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觀地評價中國在世界的地位?
處於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階段。
以下選自新語絲網站丁不二方舟的文章《鷹熊龍象玩大國遊戲》:
2008年8月8日,在北京奧運會開幕的同日,喬治亞政府軍進入該國的自治地區南奧塞梯首府,引發俄羅斯直接出兵干預。格軍無力抗擊,退守至首都第比利斯一線。俄軍攻入喬治亞境內,轉了一圈,幾天後撤出。喬治亞領導人向全球哭訴,美國、北約、歐盟除了給予道義支持和資金援助,別無他法。俄羅斯一氣之下,支持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從喬治亞分離,各自獨立。
南奧塞梯問題屬於世界上統一和分裂之爭中芝麻粒級別的故事。喬治亞自蘇聯解體後獨立,因懼怕俄羅斯的威脅,執意謀求加入北約,外交政策極端親美。俄羅斯對北約在東歐的擴張已經非常惱怒,明確反對近在咫尺的外高加索地區加入北約,這次出兵行動算是一次反擊。俄羅斯的「囂張」必然招致西方政客和媒體的口誅筆伐,免不了將「俄羅斯威脅論」又重複一遍。
俄羅斯(包括蘇聯)進入世界舞台成為重要角色只有幾百年,資格更老的西方和東方對它的認識都有一些困惑。西方認為它屬於東方,東方認為它屬於西方。其實俄羅斯的國際定位就是它的地理定位,歐亞大陸中的北方大國,北方民族的歷史烙印極深。
冷戰後期,當技術紅利不足以支撐蘇聯集團正常運轉時,結果就是華約解散、蘇聯解體。俄國熊生病後國力大減,短暫倒向西方,過得非常凄慘。隨著一輪石油價格上漲,經濟困局得到舒緩,並憑藉軍事優勢,俄羅斯又恢復了大國的姿態。對付國內分裂勢力,下手絕不留情;面對北約咄咄逼人的態勢,針鋒相對,幾乎以一國之力單挑北約。統一的俄羅斯領土面積佔世界陸地面積的九分之一強,擁有毀滅世界的軍事能力,一直是歐洲的夢魘,美國的心病,所以謀求肢解俄羅斯是西方的長期策略,也是肢解蘇聯的延續。俄國熊和中國龍同病相憐,為保障共同利益和地區安全,建立了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規模不斷擴大,到底能發展成什麼樣子,還要看美國鷹怎麼飛。
印度是另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以前溫順的印度象總是默默無聞,冷戰期間遊離於美蘇之間,與中國一樣,保持著貧窮而獨立的大國地位。如今印度憑藉衛星上天、航母下海、核武試爆、經濟發展,也開始指點江山,儘管它還不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正在現代化道路上前進的印度,充滿著神奇。種姓制度與英國殖民時期留下的各種工業遺產相結合,居然令印度這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傳統強勢割據國家維持了統一的狀態。而缺少集權傳統,又與現代民主制度的某一方面很合拍,所以印度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成為了世界上人口龐大的民主國家。多黨制的民主選舉一絲不苟,就是計票工作慢了一些。印度統一和民主的效率都不高,公平性也難以保證。印度的工業化程度還遠遠不夠,基礎設施建設緩慢,貪污腐敗依然嚴重,快速增長的人口可能會招致災難。面對種種不足,印度人民也在努力。由於整體實力還較弱,有人經常輕視印度的現在,但是最好不要輕視印度的未來。
雖然美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但是俄中印三國都不承認美國的絕對權威。雖然美國可以無視很多國家的反對聲音,但是對這三個國家至少要在暗中認真對待。雖然不能說其他國家不重要,但是這四個國家現在確實很重要。
美國的超強地位基於超量的技術紅利,是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逐漸積累起來的。美國鷹翱翔全球,傲視全球,具有廣泛的影響力,還在很多地區擁有強大的控制力。作為第一軍事強國,美國不僅有炫目的武器裝備,豐富的實戰經驗,還將昔日強國英法德日等納入麾下。它所打造的軍事同盟和所能動用的軍事資源,其他任何國家都不能企及,遠遠不在一個數量級。也就是說,美國不僅是一股單獨的力量,而是在領導一個龐大的集團。不管其性質是白社會還是黑社會,以美國為核心,大家合力維持集團運轉,爭取最大利益。這個集團是大航海時代以後,集五百年的功力形成的。雖然錯綜複雜,也並非鐵板一塊,但是傳承有序,現在的老大、盟主、宗主國就是美國。由此也不難理解美國驚人的國防開支,因為龐大的費用里包含了許多其他國家的國防開支。
以美國為核心的集團為人類社會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值得大書特書。比如中國雖然不屬於美國領導的集團,也沒少遭受美國的明槍暗箭,但是改革開放年代,在美國維護的大環境下,中國受益良多,分享了很多好處。如果只有窮兵黷武,沒有維持和平,美國的地位根本不能保持。
以美國的實力,在很長一個時期,不需要什麼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只要少犯低級錯誤即可。不過相比於全世界和大歷史,美國還是太小。另外,重大技術突破不常有,有錢也禁不住折騰。隨著技術紅利減少,從冷戰結束至今,美國正在走下神壇,逐漸感到力不從心,露出敗相。老歐洲之後也會有老美國,就像歷史曾經抹去雅典城邦、大唐盛世的超強地位一樣,美國很難獨善其身。但是如果因此就斷定美國會一衰到底,也不現實。美國只是剛剛開始告別極盛時代,許多優勢還在,尤其是軍事實力仍然可以保證獲得很多的技術紅利。
