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智能電視開戰,樂視為何刻意淡化銷量?

作者:龔進輝

如果盤點近3年彩電市場最大變數,那一定非樂視莫屬。2013年樂視高調殺入,給彩電市場扔下一枚震撼彈,2014、2015連續2年銷量快速增長,殺傷力逐漸顯現。今年樂視再接再厲,相繼摘得4月、9月全渠道銷量冠軍。

當外界以為樂視將繼續在雙11高歌猛進,推高全年銷量,樂視一反常態,做出一個驚人決定:不再追求銷量最大化,轉為深度運營用戶。換言之,今後超級電視不再以銷量為核心KPI,而是重點探索基於用戶價值的創新。考慮到硬體負利是虧損根源,樂視這一重大轉變被解讀為向盈利靠攏,樂視致新總裁梁軍在內部信中透露,明年超級電視有望實現扭虧為盈。

或許你會好奇,當各大玩家都在卯足勁衝刺全年銷量,樂視為何突然畫風突變,轉向用戶運營?一向擅長產業鏈整合的樂視,將為用戶創造哪些與眾不同的價值?

大屏經濟前提:先進思想、高銷量

眾所周知,用戶運營是互聯網公司傳統強項,前提是達到一定用戶基數,一來降低運營成本,運營1000萬用戶的平均成本低於運營100萬用戶,二來提升運營效率,用戶基數越大越有利於實現精細化運營。在我看來,彩電行業競爭態勢正從渠道為王升級為用戶為王,得用戶者得天下。

2013年以來,在技術迭代、資本湧入、模式創新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彩電市場加速與互聯網融合、碰撞,逐漸分化為兩個流派,一是以創維、海信為代表的傳統廠商,一是以樂視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傳統廠商與互聯網企業從各自為政到跨界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競合關係。

不可否認,依託供應鏈和渠道優勢,前者整體銷量高於後者。其中,創維、海信表現搶眼,互聯網企業除樂視一枝獨秀,小米、暴風、微鯨等玩家均表現平平,甚至對銷量諱莫如深。儘管互聯網企業沒有成為重塑彩電市場的生力軍,但行業風向標已發生巨大轉變:硬體趨向成本定價甚至負利,圍繞用戶價值深耕的模式流行開來。

這意味著,互聯網時代,彩電行業一鎚子買賣的經營模式已經落伍,以硬體為入口,為用戶提供多元化服務正成為主流。換言之,硬體利潤比重下降已成定局,信奉渠道為王的傳統廠商急需轉變思想,探索以用戶為核心的全新商業模式;互聯網企業則需提升智能電視銷量,才能深化用戶運營。

縱觀整個彩電行業,既武裝先進思想又銷量一路飄紅的玩家,僅樂視一家。樂視以顛覆者姿態殺出,憑藉硬體負利、生態化反等殺招,2014年、2015年銷量分別為150萬台、300萬台,今年預計突破600萬台,4月、9月分別以71萬台、94萬台摘得月度全渠道銷量冠軍,淡旺季均能奪冠,足以證明其市場號召力,完成年度目標問題不大。

此時樂視宣布淡化銷量,不代表其對銷量完全不重視,而是沖銷量讓位於用戶運營,前者仍很重要,因為超級電視保有量仍有上升空間。數據顯示,截至8月,超級電視保有量突破700萬台,這是一個不高不低的數字,彩電行業講究規模效應,樂視需要更上一層樓。梁軍表示,明年樂視力爭在全球智能電視市場佔有率突破30%,2019年完成整體業務的資本化。

大屏經濟是種生活方式

或許你會說,樂視運營用戶無非是通過優質內容拉抬開機率和開機時長,並未與對手拉開明顯差距。其實不然,智能電視不等同於影碟機,豐富的影視資源只是賣點之一,其最大魅力在於接入互聯網獲取更多內容和貼心服務,為用戶創造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

智能電視受眾以家庭為主,有人把彩電玩家布局稱為「搶佔家庭互聯網」,也有人叫「客廳經濟」,這兩種叫法並無不妥,但我認為「大屏經濟」更為貼切,屏幕比手機、Pad、PC都大,而且越大越吃香,成為彩電玩家不可忽視的價值窪地。

數據顯示,9月大尺寸超級電視開機時長更長,55吋/60吋/65吋/70吋/120吋平均開機時長為6.5小時,高於40吋/43吋/50吋平均5.37小時。同時,大尺寸電視用戶運營價值更高,60吋及以上大尺寸電視用戶9月大屏購物客單價達整體1.5倍。因此,如何獲得55吋及以上高品質用戶、更好地服務已有用戶成為樂視首要任務。

