底要不要背誦,默寫?看著孩子熬紅眼睛背不下來,默寫半天錯誤百出,是父母都會心疼。
教育部三令五申說:減輕兒童學業負擔!上級一聲令下,他們瞬間成了天使,一線教師成了魔鬼。
有畢業的學生評價:何老師的本領也不大,就是讓我們背誦,默寫,每天寫好百字。我們能學好語文,都是自己的本事。語文,原本就是「人」,是你自己修鍊的結果,與我何干?但我做的,你心裡清楚就好。
……
背誦默寫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彷彿她就是造成「語文難,語文讓人討厭」的罪魁禍首。而二十多年的一線語文教學經歷告訴我:背誦默寫,是學習語文不可缺少的硬功夫!我要向家長,教師,孩子們呼籲:把背誦默寫落到實處,就是學好語文的一條正路。
很自然想起五四時期的大先生們,無一例外,都有私塾的底子,背默的功夫是一流的,這也成為他們今後屹立於學術之林,以深厚學養享譽海內的支柱。如今的學者很少敢自居博古通今,中西橫貫,也許就是小時候缺了這一課,少了一門童子功的修鍊吧。
行文至此,罵聲響起:少拿私塾說事!那都是要割除的封建糟粕!
好,就從《課程標準》談起,總該義正詞嚴了吧。
在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了語文學科的性質——實踐性,確立了培養「語用」能力為語文學科教學的核心任務。如何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就要通過反覆多次的實踐。要達到自如運用的程度,要體現語言文字運用的水平,更要在實踐方法,實踐的頻數上下功夫,特別注重提升實踐活動的品質。背默,就是優質的實踐活動。
其一,背默的都是經典作品,經典中帶有的值得傳承的言語表達方式,狀態,結果,是人類文化的瑰寶,是最佳的語言實踐樣本。特別是課文中的片段,篇章,是規範的語言表達模範。兒童學習語言,規範為第一要義,先學會走得紮實,再學會走花步,這是常識。規範的語言如何根植兒童言語發展的溫床?就要通過反覆背默,形成較為固定的,穩定的,恆常的語言圖式。也許你會說:課文學習時不就是接觸了經典么,有必要這麼再折騰么?課文學習時,我們誦讀,理解,分析,接觸到文字,只能算淺嘗輒止,點到為止,是引發兒童繼續關注的發端。真正要沉入經典,就要靠自己反覆與經典相遇,不斷切磋琢磨,品讀玩味。背默,不失為一種進入的方式。
其二,背默過程就是語感形成的過程。語感,是一種習慣性的,外顯的語言表現,其實質是語言的品質,是語言表達技巧的體現,也是一種語言狀態的綜合呈現。背默過程中,兒童勢必反覆接觸規範的語言,在多次重複中潛移默化地接近作者的表達意圖,趨於作者的言說習慣,學習借鑒作者的語言運用技巧,不斷模仿作者的語言呈現方式。最終,轉化為優質的語感。這比兒童閉門造車,自己拚命瞎寫更為有效。如果背默的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引發的質變將更為快速和高質。這也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出口成章,口吐蓮花的奧秘所在。
其三,背默是素養提升必經的淬鍊。背默要吃苦,從古至今無人倖免。多次聽聞有人能一目十行,有人能瞬間記憶……我們不否認有天賦的存在,但不要因為個案而忽略了適用於普通大眾的「老話「,諸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笨鳥先飛;勤能補拙……不斷背默,以求精準,這就是一種記憶力的訓練,是學習意志力的磨練,是學習品質的培養。兒童缺乏的就是這樣的刻苦精神。減負,不能把學習中必須的過程,必有的鍛煉方式,必備的能力減掉。我們再次提醒大家:減負,減去的是過重的,不合適的學習負擔。只要是智商正常,越是不善於背默的孩童,更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積累,停留在抄抄詞語,寫寫句子,看看本子,不經歷背默這樣的陣痛,就彷彿沒有九九八十一難,無法取得真經一般,是空虛的。而注重積累,就是《課程標準》中關於語文素養形成的最傳統,最有效的方法。
推薦閱讀:
※你都在混,孩子憑什麼拼?
※為家庭教育吶喊
※能否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現在的父母溺愛孩子的原因?
※無論境遇好壞,都要能過好生活
TAG: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