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真的知道怎麼花錢嗎?

微信公眾號:逆水行舟讀書會(ID:sailreading)

《學會花錢》是一本好書,它讓我關於理財的知識能串聯起來。整本書內容偏理論一些,當然這就是我要推薦的理由。

@逆水行舟eli

我們每天都在花錢,但真的知道怎麼花錢嗎?

本書把我們花出去的錢分成3類,分別是消費、投資和投機。

1.消費

消費就是,我們為了滿足慾望而購買使用商品、服務的行為。 滿足慾望可以用「效用」來表示,所以,消費的價值由效用決定。

消費的決策機制很簡單,就是當我們得到的價值大於支出的金錢時,它就是合理的。

1.1、價值觀和效用

同一件商品在便利店的價格往往高於大型超市的。一般來說,去大型超市比較划算。但如果你加班到很晚才回家,你可能會選擇去便利店買,這個時候對你來說,方便最重要。為此,高出的價格也是可以接受,消費也是合理的。這說明價值觀、所處的客觀環境影響了效用。

1.2、時間和效用

1.2.1、你會改變

將來的你和現在的你,可能對效用的感受會不同。現在對你來說很有價值的東西,可能對將來的你來說一文不值。有些東西我當時買的時候很喜歡,現在卻不喜歡了,雖然它的品質並沒有下降,這是時間影響效用的一方面例子。

1.2.2、付錢和消費不同步

當我們花錢的時點和實際消費的時點不同時,比如說消費的時點比花錢的時點晚一點,我們會感覺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也就是說感受到的效用大幅減少。

這種現象可以用折現率來解釋。消費品未來的價值要低於現在的價值,所以付錢和消費之間的間隔時間長了,效用就會大幅減少。

公式是:當前時間點商品的價值=N年後商品的價值÷(1+折現率)^n。

以某回收網站報價為例,一部m開頭的手機買來時2999元,1年後回收價800元,2年後回收價140元,算出折現率分別是-70.7%和-78.4%。可以看到,兩年後的折現率在絕對值上要高於一年後的折現率。

如果是購買汽車等高價商品,稍微等一些時間,卻不會使我們感到太大痛苦。還是以某回收網站報價為例,一部i開頭的手機,買來時是5288元,1年後回收價是3185元,2年後是1800元,折現率分別是-39.8%和-41.7%。可以看到,它的折現率的絕對值明顯小於m開頭的手機。

如果手機還不明顯,再看一下汽車。某二手車回收網站報價,某a開頭的品牌汽車購買價22萬,1年後值16.7萬,2年後值11.6萬,折現率分別是-24%和-27.4%。由此可見,相對便宜商品來說,高價商品可以稍稍容許消費的時點晚於付款的時點一些。

2、投資

投資就是,我們為了增加將來的現金流,投入現有的金錢的行為。投資的價值由將來產生的現金流量的數額決定。

2.1 投資和消費的區別

如果是追求效用的,是消費;如果是追求未來現金流的,就是投資。

比如女生去健身房健身,使用昂貴的化妝品提升形象,期待的是獲得職場晉陞等方面的回報的,可以稱作對自己的投資。如果單純是為了美的追求的,是效用,就屬於消費。

2.2折現率和投資

投資相對消費複雜很多。當我們花錢投資,首先也和折現率發生關係。前面我提過折現率,對於消費來說,折現率一般是負數,對於投資來說,一般是正數。對於投資來說,折現率等於收益率,兩個是表裡統一的關係。它們的區別是考慮的角度不同,折現率是從風險的角度考慮的,收益率是從投資回報的角度考慮的。

公式是:當前時間的金錢效用=N年後的現金流量的效用÷(1+折現率)^n。

比如說,我們有44萬想拿來投資,第一種方案是買86萬的房子。

用44萬付首付,貸款42萬,貸款利率是5.3%。兩年來,每年扣除貸款利息後收益分別是1.974萬和2.09萬,我們可以算出每年平均收益是2.032萬,兩年來的折現率是4.5%。

第二種方案是買86萬的股票。

我們也貸了42萬,貸款利率也是5.3%。兩年來,每年扣除利息後收益分別是6.574萬和2.17萬,每年平均收益是4.372萬,兩年來的折現率是9.5%。

@逆水行舟eli

很明顯看出,第二種方案的收益高於第一種方案,但是第二種方案折現率也高於第一種方案。一般來說,折現率高,風險也高。

2.3風險和投資

2.3.1投資收益相同,選擇風險小的

在上述例子中,如果我再告訴你,兩種方案在第三年扣除貸款利息的收益出現了一正一負的分化,第一種方案是2.324萬,第二種方案是-2.356萬。這時,我們可以算出兩種方案的每年平均收益和折現率的數字變一樣了,平均收益是2.129萬,折現率是4.6%。你會選哪種方案呢?

