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馬學武卷「大象無形」第一集(連載中)含大量珍貴照片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馬學武卷:大象無形

這本書的出品人是天工獎創始人、中國博觀拍賣公司董事長——奧岩先生。

在新疆,人們說到新疆玉雕都會想起馬學武,本書就是以採訪記錄的方式去描寫關於馬學武的,能了解到馬學武的人生經歷與作品特點。

不僅如此,本書還記錄了:

●馬學武的童年趣事

●14歲如何進入玉雕行業

●作為國內眾多玉雕師的師傅,馬學武的師傅又是誰

●單打獨鬥,開創新中國第一家民營玉雕廠

●做過服裝、開過餐廳

●如何淘來第一桶金

●南疆採料驚險之旅

●北漂、南下,如何在廣州成交了第一筆海外生意

●80年代作為新疆首富,卻因賭石破產

●如何再翻身,成為身價億萬的藝術家

●90年代獨闖紐約,與華人神探李昌鈺結下深厚友誼

●面對美國政府的技術人才移民邀請,馬大師作何選擇

●曾在紐約五角大樓租辦公室,如何躲過911恐怖襲擊

●著名的「三七定律」

第一節

Chapter I

雄風浩蕩

談及新疆玉雕,無論如何都是繞不開馬學武大師的。

馬學武的玉雕生涯和當代新疆玉雕的發展歷程幾乎是同步的,他以四十年的努力,為新疆玉雕的理念探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馬大師的琢玉生涯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初的時候,作為當代新疆玉雕的開創一代,他四處尋師,在北京、上海、蘇州、揚州等地學習,汲取了傳統玉雕藝術的精華,並與新疆的地域文化、風土人情結合起來,形成獨特的三七玉雕風格。

▲馬學武鑒玉

馬學武大師也是最早一批接觸藝術市場的,更是最早私人玉雕工廠的創辦者之一。他在藝術創作和審美接受紙間把握了時代與社會的脈搏,他的成功給了新疆玉雕界起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馬學武給徒弟們講玉

馬學武與玉雕的情緣,更在於他以文化為己任的擔當,把新疆玉雕帶入了更高的藝術層次和文化層次。他把弘揚玉文化視為自己的事業,探索玉石之路,創建和田玉博物館,創辦玉雕學校,為文化培育和文化推廣盡心儘力,更將自己四十年來的琢玉經驗總結出來,上升到了理論的層次。馬學武對玉雕的感情至深至堅,他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和田之中,因而塑造出了生命和情感,並在這個基礎上歸納出了「三七定律」,「五要素」。這是當代玉雕藝術理論的積極探索。

▲馬學武作品 《勢如破竹》

馬學武大師的作品在當代玉雕創作中是很有特點的,馬大師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將和田玉的天然之美和玉雕創作的藝術完美融合,展現了和田玉的生命意識與人的生命意識,並將我們這個時代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文化精神賦予其上,不拘泥於形似而是神似,將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馬學武作品 《和田玉女》

今天的馬學武依然處於創作活躍期,他的思考還在繼續,他的思想境地仍然在不斷提升,他的玉雕作品仍然給我們帶來全新的視覺衝擊,我們期待他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孫鳳民

馬學武印象

馬學武大師是一位奮鬥在新疆這片沃土之上,辛勤耕耘了幾十年的玉文化傳人,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統一體。

▲在第一屆「玉石雕刻大師評選」中,馬學武獲得西北五省首位中國玉石雕刻大師稱號

馬學武大師是勇於開拓創新的,他是新疆玉雕界最早走出來自己闖天下的人,拋棄了原來的那份安穩,帶著夢想,肩負著那份不成功的風險,勇敢的走進了市場的大潮之中,馬學武大師又是始終如一的,雖然有許多其他領域發展的機會,但他仍然固守著和田玉這片陣地,固守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那份摯愛,至今依然沉浸在磨玉的快樂之中。

