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到底是買車好還是打車好?

Uber橫空出世,滴滴,快的等打車軟體也接踵而來。打車市場一開始的「價格戰」造就了極低的打車成本,這讓人們不禁開始思考:

我每天打車,會不會比買車的成本還低?(最近滴滴的價格跟瘋了一樣,我只能暫且說先忽略)

做一筆計算給大家:

自己買車

以15萬元的車為計,年檢/保險/加油/養護/停車費等粗略計算每年1.5萬。以10年計算:15萬+15萬=30萬元

每天打車

每天花100元 x 365天 x 10年 = 36萬5000元

所以,以10年為界限,10年之內,還是打車比較省錢咯。再加上優惠券,不需要100元的車費,打車簡直是「省錢之道」...於是,人們還是不斷地意淫「打車的好處」。

然而,好景不長,我們慢慢開始發現,打車軟體做的漸漸不如剛開始的好了。過大範圍的定位,司機服務質量的下降,價格默默地調高,優惠券越來越少。(真的沒忍住,又吐槽了一把)

似乎,我們開始為我們「不經意間」養成的這個「打車習慣」在買單,不斷地花越來越多的錢...

不斷地忍受動態加價。

8月初,打車界的重磅新聞「滴滴收購Uber」更是刷爆了朋友圈。有消息稱,雙方的「燒錢戰」讓其都意識到「合作才是穩固市場的根本」,反過來說,意思就是「不能再這麼便宜了」,人們開始意識到未來打車的漲價...

同時,近日,Uber也公布了2016年上半年的報表:虧損12.7億美元,大部分用於補貼司機是主要虧損原因。

這是否意味著,Uber將來會說:「你們司機也吃夠了我們的補貼了,接下來就不發了,有情懷的就繼續當我們的用戶吧。」 (反正用戶習慣也已經初步培育了,互聯網不能一直燒錢的,恩,投資人的錢么有以前好騙了)

接下來,司機變少?打車越難?打到的價格越高?(我tm還不如去買輛車呢,估計你此刻內心會是這樣的。。。。)

如此看來,買車還是很有必要。

增加資產的穩定性

不買車,你省下來的錢能做什麼?我想到了那個寶馬和抽煙的故事,的確,你20年不抽煙能省下一輛寶馬?但是你的寶馬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賬本」,有錢要花,沒錢要賺,當你真的省下這筆錢,你保證你一分不動地將其徹底省下來嗎?(之前看到一個買路虎的哥,這哥們說當年對自己發誓一定要買下路虎,然後就真的買下來了...)

產生的「幸福感」和「自由感」

打車只是普通上班族的日常,一到假期,當你需要在城市周邊的小村莊「遊玩」以下的時候,需要接女朋友去約會的時候,打車是幫不到你的。既成了麻煩,也丟了面子。

是的,汽車除了其基本屬性的「代步」作用,還是一種產生「幸福感」和「自由感」的無形資產,這往往是最容易讓「XX學家」忽視的地方。

再說了,當你買了車,你就成為那個當滴滴uber司機,拿補貼,等別人加價的人咯。

其實,總體來看,買車的錢可以分攤到打車人身上,何樂而不為呢?


推薦閱讀:

網約車「二戰」即將爆發,這裡有一份從業者必看的沙盤推演
蘋果投資滴滴這事兒,你們說的我都不同意
滴滴到達轉型期,一個決定會影響其一生
滴滴快的的蒼穹數據 是不是都是假的?我每天看它關於同一天的打的數據都是不一樣的
滴滴收購Uber中國,對分享住宿的啟示?

TAG:优步Uber | 滴滴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