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個家庭有兩個寶寶會更幸福嗎?


分享一篇台灣作家汪培娗的文章,希望可以做一點參考。——你根本不知道,孩子多需要手足。

您根本不知道,孩子多需要手足。

我,也不知道。

--直到姊姊七歲,弟弟五歲時。

我說過,我是那種糊裡糊塗、沒想太多就生了兩個孩子的媽媽。當孩子還小時,我哪裡有機會想到「孩子需要手足」這麼不切實際的問題呢?只要孩子有半天不吵嘴、不爭寵,給我安靜的片刻,我就該吃齋念阿彌陀佛羅,哪還有閒情逸緻去考慮什麼相親相愛、手足之情。

我的兩個孩子年齡差了兩歲半,也就是說,當第一個孩子快兩歲時,我就懷了第二個孩子。可是在當時,我能從生活中深深切切地體會到「孩子需要伴」嗎?

完全不會。

因為孩子太小,父母很容易就誤會一件事--以為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就足夠。

這種「以為」,就是整件事情最可怕的地方。因為對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天和地;早上起床要媽媽,晚上睡覺要媽媽,好像世界上的其他東西通通不重要,只要有媽媽就好。不過,這也是事實啦!

但是,等您一旦體認到「孩子需要伴」這件事時,即使只有一絲絲的察覺,通常生第二個孩子的最好時機都已經過了。

過了還不打緊,不是說「亡羊補牢,猶未晚已」嗎?可是再加上現代人生活步調太緊湊、還有得過且過的生活方式,這樣耗下去,拖到羊都跑光了,牢也不用補了啦。

第二個孩子出生的頭一年,對老大來說,老二還只是個樣版戲,連吵個架都不行,只能稱為「心靈上的寄託」。所以嚴格來說,在老大四歲以前,您都可能誤以為,有沒有手足,不一定那麼重要。

剛成家時,我們為了生活,總是忙得焦頭爛額,根本無暇想些眼前看不到的問題,日子就一天一天過去了。

直到姊姊大約七歲,弟弟快五歲的某一天下午,我原本打算小睡一場午覺,沒想到那天實在太累,一睡兩個小時根本起不來。不過,做媽媽的就是即使睡著了,心都還系在孩子身上,從頭到尾,我都隱約聽見兩個小鬼,在外面吱吱喳喳地說個不停。一會兒聲音出現在姊姊房間,一會兒兩人又到了客廳,一會兒兩人隔了老遠還在喊話。您如果不是親身經歷,絕對無法想像,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有這麼多話可說呢?好似時間如果沒有盡頭,兩人的對話可以直到海枯石爛,仍不休止。

自此以後,孩子愈來愈大,我就愈來愈發現到,姊弟倆在生活中的互相依賴性,或是說互相需要性有多麼高!甚至高到超乎大人的想像很多、很多。

下雨天,不出門,兩人可以從早玩到晚。

大晴天,去散步,爸爸媽媽聊大人的天,姊姊弟弟聊小孩的天。

有一天,搬家後的大採購,我和先生逛得不亦樂乎,孩子其實已經無聊到快陣亡了。突然,我們轉進一家大型電器行,剛好影音室正播放著電影《鐵達尼號》。他們早已從書上知道這個故事,但是活生生地用人演出來(平時不看電視的孩子,這時根本就以為到了迪士尼樂園),即使只看到前後短短二十分鐘的片段,姊弟倆也興奮不已。走出電器行之際,我與先生繼續行程,只見他們倆彷佛吃了大力仙丹,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之後的劇情,甚至編起了各種不同故事發展的搞笑版本,一會兒傑克跌得狗吃屎,一會兒蘿絲差點掉進水裡,剩下的行程里,兩人樂得不得了……

先生跟我一樣愛孩子,但整日忙著工作的他,如果當初我只準備生一個孩子,他大概也不會有什麼意見的。某一天,全家晚飯後在台大校園散步,看著姊弟倆在前面殷切對話的小小背影,不習於表露情感的中國爸爸,竟然用一種像是差點被捷運門夾到,才在最後半秒內衝進車廂的「好險」心態,呼了一口氣,說道: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

生兩個,比生一個輕鬆

您別以為,我是為了要說服您生兩個孩子,才這麼說的。

絕不是。這是我內心的強烈感受。而且當孩子還小時,我並不知道這個事實。

我相信,很多父母也是不知道的,以為生一個就累得人仰馬翻,那生兩個還得了?其實您有所不知——生兩個,比生一個輕鬆。

人生何其短,生兩個孩子的辛苦只在頭幾年,這段時間確實讓父母三頭六臂都應付不來,以身心俱疲來形容,絕不為過。所以我指的輕鬆,不是身體上的,也不是經濟上的,這些我管不了。每個人的日子要怎麼過,物質要有多少才能滿足,全是存乎一心。

我指的輕鬆是「心理上的」。即使父母可以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當獨身子女長大到需要同伴和玩伴時,填補這個空缺,是不是就變成父母的責任?然而無論如何,這個任務是很難由父母的角色來完成的。所以在獨生子女長大成人,展翅飛翔之前,做父母的在心理上,會不會一直背負著這份不輕鬆的感覺呢?

