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還有哪些領域可以「共享」?

「共享經濟」這個詞成了今年商業界、投資界最為熱點的詞語,拒AC尼爾森的統計,2014年全球共享經濟的市場規模已達到150億美金。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3350億美金,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36%。從狹義來講,「共享經濟」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商業模式。共享經濟是對「沉沒」閑置資源的社會化再利用,是將熟人之間共享關係推向陌生人的經濟形式。「零」邊際成本、商業化信任和社會化互聯是共享經濟的三大驅動要素。

移動互聯網是共享經濟之所以得到釋放的重要前提。這些背後的支撐要素主要反映在:第一,全民移動化,尤其是服務提供者開始接入移動互聯網,打開共享經濟的前端供給;第二,移動支付的普及性,移動支付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應用而普及,支付的全面應用成為保證共享經濟平台的便利性、中介性的最重要條件;第三,動態的反饋機制對管理的支撐,共享經濟平台提供了供給方與需求方的互相評價機制、動態定價機制,成為共享經濟發展最佳的註腳。共享經濟平台作為移動互聯網的產物,通過移動LBS應用、動態演算法與定價、雙方互評體系等一系列機制的建立,使得供給與需求方通過共享經濟平台進行交易。

目前全球範圍來看,以「共享經濟」的思維做得比較成功的還是Uber和Airbnb,主要體現在出行和住宿兩個維度,然而實際上,依照共享經濟的思維,我認為還有不少商業領域存在可以戰略創新的機會,我們將這些可以共享的資源分為五類,他們分別是:設備、空間、技能、品牌、信用、時間。

第一類是設備共享,這裡大家自然想到的是以交通設備為基礎的Uber,其實還可以包括高端的攝影器材、遊艇甚至是私人飛機,這些都是可以被納入共享的範圍。我的一位朋友目前正在健身房這個領域進行創業,持有他公司發行卡的客戶只需一張卡,便可以在其聯盟的所有健身房進行健身,將閑置的資源使用最大化。

第二類是空間共享,酒店式的租賃業由Airbnb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而共享經濟同樣正在滲透辦公租賃業,它主要滿足的是辦公短租租賃者的需求,其中提供辦公場地租賃服務的WeWork剛獲得3.55 億美元融資,估值高達 50 億美元。WeWork做的事是,用折扣價格租下整層寫字樓,然後分隔成單獨的辦公空間,出租給願意挨著辦公的初創企業,除了辦公場地,WeWork 還可以為小型初創公司提供辦公設施、協作服務,以及其他便利服務。

第三類是技能共享,最近姬十三成立的「在行」就是共享經濟下培訓業的具體體現,任何一個在某方面有所建樹或有所見解的人都可以在在行註冊成為行家,這些行家是自由的,不依附於任何培訓機構的,而任何想在某方面獲得指點的人都可以在在行找自己合適的交談對象,而專業人士可以在閑暇時間將技能和經驗出售。另外最典型的以技能為核心的諮詢行業也面臨共享顛覆:Hourly-nerd是波士頓成立的一家互聯網公司,各個公司的諮詢顧問可以將自己的技能簡歷進行上傳,當客戶有需求的時候,可以依賴你的數據背景有效直接找到此顧問,進行業務洽談和諮詢服務。

第四類是品牌共享,即公司在品牌做得足夠有市場號召力或者大量的品牌粉絲的時候,可以將品牌資源進行一定條件下的共享,實現品牌資產使用的最大化,比如海爾目前扶植創客的新商業模式下,品牌本身就對創客以及客戶產生吸納作用,同樣的還有小米,目前以小米品牌為基礎,做小米生態圈,讓生態圈中的產品共享小米品牌。

第五類是信用共享,目前在金融行業的互聯網P2P金融更多是把信息從線下放到了線上,再輔以大數據的手段。實際上金融行業最大的不對稱來源於信用不對稱,即越不需要貸款的人、資信越好的人信用額度可能越高,但是他們反而可能產生信用閑置,未來完全可以探索如何將這批閑置信用激活,這是未來P2P創新的重要方向。

最後一類是時間共享,目前快遞業的模式大部分是由快遞公司僱傭全職快遞員進行商品配送,這是個重資產的模式,人力一旦緊缺就會導致快遞的延誤,影響用戶體驗。DST今年剛投了一家創業企業--達達快遞。達達是基於眾包和移動互聯網,提供同城即時配送服務的平台,已經開通上海、北京、深圳等數十個城市。採用「人人快遞」的模式,每個人可利用每天的行動軌跡,兼做快遞員,來解決同城背景下快遞運送,目前已經有10萬人在平台上活躍,其C輪1億美元。


推薦閱讀:

小眾營銷:為什麼是什麼怎麼做
利潤區突圍路線圖:尋找下一個增長點

TAG:市場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