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N+1 > N ?

勒龐在十九世紀寫下「烏合之眾」時可能並沒有料到該書在一百多年後的暢銷程度。雖然被人詬病論證過程不嚴謹觀點也頗為偏激,但這不影響大眾對群體與個體之間差異的興趣,特別是學術界。

俗語云: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但群體決策真的優於個體決策么?事實好像並非如此。

從眾與反從眾

從眾實驗中以Solomon E. Asch進行的最為知名,實驗內容是讓被試判斷上圖A、B、C中哪條與左側線條匹配。結果發現,個體明顯受到多數意見的引導,即使這個意見是錯的。

首先需要關心的是,人群數量達到什麼量級了以後會出現明顯的從眾現象?Latane及Wolf發現,即使小組人數較少,多數人的意見已經足以引起較高的從眾水平,而當群組人數增加,所有個體對群組的影響減弱。可喜可賀的是,即使在這種存在強大從眾壓力的情境下,單個異議者也會起到較大的作用,而且並不受少數派本身威望的左右,只要少數異議者彼此意見一致且堅定,對群組的決策也能產生顯著影響。

群體極化

從眾除了扭曲個體認知和決策外,另一個負面效應是容易增強群體成員達成一致的傾向,這種現象稱為「群體極化」。當這個群體由具有相同傾向的人構成時,該傾向在群體討論後得到增強。群體極化可能造成的破壞性影響如暴力行為、宗教極端組織、恐怖主義等。

The Internet and online social media have also presented opportunities to observe group polarization and compile new research. Psychologists have found that social media outlets such as Facebook and Twitter demonstrate that group polarization can occur even when a group is not physically together.

信息時代之後,社交媒體的蓬勃發展讓信息的獲取和分享變得幾乎沒有成本,而個性化演算法更是讓內容篩選變得用戶前台幾不可見,這提出了一個問題:群體意見因此更多元還是更極端?

皮尤研究中心在2014年進行的政治立場調研發現,分化在過去的二十年愈加明顯,簡單說就是,左的越左,右的越右。

西北大學對搜索引擎的研究認為渠道並沒有起到太大影響,使用真實的Google賬戶進行的實驗發現個性化只帶來了11.7%的搜索結果的差異,而一項涉及120萬互聯網用戶如何瀏覽在線新聞的研究顯示了渠道和個性化造成的極化可能沒人們想得那麼嚴重。當然,到目前為止一切似乎仍無法蓋棺定論。

人多力量大?

人多力量大似乎是種直覺經驗,大多數情況的確如此,群體決策在質和量上都要優於個人。Reid Hastie認為群體比其水平居中的成員做出的判斷更為準確,但群體中最好的成員經常勝過群個整體。不好意思臭皮匠們,如果那個人是諸葛亮的話那應該還是碾壓全場,除非你們和他比拔河。

對於容易的任務,增加群體人數只能增加了單一個體獨立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對於困難的任務,群體合作的主要優勢在於群體成員能夠匯聚所有人的資源並糾正他人的錯誤。很多時候,找多少人來參與不是關鍵,找對人才是。

Gayle Hill提出的頭腦風暴策略看上去似乎是最優解:個體獨自產生想法後再匯總,各自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並給出解決方案再進行篩選。

References:

1. Latané, B., & Wolf, S. (1981). The social impact of majorities and minorities.Psychological Review, 88(5), 438.

2. Moscovici, S., & Zavalloni, M. (1969). The group as a polarizer of attitud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2(2), 125.

3. Does Facebook drive political polarization?

4. Political Polarization in the American Public

5. Measuring Personalization of Web Search

6. Hastie, R., & Park, B. (198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mory and judgment depends on whether the judgment task is memory-based or on-line.Psychological review, 93(3), 258.

7. Hill, G. W. (1982). Group versus individual performance: Are N+ 1 heads better than on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1(3), 517.

8. Sniezek, J. A., & Henry, R. A. (1989). Accuracy and confidence in group judgment.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43(1), 1-28.


推薦閱讀:

【概覽系列】《社會性動物》第一論——從眾
我們為什麼會欣賞(或喜歡)一個人??

TAG: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