這份感覺或許可以被忽視,但它確實存在。

殊不見現在父母拉著孩子東奔西跑,汲汲想要彌補孩子生活中的空缺,就是生怕孩子無聊寂寞。否則家裡四隻大眼對上兩個小眼,父母怎麼輕鬆得起來呢?

就說我喜歡午後小睡一下這件事吧。周末的早上,我們一家習慣去爬山走走路,運動加上晒晒太陽,過了中午,我和先生倒頭就睡,真是享受。可是,孩子是不用午睡的動物。即使他們大了點——6歲好了,沒有獨處的安全顧慮,當我和先生倒頭就睡的時候,如果我心裡知道只有孩子一個人在房門外,想說話,沒人回答,想玩遊戲,只能自己跟自己玩,我心裡會沒有一絲絲歉疚感么?能睡得安心么?

然而,如果媽媽知道,兩個孩子在外面玩得多麼滿足、多麼快樂,她可以睡得更香,她的心是全然放鬆的。

生一個孩子,表面上是輕鬆:事實上,父母沒能給孩子一個伴的不輕鬆感,卻是無所不在的。即使孩子漸漸長大,這種感覺都可能如影隨形,盤旋在獨生子女父母的心中,冷不防就會跳出來——給你一掌。

還有更多的時候,大人的活動,其實孩子一點興趣也沒有。什麼吃飯、什麼逛街、什麼買東西……但父母非得拖著孩子一起去,不然您留他一個人在家多寂寞。而常常,家裡的姐弟兩玩得正高興時,「爸爸媽媽要去大潤發買東西,你們要不要去?」「不去,我們要在家裡玩。」看,多好!孩子高興,父母輕鬆。父母身邊時時刻刻掛個孩子,有人連睡覺都要同一個房間,不會很讓人抓狂么?

只生一個孩子的父母,當初可能是這樣想的:熬過最難的前兩年,就輕鬆了,所以不敢再經歷一次這種暗無天日的日子。

其實他們不知道,身體的不輕鬆是餵奶換尿布的跟前跟後;之後呢?您就要開始自己去應付孩子的玩樂需求——扮家家酒、拼圖、堆樂高積木、下棋、騎車、捉蟲……還有一堆天方夜譚的胡言亂語。

不是說做父母的想甩脫陪孩子的責任,而是孩子之間的活動,明明應該由手足去完成,才符合自然原則嘛!可是您沒有幫他生個手足,只好照單全收,這樣輕鬆么?簡直累壞了,而且還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只生一個孩子,一點便宜也沒佔到。

生一個也是累,生兩個也是累。三年,只要撐過三年,一切否極泰來。

當我熬過了艱苦期,等到孩子可以相互作伴時,不論他們是一起玩,還是一起吵架,都叫「作伴」。有時候光是看著、聽著姐弟兩的互動,心裡就會不期然地生出一種「好輕鬆、好安慰」的感覺。這種感覺,可能是只有一個孩子的父母所不能體會的,但它確實美好,希望您也可以享受到。

手足能給的,你不能

或許您會說,「孩子雖然沒有手足,可是有爸爸和媽媽的全心陪伴阿!」

這就好比假設——雖然媽媽少了爸爸,可是有孩子阿,為什麼有了孩子,媽媽還是覺得不夠呢?

孩子光有父母的陪伴,是不夠的。孩子還需要手足,就好比我們還需要另一半。

您能陪孩子玩扮家家酒么?

您能陪孩子跑來跑去、玩鬼捉人么?

您能陪孩子玩大富翁、陸軍棋、跳棋、西洋棋么?

您能陪孩子玩水槍射人、倒地裝死么?

您能陪孩子玩得客廳一團亂,而不歇斯底里地喊「收玩具」么?

您能陪孩子一起捉金龜子么?

您能陪孩子一起跳房子么?

您能陪孩子一起嘻嘻地傻笑么?