綜合三年來看,兩種方案的收益和折現率是一樣的,我們應該選擇風險小的。那麼風險的大小如何計算和比較呢?

2.3.2風險可以量化

風險就是不確定性,是可以量化的。用統計學的語言表示,風險就是標準差。

標準差就是用數值表示的各個數據與平均數的偏差。

公式是:標準差=√(數據1-平均數)^2+(數據2-平均數)^2+……(數據n-平均數)^2

代入公式,我們可以計算出前面例子中的標準差。第一種方案,綜合三年來看,標準差是0.146萬,第二種方案的標準差是3.65萬。所以在這個例子中,買股票的收益不確定性高於買房子,也就是說買股票的風險高於買房子的風險,應該選擇第一種方案比較好。

但有人會說在第二種方案中,前兩年的收益都很高,而且是遠高於第一種方案,選擇能博取高收益的方案不是更好嗎?

風險雖然不是指危險,但是表示一種不確定性。前面的案例都是我們在復盤,在看歷史,但對於現實來說,這種不確定在於我們不能確定在第二種方案中,哪一年會有高收益,哪一年又會是負收益。所以,對於收益相同的投資方案,風險較低的方案,不確定性低,肯定是更好的選擇。

書中引入了概率來進一步說明上面這個問題。假定上述收益數據服從標準正態分布,那麼以平均值為中心,有68.3%的數據會集中在正負一個標準差範圍內,有95.5%的數據會集中在正負兩個標準差範圍內。

正態分布

我們無法準確知道下一次出現的數據是什麼,但是我們可以知道數據落在這個範圍內的概率大致是多少。

在第一種方案,按照標準差的含義,有68.3%的概率,收益會落在1.983萬~2.275萬區間,有95.5%的概率,收益落在1.837萬~2.421萬區間。

而第二種方案,有68.3%的概率,收益落在-1.521萬~5.779萬區間,95.5%的概率,收益落在-5.171萬~9.429萬區間。

@逆水行舟eli

由此可見,風險小的第一種方案比風險大的第二種方案,收益變動的區間範圍也小,說明收益更確定。

2.3.3風險和折現率

風險和折現率的關係可以用夏普比率表示。

公式是:夏普比率=(折現率-無風險比率)/風險。

原則上,夏普比率是一定的,風險越高,折現率也越高。所以,從夏普比率的角度看,如果兩個方案折現率一樣,應該選擇風險低的。

公式中,無風險比率用國債的利率表示。國債利率是最安全的,如果一項投資折現率低於國債利率,就沒有投資價值。

假定國債利率是1%,那麼第一種方案的夏普比率是 0.25,第二種方案的夏普比率是0.01。我們應該選擇夏普比率高的方案,所以選第一種方案。

2.3.4控制風險的方法

方法一、資產組合

《學會花錢》:美國學者哈里馬科維茨在1952年發表的論文《資產組合的選擇——投資的有效分散化》中首次提到了資產組合理論分散投資,並於1990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我在《三步走,讓錢不再妨礙你》一文中概括了《拿工薪,三十幾歲你也能賺到600萬》一書的投資策略是「股債指基投資組合」法,這裡不具體解釋這個投資法,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以「股債指基投資組合」法為例,如果你有12萬投資這個組合,第一種方案是3.6萬投債券指數基金,4.2萬投國內股票指數基金(A表示),4.2萬投國際股票指數基金(B表示)。收益情況是:債指前三年分別是0.2萬、0.18萬、0.16萬,A股指基金前三年分別是0.84萬、1.68萬、-1.26萬,B股指前三年分別是3.26萬、0.63萬、-2.09萬。計算可得,平均收益是1.2萬,標準差是3.19萬。

