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爆紅,能否成為聯想轉型的一支奇兵?

作者:龔進輝

如果要評選2016年最火爆的互聯網形態,人工智慧必定入選,與風頭正勁的AR/VR旗鼓相當,當年輕人遇上人工智慧,無疑將擦出智慧的火花。這不,7月28日,全球青年大會(GYL)創業營走進聯想人工智慧專場在聯想北研登場,GYL創業營聯席導師、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喬健邀請多位技術大拿分享聯想對人工智慧的洞察和布局。

聯想集團副總裁黃瑩博士首先科普人工智慧發展史,隨後介紹人工智慧對聯想轉型的意義和具體應用。他提到一個典型的場景:零售店。聯想在中國有上萬家零售店,過去都是手工方式維護,現在通過人臉識別、熱點跟蹤、深度學習等技術,可以對用戶進行跟蹤處理,比如分析用戶在哪款產品前駐足時間最長,從而提供更精準高效服務,「以前我們如果想要了解一個產品在門店裡面的情況,大概需要兩周時間,現在只需要一小時就可以收集完畢。」

當我還在思考人工智慧這一前沿領域是谷歌、百度等互聯網公司的專利,身為設備廠商的聯想為何涉足時,另一位演講嘉賓摩托羅拉中國區產品運營總監高峰就帶著聯想兩款最新力作PHAB 2 Pro和moto z登台演示。我第一次目睹兩款產品的風采,有種腦洞大開、意猶未盡的感覺,不禁又產生一個疑問:貌似這兩款設備與人工智慧關係不大,聯想為何對此如此器重?

聯想擁抱互聯網+:硬體+軟體+雲服務

隨著時代的變遷,聯想一直在刷新大眾的記憶。曾幾何時,外界對聯想的第一印象是設備廠商,生產PC、手機、電視、平板等消費電子設備;移動互聯網興起後,茄子快傳、樂安全、樂商店、綠茶瀏覽器等App表現搶眼,聯想傳遞出積極進行互聯網轉型的信號。

2015年3月,於國家、於聯想都是個重要節點。互聯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各行各業都掀起互聯網+浪潮,與快銷品利用互聯網進行營銷和銷售不同,聯想認為互聯網+是一種更有深意的未來發展趨勢,絕對不只是提高企業運營效率。

2個月後,聯想首屆TechWorld登場,掌門人楊元慶首次全面闡述他對互聯網+的看法和聯想擁抱互聯網+的思路。外界對互聯網+有各種解讀,楊元慶認為其本質並不玄奧,即以用戶體驗為核心驅動的創新,此時他的身份已從聯想CEO切換到首席產品經理。在我看來,無論企業規模大小,涉及到戰略制定或方向轉型,都必須回歸到用戶需求這一原點,而不是飄在空中。

對於全球IT巨頭聯想而言,擁抱互聯網+更應從最基本的用戶需求出發,楊元慶的表態看似缺乏想像空間,實則帶來巨大的可操作空間,為聯想在互聯網+時代求變指明正確的方向。於是,對用戶高度敏感的聯想洞察到兩個明顯變化:

一、隨著萬物互聯(IOT)時代到來,PC、手機已無法滿足用戶在多場景下的需求,各種新型智能設備的不斷湧現,聯想自身設備遠遠不夠。二、智能設備已成為豐富多彩的新工具和新服務的入口,必須無縫連接到雲端,才能使用戶在家裡、工作、路上等不同場景下實現完整的體驗。

換言之,互聯網+時代,用戶需求主要集中為3點:一、更酷更創新的設備,設備不僅是連接的中心,也是用戶朝夕相處的小夥伴,不能粗製濫造,必須在方便、易用的基礎上增加時尚、個性化元素。二、更智能的互聯,用戶需要的不僅是連接手機、電腦、電視等設備,而且在不遠的未來,能想到的所有設備都可以更順暢、自然地連接彼此、連接雲端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更可靠、更可用、更安全的互聯網基礎設施。為了支持前端豐富多彩的智能設備、各種各樣的應用、雲服務和指數級增長的大數據,現有互聯網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升級,以達到用戶對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的更高要求。

所以,聯想轉型主要圍繞智能設備、智能連接和互聯網基礎設施三方面創新展開,即為用戶打造「硬體+軟體+雲服務」三位一體的體驗,實現更加智能互聯的生活。其中,智能連接尤為重要,它是支撐IOT的技術基礎,包括設備與人連接、設備與設備連接、設備與網路連接、設備與用戶數據連接、設備與應用和服務連接五種表現形式。