馬學武大師對和田玉的喜愛是刻骨的,但其又不拘於傳統技法和傳統內容的傳承,努力的改變這一切,將自己的領悟通過自己的創新表現出來,這也才有了他的那種極具現代雕塑韻味的玉雕作品,但在這樣的作品中,你依然可以在誇張的線條及弧面中找到傳統玉雕所表現的內容。

馬學武大師的個人生活是簡單,樸素,簡樸,甚至是粗狂的,但是,其作品是完全不同的,是那樣細膩精美,充滿柔情,每一個線條,每一個弧面都是精準的,變化是豐富多樣而又細膩柔美的,單純看到作品的人,很難將作者和作品對應起來。

馬學武大師是聰明與精明的,他能以敏銳的視覺看到商機並付諸行動,他能抓住靈機一線的藝術感覺並融入其作品之中,將價值數百萬的原料用於求新求變得創作中,全無原材料貴賤的概念。

一個充滿矛盾的統一體,一個有血有肉有性格的西北漢子,一個痴玉迷玉的琢玉者,這就是我印象中的馬學武。

——奧岩

導言

從京師煙柳到大漠風塵,又見新月時,掐指已過萬里。

遊歷天山南北風土,述說半世榮辱浮沉,幾日的舟車勞頓,馬學武大師——這位年過半百的西北漢子卻依然精神抖擻,但凡談起往事,憶起往昔崢嶸歲月,便慷慨激昂。

「我是一客『棋子』,一顆力爭優秀,永不滿足的『棋子』。成功不是我的目的,我希望自己能成為那個永遠奔跑在成功道路上的人。

這些年,我一直沒有停也不想停,除非心臟停止跳動,否則我永遠都是那個吶喊著衝鋒陷陣的『兵』。」

馬學武大師一語成讖。作為探索者,他從一開始便註定了要飽受艱辛。

採訪

1.您覺得你現在的成功主要歸功於什麼?

我離成功還遠著呢!(笑) 雕玉這麼多年,從發現我給自己選了一條最艱難的路,而且不管別人理不理解,我都要把我這條玉雕藝術路走下去。

▲年輕時候的馬學武師從清朝皇家玉雕匠人

如果問我追求藝術理想的感觸,我一直覺得藝術首先是需要天賦的。小時候我看到一堆鐵絲我也會琢磨怎麼去把它弄得好看一些,鐵絲在我手裡,彎過來折過去,一會兒變成大刀,一會兒變成小貓,小狗…….別人眼睛都看直了。其實現在回過頭來想,那也算是一種造型能力啊!還有就是繪畫。

我從小就喜歡畫畫,沒人教,就這麼畫。感覺還挺像那麼回事,自己也特別高興。其實這些都和玉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藝術上要取得成績,努力就更不用說了,做玉這一行比的就是努力和耐性,「人磨玉,玉磨人」。

▲新疆風情

2.「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尤其重要,新疆的文化很獨特,您能談談新疆文化對您的影響嗎?

新疆是個特殊的地方,它在地理位置上靠近中亞地區,伊斯蘭文化很早就傳入中國,成為了中華文明的一部分。伊斯蘭文化與儒家文化有許多相同之處,比如在「孝」這方面,「孝文化」作為儒家文化的核心,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可見中國人對「孝」的重視。

伊斯蘭教也講究孝順父母,他們編有專門的《孝順歌》。還有,伊斯蘭文化中認同這樣一個觀點:不要拿不該拿的錢,一拿不該拿的錢,生意就栽定了。

儒家文化里也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說法。我做了這麼多年的生意,從來都是一分錢一分貨,不敢昧著良心去賺錢。我心裡有敬畏感,這種感覺,就是源於伊斯蘭文化和儒家文化兩方面的影響。

而在玉雕方面,路瓶里的痕都斯坦風格就是受伊斯蘭文化影響。所以,無論生活還是工作,我受伊斯蘭文化和儒家文化兩方面的影響都很大。你看我這個人就同時有東方和西域的味道,我的頭髮是中式的,但我留的鬍鬚卻是伊斯蘭風味了,一撇一捺,很像個波斯商人吧?(笑)

▲馬學武風采(帥氣~大家都說長得像香港演員洪金寶,哈哈)

3.您是如何進入玉雕這個行業的呢?

