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情之無奈 理可喻否?

如果你遭遇了喪親之痛,就會收到節哀順變之類的勸慰。如果所喪之親,是你照顧了很久卻終於不治的,知情者不定還會補上一句:他解脫了,你也解脫了。

這樣體貼、實在、得體的話,當然是善意的,你從前可能也對他人如此這般的說過。可是當你得到這些勸慰的話時,你才知道,這並不能緩解你的痛苦。

這是我一位朋友的真切體會。他還說,倒是那位藥店營業員的問候,讓他稍覺寬慰。營業員兩年前失去了父親,朋友剛剛失去了母親。他倆曾交流過照顧失能老人的體會。 他再去藥店買葯時,她問,給老人家買葯?他說,不是,老人家前幾日走了,她說,那你照料得好啊。

朋友在追思照料母親中的若干細節,檢討自己照料中是否有所不當,而未能讓母親的生命得以更長的延續。醫生給他說過,到了你母親這種程度,靠的是七分照料三分醫。營業員的話,讓他想到,我大約也算儘力了吧。而那位營業員, 可能也檢討過或者至今還在檢討,照料父親是不是有所不當,不然,她怎麼會有這樣的感嘆呢?

節哀順變之類的話,已是此類事中通用的經典用語,還能找到比之更恰當的話么?

理歸理,情歸情。話雖說得在理,情卻難通。此時朋友的心境,還不能接受節哀順變的事實。而營業員的話,正好與朋友的所思所想有共鳴。

反過來,你也不能因為自己不能接受節哀順變的事實,要求他人不這樣說。他人的心境畢竟與直接當事人不同,你的親人未必是他的親人,是親人也未必是至親,是至親也未必情深情重如你。

人在情感深處,都有一方僅屬於自己的王國,雖人皆有之,卻由獨特的關係與經歷形成,無法相互代替。情到深處人孤獨,一旦遭遇不幸,你只能獨自去承受。假如不這樣,那也會自討沒趣。

魯迅小說中的祥林嫂,在遭遇種種不幸之後,狼又叨走了她的孩子,也就奪走了她最後的寄託,她逢人便說,我真傻,我知道下雪天野獸沒吃的會到村裡來,我不該讓阿毛坐到門檻去剝毛豆,開始,女人們還眼紅紅地聽她說,最後是連最慈悲念佛的老太太們,也不耐煩聽了。

我有一朋友,離婚了,孩子歸對方扶養,但他有探望權。結果對方就是不讓他探望,他去探望,就要吵架,對方連孩子的面也不讓他見。如不探望吧,心裡憋屈得難受;想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吧,又怕會傷著孩子。這成了他的一個很重的心結,老說這事,開始還有人願聽他說,後來呢也沒人樂意再聽了。

此等煉獄,能解否?情之無奈,非理之可喻而中止也。

且不要說普通人,就是出類拔萃之輩也如此。早年讀傳記得知,曾是二戰期間著名戰將的法國總統戴高樂,對弱智女兒安娜百般憐愛。20歲那年,安娜因病去世。戴高樂在她的墓前說:『現在她和所有的人一樣了』。恨不能讓女兒和正常人一樣成長,去感受人生的快樂,這話里包含著多深的愛和期盼啊!據說,戴高樂去世後,人們發現了他18年前密封的一個遺囑,遺囑上有一個要求,就是必須和他的女兒安葬在一起。他要繼續去陪伴去溫暖他的女兒,此恨此愛綿綿無盡期。

一事發生,情狀萬種,淺淺深深,各有其度,又難有其度。老天可憐見,唯深陷無奈者,說與不說,痛楚依然。

人生要沒這樣的痛該有多好,可是人生要真沒有這樣的痛了,這世間還有動人之處么?

註:題圖選自網路:無邊落木蕭蕭下

推薦閱讀:

有些事,我想一晚上就做完
我該不該讓20歲的弟弟睡我和女友的床,用她的枕頭毛巾杯子啊?她很生氣,我做錯了嗎
什麼是幽默?什麼是高級幽默?
最近陌陌上搜到女同事,相聊甚歡半個月,感覺有點異樣?更新線索?
避風港,又名被人包養是什麼樣的一種體驗

TAG: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