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粉傳卷第三嫘祖傳第三
嫘祖者,西陵氏之女也。西陵氏者,帝神農之裔也,而地近西戎,以女子掌政。嫘祖母為西陵氏之長,號曰西王母。是時伊耆氏已歷八世,及至帝榆罔立,天下亂武,諸侯攻伐,帝命不聽,爭戰四起。有熊氏自東方出,族於姬水之南。
公孫軒轅者,其父曰有熊氏少典。長於姬水,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少典早歿,軒轅年十歲而主有熊氏。諸族以有熊氏勢卑主幼,多侵之。軒轅乃發奮,夷野之人,有能富族而強兵者,皆以為師。然後習劍術於狂屈,修兵法於力牧,學騎射於常先,然後繕甲兵,修車戰,率族侵諸侯而征四鄰,無有不克。有熊氏乃稍壯。
大夫應龍曰:「有熊氏雖有武備矣,然所處也褊小,終不能為天下敵。西陵氏祖據險塞,地出五穀,若得之,有熊氏必有以興。」軒轅曰:「攻之如何?」應龍曰:「恐難。」軒轅曰:「我有兵車六十乘,戰車三十乘,陣之邑下,破之必矣。」應龍曰:「西陵氏者,帝之親族也。使帝舉中原諸族之兵以助之,西陵氏據險以守其內,帝執銳以圍其外,則有熊氏將旦夕亡矣。」軒轅曰:「諾。如是則何若?」應龍曰:「西陵氏親昵戎狄而行立女政,悖於諸族之禮俗。今作亂者將起,而無以自守。若得結成之,沃野百里,可唾手得矣。」
軒轅遂西行,往見西王母。西王母踞榻而見之,曰:「小子趨來!有熊氏其無後乎?」軒轅曰:「有熊氏族姬水而衛中原。使有熊氏也無後,則中國也殆盡矣。」西王母怒曰:「是賊子也,必陷吾族於難。」軒轅曰:「昔者媧皇立人倫,義皇明神鬼,萬民敬服,庶績咸熙,而今其後安在?神農開五穀,克四夷,定天下,而今之伊耆氏亦若何?天道將有難,庸人何避之。」西王母曰:「小子將欲何為?」軒轅曰:「吾有戰車百乘,猛獸千隻,驅東策西,莫能當者,可克定四方,收整中原。」西王母曰:「不服者如何?」軒轅曰:「伐之。」西王母曰:「伐之不利,如何?「軒轅曰:「舉族與之死戰。」西王母曰:「矜武任力,不修文德,敗之始也。」軒轅曰:「使北戎舉眾來,侵擾汝土地,屠戮汝生民,西陵氏其將以文德拒之乎?」西王母曰:「善。」
軒轅乃娶西陵之女,歸於軒轅之丘。嫘祖生玄囂、昌意。西陵氏有課桑繅絲,播育五穀之術,嫘祖悉傳之。姻約既成,有熊氏大盛,據於姬水,四方之族賓之。軒轅又娶於方雷氏,名曰女節。方雷氏者,昔帝神農之親族也,初也司風雨雷電之事,是以名曰方雷氏。女節生青陽。
帝榆罔十一年,東夷魁隗氏侵我,連陷空桑、伊川。帝與戰,不利。聞軒轅之興也,令其來援。軒轅驅兵襲魁隗氏後,解帝圍。又與帝合兵,破魁隗氏於玉泉。帝喜,以政令將衰,甲兵疲蔽,思欲委用軒轅,立王綱而征不臣,以復興伊耆氏之德也。火正祝融曰:「不可。夫兵者,國之重器也。融觀公孫軒轅之相貌,敦顙徇眉,肩與耳齊,以重器與之,必生反心。」帝曰:「勿作斯言。使軒轅有反心,則天下諸族誰用帝命?」
軒轅乃奉帝命而討不服,度撫四方,萬民稍安,而帝力復振。
帝榆罔有女曰邛,彤魚氏所出也,帝憐愛之,欲以妻軒轅。嫘祖曰:「彤魚氏者,帝之女也。嫘祖者,西陵氏所出。高下有別,請居其次。」軒轅曰:「夫禮,先娶者為大。」嫘祖曰:「君臣上下,天道也;禮者,人道也。以下逆上,是不臣也,以人逆天,是不德也。」軒轅曰:「天之失其道,其漸久矣。」嫘祖曰:「野語曰,欲居登其丘者,必先臨其下,欲復其道者,必先循其本。」軒轅拜曰:「是軒轅之過也。請師之。」
彤魚氏遂居長。嫘祖與女節事之。而四夷頻來,軒轅兵車愈盛,帝恩愈加焉。
帝榆罔二十三年,軒轅逐魁隗氏於解村,族滅之。東夷平。軒轅曰:「夫聖人之教澤,十世而斬;中人之教澤,其半可矣。伊耆氏當政亦久矣。而今四方爭戰,諸族相攻,帝其可代乎。」嫘祖曰:「伊耆氏自神農出,凡二百有餘年矣,今雖衰敝,威澤尤震於四鄰。夫以弱撅強者不可謂智,以下攻上者不可謂德。」軒轅曰:「古語有之曰,聚鼎而烹鹿,初至者得其脯,次至者得其羹。帝失其政,諸族共逐之,有熊氏豈能為後乎。詩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嫘祖曰:「恐難。」軒轅曰:「有熊氏自執干戈以來,征亡逐北,三入險域。夫死且不避,安辭小難。」遂定計焉。
