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萊昂納多.科恩(Leonard Cohen)最後一張專輯《You Want It Darker》?
專輯《You Want It Darker》中同名歌曲《You Want It Darker》中3分51秒開始的吟唱是不是伊斯蘭教的宗教歌曲或其他?有沒有什麼出處?能否結合作者本人的人生詳解下為何出現那段吟唱?還有,有沒有類似吟唱風格的樂曲?
2016年10月13日,在新專輯發布前的一周,Leonard和他的兒子Adam出席了專輯發布會。他拄著拐杖,坐姿依然優雅,只是氣息很虛弱。主持人開門見山,首先就詢問Leonard的身體狀況,他說:
「我最近說過我已經準備好離開人世了,其實我說得有點誇張了!我總是喜歡給自己多加一些戲劇效果,我想長生不老!」
關於高質量創作的持久性,他說:「我覺得所有寫歌的人,鮑勃迪倫比我們這些人都更懂得,如果你足夠幸運,你可以保持自己健康,持續創作一些年。但是如果真的想要走得更遠,這個真的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更多是上天的眷顧。)」
關於兒子是這張專輯的製作人,他說:「我的兒子和女兒都參與了我這張專輯的製作,我感謝他們的陪伴與照料。我的兒子Adam也是一名唱作人,他有他獨特的敏銳地視角去觀察我的音樂,我感到很榮幸。」
關於鮑勃迪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說:「關於這件事我沒有太多的評論,授予鮑勃迪倫諾貝爾文學家就好比在珠穆朗瑪峰上掛一個寫著『世界最高峰』的牌子。」
關於信仰,他說:「我從來沒有認為我是一個篤信宗教的人,我並沒有塑造我的靈性的計劃策略,和許多普通人一樣在這條道路上前行,在生命中偶爾感受到來自上帝的恩典,但我還不能建立起完整的靈性的體系。由於我成長起來的文化宗教背景,以聖經為基石的那些里程碑式的典故對我來說最熟悉和了解,所以我在作品中引用聖經典故是水到渠成的,當然聖經故事對世界上許多人來說都是熟知的,我試著不把它們寫得很朦朧。除此之外,我不敢聲稱我在作品中建立了一個信仰的王國。」
有記者問他:「你不是戒煙了嗎?」他說:「有些人就是不能信啊。」
有記者提問:「專輯的另一個製作人(也是和Leonard Cohen合作過多張專輯的)Patrick Leonard說這張專輯的最後一首歌可能是下一張專輯的預告,可能會是管弦樂隊來配樂的專輯,我們可以期待再一張的管弦樂專輯嗎?他回答道:「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曲家,我認為他是極少數的可以把我的作品轉化成異常美妙的室內音樂的人。我希望我們可以在將來做一張管線配樂的詩歌朗誦專輯,當然這要看上帝的意願了。」
有記者問「Im ready, my Lord.是什麼內涵?」他說:「亞伯拉罕所講的Hineni,那種無論結果都準備好去獻身的精神,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靈魂之中。我們的靈魂深處都有一個強大的動力驅動我們去奉獻,這是我還有許多人的天性使然,在某個關鍵時刻把自己獻祭出去。對不起,這個話題變得很沉重了。」
最後他對大家說:「我很感激大家在我走進來的時候集體起立,我真的希望我們以後還可以再來一次這樣的談話會,我準備活到120歲!」
然而這段採訪卻成為了科恩先生生前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可是你說好的詩歌配樂專輯呢?不是說好要陪伴我們到120歲嗎?「有些人就是不能信啊。」你這個言而無信的老頭。
2016年10月21日,專輯《You Want It Darker》發行。我在蝦米網上寫下了這樣的評論:「這一張不比上一張。可能是老頭氣息不足的原因,這一張已經徹底成為了詩歌朗誦。音樂性也不比上一張,整張專輯編曲單調,像是一首歌下來。當然他如此高齡還在創作,無論怎麼樣都是一件幸事。」三周以後,我在這段話後面加了這樣一句話:「對不起,沒想到是遺作。」
這張專輯共有九首作品,時長36分鐘,是科恩留給這個世界的遺言。
第一首,即專輯同名曲,由Patrick Leonard作曲。Patrick Leonard曾和Madonna、Pink Floyd、Roger Waters、Michael Jackson、Elton John、Fleetwood Mac、Rod Stewart、Julian Lennon等等音樂人合作過,是一位出色的製作人、作曲家。
