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讓我們不幸福?
什麼是幸福?
快快樂樂就是幸福。我們相信,更多的快樂就意味著生活更加幸福。不僅僅是快樂,喜悅、自豪、感恩和愛,都能帶來更多的幸福;而悲傷、憤怒、內疚、羞愧、擔憂、緊張和妒忌,都意味著遠離幸福。
但是,僅僅體驗到更多的快樂就足夠了嗎?想想這種情況,兩個人對於一件事情體驗到了同樣的快樂,其中一個人很享受、很珍視這種快樂,而另一個人卻認為這種快樂理所應得、沒有什麼值得回味。哪個人更容易從這件事情中獲得幸福呢?
看起來,除了我們體驗到積極情緒的頻率之外,我們對於積極情緒重要性的認識,也是關係到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有人會說,好,我知道需要看重積極情緒體驗就能提高幸福度,然後呢?看了下面這張數據圖,你就知道事情可能不是那麼簡單。
中國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幾乎處於生活滿意度(幸福感的量化指標,工具SWLS)和積極情緒價值的雙雙最低位置。這意味著,中國人既沒有相對良好的生活滿意度(幸福感),對積極情緒也沒有足夠的重視程度。而且與相對集中的區域相差很遠。真的是我們的文化和社會環境壓抑了積極情緒的價值,讓我們沒那麼幸福的嗎?
積極情緒高評價環境和低評價環境,在情緒體驗方面出現了很明顯的差異。高評價環境中的個體,在有反常的消極情緒體驗的時候(就是周圍人是積極情緒時),會產生一種想法,「我怎麼能不快樂呢?」而在低評價環境中非但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相反在有反常的積極情緒體驗的時候(就是周圍人是消極情緒時),會產生另一種想法,「我憑什麼不憤怒呢?」
我想不需要我舉例,大家就會從身邊、甚至從自己的經歷中搜索到類似的經歷。我們說傳統的文化中確實存在著一種傾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壓抑情緒、壓抑情緒的表達、壓抑對情緒體驗意義的評價,不論是積極的情緒還是消極的情緒,我們都認為是可以消除的、與天地萬物之理相悖的。很多老輩的人、父母輩甚至同輩的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快樂也是應當追求的目標,他們把生活寄託於無盡的事情中、繁瑣的關係中,甚至是下一代的幸福上。這樣不能獲得幸福嗎?可以,但是這種幸福是那麼曲折、那麼不確定,甚至那麼稍縱即逝。他的回答有著戲謔和苦澀,然而卻令人不由得想到,幸福感真的和社會地位、和財富有關嗎?看上圖中生活滿意度比較高的那些國家中,有很多是很單純的快樂吧。
是時候做些改變了。想要幸福嗎?從現在開始重視來自自己的快樂、來自自己的喜悅、自豪、感恩和愛吧。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TVB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拓展閱讀
Bastian, B., Kuppens, P., De Roover, K., & Diener, E. (2014). Is valuing positive emotion associated with life satisfaction? Emotion, 14(4), 639-645.
(部分圖片取材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自製圖片,獨立使用,私信授權;非日報轉載,私信聯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