第二種方案是,12萬全部投A股票指數基金,前三年收益分別是2.4萬、4.8萬、-3.6萬,那麼平均收益是1.2萬,標準差是3.53萬。

第三種方案是,12萬全部投B股票指數基金,前三年收益分別是9.31萬、1.8萬、-5.97萬,平均收益是1.71萬,標準差是6.24萬。

第四種方案,12萬全部投低風險的債指,前三年收益分別是0.7萬,0.6萬,0.5萬,平均收益是0.6萬,標準差是0.14萬。

@逆水行舟eli

綜合來看,第一種方案能兼顧折現率和風險,所以是最佳方案。由此可見,以資產組合分散投資是一種控制風險同時兼顧收益的有效策略。

方法二、期權

書中還提到期權是規避風險的最強手段,限於篇幅和我的理解水平,我不做詳細解釋。

2.4、投資方向上的排序

第一是人,第二是物,第三是現金。

2.4.1、第一序位是人

最具現金流量創造能力的是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也說明了這個觀點。所以,人首先必須掌握的是掙錢的能力,而不是存錢的能力。所有的財產都可能會離開你,不會背叛的財產只有你自己。

2.4.2、第二序位是物

投資的物的價值如何計算呢?書中以房子為例,討論了房子的價值的計算方法。

公式是:房子價值=年租金÷折現率。

首先,長期來看,房租不會像房價那樣有劇烈的震蕩,房租更能綜合反映地段等因素的價值,也就反映了房子的價值。

其次,折現率如何得出?一種是通過長期的經驗判斷得出。書中認為在房子交易時,5%和6%的折現率做成生意的比例很高,所以拿這個可以推導出房子價值和月租金的關係。比如下圖所示,10年以內,東京(港區)房子的價值=月租金×12÷5%=月租金×240;一都三縣房子的價值=月租金×12÷6%=月租金×200。

@《學會花錢》

從上圖我們看到,東京(港區)10年以內折現率是5%,年限越長,折現率越高,其它地方也是如此。這是因為年限越長,不確定性越大,根據夏普比率,折現率也就越高。這是一種得到折現率的方法。

另一種方法是根據房租的偏差得出折現率。公式是:折現率=每年的現金流量(房租)÷現值(商品行情)。將折現率與歷史平均值進行比較,當不一致時說明產生了偏差。當偏差較大時,可以預計折現率會提高。換句話說,出租房能否收到房租的不確定性越高,它的折現率也越高。

2.4.3、第三序位是現金

現金不會產生價值。如果地球上的人類、國家、企業只是在一直積攢現金,而不是用它周轉,那麼世界經濟就會停滯。不過現金是一般等價物,它運動起來非常方便。

現金折現率存在的原因之一是,借出金錢的一方存在收不回本金等信用風險,所以要用折現率來補償借出人。如果風險高,折現率也要求相應提高。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高收益和高風險是CP。

3、投機

投機就是,我們做好會虧損的準備,想博一下,看能否獲得比付出的金錢更多的回報。典型的例子就是賭博。 投機的價值由期望值和概率決定。

3.1、投機和投資

投機和投資很容易混淆,因為兩者都是花費金錢期待更多回報,而且都伴隨著不確定性,也就是伴隨著風險。

它們的區別是,第一,一般來說,投資的收益是可以預計到的,風險較低,而投機風險較高;第二,投資對象本身是具有掙錢能力的,比如工廠有生產產品的能力,生產出來的產品是可以賣錢的。而我們常常把投機看作投資的反義詞,因為投機是不會增加金錢的。比如黃金和鑽石在你持有的過程中不會產生現金流量。

3.2、投機和概率

投機的價值可以用一個公式表示:投機的價值=現金流量的期望值=概率×未來現金流量。

書中舉例說,假設一個骰子賭博遊戲,擲出某一個點數可以獲得該點數10倍的獎金,那麼這個遊戲的價值代入上面的公式,可以寫成:1/6×(10+20+30+40+50+60)=35。 所以,就這個遊戲而言,如果你參加費用少於或等於35元,你就可以參加。但實際上,賭局的莊家為了掙錢會收取比投機價值更高的參加費,同時把遊戲的價值壓得更低, 所以賭博是很不划算的。

投機和概率關係密切,但人們天生不擅長概率,常常受直覺欺騙,對概率有很多誤解。

3.2.1、主觀概率偏差

許多人都知道,彩票一等獎的中獎概率非常小,可以說幾乎為零,但是仍然去買,這是為什麼呢?