啊呀!竟然有父母告訴我,這些他都能做到耶!

我就認識一個獨生女的爸爸,在全家人都呼呼午睡的情況下,獨自在客廳里陪孩子玩扮家家酒。

孩子小的時候,可能還不懂;等孩子一天天大了,他們會發現,原來大人根本不喜歡玩這些東西。

即使您問我,兩個孩子的年齡相差了六歲,是不是不太容易一起玩耶?

可是,他們是同輩,我們是晚輩。

光是一個同輩的眼神,我們——就沒有。

有些人,會以過來人的經驗說:「手足之情在長大成家之後就淡了」

我並不反對這樣的說法。現代人要照顧好自己的孩子和家庭,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哪還有力氣在成家立業之後,特地花時間來維繫手足之情呢?(可是換個角度想,所謂手足之情,不就是不需要維護、也不會改變的東西么?)

通常,孩子的未來我不去多想。

我只管孩子的現在。

孩子的童年只有短短的十幾載,我一刻也不想放過。

我根本不去想什麼「手足可以一輩子相互照顧和扶持」的大道理;即使手足的情分只存在於童年好了,但是,重要與否?

當然。

父母別害怕改變,多生個孩子罷了,沒什麼大不了。

大人的想法只要轉個小彎,就改變了孩子的童年。

等到那一天,熬過了把屎把尿的日子,我常常光看著孩子的臉龐,心裡都會浮現輕鬆與安慰的感覺。不要說您是為了老大而生老二,這樣的理由太沉重。這是為了您自己的幸福,不光是為了孩子。

用三年換未來的三十年,「先苦後樂」,咬咬牙就過了。

希望您有機會和機緣,遇上那份美好的感覺。

給正在考慮是否生二胎的爸爸媽媽們分享一篇台灣作家汪培娗的文章,希望可以做一點參考哦。

您根本不知道,孩子多需要手足。

我,也不知道。

--直到姊姊七歲,弟弟五歲時。

我說過,我是那種糊裡糊塗、沒想太多就生了兩個孩子的媽媽。當孩子還小時,我哪裡有機會想到「孩子需要手足」這麼不切實際的問題呢?只要孩子有半天不吵嘴、不爭寵,給我安靜的片刻,我就該吃齋念阿彌陀佛羅,哪還有閒情逸緻去考慮什麼相親相愛、手足之情。

我的兩個孩子年齡差了兩歲半,也就是說,當第一個孩子快兩歲時,我就懷了第二個孩子。可是在當時,我能從生活中深深切切地體會到「孩子需要伴」嗎?

完全不會。

因為孩子太小,父母很容易就誤會一件事--以為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就足夠。

這種「以為」,就是整件事情最可怕的地方。因為對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天和地;早上起床要媽媽,晚上睡覺要媽媽,好像世界上的其他東西通通不重要,只要有媽媽就好。不過,這也是事實啦!

但是,等您一旦體認到「孩子需要伴」這件事時,即使只有一絲絲的察覺,通常生第二個孩子的最好時機都已經過了。

過了還不打緊,不是說「亡羊補牢,猶未晚已」嗎?可是再加上現代人生活步調太緊湊、還有得過且過的生活方式,這樣耗下去,拖到羊都跑光了,牢也不用補了啦。

第二個孩子出生的頭一年,對老大來說,老二還只是個樣版戲,連吵個架都不行,只能稱為「心靈上的寄託」。所以嚴格來說,在老大四歲以前,您都可能誤以為,有沒有手足,不一定那麼重要。

剛成家時,我們為了生活,總是忙得焦頭爛額,根本無暇想些眼前看不到的問題,日子就一天一天過去了。

直到姊姊大約七歲,弟弟快五歲的某一天下午,我原本打算小睡一場午覺,沒想到那天實在太累,一睡兩個小時根本起不來。不過,做媽媽的就是即使睡著了,心都還系在孩子身上,從頭到尾,我都隱約聽見兩個小鬼,在外面吱吱喳喳地說個不停。一會兒聲音出現在姊姊房間,一會兒兩人又到了客廳,一會兒兩人隔了老遠還在喊話。您如果不是親身經歷,絕對無法想像,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有這麼多話可說呢?好似時間如果沒有盡頭,兩人的對話可以直到海枯石爛,仍不休止。