前面我說小時候特別喜歡畫畫,但父親管教嚴,在家不敢隨便畫,只有上學的時候偷偷摸摸在本子上畫,時間久了,父親終於發現了,一下他就火了,說我不務正業,拿起棍子就往死里打,但奇怪的是,很多事父親打我我就再也不敢去做了,偏偏畫畫卻是不僅沒有丟,反而越來越喜歡了。

後來也許是父親發現我實在「無可救藥」了,再加上當時家裡窮,人又多,父親希望我能早點學門手藝來養家糊口,就不反對了。也是機緣巧合,我還不知道「玉雕「是啥玩意呢,15歲就陰差陽錯地去了玉雕廠上班。

剛去玉雕廠的時候,我是都不懂。一開始那些老師傅都不太在意我,看我個兒小小的,人又有點傻,不太樂意要我,當我拿出了幾張自己畫的人物畫給他們看過之後,他們的態度就變,問我:「這真是你畫的么?」我說:「這還能假啊,不信的話,我當場給你畫一個!」就這樣,我和父親都沒想到,平時積累的那點美術功底,這時候居然派上用場了。

4.剛剛接觸玉雕的時候,你是怎樣一種感覺?

我剛進入玉雕廠正式上班的第一天,一推開車間門,兩眼都看傻了:這些人都在玩什麼啊?一個個手裡拿塊石頭,這更在上面畫一畫,那個在上面用刀雕一雕,還有的在磨啊磨,怎麼都不幹正事呢?我就特別納悶,這不和我在紙上畫畫,掰個鐵絲什麼的一樣么,怎麼也沒人管,沒人罵?天下還有這麼好的事?所以,剛開始接觸玉雕,只有最簡單的感覺——好玩。我從小就愛玩,幹這一行,當時我感覺是找對路了。哪知道後來我在這條道上吃了那麼多苦。(笑)

▲馬學武作品《九龍罐》,早期馬學武作品帶有強烈的宮廷派風格

5.您是跟哪位師傅學的?學了些什麼?

我師傅叫韓文良,一家祖輩做玉,他的爺爺當年是宮廷里的玉雕匠人,專門給皇上做玉,手藝自然不用說;他的弟弟主要是切料,切大料。當時被人稱作「韓大鉈子」,功夫真是了不得,六七十公分的大石頭,別人都不敢下手,他眼睛一瞅,穩穩噹噹地找准入口,三下兩下就開了。我師傅是做爐瓶的,功夫也是一流,當時做比例、造型沒有人超過他。他做的活是「宮廷派」的,規規矩矩。我最喜歡看師傅做活,動作、節奏非常到位,就像表演一樣,看著特別舒服。

我一進玉雕廠就跟著師傅學做爐瓶,上手很快,學到了不少東西,這是我的福分。其實剛進玉雕廠那會兒,我差點就跟別人去做人物了。當時做活分許多門類,花鳥、動物、人物等,我人物畫得特別好,廠里的領導問我喜歡哪一類,我就直接說人物。本來都準備好了去做仕女那一類,後來領導一商量,覺得我年齡小,人又還算機靈底子也不錯,就讓我學最難的——爐瓶。爐瓶是廠里的命脈,當年別的都不賺錢,就爐瓶銷量好,要是爐瓶做不好,廠子就垮了。起初我還不太樂意,想著我就愛做個小人兒,做爐瓶有什麼意思呢?後來慢慢深入了解,從發現其中的學問可真是大。所以,要是當初不做爐瓶,我可能走的就是另外一條道路,馬學武也不是現在的馬學武了。

▲切料中的馬學武

師傅的性格對我影響也很大。他人很踏實,老實忠厚,不愛說話,只知道一門心思幹活。我在這方面算是繼承了他的優點。我做學徒那會,師傅常說,要想做好玉,哪間房子黑道哪間做去,意思是要清心寡欲,耐得住寂寞。我幹活可真是一頭扎進去,好多時候別人吊著嗓門喊「馬學武!馬學武!」我都聽不見,我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里了,哪還有心思顧及別人的?