《學會花錢》:行為經濟學家的鼻祖,丹尼 ·卡尼曼提出的理論中有一種解釋說,人們對於較低的概率會反應過度,對於較高的概率則會反應不足。人們感受到的概率和數學上追求的理論值完全不同。

《學會花錢》:卡尼曼等通過各種該實驗,得出了利用理論概率計算主觀概率的公式,叫做「可能性比重函數」,當理論概率在35%以下時,主觀概率高於理論概率,當理論概率在35%以上時,主觀概率低於理論概率。按照可能性比重函數,彩票一等獎的理論中獎率是千萬分之一,但感覺自己會中彩票一等獎的主觀概率是0.00281%,是理論概率的281倍。

可能性比重函數@《學會花錢》

3.2.2、遺忘先驗概率

書中舉了個例子,你參加一個千分之一錄取率的試鏡面試後,收到了一封錄取郵件。正當你欣喜若狂時,你又收到了另一封郵件說,出錯了,有1%的人收到了錯誤的通知。你看了看出錯率只有1%,認為自己合格的可能性很高啊,有99%,所以你堅決地拒絕了另一家公司的面試。

在這個例子中,其實你忘記了先驗概率——千分之一的合格率。當你收到「1%的人收到了錯誤的通知」這個信息時,你被這個1%迷惑了,忽略了千分之一這個先驗概率。

其實這個問題要這樣考慮。假定參加面試的人有10000人,按照千分之一合格率,合格的是10人。在收到通知的10000人中,按照1%計算,收到錯誤通知的有100人,也就是說有100人明明沒有合格卻收到了合格通知,那麼,收到合格通知的人有110,其中只有10人合格,所以你收到錄取通知的概率是10/110=9.1%,你收到錯誤通知的概率就是90.9%,和你之前的判斷正好完全相反。

3.2.3、賭徒謬誤

你扔了10次硬幣,全部正面朝上,下一次扔硬幣時你會賭正面朝上還是背面朝上呢?

如果你認為應該是正背面朝上,這也是人之常情,但實際上,不管前面扔過多少次,下一次扔硬幣時,正面朝上和背面朝上的概率仍然都是50%。

大數定律說,在包含無數次扔硬幣結果的全集中,正面朝上和背面朝上的結果各佔一半,當樣本數越多,實際值越接近理論值。

這個例子中,我們直覺認為第11次是背面朝上的概率很大,這被稱為賭徒謬誤。 換個形象一點的說法就是,你一直賭錯,輸到了現在,所以你堅信下一把自己差不多該贏了。這看上去好像是真理,但是,就算連續10次硬幣都是正面朝上,下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依然是50%。

再來一個問題:如果你抽中獎率為50%的獎券,抽兩張,中獎率會不會變成100%呢?

你可能會想,中獎率是50%,那麼兩張裡面有一張能中獎,我把兩張都買了,肯定能中獎。

但應該這樣算:中獎概率是50%,所以沒中獎概率也是50%。第一次沒中獎,第二次還沒中獎,按照乘法原理,要把兩次相乘得到25%。然後1-25%=75%,這就是兩張獎券至少中一張的概率。所以如果你買中獎率為50%的獎券,買兩張,中獎率是75%,而不是100%。

書中設中獎率是(1/x)%,推導出至少一次抽中的算式是1-(1-1/x)^x。

當x逐漸增大,算式的結果會趨近63.2%,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買中一等獎概率為千萬分之一的彩票,就算你買了一千萬張,你中一等獎的概率也不是100%,而是接近63.2%。所以,如果你真這麼做了,你就虧大了。

4、總結

4.1、關鍵概念:效用、折現率、風險、收益、概率

4.2、相關公式:當前時間點商品的價值=N年後商品的價值÷(1+折現率)^n

當前時間點的金錢的效用=N年後的現金流量的效用÷(1+折現率)^n

標準差=√(數據1-平均數)^2+(數據2-平均數)^2+……(數據n-平均數)^2

夏普比率=(折現率-無風險比率)/風險

折現率=每年的現金流量(房租)÷現值(商品行情)

投機的價值=現金流量的期望值=概率×未來現金流量

文/逆水行舟


推薦閱讀:

TAG:花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