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性生長——傳統
電影《單身男女》中,落魄的建築師方啟宏遇上了改變人生的程子欣。再次執起畫筆開始了他的創作。
他在一次分別的時候,程子欣的影子觸及到了方啟宏的「靈感源泉」。於是方啟宏一邊邊用畫筆模擬著那個形態,想要將程子欣的影子真實的還原出來。於是幾年後,一個小蠻腰似的建築落在了香格里拉大廈旁。方啟宏對程子欣說:「這就是你的影子。」
這是一部對我來說意義非凡的電影。當然這個意義並不是在這棟大廈的設計上的。電影用一個極其浪漫的故事描述了建築設計似乎就像設計一件藝術品一樣逼格爆捧,浪漫且文藝。一遍遍的翻看這部電影之後,我反之開始反思設計究竟應該是如何生成的。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建築並不會因為施工完成而定型。反之它將會沿著一種趨勢進行生長。和人的成長過程類似,影響建築最大的並不是建築設計為建築的定義,而是建築所處的環境。這裡所指的環境,不僅僅只是Surroundings(環境,周圍的事物),他已經涵蓋了Environment(生態環境)所指的範疇,建築在人類的生態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將被這個生態圈所影響。
建築所處的物理環境會對建築造成最為直觀的影響,如空氣、光、濕度、溫度、噪音、風等將直接影響建築的形式。世界各地的民居和聚落的形態和建築的形式都可以準確的反應出物理環境的特性。我們以較為出名的雲南一顆印民居為例。
(雲南一顆印民居)圖中建築屋檐出挑較深,有效的阻擋較大太陽高度角的照射,大小廈子聯通,便於雨天通行。長坡向內,短坡向外。可以抬升外牆的高度,外牆開洞極少,可以起到防盜防風的作用。天井小,布局緊湊,適用於在人口稠密的地區。所有這些都真實的反應了當地的物理環境。雖然形制採取了中原地區廣泛使用的合院式,但入滇之後,針對物理環境做出了適應性的改變。在無數匠人的互相借鑒改進之後,逐漸自立門戶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直至今天成為了傳統。
傳統和文脈幾乎是今天中國建築師們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詞,這個現象無意是一個悲劇。它向我們闡述了過去幾十年中,人類的城市發展幾乎是以一種飛躍性的速度進行的,在發展中國家最為明顯。這種斷帶式的跳躍,完全跨越了建築合理生長的規律。以至於傳統的居所,生活方式,空間布局,傳統的思考方式在一夜之間不復存在。
建築師們對於傳統的評價普遍都非常高,經過漫長時間的考驗並延續下來的建築幾乎都合理的無可挑剔。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稱讚著古代匠人無法超越的智慧。其實這種合理性也並非一蹴而就,正如上文說到的,任何建築都不是在施工完成之後就停滯完整的呈現出來,正是通過不斷被改造的生長才變得更合理,更適應環境。
試想古代一個家庭決定建造一棟房子,工匠自會沿著固定的形制或者形式去設計建造。這棟房子成了一個家族最大的財產並會一直延續下去。當他們發現有任何不合理的地方,會進行改造使之更加試用。倘若家族壯大之後,會做出較大的改動,增設院子增加房間,重新調整平面布局。會增加裝飾,更換建材,重做門頭以體現家族的財富。如果家族落寞了,家產會被分割變賣,出現很多戶人家同時住在一個院子里的情況。這又導致了建築朝著另一個方向進行生長。
(建水縣團山村,建築至今依然跟隨著使用者的生活方式在改變)總之,當建築和生活息息相關之後,使用者會更積極的參與到建築中去,去更合理的利用他們所擁有的空間。而建築也會隨著使用者的參與一直朝著更為合理的方向去生長。所有這些經驗會被借鑒模仿,來為工匠建造新建築提供更好的模板。因為同一個區域生活的人,他們的生活方式也會很相似,使得建築體系越來越合理完善。
傳統並不是高上大的教科書,傳統只是一種環境適應性的體現。
現代城市建築幾乎是一個矛盾體,正如《單身男女》中方啟宏設計的大廈一樣。如果一個建築的設計僅僅只是模仿一個人的影子那麼簡單,那麼我們幾乎找不到任何辦法去評判一個建築的合理性了。雖然現代的工程技術在不考慮成本的情況下,幾乎可以實現建築師對於任何形體的追求。然而事實也並不可能如此,雖然技術可以幫我們解決絕大多數地域物理環境的特性,我們並不需要受限去適應它們。但是規劃、規範和市場很有可能抹殺掉建築師所有的幻象。你需要絕對服從這一區域的空間結構規劃,絕對服從該建築所使用的所有規範條文,絕對服從甲方營銷部門的指示。這些在商業地產項目中尤為明顯。恆大地產幾乎可以用少數幾種莫名其妙的產品類型就在全國各大城市建幾遍。我們如何去談論傳統與文脈。更為諷刺的是,嚴苛且難以協商的規劃條件也在不停地修正更改,就存在著建築合理性被大打折扣的風險。矛盾就在於我們不僅需要眼前的苟且,還需要詩和遠方。
大理古城是國家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為了保證大理古城的風貌不被各式各樣的建築所破壞。大理市的規劃和古城保護條例以極其暴力的方式限定了古城區域及洱海區域的建築高度,建築色彩,建築大小,建築元素、建築形式等等。於是在這個美麗的地區,新建築幾乎用同一種模式來表達著對規劃和環境的適應性。並且幾乎用同一種形式滿足各式各樣的建築功能,無論是公共建築,商業建築,民居,甚至是公共廁所都有著幾乎同樣的表達。
(圖為大理古城新建建築模式)當我們在談論傳統的時候,永遠都是以一種回過頭去看的方式。也就意味著傳統並不是一種已經「消失」的狀態。它是一個現狀和過去的「連接中介」。傳統不是一種固定的模式,它更像是一種方法,一種建築生成的方法。雖然傳統是客觀的,我們可以以現在的時間點來對傳統進行主觀的評價和改變。但傳統不是噱頭,那麼我們在利用傳統的時候,是該簡單的使用元素的拼貼,還是該用這一種思考的方式和方法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