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7殺到,Moto Z彎道超車機會不減反增
作者:龔進輝
「Moto Z技驚四座,iPhone 7乏善可陳。」這是不少接連圍觀Moto和蘋果兩場發布會的業內人士的直觀感受。Moto在聯想庇佑下試圖重回巔峰,手機行業公敵蘋果跌落神壇,二者發展勢頭一上一下,一場惡戰在所難免,短兵相接創新者勝。
每年9月,三星、蘋果是高端手機市場的絕對主角,今年蘋果悲喜交加,異常糾結。喜的是,Note 7電池缺陷使三星深陷輿論漩渦,全球召回250萬部或將導致虧損50億美元,為創新不足的iPhone 7提供一個良好的銷售窗口期;悲的是,搶先一步問世的Moto Z來勢洶洶,對2年磨一劍的模塊化自信滿滿,公開叫板iPhone 7。
三星的缺席,使高端市場格局變成蘋果與Moto雙雄對決。那麼問題來了,你認為誰的贏面更大?是漸進式創新的iPhone 7還是顛覆式創新的Moto Z?如果讓我選,我更願意留著腎買Moto Z。
蘋果變平庸:創新能力嚴重退化
蘋果和Moto都是手機史上偉大的品牌,前者累計在全球售出10億台iPhone,後者創造了手機並締造多項行業壯舉。時光穿梭,轉眼到2016年,今天的蘋果早已不是當年的蘋果,Moto也不是當年的Moto。無論是蘋果還是Moto,今天的成就、新品不僅有過去的影子,而且將決定未來命運走向。
所以,判定蘋果和Moto孰強孰弱,必須掌握雙方過去幾年的經歷,才能了解iPhone 7、Moto Z推出的背景和份量。先說蘋果,2011年喬布斯仙逝之後,COO出身的庫克執掌蘋果,儘管其治下的蘋果營收、股價雙雙上漲,但始終無法為自身領導力正名,諸如「活在喬布斯陰影之下」的質疑聲音始終揮之不去。
在我看來,儘管喬布斯與庫克相識、共事多年,但拿二人作對比並不公平。前者是地球上最偉大的產品經理之一,不遺餘力地追求「提前一步搞清楚用戶將來想要什麼」,打造傳奇產品、創造用戶;後者樂此不疲地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迎合用戶、把產品賣到極致。風格迥異的二人完全不具有可比性。
當然,無論庫克是否願意被拿來與喬布斯做對比,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消費電子公司掌門人,都應虛心聽取媒體和公眾的建議,因為庫克只關心蘋果營收、利潤,對員工、投資人負責;媒體和公眾則關注驚艷的產品,對口袋錢包負責。所以,一直以來,庫克承受的巨大壓力並非來自蘋果業績下滑,而是產品創新能力嚴重退化,這無疑是個危險信號。
如果說每年一度的產品發布會是蘋果向外界交出的一份最新成果報告,那麼每兩年一次的重大升級則是蘋果接受外界對其創新能力考驗的機會。顯然,讓人悲觀失望的iPhone 7是對蘋果創新能力的否定。或許你會說,過去iPhone創新也不給力,依然全球大賣,iPhone 7銷量將同樣呈現勢如破竹之勢。
放在過去,iPhone再不盡如人意也有腦殘粉買單,如今形勢急轉直下,iPhone靠漸進式創新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以中國市場為例,iPhone連續2個季度銷量同比下滑,表明日趨平庸的蘋果對用戶吸引力下降,用戶更理性看待iPhone 7的問世,期待值普遍不高,他們傾向於選擇等待觀望而非急於搶購。
唱衰聲音此起彼伏、用戶熱情迅速冷卻,無不在提醒庫克:即便神一般存在的蘋果,不創新也必然跌落神壇。現在,庫克是時候正視啃喬布斯創新老本這個嚴肅的問題。
Moto Z:模塊化改變硬體同質化現狀
事實上,創新是一柄雙刃劍,曾經助力蘋果登上手機行業頂峰,如今成為其走下坡路的「加速器」。蘋果之所以不能在久佇行業之巔,除了自己不爭氣,還與競爭對手攜創新勢能加碼衝擊有關,Moto無疑是蘋果在中國市場不可忽視的勁敵。
凡是初見Moto Z的人,無不被其輕薄化設計所震撼,如果體驗傳說中的摩眼-哈蘇攝影模塊HASSELBLAD TRUE ZOOM,秒變粉絲並不驚奇。那麼問題來了,每個用戶至少使用過2—3部智能手機,Moto Z到底有何獨特魅力,可以輕鬆俘獲他們的心靈?官方說法是模塊化,我的答案是創新。
硬體同質化嚴重已成為手機行業共識,如何突破硬體創新瓶頸,成為各大廠商面臨的難題,如果沿著現有路線(外觀、配置大同小異)繼續前進,硬體創新幾乎無解,所以必須不走尋常路。創新的靈感來源既不是胡思亂想,也不是老闆拍板,而是從用戶實實在在的需求著手。