人工智慧:聯想終端設備的「雲大腦」

聯想並未停止聯想,半年過後,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楊元慶對智能設備的理解更深,從強調數量轉變為突出智能。他與央視名嘴白岩松對話時表示,聯想要打造更高級、具有「雲大腦」的下一代終端設備,不僅能聽懂、看懂人類的語言,會和用戶用語音進行自然交互,而且還能藉助雲端和大數據分析數據,為用戶提供的服務從被動變成主動。

這意味著,具有「雲大腦」的下一代終端設備將成為用戶的智能管家,無論在家中、辦公場景中還是生活娛樂時,都能幫助用戶自動管理內容、服務、管理生活、管理健康等,充滿無盡的可能和空間。

同時,下一代人工智慧終端設備還可以應用到工業等各行各業,與互聯網+單個行業相比,互聯網+各行各業顯露出聯想在互聯網+時代轉型的決心和方向。其中,人工智慧扮演終端設備「雲大腦」的角色,也是互聯網產業的下一個風口,自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CES上,楊元慶首次提出「設備+雲服務」戰略,並稱是聯想的進攻方向;3月聯想進行組織架構調整,雲服務業務被拆分到各個業務集團,原雲服務業務集團升級為聯想創投集團,並啟動5億美元的聯想創投二期基金。

在我看來,聯想一系列調整的背後,代表其轉型思路愈發清晰。先說聯想創投的成立,聯想老炮賀志強執掌的聯想創投擁有全鏈條的業務架構,以投資手段為聯想布局互聯網和智能生態,投資方向主要: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人、人工智慧+互聯網、消費升級。不難看出,人工智慧的地位舉足輕重,聯想創投投資的40多家企業不乏人工智慧先行者,比如以人臉識別見長的Face++。

再說設備+雲服務,對比硬體+軟體+雲服務,看似淡化了軟體,即智能連接,其實不然,相反對智能連接更為重視。楊元慶反覆提及的五種智能連接,聯想在設備與人連接、設備與網路連接、設備與用戶數據連接深耕由來已久,反倒設備與設備連接、設備與應用和服務連接鮮有突破,moto z和PHAB 2 Pro的橫空出世打破了這一尷尬現狀。

moto z主打模塊化設計,本質是設備與設備連接,智能模塊吸附在手機上即可隨時隨地任性變成用戶所需的產品,比如相機、電源、音響、投影儀等,有效解決手機便攜與功能強大這一不可調和的矛盾。更為重要的是,模塊化設計理念使手機想像空間徹底打開,各行各業的產品都可能成為手機的一個模塊,手機成為IOT的核心。

PHAB 2 Pro率先實現AR技術大眾化,主要聚焦於遊戲、定位、實用三大使用場景,本質是設備與應用、服務的連接。它可以讓絕種的恐龍出現在家裡,以互動的方式了解恐龍進化歷史和種類,其導航功能可以使用戶永遠不迷路,無需捲尺即可測量房間尺寸也是一大亮點。換言之,PHAB 2 Pro的出現或許能重新定義遊戲、導航等功能在移動設備上的體驗。

值得注意的是,聯想在智能連接上擁有更大的野心,希望把硬體開發、App應用、多方合作夥伴和全球熱愛創新的牛人集中起來,藉助自身的產品設計、供應鏈、全球資源優勢和數億用戶,為合作夥伴提供一個開放的SDK平台,從而構建基於聯想雲基礎架構的物聯網生態系統。

寫在最後

人工智慧的應用前景廣闊,除了用於提升零售效率,更重要的是為聯想「設備+雲服務」戰略服務,PC、移動、企業級業務組成的「三駕馬車」各有分工,PC仍是聯想核心業務,移動和企業級業務是增長引擎,加上聯想創投孵化的業務、雲服務著眼未來,聯想形成層次分明的業務架構。

2013年聯想問鼎全球PC冠軍,外界普遍認為其贏在供應鏈管理能力和執行力,卻忽略了創新也是聯想成功的一大驅動力。要知道,如果只是組裝效率高,聯想不可能打敗惠普、戴爾等國外巨頭成為第一。正是創新存在於聯想的血液中,moto z 和PHAB 2 Pro才得以開行業之先河,也將有助於聯想走在人工智慧領域前列,以更好地滿足用戶多變的需求和適應IOT時代的競爭。


推薦閱讀:

TAG:聯想Lenovo | 人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