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請問佛教中的須彌山真的存在嗎?


首先「佛出世不壞世間法」,這條佛教學的基礎原則決定了佛陀絕不會給你講能讓你去通過外在手段驗證的事情或者是預言的,意味著在人類誕生到毀滅短暫的歷史區間內是幾乎不可能真的找到一個叫作「須彌山」的實物的。在印度的佛學院已經把須彌山的圖畫撤下,從文字非法的角度來說,這部分知識更像在講生命的層次,而非講宇宙的構造,那個年代印度眾生認為宇宙就是須彌山,是那個時代人們根深蒂固的認識。人類的對銀河系的認識至今是局限的,所以佛陀在那個年代也不可能去給人按「原原本本的樣子」講,因為講出來你也只能想像,凡是想像的東西都不是原本的樣子。

即便某種須彌山真的存在,應該是和經上的「方便說法」很不同的,個人認為這個是藉助以前印度諸宗教原有的說法而給出的方便說,因為當時人們對須彌山的概念根深蒂固,所以就將就這個其他宗教的模型給他們講,講個大概就行了不求準確。一是為了方便記憶,二是為了便於古印度人理解。須彌山模型的主要意義是對三界和天道從修證、心境水平上進行一個層次劃分,而不是想告訴地球人地球周圍是些什麼,切莫主次顛倒。

同樣類似須彌山的還有「閻浮提」也是借用印度人古代對他們這塊土地的稱呼,既然「四大部洲」圍繞中間旋轉,那一個「洲」必然不是像地球上的印度這塊土地而飛在空中。佛說小千世界有約一千個「日月」同時出現的地方,這點很玄妙,銀河系的太陽是遠遠超過一千個的,但既然佛說「日月」,就必然不是天文學概念而就是人那時說的日月,故「日」並非現代科學所指的「恆星」,因為沒有地球就沒有當時「太陽是恆星」和「月亮是地球的衛星」的概念,當時日月的概念不如現天文學寬泛。而佛說每個小千世界都有四大洲,同時又說一切「世界種」有無數種形狀,再結合當今科學觀測後者是更結合實際的,所以「每個小千世界都有四大洲」也是類比的方便說,不同的小千世界應該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但佛不可能給你一一講完也沒必要給你說他們都不同免得你陷入無限的空洞遐想。而藏傳佛教經典《時輪金剛》中的四大部洲模型和我們看到的佛經又不一樣,一個洲下面還繼續有中洲和小洲。現在藏地通行的日曆,就是按《時輪金剛續》排定,用它來計算日食、月食等現象也是很精確的,而佛經上的什麼五大元素、金輪、地輪之類的抽象概念雖然很奇妙,但更像只是和科學的分類標準不一樣,比如正方體可以定義為「八條棱都等長的立方體」,也可以定義為「每個面的面積都相等的立方體」,科學和佛經只是分類不同,一個以量子為最小類別而另一個以五大分類,但必須承認的是,佛經中的數字大多不是精確數字,而且佛經中的分類相對於科學來說簡化了很多東西,從物質世界的現象來看,科學的分類是比佛經更接近本質的,但假如我們人類看到的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呢?那我們整個物理化學體系就得以另外一種分類標準來闡述了。在過去的兩百年科學的詞典已經更新很多次了。

那麼根據人類的觀測尺度,銀河系是比較像一個小千世界的,銀河系中間是什麼呢,一個核球,以及中間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依靠黑洞的引力,周圍的物質圍繞中間旋轉,從側面看,銀河系中間並沒有什麼物質以我們人類能觀測到的「大山」形狀出現。而核球附近有很多和太陽一樣的恆星,為「日月星宿天」的處所倒是有可能的,但中間的黑洞在目前的物理學裡是個極其詭異但也應該是不存在任何生命形式的地方。