軒轅乃陰使人作童謠曰:「炎氣將消,菽豆將熟。嗟彼蒸民,唯作黃土。」散於市。伊耆氏之德火,是以稱炎;有熊氏之德土,是以稱黃。火之生土,猶黃之代炎也。又使人沉巨石於洛水,銘曰:北斗樞,黃帝出。遣人佯發之。又使人傳於民間,曰:軒轅得仙人廣成子受《自然經》,皆奇門遁甲之妙法;其術也,可通天徹地,呼風喚雨。於是百姓入皆闔戶私語,出皆道路相目,意在軒轅。
祝融言於帝曰:「四夷已定,而公孫軒轅猶振兵修甲,操習干戈,其反心也昭然。」帝曰:「姑待之乎。今也諸族甫定,百姓初晏,公孫軒轅有功焉。使榆罔也背之,則曲在我;使其驅兵來反,則曲在軒轅。曲既在彼矣,而民心向我。夫天下之所在,民心之所系也。軒轅必不可成。」祝融出,嘆曰:「謬矣。民心如可用,胡備甲兵以當四夷?伊耆氏將亡矣,而殃及黎庶。」佯狂以避世。
帝榆罔二十五年,軒轅矯先帝衰之令,召天下諸族討帝榆罔,十罪問焉。帝大怒,欲興兵,而諸臣多不用帝言矣。伊耆氏之卒旅久不操習戰陣,甲編貫朽,多不識兵車之目。帝乃自為披堅,身率親族以伐逆賊。軒轅與帝戰於阪泉之野。初交戢,軒轅不利。乃盡發族人,然後播散帝之失德於天下。諸族或為帝,或為有熊氏,舉兵相交攻。有熊氏男子身長可及戰車之轡者,皆執戈矛。女子負釜炊隨其後。青陽年方七歲,列於旌下。凡三戰,終破帝,而中原為之動蕩,庶民之死者大半。帝嘆曰:「同室而相操戈,榆罔不忍也。」乃降之,禪位,南向而臣焉。
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伊耆氏,以有土德之瑞,是為黃帝。封廢帝榆罔為諸侯,以存其統。
榆罔之降於黃帝也,百官皆從之,唯樂正刑天不臣。黃帝踐土而升階,刑天執干戚立於殿外,詬曰:「軒轅賊帝竊柄,淫嬖暴虐,禍亂綱常,蠻野恥之。」黃帝怒,梟其首。刑天死而膝不屈焉。黃帝感其忠,葬之常羊之山。常羊之山者,昔帝神農之所生也。
黃帝之立也,中原征戰久矣,諸侯皆連兵成邑。黃帝恐其將為患,問於應龍。對曰:「龍也聞之,南蠻有蚩尤之族者,尚勇善戰,胡不連諸侯之兵以討之?」黃帝曰:「號鼓初歇,而兵戈又起,奈百姓何?」對曰:「夫休養生息,耕織用教,五世之功也,伊耆氏可知矣;內折損諸族,外逐夷野,則百千萬世可無憂矣。」黃帝曰:「善夫。使天下之民,皆有熊氏之後也,則百千萬世,恆無刀兵之用矣。」
黃帝乃征諸侯師,會蚩尤於逐鹿之野。
蚩尤曰:「帝居北地,尤也居蠻夷,兩不相犯,而胡為征我?」黃帝曰:「昔者神農氏之德也,而赤水氏猶有風沙之叛,以是知非我族者,其心必異。身居蠻夷,而謀不軌於中原,日夜窺其敝也;待侵而後伐之,不亦遲乎?」
遂交戰。蚩尤壯勇,持金鐵以為御,可搏猛獸。黃帝不能克之。戰三日,忽有大風沙起,吹折蚩尤軍前大纛。蚩尤乃嘆曰:「天其亡我乎。」遂降。黃帝乃誅殺蚩尤,而以其族民治南疆。
黃帝既立,用征伐以御不服,而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其臣者,應龍、風伯、雨師、倉頡、伶倫、力牧、常先、女魃。其妻者,西陵氏、方雷氏、彤魚氏。其媵者,嫫母,素女,須女。其子二十五人,得其姓者十二人。其女十七人,姻於諸族。而彤魚氏終無出焉。教百姓稼穡繅織,不使知兵事。以倉頡造文字,以錄其功;使伶倫制樂律,以頌其德。四十年,而中原泰定,繁衍孳息,老者不衣胄甲,而少者不識弓矛。
黃帝五十年,有鳳鳥止於帝東階。黃帝命人誦詩曰:「鳳凰于飛,劌劌其羽,亦集爰止。」黃帝乃采首陽之銅,鑄鼎荊山之下。其銘曰:軒轅既受命以來,不順者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萬國和,乃封禪於鬼神山川。是號黃帝。
明年,黃帝崩於鼎湖,年百一十歲。舉國縗衣為之喪。黃帝自十歲而族事,二十而姻於西陵氏,三十而名顯諸族,四十而兵甲大盛,年近五十而得天命,又五十一歲而崩。而有熊氏出於軒轅之丘,終曼衍而遍於天下矣。
沐亞曰:黃帝之據姬水,通西陵,戰阪泉,伐逐鹿,去今四千六百有餘年矣,而時人至今尤述炎黃故事,以為其苗裔。嫘祖、嫫母、女魃、風后之屬,傳聞猶存於鄉野。黃帝之基業,可謂澤及百世矣。然其矜武任力,好戰貪伐,辜及百姓,禍連禽獸。刀兵之罪,以炎黃之聖德,猶不能免之,而況後世之庸庸附跬者乎?
推薦閱讀:
※【甚矣!汝之不惠】這句話為何是主謂倒裝?
※文言文水平一般的人如何讀《史記》?
※哪篇古文/文言文如今能令你『廢卷而淚凝噎』?
※柳宗元的「譚中魚可百許頭」是病句嗎?
※文言志怪小說《暮客棧》之 槐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