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禮,被迫的假象?

——「你們同學聚會,怎麼這麼搞笑?好像大家都是很認識耶!」一位隨媽媽一起來的孩子,在用很嚴肅,甚至不屑的口氣在質疑我們的三十年同學聚會。

「我們確實不熟悉了,畢竟三十年了,有些還不是一個專業的,但當時特殊的情景和情感,真的無須更多的認識,我們都很相互理解,也許這份理解勝過那份熟悉的感動。」我回應道。

——「那大家都好像不認識,這聚會有什麼話可說呢?再說了,我的同學,哪怕是見了一面,我也能記住他的呀!你們怎麼會忘記,或者像這樣的不認識也算是可以聚會的同學呢?!」

「哦,三十年了,一會我們說著說著,就記起來,這個回憶個過程,很美,很年輕,孩子,你要知道,我們要記起來的是三十年前個事情和人了,時間真的太長了一些。」我好像在自個兒,在說給自個兒聽,又好像要跟這個孩子解釋清楚一樣。

——「哦,三十年,是很長了,好像也是的。」少年小女生似乎贊同了我的觀點,似乎已經懂了很多。

我一邊忙碌著與相聚的同學會聊天,回憶過去發生的事,談過去經歷過的人,很歡樂,但我可能以為是「家庭教育」者的職業習慣,一刻都無法不去關注那位少年小女生,一刻都無法不去思考她的問題。

青春期的少年,無論男孩女孩,都已經不太能接受別人稱其為「孩子」了,而且他們開始用自己眼睛認真地觀察世界的真相,比如剛才這位女生就非常直接清楚地發現了——今天我們的同學聚會,大家彼此其實很多都不熟悉,她的疑問,更準確點說是——是在質疑我們的真誠,甚或虛偽。

青春期的內心矛盾與衝突之一

一方面孩子容易對虛偽,或稍微偏離真相,甚或邪惡的言行, 產生出誇張強烈的抗拒心理,難以妥協——孩子很容易,或者很在意發現我們成年人的「錯誤」;而另一方面,孩子又非常不善於去理解生活真相的多面性和複雜性。

因此,我們大人會很快地感受到說話直來直去的青春期小大人,真的令人頭疼,覺得他們很無禮——他們會把自己一時不接受的事情,直接表達為厭惡,攻擊和質疑。這實在是會令我們有些尷尬,就像文章一開始那女生對我們三十年同學聚會的不屑質疑一樣。

是不是大部分的青春期孩子,都會這樣呢?——其實不會的!造成這樣的情況,原因往往在這孩子的家庭教育中。

比如這孩子在生命成長的過程,從很小開始,就可能一直生活在被成年人(當然也包括父母在內)的各種批評中,還有更多可能性是在孩子哭鬧不滿意的時候,成年人為了儘快擺脫孩子的糾纏困擾,習慣性地有意無意編一些瞎話,做出很誇張的樣子來威脅、恐嚇或者哄騙孩子就範。

寶寶快睡哦,這麼晚了還不睡,一會老虎會過來抓走你哦!

如果你連這個都會做的話,那以後基本就是個沒有用的人!

寶寶在家乖乖哦,媽媽去上班了(其實是參加聚會,打麻將去了)。

……

等孩子一天天長大之後,他們也會不知不覺中發現,原來這些成年人說的那些話其實很多都是假的,目的只是希望我們不要吵鬧了,或者不要堅持自己的期待了等,然後成功說服我們所提出的某個需求是不合理的,或者把假話說得一本正經的振振有詞等。

當一個人發現自己被騙了,一定在內心裡會產生特別難受的感覺,有時還真的會很憤怒的,從此不願意相信任何成年人!

一個人的信任體系

是在0-2歲的時候建立起來

在這個階段

決不可跟孩子說一句假話

這個世界上,尤其對於孩子

根本沒有善意的謊言

剛才那位直來直去質疑我們同學聚會的青春期女孩,就很可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她已經習慣了成年人的謊言,也習慣了不再信任成年人,這份習慣性的質疑,正在隨著青春期,開始蔓延到更多的陌生成年人之中……

聊爸警示

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小

就以為可以對他們說謊

這樣造成的結果,會讓我們的孩子被迫產生「無禮」之舉——不信任,就是最大的無禮!

青春期的內心矛盾與衝突之二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總是希望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希望得到更多的肯定很支持,但自己卻又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在我們三十年聚會的圓桌旁,大人小孩都在,自然我們這把上了年紀的成年人總是喜歡去八卦一下適齡年輕人的婚戀事情,這個是話題確實很敏感,也很讓年輕人羞澀。

那位直來直去地會表達自己質疑的女孩旁,坐著一位比她大11歲的大姐姐,當我們這些長輩開始「關心」這位大姐姐是否找了男朋友的時候,這位大姐有很不好意思羞澀的表情。

就這一剎拉,那位青春期的女生,竟然想個大姐大一樣地去用手撫慰這位大她11歲的真正姐姐的後背,想給大姐姐一個很大的理解和支持。那感覺,真的好成熟,好強大呀!