而四大部洲呢?這個倒還有比較像的,如下圖所示銀河系一共有5條懸臂圍繞中間旋轉,如果上面除了地球以外另外還有3個懸臂上有其他的人類居住,那麼則很有可能是佛經上講的「四大部洲」,因為四大部洲是我們「人道」的,所以他如果存在我們是一定能看到的,而佛經上講某些層次的「天人」和「餓鬼」的世界我們一般人是看不到的,比如日宮天子這種恆星上的生命,如果存在他肯定不是我們人的肉體這種形態,而是一種不依靠化學反應供能、不吃東西、直接吸取能量的生命體。雖然佛經上講我們看不到有些天人,但他們一定也是有身體結構組織形式和物理性結構的,不可能生活在莫名其妙的不穩定的幻象一樣的世界。天人一動念即來各種食物和衣服,應該是對這種生命的複雜機制的比喻。

中千世界比小千世界更大一個尺度,如果按這種邏輯延伸上去則是星系團或者比這更大,但從這種角度去理解又不太對,因為佛經中所記載的這種世界的尺度結構並非完全從大小的角度在講,如:

一日月照四天下,覆六欲天、初禪天,為一「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覆一二禪天,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覆一三禪天,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覆一四禪天,為一「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有小、中、大三種「千世界」,故稱三千大千世界。

可以看出這種世界尺度並非單純指大小,而我們的宇宙存在可觀測宇宙與可觀測宇宙之外的宇宙、高維度低維度等抽象性的特徵,所以佛經上所指的這種世界觀,更像是從實際觀測和抽象意義上結合起來講的,大尺度的世界對小尺度的世界存在包含關係,但並非一定是一種空間大小的包含關係。

然後佛經又講,仞利天以下為「地居天」,居住於地上。其上的均為「空居天」,「空居天居雲處」,和當今物理語言最接近的「居雲處」意思,即該種生命構成並非三維的,其某些生理特徵不受到三維空間位置差異的限制,我們現在經常提到的「雲」計算、「雲」盤,和佛經上說的這個空居天居「雲」處幾乎是同一個抽象意思,即既是聚合的,又是分散開的一種存在形式。而「地居天」則是和我們人類一樣必須居住在引力維持的一個環境里,他們離大地太遠也會死亡。空居天既然不受三維空間的位置限制,那麼他們肯定以一種難以想像的生命形式存在,生命體是聚合和分散統一起來的,人類更偏向於聚合,天人偏向於分散,這種有能力突破空間限制的他們到底居留於怎樣的一種空間結構中呢?能否用大小衡量?不得而知。也許他們也有肉身居留在固定的地方,從這個角度上講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大小尺度關係,但他們隨心念也能去到其它地方,說明他們身體的虛的一部分以高維度的形式散佈於整個三維空間,這時候又不能以大小來衡量,只能說「XX上覆XX為XX世界」。這則是從分類學的角度講。

而我們可以看到,「彌勒內院非天道所攝」是因為其本身不是物質世界,而在須彌山上居然「放逸天非天道所攝」,假如放逸天真的居住在某個「以物質形式存在的」須彌山上,而天道不能獲取任何信息,也是很不符合佛教的世界觀的,如果須彌山是一種我們人類所理解的「物質」結構,天道應該是能感受到的。

綜上所述,須彌山應該是借用印度之前宗教的說法修正後的一個比喻說法,而非一個實有的存在,倘若真要給須彌山、三千大千世界結合現代科學觀測去給一個定義,也許從以地球為觀測中心一層層往外擴展是比較接近的,因為宇宙大爆炸之初留下來的東西有很多在可觀測宇宙的邊緣,離我們人類達100億光年距離以上,那裡可能存在一些我們周圍看不到的現象,那裡也確實存在一些不需要依賴太陽、遠遠大於太陽而且自己就能發出超過太陽430萬億倍的天體,但可觀測宇宙之外呢?所以此事難以用科學解釋,科學自身都沒有透徹了解宇宙。佛所證悟的體驗並非用肉眼看到,也存在如何分類、定義基本概念和闡述方式的差別,束縛於空洞的文字之中,不到證悟之前不敢妄下定論。而證悟無上正等正覺的幾乎古來無人,大多數只是阿羅漢和初地附近菩薩,在彌勒佛降生前永遠沒有解答,這隻能是一個遺憾吧,很多人也是從求知的角度走上學佛的,在這條路上須彌山存不存在並不需要關心。


《俱舍論》中描述的小世界的中間是須彌山,根據現代科學觀測,小世界應該是佛教對銀河系的描述。須彌山是在銀河的中心,四大部洲是銀河的四大懸臂。


你站在須彌山上說須彌山不存在?


