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方法論 | 閱讀的100種可能

能夠穿越時間、空間的維度去認知自我和世界的方式並不多見,閱讀就是其中一種。

然而,閱讀它常常會被忽略,因為它看起來沒有那麼迫切,而且投入不會在短期內見效。我們習慣用重要性和緊急性這兩個維度來衡量一件事,那閱讀是一件重要的但不緊急的事,短期不會見效的一種投入,它是一種長期的自我投資。

閱歷和閱讀,是構建一個人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兩面重要旗幟。在此,不想贅述閱讀的重要性,有興趣的可點下面舊文。

周末閑聊 | 你有多久沒能認真看完一本書

因此,一旦意識到這一點,也許你就會主動地開始做一些閱讀計划了。

過去半年,唯一勉強還可以稱得上認真做的事,大概就只有閱讀、晨跑,還有每周兩篇左右的微信推送寫作。這三件事情看起來好像沒有必然的聯繫,但其實都是短期不會見效的事。更重要的是,就在最近,這三件事都陷入了同樣的困境:在閱讀上,得益於一群一起閱讀的小夥伴的陪伴,過去半年基本保持每周有五天閱讀筆記輸出,但離高效地、系統性的閱讀還有很遠。跑步上,跑量終於突破1000km,但還沒學會科學的跑步如:呼吸、姿勢、訓練周期安排,離真正享受跑步還有很遠。微信寫作上,過去一年雖然寫了快一百篇,但是敲起鍵盤的時候,腦袋仍然會經常短路。

我們在意識到一個東西的重要性,並付諸行動之後,接下來要思考的問題是,怎樣做才更高效和不斷地提升。

所以,在這裡探討下閱讀的100種可能。

《深度學習的藝術》

《如何閱讀一本書》

photoreading

采銅在《深度學習的藝術》中闡述閱讀的四個階段,分別是:提問、解碼、操練、融合。它強調的是一次完整閱讀的過程。而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閱讀有四個層次,分別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級別逐層遞增。它強調的是閱讀的不同階段和層次,每個階段都應該包含一次完整的閱讀過程。photoreading將閱讀過程分為五個階段,分別為:準備、預習、photoreading、活化、高速閱讀。它強調的同樣是閱讀的過程。

按照一次完整的閱讀過程,我們從閱讀前、閱讀時、閱讀後這三個過程,看看它們的異同,而作為讀者,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有閱讀時這個狀態,在閱讀之前沒有預備工作,閱讀結束後也沒有總結輸出。

閱讀前

決定閱讀一本書之前,也許你會做的一件事就是看豆瓣上的評分、評論。在此處的閱讀前,已經默認前期做過了一些篩選的工作。

在《深度學習的藝術》中,它強調新舊知識的交互和相融,要對自己提問,我腦海中舊的知識體系是否跟即將接收的知識有關,新知識將是補充還是顛覆?提示自己在接下來閱讀的過程中要以問題為導向,帶批判性,充分地調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在一個主動目標的指引下,去探索那些新接觸到的知識,經過一系列複雜的交互之後,把這些知識納入到原有的體系中。

同樣,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將不同的閱讀方法分為:指導型學習與自我發現型學習兩種,顯然,提問式的閱讀就屬於自我發現型學習。而在檢視閱讀這個層次中,作者也提到在真正閱讀之前,要先對目錄頁、索引頁等進行了解,而決定是否開啟真正的閱讀。

而在photoreading中,它強調的是調用潛意識。在閱讀前,要做兩個工作,準備和預習。

準備階段要設閱讀目標,這個跟《深度學習的藝術》的提問很相似。提問自己,閱讀這本書預期的目標是什麼,希望達到怎樣的一個效果,花多長時間等等。而後接著,調整自己的姿態以及呼吸,用橘子集中法讓自己進入高度集中狀態。整體感觀整本書,封面,目錄,與書本建立連接。找出關鍵語,檢討所吸收的信息,決定是否進入下一個步驟。

閱讀時

作者是編碼者,他/她用文字把自己的觀點編織成文。而閱讀者是解碼者,需要解開寫作者所在一段段文字中的觀點。

閱讀是與寫作者交流與對話的過程,理想的閱讀狀態就是信息在解碼過程能夠保持高保真度,也就是讀者所理解到的正是作者想表達的。用我們通信人的話說,就是降低誤碼率。當然,這個是很難做到的,需要雙方盡各自最大的努力,需要一個很好的編碼者和一個不錯的解碼者。

當信息在解碼的過程中保持較高的準確率的時候,後面的交流交流才有意義,也就是讀者對作者的觀點是贊同,還是否定反對。這要建立在雙方正確編解碼的基礎之上。

《深度學習的藝術》中采銅強調解碼的層次,有三層。面對一個事物,不同的人解碼是不一樣的,它是一個充滿主觀的過程。面對一個小黃鴨的玩具,對不同的人群,如孩子,家長,設計師而言,他們關注的點是不一樣的。孩子更傾向於接受它直接傳達的信息,而家長會關注它的性價比,安全性,對於設計者來講,他們更在乎它的構成與表達。

怎樣才能更好地解碼?