即便是懵懵懂懂地初入玉道,馬學武還是顯露了他的天賦,如魚得水,一時間大展身手。異稟常人的天賦加上超乎尋常的勤勉,使得他成了新疆玉雕廠年齡最小的明星人物。這一些都如命中注定般,一個人,一條路,一段歷史。

6.馬大師,您的父親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對您的人生之路有何影響?

我父親心特別細,當時他是烏魯木齊市一家寄賣行的主管,工作非常認真,從來不出差錯,店裡的員工都對他服服帖帖的,看了他就怕。在家裡他對我們比對員工還要嚴格。

因為受到的是舊式教育,他是個和傳統的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那一套觀念,認為做人應該端端正正,規規矩矩,不能有一丁點兒的越軌,否則就得挨罰。通常我們不小心犯錯了,他也不問為什麼,先讓我們並排站著,然後操起一根棍子挨個打手心。「啪」地一下,那木棍就在手上留下了一條印,紅紅的,火辣辣地疼。如果要是怕疼縮手了,他脾氣就更大了,打得會更凶。以後大家也就心照不宣,知道這個時候千萬不能躲。

雖然當年挨了一些打罵,但也不是沒起到作用。當時家裡兄弟姐妹六個就屬我挨打最少,因為我自己有意識地盡量去做到最好,讓父親滿意。可以說是父親的這種嚴厲讓我變得更加堅強,更加努力。日後我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但都挺過來了,這與父親對我的影響分不開,是他把我煉成了一塊石頭。

7.那您的母親呢?

我母親好父親截然相反,父親比較慢,母親卻是那種風風火火,說干就乾的人,她最不能忍受那種「腰動腿不動」的磨蹭勁兒,記得那時候母親工作很忙,家裡還有我們六七張嘴,每天光做飯吃飯就是個大麻煩事,可她從沒讓我們餓過肚子,公司的事情也處理得井井有條。原因歸結起來就一個「快」字!中午下班回家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她沒進門,袖子就已經擄上去了,進了廚房,這邊燒著水那邊洗著菜,鍋碗瓢盆』乒乒乓乓」一陣作響,等一會兒聲音都停了,熱氣騰騰的一桌飯菜就出來了,速度快得讓人不敢相信,所以當時有人給她取了個外號,叫「快三刀」。

在做事情這方面,我可能更多的繼承了母親的基因。我在新疆玉雕廠做活時,速度之快無人能及。又一次廠子里有件急活,時間要求緊,我那時負責切料,師傅問我三天時間夠不夠,我二話沒說,開動機器就開始玩命地干,當天下午下班之前,圓圓滿滿地完成了交給他,師傅看到後當場就愣住了。原來師傅說給三天時間是想給我點壓力,他估摸著這活別人做的話得八九天,我去做少說也得五天,哪料我一天時間就交出來了呢!打那時候起,師傅對我更是刮目相看了,逢人就說:「這個徒弟娃了不得啊!」

馬學武大師閑聊時敘述平生所怕唯有兩件事:怕坐飛機和怕父親。怕飛機與其在美國的一段經歷有關,落下了心理陰影。怕父親乃因其嚴厲。所愛亦有兩事:愛美食和愛母親。愛美食是因為經歷過挨餓,愛母親性格如火,溫煦迅烈。想來大師自小經歷冰火兩重天的考驗,不成功也難。

待續未完......

to be continued


推薦閱讀:

糖玉,我們和別個不一樣!
和田玉假籽料制假秘技:大理石、玻璃、鉛塊
【和田玉】策勒之行——主要看運氣
黑青玉和黑碧玉顏色的化學分析初步
道教中最出名的神仙之一:鍾馗

TAG:和田玉 | 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