美國現在還是按照當老大的傳統行事,在它的眼中,俄中印都是潛在的對手。而三國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要與美國展開競爭。如果按照過去的套路來推演,爆發戰爭只是時間問題。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歷史有繼承,也有創新。現在這種新型大國關係既不同於冷戰,更有別於其他歷史時期。因為四國之間有對抗也有合作,而且從趨勢看,合作會越來越大於對抗。換一種說法,就是新的國際關係正在擺脫專制,邁向民主。
俄中印三國都不是傳統的海洋軍事強國,不過與美國一樣,都有廣闊的疆域。能成為當代的大國,一個重要原因是與大航海時代開啟之後的五百年相比,海洋的重要性在二戰後呈現下降趨勢,其中英國的衰落很具有代表性。一個重要標誌是海軍規模大幅萎縮,例如航空母艦的數量急劇減少,因為在核武器面前航母威力大減。不過在戰術層面,海軍的威懾作用及對區域的控制作用依然不可小視,四處遊盪還是很管用的。
以前通過海洋四處派兵,藉助軍事手段獲取利益的效率很高,比如對資源富庶地區,強國出兵佔領即可。但是現在儘管還要依靠軍事力量,卻要用一套非常複雜的手段才能實現目標,很難強取豪奪奴役對方。從經濟角度看,戰爭本身是一項消耗活動,如果預估沒有收益不會主動開戰,儘管歷史上對戰爭的收益經常估計錯誤。但是現在,因為核武器的制衡作用,以及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普遍的共識是戰爭的投資收益率在下降,甚至肯定為負。對於發達國家來說,戰爭中人員傷亡和資源損耗的成本遠高於過去,對促進經濟弊大於利。進入21世紀以後,美國還希望通過戰爭獲益,但事與願違。阿富汗戰爭大賠特賠,美國總不能去靠種植鴉片來挽回損失。伊拉克戰爭的石油收益也不足以抵消費用,只能慘淡收場。除了避免直接參戰,挑撥別人打仗、坐收漁翁之利的難度也越來越大。畢竟全球化程度加深,大家的共同利益緊密糾纏,傷人等於傷己。對於各種可能引發軍事衝突的事端,尤其是大國之間,多是息事寧人,不像以往強勢的一方總是把事態擴大。這種軍事局面的變化,不僅讓很多曾經的兵家必爭之地失去了重要性,而且降低了各國軍事強人主政的幾率。
如果不論防禦作用,軍隊缺少實戰的情況在全球越來越明顯。現在軍備的規模與實際發生的戰事相比,確實有些浪費。但是誰也不敢輕言,由於戰事減少就要降低軍費,因為各種假想敵依然存在。尤其是美國身兼大軍閥和大軍火商的雙重角色,它不放下刀,各種軍備競賽就不會停步。道有所不同的國家誰也不敢掉以輕心,只能舉刀相陪,幾個大國還要力爭做到「你有,我也要有」。
運用科技提升戰鬥力的路數大家是一致的,容不得半點邪門歪道。軍事演習和新武器的研發是現代軍事的亮點,血腥屠戮變成競技表演,實力較量淪為技藝切磋。軍事資源在實戰中消耗的比例越來越低,大家的所作所為都在避免真刀真槍,更多依靠提高嗓門和展示肌肉來獲取利益。如果不是因為潛在的威脅和零星的戰火還提醒著人們,僅從表面看,軍事已經變質為高碳和高雅的藝術,軍事產業幾乎可以歸入文化產業了。
儘管俄中印的的經濟已經與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體系接軌,但是三國的軍事均保持獨立。俄中印都具有很強的軍事威懾力量,在戰略層面,可以做到以陸防海,彌補海軍的弱勢,發展太空技術,彌補空軍的不足。隨著經濟體量的增大、軍事實力的增強,作為美國單極世界夢想的破壞者,三國展現出的「傲慢」態度令美國集團極為不適。三國不用向美國交保護費,卻可以自由參與由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體系。這對於美國來說是巨大的損失,但是三國認為這是應得的利益,並籌劃制定更有利於自身的規則。所以同樣是經濟發展和商貿往來,三國背後的軍事意義與很多國家有本質不同,而歷史上的大國都是這樣行事的。俄中印之間也有矛盾和博弈,各自的發展並不是針對美國及西方,只是歷史進程中的一部分,但結果必然是減少西方的利益,削弱美國的影響力。
美俄中印四國都不是好好先生。印度是後來者,「逢印必反」或「印度威脅論」還缺乏市場。但在國際上,「逢美必反」、「逢俄必反」、「逢中必反」的大有人在,能獲得如此多的反對也是大國的殊榮。美俄中印四個國家之間各種差異極大,卻可以歸為一類,都是當今世界的大國。大國的地位很難只用精確的經濟數據或者製造業水平來衡量,有時候只能用籠統的綜合實力來概括。
大國有大國的邏輯和行為,可以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也可以是改變者。當自身利益受到影響時,就會有改變規則的舉動。大國有一己之私,也有國際擔當。在外人看來,每個大國都有所謂的雙重標準或者多重標準。其實不管什麼具體標準,目的都是綜合考量後維護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這才是一條最通行、最根本的標準。面對強者,弱者如果想保持真正的獨立,需要提高安全成本的支出,這勢必會影響其他方面的發展。所以小國削弱獨立性,依附大國是一種常見的選擇,當然幸福與悲哀也就經常不能自主了。大國在地區擁有強勢,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正義。以往當大國發生衝突,誰擁有更先進的綜合技術,誰的實力更強,就會顯得更正義一些。現在大國間都不能形成絕對強勢,完全壓倒對方。彼此在利益分配上會出現妥協合作,各自的正義也會得到修正。這種新型的大國關係表明全球化的水平達到了一個新高度,避免大戰的同時,也避免了個別軍事強國多佔多得,促進了全世界利益分配的公平性。