不過,這位大姐姐沒有去理會那孩子的支持,此時那青春期的女生也感受到了被忽略,而不再有更多的表達交流了,之後這孩子找了一個理由,選擇了提前離席。

一個人的能力和尊嚴,及在社會中的地位是需要得到社會其他人的肯定和好評的。

明顯我看到這位青春期的女孩,那麼自信和自然地去安撫大姐姐背部的動作,其實很容易被發現,她在她的同學中,是具有一定「大姐大」地位的人,也是曾獲得了很多同齡人追隨和好評的——是什麼造成了這一現象,我不知道,需要更多的了解,在這裡聊爸就不猜測了,以免誤導大家。

但是,這孩子是不滿足這個結果的,她還希望有更多的適合的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也希望得到更多社會其他人的肯定和好評,但她也決不會因為要得到這些個好評,而委屈了自己的觀察和判斷習慣的。

我很仔細地看到,這孩子與成年人抗拒,甚至敵對心理的存在。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呢?

只有這兩個原因,再別無他選——

極少得到成年人的

完整肯定和讚賞

極少能受到尊重地與成年人交流

完整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我們的孩子從2歲開始就想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了,不僅僅是表達他需要什麼了!我們是否真心去觀察和注意到了呢?

一個孩子總是不能自由,平等地與成年人進行完整的觀點交流,獲得的成年人的完整肯定和讚賞,那麼我們的孩子在青春期,甚至在一生中,都會充滿這個各內心的矛盾和衝突。

但我們的孩子是不會甘心的,那麼他們就會用自己的方式去爭取獲得社會其他人員的肯定和讚賞,或者接受他人的教育和指引,只要對方是願意聽他表達的,或者只是做出一副很願意理解和接納他的樣子,就足夠讓他們動心和追隨上去的了——這是多麼危險的狀態呀!

如此一來,我們的孩子會越來越離父母和家庭遠,越來越不願意和我們父母,家庭交流,甚至會將親子之間的衝突和敵意惡化到更嚴重。

聊爸警示

嘗試各種可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吧

要走進孩子的內心

先請接納孩子的目前狀態

青春期的內心矛盾與衝突之三

青春期的孩子,在他們的內心是希望成為一個好人的,這也是他們常常表現出來對虛偽現象強力抨擊的原因。但同時我們的孩子卻並不喜歡,甚至根本不接受他人對自己的教育和引導——特別是那些赤裸裸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

我們的孩子經過近十年的教育,才進入到青春期,那十年的教育結果,對孩子青春期的影響其實是非常大,而不是青春期的到來,讓我們的孩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關於這一點,請大家一定要特別清晰的認知到!

在青春期前十年的教育中,如果我們父母,成年人對孩子給予了特別的關照和愛護,尤其是對孩子的觀點,想法,建議給予了足夠的理解,支持和協助的話,孩子的青春期幾乎不可能出現叛逆!

大家想想,叛逆的意思是什麼?叛逆不就是要堅持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要堅持自己是對的,希望得到父母和成年人社會的理解,支持和協助嗎?如果他從來都不缺乏這樣的理解和支持的話,那他去叛逆誰?叛逆什麼呢?

一個孩子為什麼不願意接受成年人的教導,是因為他們在內心裡非常強烈地感受到,這些成年人的教導,不是為了他好,而是利用【為了他好】的名義來給他施加壓力,干涉他的想法,阻止他的觀點,打壓他的期待。

孩子非常清楚地習慣性認為,一切成年人都是這樣的不可信任,他們非常討厭成年人的觀點永遠停留在——

是非對錯的判斷上

而不會有任何理解自己感受的意願

然而在實際的生活中,我們的孩子往往都有成千上萬個迥然不一的狀態,這個現實導致,根本就不可能從簡單的是非對錯去判斷孩子們內心的成長,尤其是精神世界的變化和期待,更不能從中去尊重孩子的尊嚴感和自尊心。

因此,如果我們的父母,成年人能從改變「是非對錯的習慣性經驗判斷」,而開始有意願去理解,信任和尊重孩子的內心期待的話,我們的孩子會很願意接受我們的教育和指引的!

因為他們的內心真的期待成為一個好人!成為一個在社會上有地位,有尊嚴,自尊心可以得到更多他人尊重的人!

當然,如果我們父母能做到這些,孩子也會自覺地成為一名,有修養都禮貌守禮儀的謙謙君子的!

年少無禮,其實就是個假象!不是孩子們的德行出了什麼問題,而是在我們教育者粗暴簡單的【是非對錯觀】中,被迫應對而形成的。我們的孩子自己也不喜歡自己無禮的樣子,他們也希望自己能溫和暢快地笑出來,溫暖溫和地與人交流,但他們需要榜樣,他們需要被理解,他們需要得到尊重!

禮,主外,行為舉止;

理,主內,由里及表。

有理有禮理歸禮

無理無禮理非禮

有理無禮禮外理

無理有禮禮中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王嘉爾的毒唯和GOT7的唯六?
一所大學是否要對自己進行招生和治學時許下的承諾負責?
全球有哪些以人的名字命名的大學?
到底哪所軍校更適合冠以」軍中清華「的名號?
葉聖陶說「教是為了不教」,這是真的嗎?

TAG:家庭 | 教育 | 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