當我們思考如何突破硬體同質化桎梏時,不妨回想下用戶使用手機的場景,基礎通信功能退居二線,影音遊戲、拍照自拍、生活服務等上升為高頻應用,手機彷彿成為人的電子器官。手機重要性提升的根本原因,在於其承載用戶越來越多的需求,將生活、娛樂甚至工作一網打盡。
旺盛的需求使用戶對拍照、音質、續航的要求越來越高,加上集工作、娛樂於一身的投影功能呼之欲出,預示著功能強大、豐富的手機才是用戶摯愛。不過,手機走功能強大、豐富路線勢必帶來機身膨脹,背離主流的輕薄化設計,犧牲便攜性。所以,如何解決功能強大、豐富和便攜性這對不可調和的矛盾,成為手機行業的當務之急,模塊化是可行方向之一。
相比谷歌Project Ara與部件廠商同床異夢、蘋果Smart Connector難產、LG G系列易用性差,Moto Z的模塊化思路更為接地氣,其最大魅力在於即插即用、不插不用,前者確保功能強大、豐富,後者還原輕薄機身,不失為一個兩全其美之策。
Moto Z擁有摩眼、摩音、摩影、摩電、摩范5大智能模塊,分別對應哈蘇攝影模塊、JBL揚聲器模塊、投影模塊、電池模塊、背殼模塊。以摩眼為例,10倍光學變焦清晰成像,徹底顛覆手機攝影,難怪聯想集團副總裁、首席客戶體驗官常程會說,「手機是用來拍照的,哈蘇是用來攝影的」,Moto Z與摩眼-哈蘇攝影模塊HASSELBLAD TRUE ZOOM的結合,打破了雙攝盛行的現狀,趟出了一條硬體創新的光明大道。
不少人質疑Moto Z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模塊化手機,原因在於智能模塊在搶配件市場的生意,比如摩電-電池模塊類似移動電源、摩范-背殼模塊對標手機後殼。其實不然,Moto Z與模塊之間不單是硬體的添加或減少,還涉及複雜的軟硬體關係,Moto建立標準硬體平台和介面標準,16個觸點進行網路連接和交互,不僅降低模塊開發門檻,更凸顯產品易用性,真正做到「即插即用」。事實上,手機添加智能模塊背後的技術含量遠超外界想像,用楊元慶的話說,兩年之內不會有第二個廠家能做到。
不難看出,模塊化解決了困擾手機行業許久的功能強大、豐富與便攜這一難題,硬體同質化的痼疾自然迎刃而解,Moto Z成為為數不多走出硬體同質化死胡同的產品,不僅搶佔用戶體驗的制高點,顛覆式體驗收穫諸多好評,而且將引領行業未來,為Moto重回巔峰保駕護航。
蘋果VS Moto:不以短期銷量定成敗
或許你會說,隨著Moto Z和iPhone 7相繼上市,銷量是判斷雙方市場影響力的關鍵標準,用戶看好也好,吐槽也罷,豪擲真金白銀買買買才最誠實。即便被詬病創新乏力,蘋果依然擁有強大的品牌號召力,而目前模塊化手機仍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進行大規模、長期的市場教育,二者正面交鋒結果你懂的。
不過,一時的成敗並不代表最終結果,一個不可忽略的現實是:高端市場強敵環伺,除了Moto Z,iPhone 7還面臨華為、OPPO等勁敵的衝擊,而模塊化手機概念經過持續深入的推廣,將迎來市場爆發。所以,不能以短期銷量來定Moto Z這一新生力量的成敗,而應看中其長期市場價值,隨著逐漸步入正軌,Moto Z必然削弱iPhone的市場優勢。
據悉,Moto Z被稱為「楊元慶項目」,楊元慶對其搶奪蘋果市場份額寄予厚望,將有助於Moto重回巔峰。除了一把手高度重視,聯想內部也把Moto Z視為最高戰略級別產品,要求每個員工像銷售員一樣推廣這款力作,加大宣傳普及力度,待Moto Z成氣候,將從蘋果手中搶下不少市場份額。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移動業務集團聯席總裁陳旭東給出的時間是2—3年,除了打造驚艷的產品,品牌、渠道深耕也必不可少,實現產品、品牌、渠道三箭齊發。
如果把蘋果和Moto看作天平的兩端,那創新的天平已明顯向Moto傾斜,蘋果則牢牢把控市場的天平。隨著Moto Z這一顛覆式創新產品威力的逐漸顯現,市場的天平將慢慢向Moto傾斜。在我看來,iPhone 7的發布不是Moto Z的災難,相反是好事一樁,預示著其在高端市場彎道超車的機會不減反增。
推薦閱讀:
TAG:摩托羅拉Motorola | iPhone | 聯想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