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擔心的事越容易發生?
怕什麼來什麼?
我們常說「心想不一定事成,怕處一定有鬼」。我們越是擔心的事它越是要發生。彷彿冥冥之中真的有命運安排,有超能力使然,於是,我們常常會歸結為命運本該如此。
「怕什麼來什麼」,更多集中在人際關係上,親情、愛情、友情。
我一個女朋友,其母受傳統思想的影響,總是擔心老來無依無靠,安全感極低。儘管其對母親百般孝順百般照顧百般討好,她的母親還是唉聲嘆氣,消極悲觀。多年下來,女友覺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像空氣一樣消散的無影無蹤,依然無法使母親快樂起來,這種關係讓女友很累,再也不想費盡心思討好母親。她的母親終於像實現願望似得嘮叨「我就是可憐,老了沒人管,你們都討厭我」。
愛情上亦如此,初戀的女人總是怕男友不愛自己,一天男友不打電話就懷疑他幹壞事去了,稍微做的不好,就認為對方不愛自己。慢慢地,男友面對百般折騰的愛情再也體會不到愛的味道,結果真的不愛了。
我以前接過一個諮詢,求助者覺得自己太內向,朋友們肯定不喜歡自己。為了掩蓋內心的擔憂,他還故意偽裝自己,顯得自己什麼都不在乎。朋友們也漸漸疏遠了。後來,側面才知道,朋友們開始覺得他挺實在,不焦躁,也很願意交往,結果發現他的行為有點虛偽,慢慢地就淡了。
為什麼人際關係上更容易出現「怕什麼來什麼」?
心之所至,行知所往。你的心念,引導了你的認知,你的認知又決定了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會影響別人的行為,而別人的行為恰好就印證了你的心念。這是一個死循環。不過,你的心念只能影響到和你有關係的人或事。和你沒有關係的人或事,就算是你擔心,它也不會發生。比如你擔心戰爭,戰爭卻不一定發生,你擔心外星人入侵,外星人至少在你有生之年不會毀滅地球。因為戰爭不由你的心念決定,外星人不由你的心念決定,所以你擔心與不擔心都不影響結果。
只有存在關係,才有可能出現「怕什麼來什麼」。因為我們的行為是通過關係影響他人的。所以,在人際關係最親密的親人或戀人之間,經常會發生「怕什麼來什麼」。
就如同上面談到的母親。母親擔心無依靠、被拋棄。於是,總是表現出自怨自艾,面對女兒的一片孝心也總是不鼓勵不讚揚。久而久之,母女相處越來越不快樂,女兒就會盡量避免去見母親,結果母親的「被拋棄感」更重。
同樣,如果一個妻子對於婚姻缺乏安全感,害怕被拋棄。那麼在她的行為模式里就會時刻集中在這個方面,總是把問題往這個方向引導。比如丈夫和別的女人吃個飯,她就會擔心丈夫是和別人有曖昧。這種擔心如果無法抑制,那麼就會表現出對丈夫的質問、不友好,讓丈夫在夫妻關係中感受不到信任,缺乏人際交往自由。為了避免爭吵,丈夫會進一步選擇逃避,隱瞞;妻子就會進一步感受到「被拋棄」的威脅,從而造成惡性循環。
由此可見,「怕什麼來什麼」是由於我們的行為影響了他人的行為。但是,我們的行為從哪裡來的呢?心理學告訴我們,我們的行為是由我們的認知決定的,而認知又具有個體差異性,受個人經驗、情緒等影響。
「怕」作為一種情緒,會直接影響認知
想像一下,如果你穿著不好怕被笑話,是不是感覺所有的人都在看你的衣服,如果你覺得自己丑,是不是覺得所有人都在看你的臉?
心理學做過一個經典實驗:先在志願者臉上化妝出難看的傷疤,拿出隨身的小鏡子,讓志願者看看自己傷疤的模樣,然後收走鏡子。接著化妝師會以固定傷疤、讓其更持久的借口偷偷把傷疤擦掉,但是志願者們並不知情,他們以為傷疤還在。志願者們被分別帶到了各大醫院的候診室,在人潮密集的醫院呆一會,讓志願者們在這裡充分觀察和感受人們的種種反應。實驗結束後,志願者們各自向心理學家陳述了當時的情況。有人說別人對他露出鄙夷的目光;有人說他們像躲避瘟神一樣躲避自己,太缺乏同情心;也有人義憤填膺地說兩個女人私下嘲笑自己。總之,志願者們的感受出奇一致,普遍認為別人在盯著他們的臉看,透露出厭惡和惡意。估計恨不得溜著牆根走。
當這些志願者們走出化妝室的時候,他們擔心什麼?
