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越大越黏人?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過程,變化實在是太多了,他們總是隨著自己生理能力的快速發育,比如長個子,會直立,開始走動,能抓握扔東西等,便不斷地擴大了自己的活動範圍。這些變化也總是能在第一時間被我們父母長輩發現,並帶給我們極大的驚喜和滿足感。

然而,隨著孩子能力的不斷提高,他的內心需求和情緒的變化也在不斷地豐富過程中,但關於這一點,我們父母長輩卻常常沒有注意到,有時還會抱怨這樣的變化給我們帶來的困境,比如為什麼越大越黏人?

為了讓大家能更清楚仔細地了解到這其間的變化規律,及與我們家庭教育觀念的關係,我選擇了在【聊爸】後台諮詢的一位媽媽的詳細留言與大家分享,在此也特別感謝這位勤勤媽媽!

聊爸,您好!我兒子下月就滿三歲,未上幼兒園,打算春季入學。

我兒子自小性格比較內向,不喜歡和同齡人玩,在小區也就跟一兩個他喜歡的小朋友玩,其他人他看到就繞道走了。為了幫助他改變,我們經常帶他去外面玩。去旅行、讀早教等多接觸陌生人。

現在情況有改變,性格比較開朗些。但還是不喜歡加入到人群中一起玩,但在家就會很活潑。

他也很老實。在讀早教時,從不會主動搶別人的東西,但別人搶他的東西,他就大哭,也不會去搶回來。所以我們也不敢讓他提前讀幼兒園。

最近兩個月,他變得特別粘我,而且早上、中午睡醒,如果我在家,就一定要我抱,我上班由爺爺奶奶帶則不會這樣。

以前早上睡醒,喝完奶自己在床上玩。等我忙完,幫他穿衣服什麼的。現在如果睡醒,我不在旁邊,就大哭,還要抱。我去幹什麼都不行,至少要抱半個多小時才行。這樣要去讀書我就更擔心了。

不過平時小寶還是很聽話的,跟他講道理,只要他聽懂的,答應的,就不會隨便哭鬧。比如以前愛玩手機,後面跟他講道理,跟他說玩十分鐘就行,時間到了拿回來,他是不會哭的。

但就是這個黏我的問題,無論怎麼溝通都解決不了。不知道小孩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怎麼越大反而越粘人?明年讀書我很擔心,是不是我教育方法有問題?

——勤勤媽

勤勤媽家的兒子,在留言里我們可以看到有這麼幾個特徵——

1 從小性格比較內向;

2 不喜歡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玩耍;

3 能聽懂道理,並願意接受道理;

4 為人老實,不會爭執,主要負面情緒表達方式為大哭。

經過勤勤媽一段時間的引導和教育,孩子發生了一些變化——

1 性格較過去開朗了,但依然不願意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2 更黏人了,主要是更黏媽媽了。

勤勤媽,還有我們親愛的爸爸媽媽們,在上面總結對比的文字中,我們是不是很快、很清晰地發現——我們的勤勤媽針對兒子性格改善的教育,基本上是失敗的?

「促進兒子願意與其他小朋友一起快樂的玩耍」的這個重點教育目的基本沒有達成,隨之,卻還多了一個「很黏人,黏媽媽」的副產品。這是為什麼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這也是孩子在生命成長過程中,容易被我們父母忽略的兩個問題——

1

孩子的快速長大,除了生理上的變化之外,還有心理能力的敏感性變化,也就是老人家常常說的——長心了!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情感的體驗會越來越豐富,他會更多,更仔細地去體會媽媽及其他周邊人的情緒和態度,而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勤勤媽給孩子做一項教育推進——鼓勵促進孩子與陌生人交往,或期望或干涉性地促進孩子獨立進行這樣的活動。

在媽媽的陪護下,孩子每次在與其他陌生的孩子一起玩耍過後,比如上早教班,外出旅行等都會給他留下美好的,快樂的記憶(我們的媽媽也會主動提示孩子回憶更多快樂的體驗和情景)。

所以,孩子在家裡的性格表現,比起過去要開朗了很多,因為他內心的見識和創意性快樂,在自由放鬆的家庭環境中,可以得到暢快的表達出來,並得到父母和長輩的讚美。

然而,勤勤媽是否注意到,當我們在鼓勵和促進孩子邁出這一步,去參與小朋友的活動時,孩子的內心在那一刻是膽怯,害羞或者是恐懼的呢?

孩子的這個心理體驗,如果每次都有加重——比如媽媽會一次比一次更強烈地表達出,要更堅定地推他進入到那個環境里;而且還有進一步的,更堅定更清晰地期待孩子能獨立地走進去——那這份緊張的情緒就會急劇加重,會更加強烈地,繼續阻止我們的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意願。

在這個方向上,如果我們父母再繼續堅持、深入一點——

孩子就會在潛意識裡產生——媽媽不想要我了——的危機情緒提醒。這個危機情緒提醒,就是導致孩子越來越黏人,越來越黏媽媽的根本原因!