和科恩以往的許多作品一樣,這首歌裡面充滿了聖經的典故和隱喻。英國學者猶太教拉比Jonathan Sacks認為這是科恩所有作品中「最猶太」的一首。歌詞引用了創世紀第22章亞伯拉罕獻子的故事,融入了猶太禱文Kaddish。
創世紀記載,亞伯拉罕年老無後,上帝許諾他的妻子將在未來會生一個兒子,而且亞伯拉罕的子孫會向天上的繁星一般眾多,而上帝許諾的救主彌撒亞也將在未來在亞伯拉罕的子孫中產生。亞伯拉罕信靠上帝,上帝稱亞伯拉罕為義。然而這一個兒子在等待了若干年後才降生。亞伯拉罕為他取名為以撒。
有一天上帝呼喚亞伯拉罕,亞伯拉罕回答說:「Hineni (?????????)!」意為「我在這裡」。上帝說:「帶著你唯一摯愛的兒子以撒到山上,把他作為祭祀品殺死奉獻給我。」(這裡是聖經中「愛」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儘管亞伯拉罕心中有些許掙扎,但是他完全信靠上帝。三天後,他帶著兒子以撒上山獻祭,走之前他對他的隨從們說:「在這裡等著我和孩子,我們做完祭拜後會回來。」他說他和以撒會安然無恙地回來,然而與此同時他也做好了殺死以撒的準備,亞伯拉罕無法理解上帝的作為,但是他相信上帝對他的許諾。
以撒呼喚他的父親,亞伯拉罕答道:「Hineni,我在這,我的兒子。」以撒問道獻祭用的動物在哪裡,亞伯拉罕說上帝會提供的。兩人上山後,做好了祭祀的準備。亞伯拉罕把以撒綁到了祭壇之上,拿出尖刀準備殺死自己的兒子。
這時上帝呼喚亞伯拉罕,亞伯拉罕答道:「Hineni!」上帝說不要碰孩子,這時出現了一隻公羊,亞伯拉罕用公羊完成了獻祭。上帝通過檢驗驗證了亞伯拉罕的信心。後來亞伯拉罕被稱為「信心之父」,後世所羅門王在獻祭的那座山上建起了聖殿,紀念這次「以命獻祭」。(後來耶穌也在此山上被處死,當然這是另一個故事了。)
亞伯拉罕/易卜拉欣成為了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最重要的人物,也是這三個宗教的起源人物,這三個宗教也被稱作「亞伯拉罕宗教」。科恩在他最後的作品選擇回歸到自己民族和信仰的根源,在靈魂和思想上落葉歸根。
和創世記第22章一樣,「Hineni」在這首歌的歌詞中出現三次,完美地和亞伯拉罕的故事吻合。像科恩在發布會上說的那樣,在適當的時候,把自己奉獻出去。他在歌里三次說:「Hineni,Im ready, my LORD.」 我在這裡,我準備好了,我的主。
Magnified, sanctified, be thy holy name
Vilified, crucified, in the human frameA million candles burning for the help that never cameYou want it darkerWe kill the flame
讚美 凈化 以主之名
正名 獻祭 以人之身
千萬的蠟燭為從未到來的救主而點燃
你放棄光明嚮往黑暗 我們熄滅了火焰
作為猶太人,科恩信仰救世主彌撒亞將會來到世間,掃除黑暗,拯救世界與水火之中。然而猶太人在數千年的等待後,他依然沒有到來。無數的蠟燭為他而點,祈求他早日降臨,然而世界卻愈發黑暗。科恩寫道,「他們讓囚徒一字排開,準備瞄準射擊,行刑人與魔鬼鬥爭掙扎,面前這些被統治階級馴化的中產階級,該被殺死還是致殘?經文中記載了一位宣揚愛的人,可是世界還是這樣,那只是一個受苦難時耳邊的搖籃曲而已,也是一個備受指責的悖論罷了。但這些確實寫在了經文中,這不是虛無的斷言。如果你是莊家,那我已出局;如果你是醫生,那我就是殘疾;如果你是偉大光榮正確,那我就是反動卑鄙無恥。你嚮往黑暗,好,我們熄滅火焰。」
猶太學者拉比Jonathan Sacks說,這是科恩寫給我們當今這個世界的警句,也是他對這個世界的遺言。在2016年,世界經歷了如此的動蕩逆流和黑暗時,科恩用他的詩歌傳遞了這樣的訊息:我們的世界在變得黑暗,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光,從萬物的裂痕中穿行。用這首歌在這個破碎的世界尋找愛和救贖。謝謝您,科恩先生。
類似風格作品: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737258/answer/53492952
本文為節選 閱讀原文 請關注 微信公眾號 JohnnyZhu 點擊菜單「2017」-「人物傳」閱讀
也可以在QQ音樂 的 發現專欄 關注 JohnnyZhu 閱讀並收聽文中提到歌曲的完整歌單
對不起進錯了,我還以為卡哇伊出專輯了
推薦閱讀:
TAG:音樂 | 歷史 | 民謠 | 萊昂納德·科恩LeonardCohen | 宗教 |