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烏鎮暢談智能互聯網,能否成為聯想新機遇?
作者:龔進輝
昨天上午,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拉開帷幕,雷軍、周鴻禕這對亦敵亦友的互聯網大佬再度同框的照片刷爆朋友圈。下午一改開幕式輕鬆的氣氛,燒腦、乾貨成為主旋律,其中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的演講備受矚目。
楊元慶表示,互聯網正由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即智能互聯網時代,智能互聯網會更廣泛地連接萬物、更自主地捕捉信息、更智慧地分析信息、更精確地進行判斷、更主動地提供服務。他認為智能物聯網產生兩大趨勢:集成式的服務創新和開放式的技術創新。
不難看出,楊元慶這一最新表態著眼於對未來趨勢的洞察,而聯想掌門人身份決定其前瞻性思考必然與聯想未來進攻方向掛鉤。那麼問題來了,聯想能否抓住智能互聯網這一歷史機遇?
智能互聯網趨勢一:集成式的服務創新
正處於爆發前夜的智能互聯網,給人最直觀的感受是聯網設備種類、數量猛增,你所看到的物體都可以連接互聯網,與電腦、手機和平板分別主導PC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存在明顯差異。當然,用戶不僅關注設備本身,更重視設備連接的內容和服務,沒有內容和服務的設備是蒼白的。
設備及其搭載的服務構成智能互聯網產業的核心,廣闊市場前景驅使各大玩家摩拳擦掌。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中國智能互聯網整體規模將超過1.8萬億元。不過,想要在智能互聯網掘金並不容易,比PC、移動互聯網創業更為艱難,因為智能互聯網對資源整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一方面,設備從量產到銷售再到售後服務的全流程困難重重,其中銷售相對簡單,電商銷售和與之強關聯的品牌造勢(比如眾籌式營銷)是互聯網創業者傳統強項,量產和售後則是其薄弱環節,一不小心很容易掉入陷阱,智能硬體寒冬仍在繼續。
另一方面,如何提升用戶粘性是個老大難,用戶對新奇設備嘗鮮後流失的現象屢見不鮮,不是因為用戶喜新厭舊、難伺候,歸根結底是服務質量差強人意,無法給用戶一個持續使用的充足理由。事實上,不少設備形同雞肋,它們的確能解決用戶特定需求,但往往因操作繁瑣、效果不佳而逐漸被用戶拋棄。
楊元慶提及的集成式的服務創新,正是為改變設備雞肋形象而來,使其成為用戶貼心的小幫手。具體來看,設備收集用戶數據並在雲端存儲、分析,藉助人工智慧的力量全面了解用戶屬性和偏好,以更優質的服務反饋給用戶。其中,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扮演重要角色。
用楊元慶的話說,廠家提供硬體設備不足以滿足用戶需求,連接應用、內容、服務是必然選項,同時藉助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強化「雲大腦」,為用戶提供整合的服務。
智能互聯網趨勢二:開放式的技術創新
儘管智能互聯網熱度一年比一年高漲,但實際落地情況差強人意,原因在於智能互聯網天然具有分散性。與PC、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同,更廣闊的智能互聯網領域存在碎片化、差異化、複雜化等特點,應用服務千差萬別,對系統、處理器、感測器的要求也大相徑庭,各類標準讓人眼花繚亂,硬體既沒有標準也沒有統一方案,互相之間無法交互,從而形成「孤島」。
然而,用戶需求呈現多元化,需要通過各種設備來觸達不同服務,設備與應用的孤島無疑帶來糟糕體驗,已成為制約智能互聯網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想要在不同設備之間實現服務的高效流轉,難度非同小可,只有在整合產業鏈資源頗有建樹的大企業才可一試,部分玩家選擇從操作系統著手,通過操作系統連接不同設備和應用,再藉助雲計算實現服務的無縫連接,但不可避免面臨前期資金投入巨大和扶持合作夥伴成長兩大難題。
顯然,操作系統思路費力不討好,屬於布局智能互聯網的下下策,楊元慶提出一種全新思路:為硬體創業者和應用服務開發者打造開源開放的創新平台。具體來看,聯想牽頭制定協議、規範、標準,進行開放式的技術創新,今年6月橫空出世的Moto Z就是在這一思路下打造的戰略級產品。
Moto Z把手機變成硬體的開放平台,建立介面標準,通過16個觸點進行網路連接和交互,使其方便地連接更多硬體設備,後者可以連接到更多雲服務。不難看出,Moto Z打破設備與應用孤島的殺手鐧是16個觸點,不僅代表介面標準,更有利於降低模塊開發門檻、凸顯產品易用性,真正做到「即插即用」。
所以,與其說Moto Z配備摩眼、摩音、摩影、摩電、摩范5大模塊,不如說其連接哈蘇攝影、JBL揚聲器、投影、電池、背殼5種設備,通過手機+模塊的玩法實現不同設備之間的快速切換,而且用戶可以以更優惠的價格獲得更出色的體驗。比如,Moto Z+哈蘇媲美單反相機,前者售價6000元,後者鏡頭上萬再正常不過,性價比高下立見。
除了接入硬體設備,各行各業的應用服務開發者也大有可為。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企業與傳統企業跨界融合愈發緊密,越來越多的應用服務開發者瞄準線下服務,他們可以開發一個對應模塊接入Moto Z,為用戶提供特定服務。楊元慶以健康模塊為例,健康模塊可以把人的健康狀況與醫院連接起來,為用戶提供身體指標檢測和分析等優質服務。
設備+雲服務是聯想進攻方向
仔細審視智能互聯網兩大趨勢,你會發現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貫穿其中,它們是智能互聯網時代的基礎設施,有助於強化設備的「雲大腦」,用戶才能享受更貼心更智能的特色服務。楊元慶曾描繪他眼中的雲大腦,「不僅能聽懂、看懂人類的語言,會和用戶用語音進行自然交互,而且還能藉助雲端和大數據分析數據,為用戶提供的服務從被動變成主動。」
近年來,從設備產研銷起家的聯想一直在謀求轉型為以用戶為中心的企業,目的是持續與用戶建立連接。在我看來,無論是戰略轉型還是迎戰智能互聯網,主要取決於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和創新平台發起方Moto Z的銷量,前者決定服務能否高效流轉,後者決定生態繁榮程度。
調整大勢所趨,今年3月,聯想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原雲服務業務集團升級為聯想創投集團,以投資手段為聯想布局互聯網和智能生態,投資方向包括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人、人工智慧+互聯網。11月,聯想確定Moto為唯一手機品牌,供應鏈、研發、渠道資源更為可觀,儘管Moto Z仍是個新生事物,但已展現出強大的市場號召力,3個月全球狂賣100萬台,未來銷量將繼續攀升。
不難看出,基於強悍的產研銷一體化優勢,聯想一方面搭建智能生態以強化雲大腦,另一方面持續加大對Moto Z創新平台的投入,全面推進設備+雲服務戰略,為企業戰略轉型和搶佔智能互聯網風口增加更多籌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