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里拾荒——有關第一把琴的故事
前兩天翻吉他話題,偶然翻到一個讓人想點開的問題:
你的第一把吉他是如何得來的?
看起來是個挺一般的問卷調查類題目,但吉他又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文化符號,反而顯得這個問題還挺有意思的。最近像這種帶點雞湯味的問卷調查在知乎總能收穫不小關注,興許是由於大家都喜歡在別人的故事裡找尋自己的身影吧。
點開問題一看倒有點意外;這個問題參與者真是大咖雲集,除了一票幾十萬粉的大咖,還有數個知名創業公司的創始人,蝦米網ceo、知乎黃繼新等。再看一眼問題日誌,原來這個問題在11年就被提出了。
第一個回答是個比較感人的答案…
說起「第一把吉他」,我們這一輩的許多人應該都會想到這種形象:超寬的指板,雕空的琴頭,超深的面板木色——整一個古典吉他的琴身,偏偏裝的是民謠吉他的琴弦。音色和破鑼敲響差不多,手感是什麼?能彈得響就不錯了。
嗯,那會兒佔領半壁吉他市場的紅棉琴都算好的了;國外超市可以買琴,在咱們這兒除了琴行,大概也就文具店能買到吉他了,畢竟是舶來的文體類用品嘛。
那時候除了買吉他,還流行撿吉他,比如黃家駒的第一把琴也是朋友搬家之後留給他的,看起來撿吉他的人容易成大事。
在一個個平凡的故事裡,知乎的投資人和coo黃繼新扮演綠葉的角色,對比大v光環日盛的當下略顯喜感,也難得真誠。
吉他陪伴人成長,與吉他有關的記憶也因此值得回味,對於許多人來說,每一把有心的吉他都有一段故事,可能有關苦戀/友情/親情/奮鬥;當我們投入到生活的奔波勞累或者,為生活或者為其他追求而放下吉他,這些可愛的情感也隨之淡去,僅僅在某一天當你看到一個叫「你第一把吉他是如何得來的?」的話題時才忽然湧上心頭。
最後分享一個身邊人的故事,一樣平凡的第一把琴:
我的第一把吉他,其實是我爸的。
泛黃的照片記下了這個八零年代彈琴泡妞的故事。據我媽說,她和我爸談戀愛那會兒,我爸會找個天氣好的日子,把她約出來。草坪上倆人坐著,我爸拿出吉他,邊彈邊唱。那時候大家聽的都是港台那邊傳過來的情情愛愛的歌曲,在情竇初開的年紀。一來二去,倆人互生情愫,於是有了我。
在我小的時候,我爸偶爾還會拿出吉他,在家裡彈唱當年的幾曲,我媽在旁邊咯吱咯吱笑,忘了皺紋和白頭髮,彷彿還是那個年輕姑娘。
我用這把琴準備初中的音樂畢業考試。
練過吉他的人都有這種體會吧,指尖紅腫、長繭、再掉繭,手指拚命張開,按的時候還要再用力。剛開始會覺得有點辛苦。然而彈奏出一段曲子的興奮(其實是考試的壓力)讓我堅持下來,最後成功用一首《那些花兒》征服全場的評委和觀眾(其實就是我老師和幾個同學)。
工作後我買了一把吉他,送給當時的男友。
因為不太懂什麼樣的吉他好,所以買了貴的(微笑)。
周末閑來無事,男友就會坐在陽台沙發上開始練習。秋日下午的陽光,把他低頭撥弄琴弦的輪廓照得特別好看。
第一首唱的是我很喜歡的歌,張懸還在小酒館時翻唱的《留下來陪你生活》:
我想留下來陪你生活,一起吃點苦,再唱唱歌。
男友常常是曲子還沒練熟,就迫不及待邀我給他伴唱。等他一首歌終於彈順了,一旁的我早已唱得聲音嘶啞幾近狗帶。
也許以後還要這樣伴唱下去(已結婚入坑),若干年後如果我走上歌手道路,應該要特別感謝我先生。
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