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改變生活:逃離文化的牢籠
大部分人羨慕西方工作生活方式。歐美人生活是用心工作加痛快玩耍,工作和生活自帶激情。大部分中國人工作上敷衍了事混日子,馬馬虎虎過生活。
有人說造成這種區別的原因是中國人缺少信仰,國外都有宗教信仰-信基督。中國人其實有信仰,我們信仰成功,最基礎是財富上的成功。目前中國富裕人群數量不少,福布斯報道2014年中國富裕階層已經超過1400萬人。
現狀是:我們的信仰無法帶給我們幸福和充實。大部分人即使實現自己人生目標和理想,仍然感覺生活工作無聊,人生乏味。甚至很多人60歲退休,離開工作後一下子變得非常抑鬱寡歡,因為失去工作更不知道為什麼而活。
到底是什麼剝奪了中國人的生活樂趣?
有人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國家經濟和生活水平。這很重要,國家GDP同國民生活水平息息相關。但並不影響國民生活和工作樂趣,乞丐的幸福指數比一般人都高。
真正剝奪國人生活樂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教育。我們總活在別人的眼光和評論中。中華民族遵從孔子儒學教育,不管是家庭還是學校從小教育我們是「忠孝信悌禮義廉恥」。我們的教育信仰塑造的是守道德、遵從文化、聽話。教育倡導我們做禮儀仁厚的君子。君子需要接受他人的評價和認可,從此處出發,我們已經在逢迎和討好。小時候討好老師、父母、兄長;長大了討好同事、客戶、領導。教育體系並未關注我們的內心感受,想要什麼,需要什麼。
更厲害的是一些家長和老師錯誤的激勵方法。小學數學考試考100分,老師會表揚學生聰明,獎勵一朵小紅花;父母也會獎勵孩子喜歡的玩具或者零食。慢慢的學習變成小朋友獲得表揚和現實獎勵的工具,唯獨小朋友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
如果學生學習成績不好,母親會很生氣難過,她可能會告訴自己的孩子,你學習成績差,媽媽在鄰居面前很沒有面子,你應該好好讀書考高分,這樣媽媽才會高興,在鄰居面前也有臉面。從此,這個小孩為了母親高興讀書,為了老師和鄰居的表揚讀書,就是不知道為自己讀書。
強烈的討好心理,除了極少數悟性強大的個別,大部分人後天的工作和家庭都有很大的影響,絕大多數人走不出來那個牢籠。他們畢業後找一份得體的工作是為了養家糊口,早早成家是為了讓完成父母心愿早日抱孫子。你問他幸福嗎,大多數人會搖頭。再問為什麼選擇這樣的生活?他會告訴你,我哪裡有選擇,都是被逼的。
放棄各種各樣的選擇,把自己關注無形的牢籠里,是這種人一生的選擇。然後,把自己的不幸,苦悶,全部怪罪到父母師長頭上。因為為了討好他們,我才變成現在的樣子,我是家族的犧牲品,是文化的犧牲品。
殊不知,當你放棄自己的選擇那一刻,已經失去擁有自己獨立完整人格的權利。獨立完整的人格,不受外界的眼光和評論左右,有自己獨立的價值評價體系。一個人的自尊是來自於內在的,不應該來自於別人怎麼看我,不來自於和別人比較,不來自於別人怎麼對我,我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怎樣才能擁有獨立完整的人格?無論何時何地,不要放棄自己選擇的權利。如果放棄選擇,便淪為強制的附庸,失去自我的價值和意義。看看身邊那些被人值得尊重和信任的人,他們都完善了自己獨立完整的人格系統,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相反,再聰明,擁有再多財富,始終無法逃脫取悅他人的牢籠,如何體會人生的快樂?
推薦閱讀:
※對人生如棋,落子不悔這句話有什麼感受?
※上大學整天腦子不想事很空怎麼辦?
※突然想在知乎寫點什麼
※最可悲的是你不知道自己就像一個木頭人!
TAG:人生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