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man Dyson,這個時代最偉大的頭腦之一

弗里曼·戴森

弗里曼·戴森,生於1923年,美籍英裔,數學物理學家,現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

在早年研究量子電動力學時,曾與諾貝爾物理學獎擦肩而過。你可能沒聽說過他,但這些人你應該聽說過:

  • 哈代:英國數學家,英國王家學會成員,對分析學和數論有深刻的影響。著有隨筆《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費曼:理論物理學家,參與曼哈頓計劃,量子電動力學專家,被譽為「納米技術之父」。師從馮·諾依曼,受他影響的人有大名鼎鼎的:微軟創始人Bill Gates,Google創始人Sergey Brin。
  • 奧本海默:理論物理學家,參與曼哈頓計劃,被譽為「原子彈之父」

為什麼說戴森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頭腦之一?1. 在理論層面有研究基礎。2. 在應用層面有研究成果。3. 在大眾傳播領域還影響了一大批人。

強大的跨界能力

每個時代的偉大頭腦,你都很難給他下一個單一的定論,或者說貼上唯一的標籤。強大的跨界(跨領域)的能力是他們的共同特徵。

  • 跨地域:早年在英國劍橋大學求學,二戰之後來到了美國康奈爾大學繼續學習和授課。
  • 跨學科:在基礎學科領域,涉足了數學、粒子物理、固態物理、核子工程、生命科學、天文學領域。
  • 跨行業:除了從事深度的理論研究,戴森還著有許多普及型讀物,甚至還協助核武器外交政策方面的工作。

理論研究貢獻

講完跨學科的研究能力,聊聊戴森完成的研究成果。

  • 自旋波:論文發表於1956年,堪稱物理學史上的重量級論文之一。
  • 戴森球:在無數的科幻作品和遊戲中被提及。

戴森球是一種設想中的巨型人造結構。這樣一個「球體」是由環繞太陽的衛星所構成,完全包圍恆星並且獲得其絕大多數或全部的能量輸出。戴森認為這樣的結構是在宇宙中長期存在並且能源需求不斷上升的文明的邏輯必然,並且他建議搜尋這樣的人造天體結構以便找到外星超級文明。即使沒聽過戴森球,但看過《星球大戰》系列的一定對上圖的死星(Death Star)印象深刻。

此外,戴森一生獲得許多殊榮:倫敦皇家學會休斯獎(Hughes Medal)、德國物理學會普朗克獎(Max Planck Medal)、歐本海默紀念獎、以色列海法理工學院的哈維獎(Harvey Prize)等。

普及性讀物

很多人對戴森的了解,都是源自於一本書《反叛的科學家》。實際上,戴森出版了多本普及性的讀物,內容涉及數學、物理學、人物傳記、哲學等。

  • 《反叛的科學家》

    講述了科學家在工作中的故事,從牛頓專心致志於物理學、鍊金術、神學和政治,到盧瑟福發現原子結構,再到愛因斯坦固執地反對黑洞觀念。戴森還以切身經歷回憶了他的老師和朋友特勒與費曼等聰明絕頂的科學家。

  • 《一面多彩的鏡子 : 論生命在宇宙中的地位》

    一個關於生物技術、生命在宇宙中的命運,以及生物學與宗教之交匯的文章合集。

  • 《宇宙波瀾——科技與人類前途的自省》

    戴森從事科學工作五十年以來的回憶錄。記述了許多著名科學家如歐本海默、費曼、泰勒等人的風範與成就,原子爐、生命科技以及太空探索的研究歷程與爭議,同時對科技發展與人類前途有深刻的省思。

  • 《全方位的無限:生命為什麼如此複雜》

    第一部分討論「生命為什麼如此複雜」,第二部分討論「核子冬天到又見蝴蝶」。

  • 《想像中的世界》

    透過文學以及科幻小說的色彩,點出明日科學的命運,預測未來科技的邪惡與美好。探討多樣的生命,並進一步深思人類、科技與道德之間的互動。

  • 《太陽、基因組與互聯網:科學革命的工具》

    太陽、基因組與互聯網是我們已經進入的新時代中社會發展的驅動力。戴森強調技術是科學的工具,隨科學的變化而演進。科學技術人員不固步自封,重視實踐,勇於實踐,就能使太陽能技術,遺傳工程和通訊技術得到發展。

以上6本書都有中譯本,其中前3本書仍有出版,後3本不再出版,可以在圖書館借閱。

2013年,Phillip F. Schewe出版了一本戴森的人物傳記,名叫《特立獨行的天才》。

還有一些戴森的著作,暫時還沒有被引進國內,只有英文原版:《Origins of Life》、《Weapons and Hope》和《Dreams of Earth and Sky》等。

這個時代最偉大的頭腦之一

戴森,這個時代最偉大的頭腦之一。在理論研究層面,橫跨多個學科。在成果貢獻層面,論文被多次引用,與諾貝爾物理學獎擦肩而過。在大眾應用層面,出版多本普及性讀物。這樣的人,你真的很難給他貼一個「標籤」。

最後用戴森的原話結束本文:

「技術是上帝的恩賜,他(是的,他)或許是生命之外上帝對我們的最大恩賜,他是文明、藝術和科學之母。」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2017年5月19日有關KIC 8462852的觀測結果?
在戴森球的早期研發建造階段,使用白矮星作為實驗恆星是否合理?
對於 KIC 8462852 文明即將建成戴森球,完成科技勝利,地球文明該如何翻盤?

TAG:戴森球 | 數學家 | 物理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