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茶葉雅稱的一些故事

雀舌一詞最早見著於文字是唐朝:

劉禹錫----《病中一二禪客見問,因以謝之》。

勞動諸賢者,同來問病夫。

添爐烹雀舌,洒水凈龍鬚。

身是芭蕉喻,行須筇竹扶。

醫王有妙藥,能乞一丸無。

我且先給大家解釋下這篇原文的意思:

詩人劉禹錫在貶遷的任上,又患疾病,無異是「屋漏又逢連夜雨」了。此時有一二方外高人前來探望他,對其沉悶的精神,無疑是極大的安慰。

「勞動諸賢者,同來問病夫。」我這樣的一介病夫,還驚動了諸位賢者,老遠地趕來看望,真的是擔當不起。

「添爐烹雀舌,洒水凈龍鬚。」唐代人品茶不是我們現在用熱水沖泡,而是在茶罐里烹煎煮,是為:唐煮宋點明泡,指的也就是哥朝代的飲茶方式的不同。劉禹錫作為一代大文豪和朝廷高官待客當然是上等茶,烹成之後,狀如「雀舌」。客人來了,不僅要烹茶,再用凈水把坐席打掃乾淨。「龍鬚」即用龍鬚草織成的席。

「身是芭蕉喻,行須筇竹扶。」這是雙關語,一是自己身體病弱,如芭蕉一樣空了,走點路都離不開拄杖。二是讚美這些禪客身心俱空,美若芭蕉,手持筇竹,雲遊天下,真是神仙福氣。

「醫王有妙藥,能乞一丸無。」釋迦牟尼佛既是法王,又是「醫王」,善治一切眾生煩惱病。同時佛法也是「醫王」。這幾位方外「禪客」的到來,劉禹錫喜不自禁,他們都是「醫王」,對於作者這個「病夫」,自然能向他們乞討一丸治病之葯。

從上文釋義中我們也能知道「雀舌」一詞,基礎的字面意思就具有形狀的辨識度,狀如雀舌,小巧而優雅。而延伸的意義也代表了極高等級的茶葉,因為用料精細,每片茶葉都須得用芽頭製作,並且對芽頭也有著極高的要求,並不是所有的芽頭都行,每一片芽頭能夠成為最終的茶葉都是要過五關斬六將的。

在我國最早用雀舌為名的茶葉,是相傳為武則天賜名的宜賓雀舌,宜賓雀舌的茶葉採摘標準叫做「九不採」,既:雨天不採、多芽不採、空心不採、開口不採、過長不採、偏瘦不採、短芽不採、蟲傷不採、病芽不採。

雀舌的原意我們已經了解,那劉禹錫為什麼會被貶職呢?

劉禹錫

劉禹錫因在當朝是屬於積極的改革派,因為觸動了老權貴的利益,最後因為改革失敗,同柳宗元等人一塊被貶遠洲司馬,因為一塊被貶的一共有八人,史稱「八司馬事件」,他們八人也被稱為「八司馬」。其實劉比其他幾位更加悲慘,其餘幾位本來是一同都是被貶到湖南等地,這裡在古時候已經算是偏遠之地了。

結果在走到江陵(今湖北荊州)時,又接到聖旨,加貶到今天的廣東的連州市,這可就當屬是千里迢迢了,嶺南之地,從當時的洛陽這一路走過去,差不多需要半年的時間。這一路風餐露宿,舟車勞頓,在當時的情形下,患上疾病就不足為奇,稍微治療不及時仙去的事情也不鮮見。

所以在病中見到幾位大禪師,是為醫王的弟子,自有妙藥,心情也是頗為激動。


推薦閱讀:

論洗茶的正確姿勢

TAG:茶類 | 中國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