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總會被笑容欺騙?

表情似乎蘊藏著豐富的信息,情緒、興趣和態度——如果沒有偽裝的話。

我們都不喜歡被欺騙,或者說熱衷於拆穿別人的偽裝。這時,艾克曼教授出現了,他帶來了表情界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FACS和微表情。

前些年,《Lie to Me》的熱播,隨之《非常了得》中姜振宇的表現,帶起了一股學習微表情的熱潮。有關微表情是不是科學,到底能不能看穿人的偽裝、人的情緒和心理,爭議也甚囂塵上。聽過很多人抱怨,學習了姜老師的《微表情》,也觀摩過@楊昱 的收藏夾,為什麼我還是不能像他們一樣,談笑間就揭穿了謊言、看透了心情。甚至連真笑和假笑都分辨不了,怎麼會這樣呢?

知道還有很多人沒有接觸過微表情,我就勉為其難先將武林秘籍傳授給大家。欲練此功,必先——系統學習FACS。時間有限,就先傳授於你們速成版吧:真笑的FACS特徵。基線水平,

首先是我們都了解的AU12,拉動嘴角傾斜向上

然後是分辨真假笑的核心AU6,臉頰提升和眼輪匝肌外圈收緊

AU6和AU12的合成動作,出現這種表情基本上可以認為是真笑,

當然誇張一些的笑容也會出現AU25和AU26,張嘴;還有可能出現輕微的AU1+AU4的組合,皺眉。初學者記這麼多很容易弄混,我就不放圖了。基本上通過AU6+AU12,大部分的真假笑容我們都能分辨了。

好啦,Ladies and 先生們, 到了小測驗時間啦,拿出你們的筆和紙來吧!測試地址:bbc.co.uk/science/human,如果網址出錯,請看圖。先完成前10個,

前10幅表情的正確答案是:真假假真真,真假真假真。大家答對了嗎?

看起來大家都很有自信了呢,那我們換個姿勢再來一次。下面聽我口令,咬住你的筆。對,就像這樣,要流口水了對不對,現在咱們把剩下的10個接著完成了怎麼樣,

後10幅表情的正確答案是:真假假假假,真假假假真。大家又答對多少了呢?

很多人是不是卧槽了一下,正確率怎麼下滑了呢? 看起來芝士水平還是不行呀,心灰意冷了吧!對,你想的不錯,確實是姿勢水平影響了你的判斷。

姿勢怎麼會影響我判斷笑容的真假了呀?大家聽我詳細說來。在我們沒有學習到FACS之前,是怎麼分辨別人是高興了、幸福了的真笑,還是虛偽的、掩飾的假笑呢?其實我們先模仿了一下我們看到的笑容,然後自己感覺到,嗯,好高興呀,那我們就說是真笑;哼,累死爺了,那我們就說是假笑。

我知道有人要跳出來打我了,偶爾一兩次模仿了還可以理解,又不是小孩,怎麼可能一直用這麼笨的方法啊。喂,說的就是你,我的鏡像神經元捕捉到你砸電腦的動作了。有些朋友可能已經意識到了,就是鏡像神經系統。我們的鏡像神經系統可以代替我們的肌肉,直接模仿出肌肉活動時的腦活動。你看,腦子也挺機靈的嘛!

這樣就能理解,為什麼換個姿勢節奏就不對了吧。因為我們肌肉活動的信號和模仿出來的信號衝突,大腦里就亂得打起來了,有的信號告訴我們好真實的美好啊,有的信號告訴我們又是裝出來的,也就分不清楚是不是真的笑容了。有時候我們板著臉、嬉笑著、喪氣的或者喪心病狂的去審視別人是不是偽裝的時候,我們的判斷就混雜了自己的高興或者悲傷,就不再準確了。

而且甚至不僅如此,還有線索對我們的影響更多。來猜測一下哪個是真笑,這次要仔細觀察表情的差異,尤其是AU6。這張是推銷員成功推銷出去產品之後拍攝的,

這張是他準備給你推銷之前的笑容,

仔細觀察,確定了再向下翻。

公布答案啦,

兩張其實是一張圖片。

很多人選擇了第一張圖片吧。其實就是受到我們對事件評估的影響,成功的人我們會覺得他是真心高興的,表現出來的表情也是發自內心的;而當別人有求於自己的時候,我們自然的把他評價成——嘿,小子,討好我是吧!這種評估有可能是我們意識不到的,這樣也很難在判別的時候排除掉這種可能。我們現在看選秀節目的時候,越來越自發的覺得悲傷和痛苦是節目安排的,即使他們的面孔肌肉的活動和FACS描述的再相近,也只會由衷的感嘆——影帝!

微表情沒這麼好學,也沒這麼好用,對吧。想想,要想用好微表情,首先你要有台相機和電腦來分析和基線的差異。我們算你隨身5D,MBA。然後你要保持心情平和,面容穩定,不能面癱也不能抹太多粉。我們算你素麵朝天,處變不驚。最重要的是,你還不能聽他講故事,不能看他做事情,最好和你沒什麼利益關係。

哦,你要不是無賴透了,就是你的生活無聊透了。有時候,被笑容欺騙一下也是挺幸福的事情,生活何必那麼較真呢。有些假笑明明更美的!

小知識時間:

Simulation of Smiles Model是Niedenthal等人2010年提出來模型,用來解釋真實笑容的判斷機制。模型主要包含兩個要素,模仿(mimicry)和信念(beliefs)。這個模型的提出,基於具身情緒的理論取向,而Niedenthal也是這個理論的倡導者。具身情緒的理論傾向於將情緒解釋為,感覺運動信息的概念加工產物,而鏡像神經系統對感覺運動信息的模仿構成了我們對他人情緒的理解。

拓展閱讀:

大資料庫:Niedenthal, P. M., Mermillod, Maringer, M., & Hess, U. (2010). The Simulation of Smiles (SIMS) Model: A window to general principles in processing facial expression. Brain and Behavioural Sciences, 33(6):417-33

PsycARTICLES:Maringer, M., Krumhuber, E. G., Fischer, A. H., Niedenthal, P. M. (2011). Beyond smile dynamics: mimicry and beliefs in judgments of smiles. Emotion, 11(1): 181-187

PloS One:Korb, S., With, S., Niedenthal, P., Kaiser, S., Grandjean, D. (2014). The perception and mimicry of facial movements predict judgments of smile authenticity. PLoS One, 9(6): e99194

實在抱歉,第一篇專欄就遲到了,以後我會準時周三更新的,敬請關注。

(部分圖片取材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推薦閱讀:

紅色的威力
什麼是負面情緒?怎麼消除負面情緒?
這些精英為什麼會死(中上)?
賭神都是撲克臉?

TAG:情緒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