我的故鄉寧夏固原市三營鎮有座山叫須彌山。


真的存在。

佛陀經常會說的一個比喻是「如須彌山,如大海水,如恆河沙」,而大海水和恆河沙我們都見過。

須彌山,也許今天的名字不叫須彌山;也許只是目前為止,我們的觀測手段尚且觀測不到;也許我們一直沒搞清楚須彌山到底是什麼,在哪裡。


存在啊。

但是境界不到是看不見的。

或者說,僅憑眼睛也是看不見的。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云: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

······································································································································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

長阿含經世記經云:

佛告諸比丘:「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須彌山王、四千天下、四千大天下、四千海水、四千大海、四千龍、四千大龍、四千金翅鳥、四千大金翅鳥、四千惡道、四千大惡道、四千王、四千大王、七千大樹、八千大泥犁、十千大山、千閻羅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千焰摩天、千兜率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為小千世界。如一小千世界,爾所小千千世界,是為中千世界。如一中千世界,爾所中千千世界,是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世界周匝成敗,眾生所居名一佛剎。」


今人因科學發達,早知地球是圓的,找不到須彌山,遑論四大部洲,如果我們住的地方是南贍部洲,那其他三洲呢?既同在人世間,何以我們見不到?是否有此事實?令人生疑。有人認爲喜馬拉雅山是假想的須彌山,那不得了了,因爲中國在東方,我們這邊是不是東勝身洲呀?不像。往西是西牛貨洲?北是蘇俄,蘇俄是北倶盧洲嗎?都不像,與經文不能配合。還有個大問題,須彌山周圍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金山、香水海相間,最外圍是第八大鹽水海;鹽水海東西南北才是四大部洲;四大洲外,有大鐵圍山圍著。這個世界觀是平的,看「法界安立圖」便知。法界安立圖的一篇序文還反駁地球是圓的說法,因那時科學剛起步,不易取信。現在太空人已登陸月球,地球確實是圓的,沒錯!

釋迦牟尼佛是一切智者,難道不知地球是圓的嗎?若知,何以還說四大部洲?應知佛說法有些是隨順世間法,隨他意語。當時科學不發達,印度民間流傳有須彌山、四大部洲,知有小世界,乃至三千大千世界,這是古印度人的哲學,等於中國人說的盤古開天;但中國人說得太簡單了,印度人聰明,組織精細,能想出這種世界觀,很不容易。世尊在世時,這種觀念已深植民間,若不隨順,必起紛爭,影響佛法弘傳。佛出現世間目的欲令眾生斷煩惱了生死,地球形狀是圓或方,與了生死無關,不妨隨順,實說倒成反效果。

如果佛示現在今天,也隨順說地球是圓的,因時代不同了。佛知不知道地球是圓的?知道。大家看華嚴經世主妙嚴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中,說世界形狀,圓、方、長等都有,且第一個就說圓,看經要會看,佛沒明言,但含在內,其實,佛老早就講了。佛經裡並非全屬佛新說,佛只是將當時不太正確的世間法改正,許多東西,如輪迴思想是古印度婆羅門教就有了,佛加以修正、分類,令更清楚而已。懂此,關於須彌山、四大部洲的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不必想成喜馬拉雅山,否則,無法配合。

會性法師 《天台四教儀講錄》

這是一種說法


須彌山,聳立於一小世界中央。須彌山「入海水中八萬四千由旬,出海水上高八萬四千由旬」。這裡「由旬」是長度單位,《法苑珠林》卷三中載:「八拘盧舍為一由旬,合有四十里。」《法苑珠林》為唐代道世所著,唐代一里約540米,一由旬約21600米,合43.2公里,可以簡單計算得出須彌山高725.76萬公里。

《長阿含經》「閻浮提洲」品中有須彌山的詳細描述:「其山直上,無有阿曲。生種種樹,樹出眾香,香遍山林。多諸賢聖,大神妙天之所居止。其山下基純有金沙。其山四面有四埵出。」