自此以後,孩子愈來愈大,我就愈來愈發現到,姊弟倆在生活中的互相依賴性,或是說互相需要性有多麼高!甚至高到超乎大人的想像很多、很多。

下雨天,不出門,兩人可以從早玩到晚。

大晴天,去散步,爸爸媽媽聊大人的天,姊姊弟弟聊小孩的天。

有一天,搬家後的大採購,我和先生逛得不亦樂乎,孩子其實已經無聊到快陣亡了。突然,我們轉進一家大型電器行,剛好影音室正播放著電影《鐵達尼號》。他們早已從書上知道這個故事,但是活生生地用人演出來(平時不看電視的孩子,這時根本就以為到了迪士尼樂園),即使只看到前後短短二十分鐘的片段,姊弟倆也興奮不已。走出電器行之際,我與先生繼續行程,只見他們倆彷佛吃了大力仙丹,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之後的劇情,甚至編起了各種不同故事發展的搞笑版本,一會兒傑克跌得狗吃屎,一會兒蘿絲差點掉進水裡,剩下的行程里,兩人樂得不得了……

先生跟我一樣愛孩子,但整日忙著工作的他,如果當初我只準備生一個孩子,他大概也不會有什麼意見的。某一天,全家晚飯後在台大校園散步,看著姊弟倆在前面殷切對話的小小背影,不習於表露情感的中國爸爸,竟然用一種像是差點被捷運門夾到,才在最後半秒內衝進車廂的「好險」心態,呼了一口氣,說道: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

生兩個,比生一個輕鬆

您別以為,我是為了要說服您生兩個孩子,才這麼說的。

絕不是。這是我內心的強烈感受。而且當孩子還小時,我並不知道這個事實。

我相信,很多父母也是不知道的,以為生一個就累得人仰馬翻,那生兩個還得了?其實您有所不知——生兩個,比生一個輕鬆。

人生何其短,生兩個孩子的辛苦只在頭幾年,這段時間確實讓父母三頭六臂都應付不來,以身心俱疲來形容,絕不為過。所以我指的輕鬆,不是身體上的,也不是經濟上的,這些我管不了。每個人的日子要怎麼過,物質要有多少才能滿足,全是存乎一心。

我指的輕鬆是「心理上的」。即使父母可以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當獨身子女長大到需要同伴和玩伴時,填補這個空缺,是不是就變成父母的責任?然而無論如何,這個任務是很難由父母的角色來完成的。所以在獨生子女長大成人,展翅飛翔之前,做父母的在心理上,會不會一直背負著這份不輕鬆的感覺呢?

這份感覺或許可以被忽視,但它確實存在。

殊不見現在父母拉著孩子東奔西跑,汲汲想要彌補孩子生活中的空缺,就是生怕孩子無聊寂寞。否則家裡四隻大眼對上兩個小眼,父母怎麼輕鬆得起來呢?

就說我喜歡午後小睡一下這件事吧。周末的早上,我們一家習慣去爬山走走路,運動加上晒晒太陽,過了中午,我和先生倒頭就睡,真是享受。可是,孩子是不用午睡的動物。即使他們大了點——6歲好了,沒有獨處的安全顧慮,當我和先生倒頭就睡的時候,如果我心裡知道只有孩子一個人在房門外,想說話,沒人回答,想玩遊戲,只能自己跟自己玩,我心裡會沒有一絲絲歉疚感么?能睡得安心么?

然而,如果媽媽知道,兩個孩子在外面玩得多麼滿足、多麼快樂,她可以睡得更香,她的心是全然放鬆的。

生一個孩子,表面上是輕鬆:事實上,父母沒能給孩子一個伴的不輕鬆感,卻是無所不在的。即使孩子漸漸長大,這種感覺都可能如影隨形,盤旋在獨生子女父母的心中,冷不防就會跳出來——給你一掌。

還有更多的時候,大人的活動,其實孩子一點興趣也沒有。什麼吃飯、什麼逛街、什麼買東西……但父母非得拖著孩子一起去,不然您留他一個人在家多寂寞。而常常,家裡的姐弟兩玩得正高興時,「爸爸媽媽要去大潤發買東西,你們要不要去?」「不去,我們要在家裡玩。」看,多好!孩子高興,父母輕鬆。父母身邊時時刻刻掛個孩子,有人連睡覺都要同一個房間,不會很讓人抓狂么?