這就是勤勤媽家的兒子,特別黏媽媽,卻並不黏爺爺奶奶或其他人的原因,因為這孩子只擔心媽媽會離開他,不要他,因為媽媽的教育過程,讓孩子正在成長中的敏感性心理受到了可能【分離】的刺激。

2

孩子性格的形成,與父母的為人處世方式及情緒狀態有著十分緊密的關係。

勤勤媽家的兒子,性格很內向,能聽懂道理,並能很乖地去接受,這是孩子從父母的性格表現及家庭教育環境中獲得的結果。

我們來模擬一下——寶貝兒子,能聽懂道理,就說明他媽媽很願意,也很擅長與孩子溝通,並能將道理清晰地讓孩子聽明白,當然其中所講道理的內容,也包含著「如果你不能按照這個道理做到的話,可能受到的威脅性懲罰有哪些」。

哈哈哈,問題就出在這裡了!當孩子完全聽明白了媽媽的道理,並懂得了違反道理的背後暗藏的威脅時,孩子就會處於緊張的狀態,敏感而自律地審視自己的言行,比如即使很想多玩一會手機(三歲的孩子根本就沒有時間長短的概念,怎麼可能按照道理規定的時間交出手機,而停止這項快樂的遊戲呢?),也會因為擔心,害怕那暗藏在道理背後的威脅,而放棄。

隨著時間長了,孩子長大了,他會越來越感受到自己不能控制住自己——當然一些安全感非常滿足的孩子,早就在成長過程突破了過去「很聽道理,很乖的」形象,讓爸爸媽媽頭疼地抱怨——怎麼越大越不聽話了呢?於是,他的潛意識會選擇討好媽媽,或選擇黏媽媽來強化與媽媽的身體關係,緩解對媽媽可能不要自己的緊張情緒。

好了,我們現在基本上可以看到一個趨勢和孩子的行為軌跡了——

一個性格內向的孩子,往往都有一個很懂得與孩子溝通講道理的父母或長輩;

當孩子聽懂了道理,並決定用道理來與周圍的環境相處時,發現其他小朋友並不懂自己父母所講的為人處世道理,而難以理解那些孩子為什麼會如此的玩耍,導致孩子面對陌生人,不知所措,進而不喜歡與他們一起玩耍——他們會搶我的東西,而我完全不知道如何應對這樣的攻擊。

爸爸媽媽總想讓孩子與陌生人交往,甚至為此會生孩子的氣,責備他,或者會為了訓練孩子,更多更堅定地把孩子推向陌生人群,而故意遠離孩子的情緒期待——爸爸/媽媽不喜歡我了?爸爸/媽媽不要我了?——孩子開始緊張和恐懼。

像勤勤媽這樣的爸爸媽媽

該如何引導孩子

走出困境

1 我們要十分溫情地接納、滿足孩子需要黏媽媽的需求,有時我們做媽媽的還要主動去黏孩子,這樣就能很快的緩解,甚至快遞解除孩子黏人的問題。

因為孩子只要能完整地感知到「媽媽是愛我的,媽媽永遠都不會離開我」,那麼孩子就不黏人了,如果媽媽去主動黏他,他會很快逃離我們的黏,哈哈哈,那是孩子安全感得到充分滿足的標誌!

2 多給孩子說:「我們家的寶貝又長大了,這都會了!好厲害哦!」,每次用這句話來替代過去給孩子的講道理,然後鼓勵孩子多多自己做主——比如吃什麼,玩什麼,去哪裡。慢慢放開(不是一下子全部放開)對孩子的道理性約束,多用長大了懂事了,好強大呀,來替代對他「聽話」的要求。

這是訓練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內心的力量。一個很能聽懂道理,聽話的孩子內心的力量是很弱的,自信心更是不夠了,這是孩子與外界交往不暢的心理障礙。

3 不要刻意強迫孩子獨立,強迫孩子與陌生人的交往,我們只需要惦記這件事情,適當地為孩子創造一些良好的社交環境,協助孩子建立社交信心和快樂感就好。

什麼是為孩子創造一些良好的社交環境?

就是我們父母多與有同齡孩子的父母交往,成為朋友,並與他們的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讓別人家的孩子也很喜歡你。這樣的前提條件準備好後,就可以好好引領我們的孩子參與跟這些孩子的活動了,之後,再促進他與這些孩子一起參與到更多陌生環境的活動中。

友善與熟悉,是可以讓孩子緩解社交壓力的,其實也是可以緩解我們的成年人的社交壓力的,那麼,我們就不用遲疑了,為孩子創造更多【友善與熟悉】的陌生環境哦!

好了做到這三條,孩子的黏人的問題,與他人交往的問題,自信心和內心力量的問題,還有更多成長性問題,都會在這個極具有成長性的環境中得到解決哦!

推薦閱讀:

生個女兒或者說有個女兒是怎麼樣一種體驗?
每次回家看見父母或者家待一會兒就特別累特別煩 感覺什麼都不對 也不合拍怎麼辦?
第二章 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TAG:親子 | 教育 | 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