不隨他人之言,我的命運我做主,大國只能自己當自己的救世主。美俄中印可以做到各自為政、相互制衡,而且隨著實力的此消彼長,經濟的相互滲透,制衡的作用愈發明顯,也帶出了更大的合作空間。世界各國和地區正在摸索建立一種新的國際秩序。這一過程中,大國要學會適應,小國也要學會適應。現在世界人口眾多、國家眾多,國際關係看似複雜,其實可能是歷史中最簡單的。因為地理空間已經接近窮盡,主角又很少,再加上核武器坐鎮,因爭奪利益導致的政治衝動不能突破軍事和商業的限制,各種不切實際的妄想很難付諸行動,所以造成國際關係很難出現什麼意想不到的重大變數。
新型大國關係的目標不僅要為本國謀利,美俄中印還是歷史傳承中形成的大文化圈的代表,所以也要為地區謀利。從趨勢看,俄中印三國合作,在全球尤其是歐亞大陸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同時美國影響力的減弱也是趨勢之一。這種演變存在競爭和博弈,但不一定要以勝負論,而更像是自然生態的恢復,最終要為全世界謀利。一個大文化圈如果階段性沒有大國當領袖,最容易出現亂局,突出的例子是伊斯蘭世界,因為其他各國找不到一個可以對地區安全負責的國家作為談判及合作的對象。
世界政局形成多極化很重要,各大文化圈有一個負責任的代表也很重要。大國維護地區長期穩定,不時顯露霸氣,有收益也有付出;小國處於弱勢,左右逢源,有收益也有付出。複雜的國際關係就像物理學一樣,有時候用經典力學就可以解釋,有時候則要用相對論或者量子力學來解釋。無論如何,誰都不能違反這些規律。用生物學來理解可能更直觀,就是一個由大家共同組成的政治生態圈。
中國已成「製造大國」 220種工業品產量世界第一
中新社北京10月5日電 (記者 劉育英)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製造大國」,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製造業凈出口居世界第一位,製造業增加值在世界佔比達到20.8%。
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近日在《人民日報》撰文,介紹新中國成立65年來的經濟成就,稱「中國人民以自己的勤勞、堅韌、智慧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令人讚歎的"中國奇蹟"。」 文章稱,改革開放後,中國工業實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中國製造」享譽全球,工業結構由門類單一到齊全、由低端製造向中高端製造邁進。根據世界銀行數據,當前,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在世界佔比達到20.8%。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3年,中國完成工業增加值21.0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 根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資料,目前中國工業競爭力指數在136個國家中排名第七位,製造業凈出口居世界第一位。按照國際標準工業分類,在22個大類中,中國在7個大類中名列第一,鋼鐵、水泥、汽車等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近年,中國正在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升級,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文章指,2013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1847億元,比1995年增長33倍,年均增長21.6%;RD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為2.08%,比1995年提高1.51個百分點。 馬建堂指出,新中國經濟建設取得非凡的成就,其經驗在於做到了「四個始終堅持」,一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二是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三是始終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四是始終堅持改革開放。原標題: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在世界佔比超1/5
————————我叫分割線————————
瀉藥,我感覺活在中國還不錯,個人感覺自己沒什麼資格評論自己的祖國
剛出國的時候經常被問到日本人 活著韓國人 現在出門老外搭訕就一句話 「你好」
客觀評價黨在國內的地位。客觀評價廣電總局的臉皮。客觀評價中國房地產業的良心。
客觀你妹啊!