須彌山有上、中、下三級「七寶階道」,「挾道兩邊有七重寶牆,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其間「花果繁茂,香風四起,悅可人心。鳧雁鴛鴦,異類奇鳥,無數千種,相和而鳴。」諸鬼神住於其中。

須彌山「四捶高四萬二千由旬,四天大王所居宮殿。」須彌山頂有三十三天宮,為帝釋天所居住之處。

須彌山是否存在,我們不知道。我想可能是「只緣身在此山中」。


呵呵噠,真刪了。這隻會讓我更加懷疑這個問題是蛋卵頭星人們串通好的佛教宣傳,知乎要我對事不對人,但我對事不對人還帶著認真態度的回答就這麼給刪了,也還沒有摺疊。你們要別人怎麼」對事不對人「?


須彌山應該是地球磁場中軸,鐵圍山是磁場環繞地球部分里的范艾倫帶,北郁單曰洲應該在地心世界,南閻浮提應該指赤道附近的印度,非洲,中國應該屬於東勝神州,美洲應該屬於西牛賀洲


宇宙,佛,我,一切唯心造,信則有,不信則無……


佛法是心法,不能一字一句去對應。

去尋找字句背後的深意。


應該就是太行山

佛經云:納須彌於芥子

芥子為十字花科植物芥的乾燥成熟種子。主產於安徽、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四川等地

查了查山脈地圖,其分布與太行山走向基本一致

所以須彌山應該是太行山


諦深大師開示:什麼是須彌山

諦深大師開示:什麼是須彌山 - 須彌山佛國網

今天是釋迦佛成道日,是日緣分吉祥,為了這些緣分師父便忙,由於末法時妄法熾盛,毗尼難續故,師父怕他們,今年就沒與大家一起海會布法。明輪至時,妙湛寺毗尼燈殿落成,師父再與菩薩祥會。

因妙湛寺有一閣殿是從須彌甘露頂閣殿抄建,今日又有皈依弟子問及須彌山,師父一併給菩薩們講說須彌山事要。

善知識,須彌山乃於釋迦佛因地修道之萬億大阿僧祗之處時,由善現如來起,圓滿照分,照分之後,所成之十方世界之中,識心分別有相體相之總廓體,已由人之算數無量大劫至於當今之,十方世界之依成緣分。

善知識,以吾諦深凈眼觀之,須彌山之大,若以人眼求視,恰如細菌求見宇宙之見而難見之見。

善知識,譬如:人道之當今世界科學所探之宇宙,僅銀河系恆星數量便難以計數,實則,每一日月,稱為一個世界。而須彌山下方之南詹部洲,就有十萬八千上土州別,一百零五萬中土州別,一十二萬下土州別。其南閻浮提位於南詹部洲西南。

南詹部洲業相體,呈上兩邊高中間低,平緩順勢;下邊呈中間微凸,兩端一端扁削一端三旋狀。是州各方,以阿僧祗劫記日,日有所變。

善知識,是中之南閻浮提,則多處均有日月草木世界,每一世界均有山川河流,大海冰凌。

善知識,南閻浮提中處,是釋迦如來所成挲婆國土。挲婆世界多處大海,山川相映。

善知識,須彌山正峰,有甘露寺,日夜甘露傾海下施,至於四天王天處,已無豪分。而至於山下方,若以人心思量,無始劫難思至。

善知識,佛法真實不虛,若以罪孽想,判別佛說法,是人狂妄輩,不能見真諦,更何知有佛。若於佛說事,靜心受佛教,斷滅罪孽想,一念隨所見,十方剎那現。無須求知之。

善知識,放下諸罪,嚴凈毗尼,彈指能見佛。諦深2016,1,17日示。


之前不知道有這個說法,後來看了些佛教入門的書,能感覺到閉上眼睛就能看見他,銅色的,高高的,厚實,方方的。而且一念這三個字就很有力量。他當然很大,但是又可以存在在一個針尖上。須彌山是哪一座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確存在。唉,都不知道該怎麼說了。說不清楚。


推薦閱讀:

念佛應該念哪位佛的佛號?或者是念哪部經?
周易與華嚴:相應,通往境界的唯一捷徑
如果某部佛經失傳了會怎樣,如果所有佛經全都失傳了又會怎樣?
突破與超越
佛教吃齋的意義是什麼?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