只生一個孩子的父母,當初可能是這樣想的:熬過最難的前兩年,就輕鬆了,所以不敢再經歷一次這種暗無天日的日子。

其實他們不知道,身體的不輕鬆是餵奶換尿布的跟前跟後;之後呢?您就要開始自己去應付孩子的玩樂需求——扮家家酒、拼圖、堆樂高積木、下棋、騎車、捉蟲……還有一堆天方夜譚的胡言亂語。

不是說做父母的想甩脫陪孩子的責任,而是孩子之間的活動,明明應該由手足去完成,才符合自然原則嘛!可是您沒有幫他生個手足,只好照單全收,這樣輕鬆么?簡直累壞了,而且還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只生一個孩子,一點便宜也沒佔到。

生一個也是累,生兩個也是累。三年,只要撐過三年,一切否極泰來。

當我熬過了艱苦期,等到孩子可以相互作伴時,不論他們是一起玩,還是一起吵架,都叫「作伴」。有時候光是看著、聽著姐弟兩的互動,心裡就會不期然地生出一種「好輕鬆、好安慰」的感覺。這種感覺,可能是只有一個孩子的父母所不能體會的,但它確實美好,希望您也可以享受到。

手足能給的,你不能

或許您會說,「孩子雖然沒有手足,可是有爸爸和媽媽的全心陪伴阿!」

這就好比假設——雖然媽媽少了爸爸,可是有孩子阿,為什麼有了孩子,媽媽還是覺得不夠呢?

孩子光有父母的陪伴,是不夠的。孩子還需要手足,就好比我們還需要另一半。

您能陪孩子玩扮家家酒么?

您能陪孩子跑來跑去、玩鬼捉人么?

您能陪孩子玩大富翁、陸軍棋、跳棋、西洋棋么?

您能陪孩子玩水槍射人、倒地裝死么?

您能陪孩子玩得客廳一團亂,而不歇斯底里地喊「收玩具」么?

您能陪孩子一起捉金龜子么?

您能陪孩子一起跳房子么?

您能陪孩子一起嘻嘻地傻笑么?

啊呀!竟然有父母告訴我,這些他都能做到耶!

我就認識一個獨生女的爸爸,在全家人都呼呼午睡的情況下,獨自在客廳里陪孩子玩扮家家酒。

孩子小的時候,可能還不懂;等孩子一天天大了,他們會發現,原來大人根本不喜歡玩這些東西。

即使您問我,兩個孩子的年齡相差了六歲,是不是不太容易一起玩耶?

可是,他們是同輩,我們是晚輩。

光是一個同輩的眼神,我們——就沒有。

有些人,會以過來人的經驗說:「手足之情在長大成家之後就淡了」

我並不反對這樣的說法。現代人要照顧好自己的孩子和家庭,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哪還有力氣在成家立業之後,特地花時間來維繫手足之情呢?(可是換個角度想,所謂手足之情,不就是不需要維護、也不會改變的東西么?)

通常,孩子的未來我不去多想。

我只管孩子的現在。

孩子的童年只有短短的十幾載,我一刻也不想放過。

我根本不去想什麼「手足可以一輩子相互照顧和扶持」的大道理;即使手足的情分只存在於童年好了,但是,重要與否?

當然。

父母別害怕改變,多生個孩子罷了,沒什麼大不了。

大人的想法只要轉個小彎,就改變了孩子的童年。

等到那一天,熬過了把屎把尿的日子,我常常光看著孩子的臉龐,心裡都會浮現輕鬆與安慰的感覺。不要說您是為了老大而生老二,這樣的理由太沉重。這是為了您自己的幸福,不光是為了孩子。

用三年換未來的三十年,「先苦後樂」,咬咬牙就過了。

希望您有機會和機緣,遇上那份美好的感覺。

這篇文章複製於微信公眾號:jiayou2kids(家有倆寶),裡面有關於養育兩個孩子相關的經驗原創分享,不妨去看看。

兩個孩子,只要父母處理得當,讓他們之間有良好的關係,還是給家庭帶來很多幸福的。


不見得。只是已經生了兩個孩子的家庭已經沒有回頭路選了,所以只能憑藉著「我有兩孩,我很幸福」的心理繼續向前走。當然兩孩的確會比沒有兩孩的多一些快樂,但是幸福並不是僅僅定義在「有兩孩」or「沒有兩孩」上。


其實不管幾個寶寶,父母幸福快樂,寶寶才有可能幸福快樂,但是不快樂的父母寶寶一定是不會快樂和幸福的。所以前提是有快樂幸福的父母,然後對孩子來說人生當中多個血緣關係的親人,從小多個玩伴,理應是更幸福,不過也未必,主要還是看父母是什麼樣的,孩子在家中排序不同,以後的人生也不盡相同。