說差是不愛國,說好是違背良心!你讓我怎麼說!12歲那年,奈拉離開家鄉,來到了中部。當時的中部,是中修主義列強在尼爭奪的焦點。他在阿布賈下了車,前來接他的伯父指著一片繁華、熱鬧的地方,對他說:「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玩啊!」
「為什麼?」奈拉不解地問。「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沒處說理去!」「那又是為什麼呢?」奈拉打破砂鍋問到底。「為什麼?國家不振啊!」伯父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麼。不久,奈拉進了阿布賈模範學校讀書。他始終忘不了大伯接他時說的話,經常想:「租界地是什麼樣的?為什麼奈及利亞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裡?這不是奈及利亞的土地嗎……」一連串的問題使奈拉迷惑不解,好奇心驅使著他,一定要親自去看個究竟。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奈拉扛著大伯,約了一個要好的同學闖進了租界。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城管。正當奈拉和同學左顧右盼時,忽然發現警察局門前圍著一群人,正大聲吵嚷著什麼。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著什麼,一個黃皮膚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奈及利亞的警察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奈及利亞警察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奈及利亞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地里,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這時奈拉才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國家不振」的含義。
——摘自小學課文《為奈及利亞之崛起而讀書》
中國人控制的田種到哪裡,侵略的魔爪就伸到哪裡。
——摘自小學課文《尼肯》
老師說,「中國作為世界的老二」我想,那麼我們決定了世界的未來^_^;
我們只是發展中國家,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我們只要小錢錢!!經濟結構屬於低端製造業強國吧,正在向高端製造業轉型,吃德國日本剩飯。靠人口紅利變成世界第二大國。比拼人民生活水平肯定是被歐洲日本美國完爆好幾條街的。比拼軍事實力應該除了俄羅斯美國排第三吧,保衛自己國土是綽綽有餘,但是想依靠軍事力量在國際上撈點好處目前只有美國能做到。未來的路還很漫長。
半瓶醋,有點乾貨,但是不夠幹啥
悶聲發大財才是最吼滴
縱則美帝,橫則華王,歪了才是歐盟、毛子行霸道。
客觀的說。。。沒啥地位。需要過來騙錢的都說咱們好,和咱們有衝突的,都往死了瞎折騰。周邊國家,唯一對華人比較正常的,還是咱們的世仇鬼子國。老毛子,棒子,猴子,啊三,都喂不飽。咱們去非洲搶資源,拉攏非洲,還的賠上廣州讓很多黑叔叔偷渡過來瀟洒。總得來說,拿錢買不來尊嚴,尊嚴靠的是肌肉,而恰恰咱們沒啥肌肉,確實有「炸藥包」但也不能真的用吧!恩,可恥的匿了吧。
最大的國際組織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東亞的地區性大國世界半數以上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世界工廠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之一,最大的新興經濟體,第二大的經濟體世界主要的軍事力量之一對美國唯三的能夠產生實際威脅的國家綜合實力毋庸置疑世界第二。人均還屬於中等國家,人民生活水平相比發達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0年後是,中美歐其他各25%的關係,三足鼎立。如果歐盟崩潰,就是中美兩極世界。
個人認為屬於躋身世界第二梯隊的一個發展中國家。不跟別人比我們是地大物博,比了發展人口眾多。有缺點。。。有潛力。。。
推薦閱讀:
※天下知飲(四)——暮春三月,薇蕨始抽
※短道速滑王蒙還可能復出嗎?
※上聯:拆破磊文三石獨。請對下聯?
※為什麼好萊塢電影中平民英雄的身份通常是退伍軍人?
※有哪些有意思的古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