——擔心被議論,被嘲笑,被鄙視,擔心不受歡迎。
那麼,他們在別人的眼中看到了什麼?
——鄙夷、躲避、嘲笑、厭惡、惡意。
那麼,當他們「看到」了別人這些不友好的反應之後,志願者們什麼反應?
志願者們覺得別人缺乏同情心,為此義憤填膺。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志願者臉上根本就沒有傷疤,旁觀者也不可能真的在嘲笑他們,或者討論他們。這一切都是他們擔心來的,由於這些志願者怕被嘲笑、怕不被歡迎,他們就真的「看到」了這些反應的存在。
他們對外界的認知就這樣被誤導了。
在我們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這樣或那樣無形的「疤痕」。這也是「怕什麼來什麼」的「疤痕心理」。如果我們認為自己不夠漂亮,不值得被愛,不夠聰明,沒有用處,甚至一無是處,擔心被拋棄,擔心不受歡迎……那麼,我們在與外界交往中,一定會在不知不覺間來反覆驗證、反覆確認。然後確認到自己信以為真。
「怕」是如何誤導認知的?
當一個人處於「怕」的情緒中,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處於「低安全感狀態」。而一個人在低安全感狀態的時候,他的本能反應一定是拚命保護自己。試想:如果你身處一個黑暗的環境,你剛躲避過一隻射向你的劍,這時候你身邊出現了幾個人。你害怕,緊張,如果有能力,你會不會「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只要這些人無法向你證明他沒有殺你,你會先假定他們都是想殺你的。
聽起來很殘忍很不理智,但是處於低安全感狀態的人就會採取這樣的策略保護自己。這類似於法律上的「有罪推論」,即一個人一旦被懷疑為有罪,那麼,只要這個人拿不出證據證明自己無罪,他就有罪。
當一個妻子非常擔心婚姻不穩定的時候,每一個出現在丈夫身邊的女人都會被她懷疑有不正常關係,但凡有說不清楚關係的人,那就是丈夫出問題了。也就是,只要丈夫拿不出證據證明自己沒有出軌,那就是出軌。比如,看到丈夫和其他女子說話。正常人會做出合理的解讀,有很多原因造成他們兩人在說話。但是處於極度不安全感狀態的人,也就是「怕」到至極的人,因為她極其關注結果,那麼當她看到與結果相關的行為,比如,丈夫和其它女子說話。那麼,只要無法證明他們倆沒關係,那他們就是有關係的。她的「有罪推論」模式就會立刻啟動,對這種結果做出負面解讀。
負面解讀就會導致負面行為。在開始的時候,丈夫或許會理解,會解釋,會拿出證據證明清白之身。但是,人總會厭倦被誤會、被懷疑而自證。那麼,只要有一件事丈夫沒能或者不願意證明,那就會被視為出現了問題。當一系列缺乏理性思考的行為出現時,結果註定是婚姻的破裂。妻子害怕的事最終出現了。
「怕」本來是一種正常情緒,這種情緒會促使我們趨利避害。但是,一旦「怕」的過度,情緒超越了一個人的理智判斷,那麼「怕」就成了這個人的認知與行為的主宰,一切結果就由此而生。而在這裡,結果產生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內心由於恐懼而產生的認知和解讀。
「怕什麼來什麼」—— 一個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內心。
如果外星人存在肯定會入侵地球,問題是那會發生嗎
墨菲定律
倖存者偏差?
概率問題而已,其實好壞的幾率都差不多,只不過是因為壞給人的精神衝擊更大影響更深,所以很多人都關注壞。用一個實際的例子表達就是你做100件好事或許沒人注意,但是只要做一件壞事就會讓大家都知道你
你心裡認為它發生的可能性越大,你就會越擔心。所以當你越是擔心的時候,它發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吸引力法則?
推薦閱讀:
※南海風浪能有多高,背後是一盤大棋局|郭曉明
※分歧-新秩序 世界性重大事件
※這九個字,可以解釋整個國際局勢:世界文明權力中心論(修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