一定程度上看父母,我家就是倆小孩,上面有個哥哥,我經常覺得沒有個哥哥會開心很多。


我是兩個男孩的媽媽,稀里糊塗的生了二胎。有時候覺得對不起他們,畢竟我們生活很拮据。有時候總在想生下他們卻又給不了他們好的生活,內心其實矛盾和慚愧的緊。大兒子陽陽今年8周歲。他其實一直都不孤單,姑姑家的男孩和他一樣大。兩個人從小一起長大,同吃同住一同上學。他的世界不缺少孩子的陪伴。可能老二的到來帶給他更多的是一種負面情緒。有了老二,我的眼光開始從他身上移開,開始對他指手畫腳整天讓他奔波著做這做那,沒人幫我帶孩子,周六日我要帶著三個孩子(孩子姑姑家一個,我兩個)。更有甚者有時還要照顧重病在床的婆婆。很多時候小的都是大的在照顧,屎啊尿啊的他全包了。有次我和他談話,他甚至說他上學的時候擔心我沒辦法給二墩(小兒子整天在地板上爬來爬去,他爸說就像一個墩布,所以就叫二墩墩)擦屎。即使這樣我還對他總是沒有好脾氣,有時候發了脾氣也挺後悔,可是就是忍不住。最讓他惶恐的是鄰居們的玩笑,鄰居們都和他開玩笑說老二長的好看,說媽媽有了老二就不喜歡你了。這種話讓他一度認為我會把他送人。今天我們出去玩。我故意問他說「咱們把老二賣了吧,還可以賣很多錢。」他搶著回答「不可以」!我問他「為什麼不行呢?有了老二有好吃的要分他一半,有老二開銷很大,媽媽就捨不得給你買那些好玩的玩具了。」他回答「我把好吃的分給二墩,我不要玩具,我喜歡和二墩玩,我就要他」。我不甘心的又問「那把二墩賣掉,我們還可以有一大筆錢啊」。他反問我「媽媽,要那麼多錢幹嘛?難道你要把你辛苦生下來的孩子賣掉嗎?」有種想哭的衝動。他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孩子們活的多純粹?我們往往在尋找快樂的途中迷失了方向。表弟有了好吃的,他眼巴巴的看著,表弟都不許他動一下。他有了好吃的巴巴的給人家送去。我看著不舒服提醒「你弟弟的好吃的都沒讓你吃過,也不讓你動,你還把你的好吃的給他嗎?」他說「我嘗了一點點,不讓我動就不讓我動唄,我讓他吃。」說完又拿著自己的吃的巴巴的給表弟送去 。 有時候我在想要不要二胎,我們是否太執著於金錢,執著於孩子有個伴?沒有錢我們也能把孩子教育好,孩子可能會比別人起點低,可是只要努力還是可以過的很好。反之起點高如果自己不努力也會一敗塗地。孩子有沒有伴,只要真心對待其他人,大多數人都會真心對待你。反之,就算是手足為了金錢利益反目成仇的多的是。我一直認為,衡量要不要二胎的標準是能不能教育好孩子。就算你沒有本事把孩子教育成偉人,最起碼也要教會他獨立,不做損人利己的事。盡自己最大的可能給他精神上的財富。而不是用金錢堆起一個土皇帝!


父母的決定和最終對待兩個寶寶的做法,決定了孩子的幸福度。

父母是天生的樂天派,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好的。

多一個孩子,度每個孩子本身就有很多的好處。

他們可以學會相互的關愛,相互的學習,相互的鼓勵,相互的陪伴。


除非資源充足,父母有本事有精力和時間,不然生兩個也是資源分到兩個小孩身上,中國社會的競爭是很殘酷的,父母給的顯得很重要,對孩子並沒有什麼大的好處,相反父母要是耐心培養孩子的性格和情商,孩子從小就會分辨會交朋友,也不會孤單,孩子多了孩子的熊和淘氣也是要對付的,父母要想要更多的快樂也要付出更多。不要總說什麼多要一個是為了孩子,為自己的自私找冠冕堂皇的借口


2014年寶貝出生四個月。。。

  早上5點多我媽打電話說要從老家來我家裡。我也沒說什麼,估計是又跟我爸吵架了,我媽腦梗很多年了,自從腦出血出院後,大腦受創,就變得糊塗,而且精神有些恍惚,很愛吵架,又愛哭,本身跟我爸結婚到現在他倆也三天一打,我爸脾氣比較大,沾火就著。