提到樂視,外界印象最深且爭議最大的是生態化反,很多人認為只是宣傳口號,樂視通過頻繁向公眾灌輸理念達到固化標籤的效果。我並不認同,生態化反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樂視真真切切在做的事。生態本質是以用戶為中心的價值最大化,如果把生態比作一個圓,那用戶是圓心,各大業務分布在圓弧上,共同服務於用戶。

化反即化學反應,產生與物理反應截然不同的效果,各大業務沒有上下游之分且互相協同,催生出意想不到的用戶價值,與業務多元化存在本質區別。比如,過去IP與硬體井水不犯河水,如今兩個物種充分結合,創造出IP重新定義硬體的全新打法,樂視曾推出中超版超級電視,用戶可以享受更多特權。

如此看來,樂視不遺餘力構建的七大子生態,既是各自獨立的生態體系,又可以充分協同,形成一個服務全球用戶的開放閉環生態系統。目前,樂視已完成第一階段戰略布局,進入第二階段做深做透市場,面臨資金短缺、組織能效等多重挑戰,尤其是近期樂視手機拖欠供應商貨款引發外界對其現金流的質疑。

我認為,一時的困難對超級電視戰略推進影響不大,套用吳曉波的話來說,企業就像艦隊,樂視的旗艦是超級電視和樂視視頻,如果旗艦達到全國數一數二的高度,那證明樂視核心價值依然存在。同時,儘管現階段創維、海信電視銷量領先,但其在用戶運營上遠遜於樂視,後者搭建完善的大屏生態,涵蓋內容、購物、教育等。

樂視發力用戶分眾運營

儘管優質內容對智能電視開機率、開機時長等關鍵指標的拉抬至關重要,但其從來不是智能電視的全部,而且不能簡單靠數量取勝。一方面,用戶對大屏購物、教育需求旺盛,彩電行業並未充分滿足;另一方面,一味堆疊內容資源的玩法過於簡單粗暴,必須走精細化運營之路,實現千人千面。

所以,我認為樂視用戶運營重點應集中在視頻、遊戲、購物、教育四大智能生活場景。梁軍表示,當國內電視品牌還在大打價格戰時,樂視已經將重心轉移到服務和運營用戶,定位於大屏生態服務運營商,策略是針對分眾用戶精耕細作持續打造創新的生態服務。

簡單而言,樂視將用戶細分為兒童、老人、影迷、體育愛好者、藝術愛好者等,為不同用戶群提供垂直化內容。比如,樂視兒童為學齡前兒童提供教育、娛樂、生活等一整套家庭教育方案,包括動畫片、英語教學、故事匯、音樂、舞蹈啟蒙等兒童內容。在十二強賽等優質體育內容和919樂迷節的雙重刺激下,樂視大屏體育會員續費額超510萬元,9月現金付費用戶規模猛增環比增長149%。

同時,大屏購物、遊戲也呈現爆發之勢。數據顯示,2016年大屏購物市場將超過1000億元,2020年預計達1500億元。傳統電視購物主要吸引36歲以上人群,年輕人與之絕緣,原因在於其與年輕人生活軌跡不匹配、導購方式陳舊、購物行業印象不佳,改變這一現狀需從場景化、生態化著手,才能贏得年輕用戶青睞。

樂視對大屏購物寄予厚望,無論是前端商務運營還是後端技術支持,都投入豐富資源。數據顯示,樂視大屏購物21—35歲人群佔比75.1%,更顯年輕化,與未來電視購物人群相吻合,4月、5月銷售額分別突破133萬元、217萬元,預計全年銷售額破億,而且品類逐漸豐富且朝合理化發展。

彩電行業都希望借大屏遊戲實現盈利,由於缺乏有效用戶和運營薄弱,最終導致CP和廠商都難以獲得可觀流水。憑藉強勁的智能終端、開放的智能系統、成熟的運營團隊、完善的運營渠道,超級電視成為生態級大屏遊戲平台,9月樂視大屏持續推出8款優質產品,其中聖劍聯盟、加菲貓等下載增速驚人,暑期過後大屏遊戲熱度不減。

數據顯示,9月遊戲用戶付費率環比增長10%,大屏遊戲付費用戶ARPU值環比上升41%,300元以上高端用戶規模環比增長19%,表明大屏遊戲用戶付費習慣進一步養成,高額付費用戶粘性漸強。值得注意的是,開機廣告高清、大屏、獨佔性優勢,給品牌帶來更好的視聽展示效果且精準觸達家庭用戶,備受汽車、奢侈品等廣告主追捧,儼然下一個分眾傳媒。

一言以蔽之,智能電視用戶運營的本質是通過持續與用戶互動以充分滿足其需求,最理想的解決方案非生態服務莫屬,樂視已站在行業變革的潮頭。


推薦閱讀:

「多米諾效應」頻發:樂視電視或成下一個「易到」

TAG:樂視超級電視 |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 | 智能電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