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經感悟1 (2016.2.6)

階段性感悟吧,還是要記錄下來。

最近上著規劃原理。其實感覺似曾相識,但是卻又記不清細節。感覺曾經學過,卻又沒有那麼深的印象。

reading。真的是不得不再一次說。

真的要多讀要多看,光憑老師上課的內容,如果不加以展開,不去閱讀背景知識,真的是完全不夠。

每一門課每一節課之前都有兩三篇reading靠自己閱讀去了解背景,這不僅對課堂知識的吸收有幫助,最主要還是幫助自己去理解,去思考。

其實老師也可以多做做工作,給一些推薦的書目和論文。進了大學,全憑自學,有想要真真正正學到東西的學生,自然會視之為珍寶。

最近剛讀到美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啟的城市大更新時代的歷史,對他們來說,是American Housing Act的運動。

我讀到紐約是如何被近乎野蠻的規劃所改造,底特律又是如何以名義上的urban clearance進行城市更新,卻實際上驅趕黑人平民窟造成延續至今的社會問題。

有的老師說,我們國家現在的城市化進程,僅相當於美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水平。

那麼美國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發生的城市更新運動是否會給於我們一定的暗示?

我們是不是現在,也在不同程度上的進行城市更新,城市改造? 美好鄉村也好,歷史街區改造也好,城中村改造也好,舊工廠改造也好,是不是也預示著我們也在開始進行著這樣或那樣的城市更新運動。

以前的我,天真的說著自己所謂的理念。

要保護歷史,要傳承文化,要留住原住民。

可是真的就那麼簡單嚒?

Moses大刀闊斧,以近乎一人之力完成了紐約的城市更新,範圍而之廣,力度之大,實在令人震驚。

他和他的銀行家朋友們,開發商朋友們,就這麼硬生生的把那些low income residents趕出了紐約。為什麼?

因為他們沒有話語權,我們的總規劃師Moses僅憑一己之思,忽略了抗議,忽略的民意,和他的銀行家們,開發商們決定一個城市的未來,決定了這裡窮人的未來。

因為更新後的住宅,違背了傳統,甚至違背了什麼是社區的概念,冷冰冰的鋼筋水凝土將原本的其樂融融的社區砍到支離破碎。他破壞了不僅是物理形態上的社區,更加砍斷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網。這讓天性愛熱鬧的美國人如何受得了?

更因為,他們住不起。政府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把房子賣給了開發商,開發商為了自己的利益,卻覺得沒有動機去為那些窮人提供住處,所以提高了市場價,轉而賣給了中高收入人群。

結合當時特定的歷史時期所可能存在的其他社會因素,黑人,低收入人群就這樣被城市拋棄甚至於驅趕到了城市郊區。

我們的城市更新呢?到底為了誰,而我們真的又能為得了他們做我們的城市更新嚒?我們怎樣做才是能顧及到social equity, social justice, 社會公平呢?如果我們的漂亮的更新了城市中的城中村,而讓原來居住在這裡的居民無福消受,他們將何去何從?如果我們漂亮的做了歷史街區的保護,卻改變這裡的生活形態趕走了原住民,那麼他們是不是也帶走了歷史街區的魂魄和精神,同時,他們又將何去何從?如果我們一味將中高收入人群定為目標客戶,做精品住宅,精品社區,那麼社會低收入人群怎麼辦?他們會不會也像美國的黑人和低收入人群一樣,被驅趕到了城市的郊區,住在城市邊緣區的城中村?那又如何落實social equity進入我們的設計規劃中呢?

我想我也總算是有點粗略認識到,真的不僅僅是設計,設計之外的東西還有太多太多。理念更新之外,老話重提的如何落地該是需要深思的。

美國這些大城市在城市更新中出現的問題,固然有自身特有不同於他國的社會國情因素。

但是處於相同階段的城市化進程中,這些具有共通性的問題還是有一定借鑒的和思考的價值,已經出現問題的老路還是要盡量避免吧,至少不要犯相同的錯誤,主動反思。

沒有時間深思或是做研究,只是略做記錄自己的感受。更多的實證性研究和探討只待以後可以慢慢深入。
推薦閱讀:

TAG:城市規劃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