  後來我爸又生病了,得了腦血瘤,住院,我還有哥哥,在這之前,就和家裡不和,因為媳婦總跟家裡要錢,各種理由要我父母出錢,從結婚到生孩子,覺得我父母應該出生活費的,天天打電話給我爸媽,就這樣持續兩年,矛盾不可開交,我哥聽媳婦的話,也跟著父母吵,還鬧自殺,父母看不過去,就給錢,心疼兒子,但是我哥不回家,過年也不回。至於住院都是四處借,我拿的最多,他只拿了一萬多(手術費17萬)還有親戚每人拿些,手術費就夠了。

  我爸出院後,就去親戚家靜養,他不想在我家呆著,因為我家是一室一廳的,屋裡比較擠。親戚家就是老家那邊。(我結婚是跟他們不同城市生活的。)

  我後來買些衣服去我看我爸,他總惦記給他兒子做啥買賣,說他兒子好了,我這個當閨女的就省心了。我不知道他什麼邏輯,我個人覺得我哥就是百萬富翁,他還是不會管父母的。

  後來我哥就躲避了,不打電話,不問我爸什麼樣,我爸還總理解他,這邊還跟我和我老公面借錢,我在給我爸看病已經花光了我所有的錢了,孩子的奶粉都買不起的地步,他還覺得我有多少錢,覺得對我沒什麼感激,覺得在閨女面前說話好使,還說讓我們買東西給我親戚,說人家花了不少錢,也就是說他覺得所有人都對他有恩,我這邊就該去還這個人情。我心裡就不平衡了,為什麼我花這麼多你不心疼,你兒子這樣,你反倒覺得他很孝順,覺得很好呢/(很多要錢給我打電話的事,就不一一學了)。

  遇到這樣的情況後,我壓力特別大,孩子還小,面臨經濟問題,我選擇去上班,我媽就在我家開始帶孩子,我每天上班,不是接電話我爸跟我提錢,就是各種人問我哥電話要求還錢,我哥肯定是不還的,後來工作生活還擔心孩子在家好不好,我媽畢竟身體不好,糊塗,奶沒熱就給孩子餵奶,諸如此類。

  現在孩子快兩歲了,我媽跟我老公又總有矛盾,我跟我哥在一個城市,他從來不來我家看我媽,我媽讓我買電話卡,繳費,除了給她兒子打電話,發簡訊,就是關機。說明一點就是她想兒子,但是兒子不愛接她電話,各種理由,信號不好,電話不好使,有事發簡訊,對於我媽糊塗的人來講,就只能發簡訊,當然馬上過年了,問一起過年嗎,他說不了,在外地,又是一年不一起過。

  我面臨的問題就是以後難道兒子就這樣不養老了,我媽一直在我家呆著,我爸不希望我媽回去跟他一起過,回去也是打仗,覺得我媽在我家,他就不用管我媽打針吃藥了,我媽除了腦梗,心臟病,還有糖尿病,我爸覺得我媽在我家就是最好的安排~可是我覺得我媽在我家,畢竟是姑娘家,房子是我老公家的,這樣問題就越來越多了。。

從小我就特別懂事,跟哥哥外地念書,都是我照顧哥哥,他什麼都不管的。後來我大學畢業後就在城市裡工作,跟我哥和嫂子一起租房子,我們分的很清的,我一塊錢都不能少給他們,我交網費,他們上網,我下班了,他們就讓給我,我不在家,他們就蹭網,這個就不跟我平分費用了,其他的煤氣啊,電費,物業費啊 ,都是一分不少的。

  我嫂子是農村人,很愛佔便宜,總用我的化妝品,穿我的衣服,穿完還不給洗,後來有一天去我屋裡要衣服,我說我不喜歡你穿我衣服,她就再也沒隨便動我衣服了,我的化妝品,她還是總用的,有時候我找不到我的化妝品了,去她屋裡一翻就找到了,煩透了,後來跟我媽說,我媽說等我結婚,嫁出去就好了,不會一直這樣的,現在佔便宜是暫時的,我又不能撕破臉搬出去住,後來他們去其他城市工作了,他們就把他們的屋子租出去了,然後把所有拿不走的東西都放在我的屋裡,我的屋在當時租的時候,後來我搬家了,還是我自己打車把東西拉回家去的。

  後來我結婚了,我哥和嫂子懷孕了,然後就各種讓我家裡拿錢的事出現了,後來越來越多的矛盾,最後我哥就開始被我嫂子灌輸他父母多麼不好,不喜歡他們的孫女啥的,也不看孩子,也不拿錢,我哥後來就對我父母越來越冷漠了,最後就不聯繫了。

  再後來就回歸到我爸住院,我哥在醫院照顧我爸,我爸很感動,即使他沒拿多少錢,他依舊心疼他兒子能管他,相反的,我就沒什麼了。就是那句話,對好人要求高,對壞人要求就低,我爸非常滿足。