一、不要去尋結論,還要去尋過程。所謂的結果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這個過程。

二、不只要去做歸納,還要去做延展。也就是看完一本書,不要只講作者表達了什麼,要融入到自身的知識體系去感悟。

三、不只要去比較相似,還要去比較不同。差異性會更引人注目。

關於這點,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也提到,要想讓讀者解碼的信息剛好與作者想要表達的信息一致,就需要學習主動的閱讀。在檢視閱讀這個層次,閱讀者要通過提問題目與作者建立橋樑,進行解碼: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本書說得有道理嗎?

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而在分析閱讀這個層次,作者告誡說, 先完整地了解一本書,不要急著開始批評,也不要盲目批評。

而在photoreading中,它強調閱讀時不要對作者的觀點進行評論,盡量不用意識層參與。在第三個步驟photoreading中,閱讀就是一個快速download的過程,保持快速翻頁的節奏。不回看,不停留。而在活化階段,通過提問不斷地用挑讀、跳讀等方法對自己download的內容進行進一步加深確認。在這個角度來說,photoreading更像是做記憶的遊戲。

閱讀後

《深度學習的藝術》中,采銅提到的是操練和融合,操練是一種對知識的調用和提取,是一種創造性的綜合。調用,在實際場景中操練已有的知識,會使知識更牢固,寫作式操練就是其中一種方式。而融合更進一步,不同領域的知識所潛在的關聯性,通過融合推動,讓這種隱藏的關聯性顯現出來。融合的方式有遷移、印證、互補,篇幅原因,這裡不展開。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對單本書做結構筆記,也就是整本書的架構。而進行主題閱讀時做概念筆記,即每本書的關聯性,更高層次地,做辯證筆記,將同一主題的不同觀點進行辯解分析。

在photoreading中,在活化的過程,思維導圖是一個重要的輸出方式。通過一種發散式的圖將這本書的骨架呈現出來,這個跟《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結構筆記是一致的。

可見,不同閱讀的方法論其實有很多共通之處,至於在閱讀前、閱讀時、閱讀後具體選擇做什麼,怎麼做,我想,要因人而異。

閱讀與登山

讀就像是我們要去征服一座座山。在行動之前,我們要先選一座山,也就是要確定閱讀的主題。而通往山頂,會有不同的坡,東西南北,這就像每個主題的領域由不同的流派和觀點組成。要真正了解這座山,我們需要嘗試多次從不同方向的坡上去,因為每一個山坡都有它獨特的風景,在這個時候,我們要進一步確定每次閱讀的觀點流派。而確定登山的坡之後,在登山之前,我們要先做些準備工作,道具、補給等,這就是閱讀之前所要做的一些工作。登山過程中,要使用怎樣的技巧,要因人而異,你是胖子,就走寬一點的路,不要執著於某種技巧,也不要一未追求登山的速度,而忽略了路上的風景。閱讀就像一開始說的那樣,它是急不來的事。而到山頂之後,坐下來,看著遠處的風景,細細回味這一路上經歷的種種,它跟其他坡路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獨特的風景,這就是閱讀後要做的事。

在登山的整個過程中,到底你要準備些什麼,用什麼方法,登頂之後感悟又是什麼,都因人而異。所以,前面提到的三種跟閱讀方法有關的觀點,叔叔沒有進行主觀的評價,一切在於你自己,總會找到屬於你自己的方法。

閱讀最重要的是要構建自己的知識地圖,時時刻刻要知道自己此時的自己在哪座山的哪個坡上,還有哪些山要去征服,自己心中要有數。而不是像蜻蜓點水那樣,今天這座山跑一跑,明天那座山跑一跑,而不知道自己後天要去哪裡。

當然,如果有一個引路人,或者榜樣(叔叔的榜樣,見下文),那最好不過。

我的朋友圈 | 在她面前,我不敢稱自己為一個認真的閱讀者

微雲被封后,下個電子書成為一件心煩的事,分享下個人百度雲電子書(具體書單見下文鏈接,後台回復關鍵字「電子書」獲取下載鏈接),以kindle支持的格式為主。

書單 | 閱讀是虛度時光最好的方式


推薦閱讀:

20170509&20170510教學札記
想跑贏90%的人,請停止買書
高效閱讀的四個關鍵詞
最近的挖坑計劃

TAG:閱讀 | 閱讀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