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BIM運維分為幾個階段實現?

目前BIM在設計施工的應用正在逐步普及,為BIM運維提供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僅僅利用竣工模型真正的實現BIM運維,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在BIM+FM/BA/IBMS中,立位於運維需求和技術水平於如何選擇優先順序?


最起碼要經歷這三個階段:

1,運維管理信息化(對應於國外的CAFM)

2,運維管理與BIM的集成(相當於BIM+FM)

3,其他集成,如弱電系統(如果它們已經被使用起來的話)

國內的傳統運維管理還通常停滯在階段1之前。

附相關資料鏈接:

BIM到FM的打通:https://zhuanlan.zhihu.com/p/24711074


我並不敢斷言造成BIM運維應用的效果不佳的原因,權當斗膽揣測,BIM之家以下幾點,算是拋磚引玉:

  BIM運維的價值點在那裡?

  這個問題目前其實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回答,沒有價值或者價值低於對應的付出就沒有人願意為之買單。我知道有不少單位為了尋找到這一價值點也都做了不少探索,發現要實現BIM的某一應用會付出巨大的代價,但是相應的產出卻寥寥可數,最後做出來的東西像是某種「昂貴的玩具」,除了用於對外宣傳和向上級彙報,並沒有多大的實際價值,日常運維還是用傳統的方式在完成。這一問題在施工過程中也容易出現,往往導致了BIM應用和施工過程是毫不相關的兩條線的尷尬局面。

  沒有成熟的BIM運維市場環境

  BIM在國內的興起是從設計行業開始的,後來開始逐漸擴展到施工階段。究其原因,無非是設計領域離BIM的源頭——BIM模型最近,BIM建模軟體比較容易上手,建模(最開始只是翻模)也相對簡單,到了後面施工階段發現應用起來說概念容易實際落地難,涉及的領域也更廣,協同配合難度也更大,正所謂「建模型容易用模型難」。進一步延伸到運維階段的BIM應用體現得就更明顯,實施困難就更大,因為運維階段往往周期更長,涉及參與方更多更雜,現存可借鑒經驗更少(包括國外)。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是整體的BIM應用市場不成熟可謂重要原因之一。整體市場不成熟——沒有相應的指導性規範,沒有成體系的匹配型實施人才,沒有明確的責權利細分規則,沒有市場角色定位,更沒有相關的市場運營機制,這就在所難免的導致了該市場的混亂,主要表現在價格的混亂、角色的混亂、責權利的混亂等等,整個市場魚龍混雜,故意擾亂市場者比比皆是。短期來看這讓不少真正有心從事BIM領域的企業遭受重創,長期來看這又是整個BIM的發展不得不經歷的階段。我們只能說BIM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沒有清晰的商業模式

  BIM在運維階段的應用到底是由專業服務公司運作還是業主自我運作?BIM運維與傳統物業的利益關係鏈條如何搭接?如何明確BIM運維的投入產出模式與周期?……類似於這樣的問題還很多,都是與BIM在運維階段的應用的商業模式相關。這個問題本該是在BIM應用前考慮清楚的,但是這一點往往被大多數探索BIM運維的企業所忽視,但是卻在關鍵的時候限制了BIM的實施。

  除了以上幾點以外的其他原因我們都已經有過了深入的討論,我這裡不再贅述。


推薦閱讀:

BIM政策——北上廣深
BIM項目文件夾體系
關於裝修的破BIM事一則
如何系統的學習BIM
BIMBOX秘籍 | 10分鐘教你把模型裝進PPT

TAG:B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