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外向的人更快樂,快樂的人更外向

生活中,雖然沒多少人談論INTJ,也沒多少人理解OCEAN,但即使廣場舞大媽也知道誇「這孩子真外向」,她們的意思是「這孩子真能說,還挺會說」。

外向,幾乎是所有人格測量共同的特質/維度/因素/指標,對應著TheBigFive的外傾性,16PF的樂群性,EPQ的內外向性和(知乎常見的)MBTI的E/I。尤其作為因素分析析出的負荷最高的因子,內外向獨佔了各大人格版面的頭條。除非為了標新立異,比如色彩性格和九型人格,我們都不會對最通俗的性格描述棄之不顧。

外向的人更快樂。初讀起來是廢話一句,再讀起來又紕漏百出。初讀時候,想到的是玲瓏八面、意氣風發;再讀時候,想到的是人前歡笑、人後落寞。外向的人創造了外向孤獨症,訴說自己不為人知的失落和空虛;

內向的人也寫出了「關於內向的人們的15個誤會」,其中最後一條是這麼寫的:

快樂和人的個性特徵其實並沒有關係好么。外向的人里也有快樂和不快樂的,這和內向的人沒有區別。個性特徵並不會預言你這輩子都不會快樂呀。

真的不會預言嗎?根據這幅圖片,我們回答幾個簡單的小問題。

1)你覺得哪些人更外向呢?從高到低排個序。

如果他們要商量去哪兒玩,

2)你覺得哪些人說的更多呢?從高到低排個序。

3)你覺得哪些人有可能知道每個人的想法呢?從高到低排個序。

4)你覺得更有可能去誰提議的地方呢?從高到低排個序。

5)你覺得誰能在遊玩中獲得更多的快樂呢?從高到低排個序。

好了,現在看看1)和5)的重合度有多高。再來回到咱們的生活中,回想一下聚會的時候,吃過飯準備轉場,總會有些人落寞的說:「我不去了,你們好好玩吧。」這也許還算好的,內向的人甚至不會參加聚會,參加了也可能在KTV睡覺或者在酒吧獨自喝酒。

生活中可不只是這麼一個例子。內向的人更有可能,迷路的時候不尋求幫助,買東西的時候不討價還價,明知道有優惠卻不好意思提起,甚至做個頭髮都只會說「您看著弄」,給女朋友送花更是難上加難,或者說他們根本不好意思去買。隨著文明的發展,我們的快樂越來越依賴社交的活躍性,只有那些外向的人,才有機會獲得更多的、更有質量的社交經歷,獲得更好的、更適合的情感體驗,獲得快樂。

當然,內向的朋友們,事情還不算太糟。至少還有一種觀點是:快樂的人更外向。還是剛才的那張圖片,來回憶一下,我們是怎麼判斷出來誰更外向的呢?如果想不清楚的話,看看高排位的共同點是什麼?是不是因為他們在——笑!

相見時看到快樂的人,我們會相信他們外向。而我們自己快樂的時候,也更容易將自己的快樂傳播給更多的人,更傾向表達,更傾向社交,我們會感覺自己很有自信,感覺自己萌萌噠!對呀,當我們快樂的時候,看上去確實外向了很多。看起來內向的人們呢啊,如果你們想變得外向活潑,多做些讓自己高興的事情,使自己一直處於一種爽歪歪的狀態,看起來就能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你看那些外向的偽裝成憂鬱氣質,只需要靜靜的望著窗外,忍住一個小時不說話、沒表情就可以了。

然而事實比我們的幻想殘酷的多。我們快樂還是悲傷的傾向,有那麼一丟丟不取決於我們自己。那個一丟丟就是我們的腦生理水平,容易快樂的人,積極情感相關腦區的血流量基線水平更低。對,就是有些人就是笑點低,羨慕不來的!而且從某些角度講,笑點低是天生的,天生的外向!有沒有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沒關係,知乎上有那麼多INTJ/INTP陪著,你看他們穿著優衣庫,用著無印良品,不也過的挺好嘛!我也是內向的人,不過沒有人信,感覺

小知識時間:

大五模型,是心理學最常用(近乎唯一承認)的模型,通過辭彙學的方式獲得,測量方式包括NEO-系列的不同題庫的問卷,輸出結果為人格的五個主要因素:外傾性(extraversion)、神經質(neuroticism)、開放性(openness)、宜人性(agreeableness)、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

Affect模型,包括兩種,Watson和Tellegen的積極、消極二維,和Russell的效價、喚醒二維。關係如圖,

Watson和Clark提出,積極情感可能是外傾性的核心,而消極情感可能是神經質的核心。近年來,有很多研究者從各個角度做出了類似的努力,也得到了相應的結論。從某種意義上講,情緒和人格可能有相似甚至相同的生理機制。

拓展閱讀:

Hermes, M., Hagemann, D., Naumann, E., & Walter, C. (2011). Extraversion and its positive emotional core--further evidence from neuroscience. Emotion, 11(2), 367-378. doi: 10.1037/a0021550

Smillie, L. D., Wilt, J., Kabbani, R., Garratt, C., & Revelle, W. (2015). Quality of Social Experience Explains the Relation Between Extraversion and Positive Affect. Emotion. doi: 10.1037/emo0000047

(部分圖片取材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自製圖片,獨立使用,私信授權)


推薦閱讀:

什麼是負面情緒?怎麼消除負面情緒?
賭神都是撲克臉?
這些精英為什麼會死(中上)?
紅色的威力

TAG:情緒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