  以至於他兒子不管他們,他還覺得是父母生病,造成的,很理解他,然後把問題都讓我來解決,包括我媽的生活費,打針吃藥,一切都是我來負責,我爸只要自己 管自己,他就覺得是對兒女減輕負擔,但是我因為這些非常痛苦,我本來可以好好拿著老本,

  照顧自己剛出生的孩子到幼兒園的,後來給父親看病,花了我所有的錢,我哥卻自己留了幾萬不往出拿,給自己孩子留著生活費,我不知道當初我是不是太愚孝了,沒給我自己留後路,讓我的孩子跟著我吃苦。

  就是這樣,我媽在我家,在我看來是能以帶孩子的名字,在我家住著,我老公應該是沒有什麼理由埋怨的,我花錢給我媽買葯也就順理成章了,但是我媽就是腦梗後遺症,很糊塗,比如她總說要不是為了孩子我才不在你家受氣,或者你給我買葯是欠我的,是你應該做的。你也就能跟我頂嘴,你老公說話你咋不敢頂嘴呢,就跟我有這個能耐,

  我有時候被我媽的語言攻擊的,心臟疼的受不了,氣都氣跟半死,我媽還說因為給你看孩子你哥都挑理了,正常奶奶帶自己孫女的,怎麼能帶姑娘家的孩子1

  她的話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我哥他們不讓我媽帶,就是讓你帶了,也是你出錢帶,更不要說你還是病人,需要每個月買葯看病了,他們摳門的出名。

隨著父母越來越老,兒子又不管,那麼都是由我 來管嗎?這種日子我煩透了,一邊賺錢一邊回家跟我媽吵架,跟我老公吵架,還得照顧孩子,都快要把我整成抑鬱症了,我想乾脆不上班,自己照顧孩子吧,,但是你不賺錢,一切生活費誰出呢?

  我現在其實挺不想我媽在我家住的,這兩年的時間讓我在老公跟我媽之間,每天都上火,已經不知道開心是什麼了?

  以後的日子怎麼辦,把我媽攆走,讓她兒子管?讓我爸管?

  誰也不會管,我會看著她被人拋棄?

  我來管?我的家庭矛盾不斷,我要離婚嗎?

  我要為我家庭讓父母活下去,自己承擔這一切嗎?

  我不能說我現在壓力大,有多大的委屈,我需要承受,繼續努力生活!


我和老公都是多子女家庭長大的,我們家兩個,他們家三個,一直以來我們就打算生兩個娃。兒子一周時,我們又懷了老二,然後生下來,現在兒子兩周歲,閨女五個月,每天家裡四個大人,兩個孩子,小的還不會淘氣,但是粘人,大的很淘氣,所以一家人就是圍著孩子轉。現在閨女不會玩,就感覺兒子有時候很孤單,像玩玩具,他更願意跟小朋友一起,像他表哥表姐來,他就一直粘他們。所以我們盼望女兒快點長大,到時候兒子有了玩伴,而且女兒一出生就有玩伴,不會有兒子這樣有孤單的感覺。雖然他還小,但是妹妹哭了,他會讓奶奶抱妹妹,這就是親情吧。有時候他也要抱妹妹,但是我閨女很胖,他抱不動,哈哈。手足的力量


我覺得會哦,兩個孩子對孩子自身來說各方面的能力比一個孩子要好培養,比如分享,比如團結,比如不自私,一個孩子會出現的很多問題,在兩個孩子這裡會迎刃而解,同時,兩個孩子的話,孩子之間的互相陪伴也很重要,這種親姐妹親兄弟或是親姐弟親兄妹的感覺和表堂的關係是完全不一樣,沒有的估計沒法體會~


兩個寶寶更幸福啊。首先,寶寶自己可以不那麼孤單,懂得分享。其次,父母們也會更好管,寶寶們之間相互競爭會特別乖哦。最後,寶寶們長大了壓力也不會那麼大,能做更多的做自己喜歡的事。但還是要考慮經濟條件的,如果經濟條件不好還是只要一個把最好的給他。我有三個寶寶,最小的也已經3歲啦,他們很可愛的哦。


推薦閱讀:

每次回家看見父母或者家待一會兒就特別累特別煩 感覺什麼都不對 也不合拍怎麼辦?
為什麼中老年人不聽勸,吃了虧也得不到教訓?
和父母長得像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為何物語系列的女主角大多來自不幸家庭?
各位知友幫忙看一下這是什麼毒品?

TAG: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